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贊奇: 作為歷史範式的海洋 Oceans as the Paradigm of History 8

南亞農業嚴重依賴季風雨。從20世紀70年代起,印度人開始感到,大壩建設、運河灌溉和管井技術的進步正在將他們從這種過度依賴中解放出來。然而,印度60%的農業仍然依賴季風,而且近期季風模式不穩定,地下水位也因過度使用而急劇下降。這不僅是國家和地區的原因(導致氣候變化的因素,包括含水層枯竭,在南亞地區比比皆是),也是全球的原因。

蘇尼爾·阿姆里斯(Sunil Amrith)證明,20世紀初,科學家觀察季風的途徑似乎與整個太平洋氣壓梯度的逆轉相關。然而,全球氣候變化的加速破壞了季風的穩定性,人們對整個南亞和西亞的沙漠化做出了可怕的預測。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類往往回避干預海洋這一強大的自然力量,因為他們認識到海洋不可控制或操縱。盡管如此,只要海洋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影響,人們會以多種方式作出回應。歷史上,宇宙觀形成了管理這種力量的模式,包括與自然能量流保持一致或適應的思想,以及開發和引導這些能量,而不是完全控制它們。

日常舉行的儀式或為了避免災難性事件而進行的儀式最終都旨在安撫自然力量。大洪水神話幾乎存在於所有古代文化中,這些信仰、概念和習俗應該被理解為從經驗中洞察人類與自然世界關系的基本層面,而這些層面在現代歷史學的視野中常常被忽略或誤解。

在古代中國和印度,無論是在日常生活層面還是在政治思想層面,宇宙觀(cosmology)都與自然進程相契合,主要以循環模式來解釋。雖然我們需要謹慎地避免過度浪漫化這種宇宙觀概括,尤其是考慮到人類試圖克服自然進程的強大趨勢,但研究自然條件如何以及為何被規范地理想化仍然至關重要。

因此,吠陀宇宙觀認為,最高的善是宇宙或自然秩序的完全和諧。實際上,社會和道德秩序被視為自然秩序的衍生,人們相信宇宙會周期性地經歷創造、毀滅和重生的循環,並將這兩種狀態聯系在一起。佛教也持有類似的時間觀念,同時提出了「緣起」(dependentarising)的核心思想,確認了自然與眾生相互依存的緊密關系。道家哲學則極力強調順應自然,以水作為喜愛的比喻,盡管他們也在探索水的奧秘。

人類社會不得不為旅行、貿易或生計而生活、利用和管理海洋水流。無論是在島嶼和海岸的生態區,還是在兩棲動物群落和有機體中,對生活在海洋邊上的群落進行研究,可能特別有助於確定可為我們提供可持續管理的替代性歷史敘事。早期的海洋旅行者——最著名的是波利尼西亞人,揭示了自然與人工之間的相互調和如何在海洋上創造出偉大而可持續的成就。

這些早期的遠洋航行者與現代輪船最顯著的區別在於,他們的交通工具是輕型媒介,而不是由與資本積累有關的目的理性推動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在三千年的歷史中,這些遠洋航行者將夏威夷、新西蘭、復活節島等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了廣大的波利尼西亞三角區域,涵蓋了一千多個島嶼。

他們主要使用雙殼槳葉獨木舟和多種導航技術,這些技術可以解讀星象、洋流和湧浪、風向和天氣模式,以及鳥類和魚類的信號等。他們創造了風浪模式圖、星辰位置圖和島嶼空間圖等工具。依靠代代相傳的故事和歌曲中的經驗,他們能夠將大型但可預測的長期氣候事件與當地的季節性風相結合,從一個群島引導人們前往另一個群島。

人們常常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早期文化擁有像我們現代人一樣的先進海洋技術,他們是否會像我們一樣對海洋進行同樣的開發?然而,我認為這並不是問題的核心。無論波利尼西亞人當時的意圖如何,我們應該認識到,科學可以以一種更加可持續的方式發展,而不是受到不可持續的資本主義技術理性的支配。

在這種背景下,全球原住民戰略聯盟的思想家,特別是來自太平洋島嶼的思想家,已經在他們的議程中發展出一種「去殖民化」的語言,這種語言源自海洋。毛利知識分子琳達·圖希瓦伊·史密斯(LindaTuhiwaiSmith)以海洋作為生命和時間模式的賦予者為基礎,勾畫出代表他們議程的形象。她表示:「在海洋的漲落中,存在著較小的局部環境,這些環境讓太平洋民族與海洋建立了深厚的關係。」她描繪了四個同心圓來象征——去殖民化、愈合(healing)、轉型和自決行動(mobilizationforself-determination)。史密斯認為,這些並不僅僅是目標,而是連接、告知和澄清地方、地區和全球之間張力的進程。

不出所料,土著人民的這一運動在「人類世」得到了關注,因為他們可能是最早也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和海洋上升影響的群體。研究他們可持續管理海洋的假設和模式對我們很有啟發。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一個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和目標可能會成功實現,也可能無法實現,但如果沒有規范性的理型(normativeideal),幾乎就不可能實現。


(原題:作為歷史範式的海洋OceansastheParadigmofHistory;作者:杜贊奇(PrasenjitDuara,杜克大學歷史系;譯者:陳榮鋼;引用:Duara,P.(2021).OceansastheParadigmofHistory.Theory,Culture&Society,38(7–8),143–166.)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