All Blog Posts (44,809)

陳雪頻:愛學習的中國人為何比不過猶太人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如何衡量一個孩子是不是天才?如何把一個聰明的孩子培養成領導者?把它簡單歸因於人種和基因肯定是不對的,我認為是不同的教育理念決定的。

6月是中國的高考月,僅僅是在上海,就有51000名年輕人參加高考,這兩天的高考將決定他們未來的命運。

到底是上覆旦這樣的名校呢,還是去藍翔這樣的技術學校。大家都很拼,還出現了很多勵志的標語,比如說“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麼?”。

現在看這些標語,你可能會覺得有些too young, Too Simple。有了高考,你就拼得過“富二代”麼?未必!…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rch 1, 2017 at 11:31pm — No Comments

尼采《悲劇的誕生》(15)

第14節:妖女的淫藥

然而,我們不必憑推測就可斷定,在酒神的希臘人同酒神的野蠻人之間隔著一條鴻溝。



在古代世界的各個地區(這裏不談現代世界),從羅馬到巴比倫,我們都能夠指出酒神節的存在,其類型之於希臘酒神節,至多如同從公山羊借得名稱和標誌的長鬍鬚薩提兒薩提兒(Satyr)。希臘神話中的森林之神,其形狀為半人、半山羊,縱慾好飲,代表原始人的自然衝動。之於酒神自己。幾乎在所有的地方,這些節日的核心都是一種顛狂的性放縱,它的浪潮沖決每個家庭及其莊嚴規矩;天性中最兇猛的野獸徑直脫開韁繩,乃至肉

欲與暴行令人憎惡地相混合,我始終視之為真正的“妖女的淫藥”。…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rch 1, 2017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明月居士·我把秋夜放在枕頭上(組詩)

1、

 

把秋夜放在枕頭上,我側身躺下

生命的窗紙,只有薄薄一層

 

2、

 

蟋蟀的詩歌裏,有一個透濕的詞語

輕輕一擰,就是一場淫雨

 …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rch 1, 2017 at 11:29pm — No Comments

《沈石溪動物傳奇故事》の 退役軍犬黃狐

梭達哨所陣地上,挺立著兩排頭戴鋼盔全副武裝的士兵。對面七步遠的磨盤上,蹲著一條名叫“黃狐”的軍犬。雖然它鼻子和唇吻間間稀疏的長毛已經禿盡,露出幾分衰老,但從它細腹寬胸的身材,發達飽滿的肌肉,肩胛上那道顯眼的傷疤和短了一小截的右前爪中,仍可以看出它年輕時威武勇猛的風采。

它的主人----排長賈松山將一枚二等功勳章和兩枚三等功勳章,掛在它的脖頸上。鍍金的勳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紫紅的綢帶纏在它金黃的皮毛間,分外耀眼。

哨所最高指揮官宋副連長筆直地站在它面前,大聲宣讀一紙命令:“梭達哨所軍犬,編號08431,1979年服役,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屢建戰功,現因超齡和身體傷殘嚴重,命令其推出現役......”…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March 1, 2017 at 11:28pm — No Comments

王岳川:發現東方與文化輸出 8

九 “文化輸出”的整體工程



任何一個民族接受異質文化都奉行文化拿來主義,但是只有自覺的文明形態,才會再拿來的同時考慮文化輸出問題——知識型輸出,文化行輸出,當代性輸出,沒有價值批判的意味。…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rch 1, 2017 at 11:17pm — No Comments

鄧長權·蒲瓜花 / 黃昏雨

在我的舊居,公寓往街上的大路,附近有一個小斜坡,斜坡下有條大水溝,水溝旁住著印裔人家。



印裔人家喜歡在屋旁栽種花草,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斜坡上馬路旁,栽種了一排列以木槿花,和馬櫻丹樹為主的花樹,這兩種花樹都是小灌木,種在屋子馬路旁最適當;可以當籬笆抵擋車子滑下,隔開塵埃吹進住屋,花樹開花,也可以欣賞。




我每天早上出去喝茶,市鎮泊車位少,我就幹脆將車停在花樹籬笆旁,徒步走到附近茶室去。




今天,當我打算泊車,遠遠地就發現一朵純潔,非常漂亮的白色花,在樹籬笆上隨寒風輕搖,使人眼睛一亮!跑前去看,原來是一朵蒲瓜花!…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March 1, 2017 at 11:14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南京

南京是值得留連的地方,雖然我只是來來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誇說誇說,可惜知道的太少;現在所寫的,只是一個旅行人的印象罷了。

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艷跡。這些也許只是老調子,不過經過自家一番體貼,便不同了。所以我勸你上雞鳴寺去,最好選一個微雨天或月夜。在朦朧裏,才醞釀著那一縷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樓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蒼然蜿蜒著的台城。台城外明凈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滌子的畫。豁蒙樓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讓你看的一點不多,一點不少。寺後有一口灌園的井,可不是那陳後主和張麗華躲在一堆兒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邊,得破費點工夫尋覓。井欄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遠地上明故宮遺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March 1, 2017 at 11:13pm — No Comments

約翰扎勒《公共輿論》(26)

對這個新研究最早和最關心的人是同性戀者。他們的反應不僅是有趣的--說明專家權威首先被新聞媒體之外的群體所接受,而且也是精神病學家群體進一步發生分歧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拜爾(Bayer,1981)的說法,這種最初的回應很重要,但是也要謹慎處理。同性戀者對這個新研究想知道得更多,但是他們並沒有形成任何結論。他們的集會和出版物賦予新研究和傳統觀點幾乎同樣的重要性。同性戀出版物的一位作者寫道:“在醫生、精神病學家和社會科學家不一致的地方,普通人只能畏縮在沈默裏。”轉引自Bayer,1981:p**74。

但是,同性戀者可以在自己是精神病人還是正常健康人之間做出選擇的情況下,他們不可避免地最終會趨向後者。這一旦發生了,對同性戀的新精神病學觀點會對推動同性戀者組織起來並發動社會變革的努力具有很大作用。

作為華盛頓特區的同性戀領導者,弗蘭克·卡曼尼(Frank…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rch 1, 2017 at 11:11pm — No Comments

弗蘭克《追尋生命的意義》(38)

18 再賦予人性的精神醫學 (Psychiatry Re-humanized)



良久以來(事實上已有半世紀之久了)。精神醫學試圖以機械作用的觀點來解析人類心靈,因而對心理疾病的冶療,也光是從技術上著眼。我相信這場夢已經過去了,現在地平線上隱約可見的,已是人性化的精神醫學,不再是心理學化的醫術了。



一位醫師如果仍然認為,自己的角色主要是一個技術員 (technician),那麽他應該坦白承認他所看到的病人只不過是一部機器,而無法看到疾病後面的人。



一個人並非許多事物中的一件事物,事物是互相牽連決定的,而人最終是自我決定的。…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rch 1,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中國靈性詩派·梅花落詩選:鹿上

盡可能把美人曲解成一頭鹿

梅花總是,在月光稀稀疏疏的河岸喝醉

在將軍的弓箭裏,搖身變成一只貓

凡是被綠影子籠罩過的事物

都綴滿了梅花的印記

前世的鹿還沒有皮膚呢,還沒返回

貓的年代,絕望的美人

面對遲暮之河,就為自身的弓箭所射殺

將軍吃著人,所有人,所有捧花的女童…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March 1,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紀伯倫·內心的告誡

我的心告誡我,教我要愛人們所憎,與他們仇視的人真誠相處;它告訴我,愛不是愛人者的優點,而是被愛者的長處。在我的心告誡我之前,愛是緊拴在兩根相鄰樁子上的一根細線。而現在,它已成為首尾相銜,燭照現有一切並且慢慢擴展以囊括未來一切的光環。

我的心告誡我,教會我註視那被模樣、顏色和皮膚遮住的美,細細觀察那被人們當做醜惡的東西,看出它的美好來。在我的心告誡我之前,我看到的美是在煙柱間抖動著的火苗;它消失了,我看到的只剩下灰燼。

我的心告誡我,教我傾聽那些並非搖唇鼓舌、直著喉嚨嚷叫所發出的聲音。在我的心告誡我之前,我聽力微弱,聽覺遲鈍,能感知的只是喧囂和嘶喊。而現在,我會在寂靜中側耳傾聽,聽見那無聲的樂隊在歌唱歲月的頌歌,吟誦宇宙的讚美詩,透露冥冥之中的奧秘。…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March 1, 2017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8)

地球的特點 規律和狀況

風不但使人類家園的大氣不停地循環,保持了良好的通風,它還發揮了另外一個重要作用———給地球帶來雨水。如果地上沒有雨水,動植物就無法正常地成長。

海洋、內陸湖泊和大陸雪原的水因受熱而蒸發,在空中形成水蒸氣。而熱空氣能夠輕易地攜帶大量水蒸氣運動,直至它的溫度逐漸下降,變成了冷空氣。就這樣,部分水蒸氣因遇冷而凝結起來,變成了雨、雪或雹,並降落到地表上。…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March 1,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愛爾蘭]威廉·巴特勒·葉芝:茵尼斯弗利島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作者簡介: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ButlerYeats(1865-1939),愛爾蘭傑出的詩人與劇作家。他深受斯賓塞、雪萊的影響,後來又接受了布萊克以幻景表達詩意的藝術手法。他詩風獨特,“汲取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抒情而不流於鋪張,融合現代派的新穎和奇幻而不艱深晦澀”。葉芝一生創作了大量與愛爾蘭傳統文化相關的詩歌、戲劇和散文,旨在捍衛和弘揚愛爾蘭民族文化。他的抒情詩以洗練的口語和含義豐富的象征手法,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成就,具有深刻的感染力。突出的詩作有《當你老了》《駛向拜占庭》《麗達與天鵝》等。葉芝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我將離去,去茵尼斯弗利島,…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March 1,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莫偉民:“人之死”——《詞與物》的主旨及其哲學意蘊(上)

【內容提要】 “後現代”並非福柯的語匯。批判以笛卡爾、康德、黑格爾為代表的傳統主體哲學,是發生於19世紀中葉西方哲學近現代轉型的重要標志之一。而福柯在《詞與物》中通過“人文科學考古學”預告的“人之死”更是把批判的對象延伸至胡塞爾、薩特的現代主體哲學。無論是先驗主體哲學,還是經驗主體哲學,只要始於意識並把“人”作為研究對象,都是福柯話語考古學所要加以拒斥的。“人之生死”是“人文科學考古學”所揭示的既作為客體又作為主體的“人”主要在19世紀科學話語中所經歷的命運。現代知識型之後並無後現代知識型。通過闡發福柯“人之死”在主體觀、歷史觀、方法論和哲學觀四個方面的哲學意蘊,本文堅持一個觀點:《詞與物》並非人們通常所說的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著作。…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流瀲紫·烏鎮,沈醉水鄉

烏鎮,是一個安靜的江南古鎮,小到在地圖上幾乎很難發現它的蹤跡。它如一個古典的眉目清淡的女子,安詳而幽靜的守在江南小小的一隅,無論歲月如何流淌,它依然是幾千年不曾改變的模樣。日復一日,年華似水,烏鎮就這樣無塵無埃地停泊在水鄉。

 

有一個曾經深愛我的男子,他安靜、沈默地握住我的手,站在烏鎮冬日清靜的古渡口,看著年華悠悠似水。

 

走進烏鎮,仿佛走進了舊日的時光,仿佛所有的時間都凝滯了。小橋流水,河岸人家,仿佛都顯得格外厚實和綿長。經過了千百年的沈澱,慢慢徜徉在水邊的長廊,總能嗅出幾分遠古的清芬。那種古舊又清靜的氛圍讓躁動的心漸漸平靜、安詳。…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1, 2017 at 8:30pm — No Comments

里爾克·玫瑰集(5)

十三

 

你可願,玫瑰,做我們現時激情

的火熱女伴?

是否回憶更能贏得你

當一種幸福又重新開始?

 

多少次我看見你,玫瑰,幸運而幹枯,

——一片花瓣一塊裹屍布——…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March 1,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佛洛伊德《夢的解析》 (第六章 / 第七節)

C 帽子,男性的像征(或者男性性器)

(節自一位年輕婦人的夢,她正因為害怕受到誘惑而患空曠畏懼癥)。



夏天,我在街上行步,戴著一頂形狀奇怪的草帽;它的中間部分向上彎卷,而兩邊則向下垂,(在這裏,病人的敘述稍為猶疑一下),其中一邊比另一邊垂得更低。我興高采烈,同時深具自信;而當我走過一堆年輕軍官的時候,我想:"你們都不能對我有所傷害。"…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March 1, 2017 at 7:30pm — No Comments

黃純艷:宋代官員的公務旅行———以歐陽修《於役志》為中心 2

二、宋代官員公務旅行的交通方式

 

(一)《於役志》所記歐陽修赴夷陵行程…

Continue

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March 1, 2017 at 6:30pm — No Comments

愛墾文創經營慕課札記·藝術家資源整合平臺

當我們要從打遊擊的散兵遊勇轉成正規軍,需要面對的其實是組織的轉型及專業技術的累積與建立,以美國為例,除了表演團體、藝術家之外,周邊其實有許多的專業公司或組織,可以協助藝術家或團體解決演出的種種問題,如專業的藝術行銷公司、公關籌款公司、相關的藝術法律及財務咨詢,甚至還有義工培訓機構及各樣的專業工會,透過這樣的資源整合平臺,協助藝術家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完成作品,同時也架構消費者與藝術家之間的橋梁。在這部分,我們尚無法看到表演藝術在所謂產業上應有的結構,缺了很多的角。(臺北藝術發展協會秘書長黃金鳳,2004,《轉型有理,整裝上路:邁向新藝術產業》,見黃金鳳編,《表演藝術:啟動創意新商業》,14頁,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rch 1, 2017 at 6:04pm — No Comments

愛墾文創管理札記·契約關系風險較高

首先我們就來看看現階段的臺灣戲劇界,究竟有沒有產業化的可能性?談到產業,不可諱言地,我們得從供需關系與規模經濟的角度來省世。在供給面而言,目前的戲劇總數,包括傳統與現代,應有近千團,但能夠維持固定演出的,可能只有不到百團;而在這數十個團體裏頭,真正自足自給的,可能更不到十團。另外,值得註意的是,戲劇演出的成員組合多半維系在契約關系上,也就是說,從創意發想,到編劇、導演、演員、設計者、制作群,甚至經紀人或經紀公司,之間的合作關系是岸件計酬的,收入並不穩定,風險較高,亦較無保障。(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講師於善祿,2004,《思索戲劇界產業化的可能性》,見黃金鳳編,《表演藝術:啟動創意新商業》,3頁,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rch 1, 2017 at 6:03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