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對後殖民的啟發:

 

在後殖民研究中,廖炳惠指出:「利用這種觀念,許多文化研究者與殖民主義者發現,權力並非二元對立,有主奴之分,或從從核心垂降的,而是多點散播,吸收內化和拒抗,用新的形式來發展的交織糾纏的網狀結構 [. . .]。因此不斷流動卻又多點散開的狀況,可以產生來自於各地的發展,去挑戰一神論或某種殖民者、有錢有勢者想發展的神話。[. . .] 所謂的正典、標準,乃至於直線的權威,都被質疑。」(222-23)


l  對於教育學的啟發:

 

在臺灣填鴨式的教育裡,總是工於心計地計算或用「贏」的邏輯做最有效率的學習。自從行為主義(刺激-反應連結),抑或結構式的 Glasser 教學法或Ausbel 所提出的前導組織(advance organizer)教學法,無不是對於已知的概念或知識,無盡地去再現、牢記。教育,儼然只是對已僵化的已知(或「死知識」)做無限制記憶背誦,呼喚舊有已知的靈魂。

反之,德-瓜所要求的,是一種能從已知的視域中出域、去轄域化,並且流變為一個他者。他不用覆誦、再現已知的知識,履行已知的倫理道德。也因此,將德勒茲思想引入教育學而享譽盛名的澳洲學者,Inna Semetsky,在其《德勒茲、教育、流變》[8]一書中便認為,學習的發生不是再現與行為之間對於同一性(the same)的再現;反之,她認為學習的發生應是「符號與反應間有義意的關係,[. . .]藉由與大寫他者的偶遇(encounter)與差異的重覆。」(76)對此,德-瓜用萊布尼茲(Leibniz)的遊泳選手的例子。對於不會遊泳的選手而言,那些只會講:「請你跟我這樣做!」但,遊泳的選手的身體卻永遠不會跟著那些命令而做。重點是,選手的身體勇於與外在的波浪產生結合與遇見(encounter),並且,對此域外經驗,選手能持之以恆地保待這樣差異性的重覆(the repetition of the difference),其選手方能學會遊泳,個體方能產生改變的可能。那是趨向,並且重覆那全然的陌生感,以及外在於已知知識的環境。

要之,學習不應淪為對現實已知知識的再現或覆誦,學習儼然只是像一部只能簡易的輸入-輸出的機器人,毫無肇發新或創新的可能。反之,對德勒茲來說,教育應是拋棄已知,並且勇於邁向未知之域、去冒險、去創新,永遠於陌生事物不斷地做連結,產生思想上的力量關係(rapports de force)。

 

[8] Inna Semetsky, Deleuze, Education and Becoming (Rotterdam: Sense Publishers, 2006)  

 

Bibliography

 

Antonioli, Manola. Deleuze et l'histoire de la philosophie (ou de la philosophie comme science-fiction). Paris : Editions Kimé, 1999.

---. Géophilosophie de Deleuze et Guattari. Paris : L'Harmattan, 2003.

Deleuze, Gilles, and Félix Guattari. A Thousand Plateaus: 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 Trans. Brian Massumi. Minneapolis : U of Minnesota P, 1987. [1980]

Semetsky, Inna. Deleuze, Education and Becoming. Rotterdam: Sense Publishers, 2006.

Williams, James. Gilles Deleuze's Logic of Sens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and Guide. Edinburgh: Edinburgh UP, 2008.

廖炳惠 編著‧《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匯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程黨根‧<遊牧>‧趙一凡等編《西方文論關鍵詞》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785-95‧

程黨根‧《遊牧思想與遊牧政治試驗:德勒茲後現代哲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By Stephen Shih-hong Chuang,珍藏自 英文文學與文化資料庫)

延續閱讀 》》麥永雄·光滑空間與塊莖思維:德勒茲的數字媒介詩學

Views: 10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