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現代社會需要傳播的海量信息,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形象思維不再佔主導地位!

在分工細化、合作緊密的時代,別人不知道你的形象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他就無法理解你、幫助你、配合你。我們經常見到一些人干著急說不出來,就屬於這種情況。這就為集體的協調一致的行為帶來阻礙,別人不知道你的形象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你也無從得知別人的形象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如果一個集體、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內只會形象思維的人佔很大比例,就容易產生更多的沖突,因為大家都不會「講理」,就會產生更多的誤解,暴力往往成為最終的解決手段。動物群中反復發生血腥的爭霸毆斗,可能也與此有關。

(二)形象思維常常失真和不准確

盡管我們以前說具體真實是形象思維的一大優勢,但這種優勢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實際的形象思維卻常常失真和不准確,包括感官感知的不准確和頭腦記憶的失真。我們人類感官的感知能力和頭腦的記憶能力的確與我們期望的相差甚遠!正是這種感知不准和記憶失真條件下的形象思維,往往導致了我們許多行為的脫離實際和怪誕。

我們有限的感知能力面對快速變化、微小、遠距離的事物,經常不能提供准確的形象和圖畫。例如,我們看月球像月餅;我們看上去很干淨的手上可能布滿細菌;我們看一顆顆流星像合成整體的掃帚,我們看太陽像圍繞地球而轉,等等。

我們有限的記憶能力使得先前映射到腦中的形象和圖畫越來越模糊。例如,王偉向你借DVD時已經打招呼了,但很快這個聽覺形象就被你忘記了,幾天以後你在王偉的宿舍看見你的DVD了,你心里開始嘀咕:王偉怎麼還偷東西?人與人之間像這樣因為聽覺形象被遺忘而發生誤解的情況簡直是枚不勝舉!

(三)形象思維無法考察感官不能直接觸及的現象

在感官無法觸及的領域,形象思維被描述成胡思亂想一點也不過分!遺憾的是,我們的世界還真有許多感官無法觸及的領域,除非你借助科技手段來擴展你的感官的感知能力。例如,不借助顯微鏡你就看不見手上的細菌,在你的形象思維里,不洗手就抓饅頭吃的圖畫,後面緊跟的絕不會是拉肚子的圖畫。

如果沒有概念性思維以及概念性思維下的科技的發展,如果形象思維是人類唯一的思維方法,那麼面對自然界,我們的思維能力就連許多動物都不如!我們的嗅覺不如狗,我們的視覺不如鷹,我們的聽覺不如貓,怎麼能指望我們的形象思維比它們更准確,從而我們的行為比它們更靈敏呢?

(四)形象思維很難具有預測性

思維是為了增加人們行為時的預見性。如果我們想達到一個預期目標,思維的預見性提前幫助我們判斷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才最有可能達成目標;如果我們想避免災難或者減少災難來臨時的損失,思維的預見性提前告訴我們應該先准備什麼、後准備什麼,才不至於在災難突發時倉促應對、慌不擇路。

問題是思維憑什麼就能提前告訴我們未來才會發生的事?這種預見性可靠嗎?不管是我們正在描述的形象思維方法,還是後面將要詳論的概念性思維方法,預測的基本原理都是首先觀察和記憶過去已經發生的各種現象的順序規律,即一些現象出現以後緊接著會出現哪些現象的規律;然後密切觀察正在發生的現象,並且在此基礎上預測未來現象規律性;最後判斷正在發生的現象中哪些是類似我們預測的規律中先出現的現象,那麼我們預測的規律中緊接著會出現的現象就是我們預測未來會發生的現象。

我們用形象思維方法進行預測時有兩個典型缺陷:

一是形象思維無法通過修正關於過去的規律性來得出未來的規律性,它只能無條件的把未來看做是歷史的復印件,因此,在變化多端的領域,例如人類社會關系領域,用形象思維方法進行預測就經常失效。

百度百科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