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4

同理,生命本身也沒有意義,它必須由與其他生命個體之間的關系來界定和闡明。如果我們認定關系乃生命之本質,那麼也可以進一步說,意義內在於生命,生命本身即包含著意義,再或者,生命自帶意義,意義是生命的本質屬性。正是在這一點上,狄爾泰宣稱「意義為生命之第一范疇」,又說「意義乃綜合性范疇,置於其下,生命變得可以理解」。

撇開生命暫且不論,什麼是「意義范疇」呢?對於狄爾泰來說,生命與生命之間在身體性層面上是無法達成相互溝通和理解的,它們需要訴諸超越單個身體之上的某種共同的東西,狄爾泰設想這種共同的東西為「整體」(Ganze)。他解釋說,這樣的整體,就如同句子之於單個詞語的關系:作為部分的單個詞語,其意義只能在句子這個整體中得到把握,沒有整體,部分的意義將是游移不定的和多向度可能的,因而也是不可理解的。生命若要獲得意義,就必須與整體建立某種特殊的聯系。因此,所謂「意義范疇」指的就是「生命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更直接地說,「意義無非是對一個整體的歸屬性」。既然如此,那麼整體也可以同時具備某種「有機的和內心的實在性」。部分為整體所統攝,同時整體亦現身於部分,二者相互包含。

這就是狄爾泰與康德、黑格爾以及胡塞爾在意義觀上的區別之處。在康德那裡,事物需要進入范疇而取得其普遍性和有效性,重要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對事物進行整合的范疇或理性能力。在黑格爾,雖然他一再聲稱其概念包含了豐富的實在,但實際上在他的概念裡,實在是沒有什麼發言權的。胡塞爾更是剔除了一切身體性的雜質,而只留下一個純粹的意識。追隨康德,狄爾泰承認范疇對於盲目沖動的生命的規范和導引,將意義作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但是,他堅稱「這一關系建基於生命的本質」即生命的本真存在之中。例如,為闡明歷史的生命內核,狄爾泰將黑格爾與真正的歷史書寫者做比較:「黑格爾提出尋找概念關聯體的問題,這一關聯體將其推向意識。同樣的關聯體有形而上學的、自然哲學的以及精神科學的等等。存在著精神的觀念層級,在這些層級中,自我發現其自身就是精神,將自身客體化於外部世界,將自身認知為絕對精神。在此有對歷史的理智化。歷史不止是在概念中被認知,甚至這些概念就是其本質:關於歷史的確切知識即以此為基礎。精神與歷史終於被揭示了出來。它們不再有任何秘密。然則真正的歷史書寫者絕非這樣對待歷史的!」黑格爾將歷史意識化、概念化、精神化,同樣是尋找關聯體,在黑格爾是諸概念之間的關系,是精神世界內部的事情,而在狄爾泰,則是諸生命之間的關系,是生命與其表達之間的關系。狄爾泰將歷史看作人類生命的歷程,而非絕對精神的層級遞進,他執著地認為,「在歷史的每一時刻都有生命的存在」,而「生命就是充盈、多樣和互動」。在其根本上,生命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是先有意識、之後才有生命,而是無論是否出現意識,生命都在那裡存在著、發生著、發展著、葳蕤著。意識可以改變生命的色彩和強度,但不能廢除生命本身的存在,因為廢除生命,就等於一並廢除了意識。

蘇格拉底稱「不經思考的人生就是不值得經歷的人生」,這是用理性主義來界定人的生命。而狄爾泰一方面不否認理性主義的生命觀,另一方面將生命作為理性的出發點或根基。他要在理性與生命之間尋找連接點,因而生命的意義就不再是脫離生命的抽象理性、絕對精神,而是二者之間的互動、調試、磨合以及最終所達成的意義上的一致或統一。狄爾泰在說到「部分」時常常對應著使用「整體」概念,但他更經常使用的關鍵詞是「關聯體」。此二者雖然是近義詞,甚至可以說是同義詞,然而實際上仍大有區別,以至於認為其中蘊含一場哲學革命亦不為過:關聯體是部分與整體的關聯,而整體則是就部分之間的聯合而言的,其側重點在聯合而不在部分。例如,在黑格爾的「整體」概念中,部分是沒有意義的,它在整體中已經喪失了獨立性,只是歸屬為整體的一個部分、一個單元,而非其本身的存在,這樣的部分沒有本身可言。與此不同,「關聯體」概念既有整體,又有部分。

(原載:文藝研究 2022年2期)


延續閱讀:

奇思妙想視界·狄爾泰《體驗與詩》體驗的個體性(內在性)

伽達默爾:「體驗」一詞的歷史

Views: 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