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 Shu's Blog (211)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2)秦始皇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是一個令人尋思的人物,他在公元之前,就經過賈誼的責難。迄至近代,既受過章炳鄰和蕭一山的恭維,也受過顧頡剛和郭沫若的批判。可是我們的好奇心不能因這樣的“褒貶”而滿足。假使我們撇開嬴政的個性與作為,單說中國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誕生前約兩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統一;並且此後以統一為常情,分裂為變態(縱使長期分裂,人心仍趨向統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庭,仍以統一為職誌),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現象。

我們也可以問,以歐洲人才之多,何以不曾在公元前後,同樣由一個地方較偏僻,交通也不是頂便利的國家(有如波蘭或保加利亞)作主,以幾代的經營,打敗英,德,法,意,奧和西班牙的聯軍,並吞他們的領土,斷絕他們各國皇室的繼承,並且將各國文字劃一為一種共通的書寫系統?這事不但在兩千年前不可能,即使兩千年後的拿破化和希特勒都不敢存此念頭。由此可知,中外歷史之不同,不光是人才和個性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December 19, 2015 at 9:00am — No Comments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孔孟

在儒家的傳統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既有大成至聖,則有亞聖。既有《論語》,則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史記》說:“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今人馮友蘭,也把孔子比做蘇格拉底,孟子卻可以比做柏拉圖。…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December 17, 2015 at 11:13am — No Comments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5)文景之治

漢朝於公元前202年統一全國,分封異姓功臣為王者七國,同姓子弟為王者九國。又有侯國一百余。封侯只食邑,不理民政。王國則儼然獨立,“宮室百官同制京師”。這只算是中央權力還沒有穩定之前,“不為假王填之,其勢不定”的臨時辦法。所以帝業一確定,劉邦和呂後,就用種種方法,去消滅異姓功臣。內中只有長沙王吳芮被封四月之後病故,可算善終,又四傳之後無嗣才除國。其他或遭擒殺,或被逼而亡命於匈奴,統統沒有好結果。…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December 14, 2015 at 4:33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4)司馬遷和班固

司馬遷作《史記》,完成於漢武帝末年。班固作《漢書》,書未成而作者因過去與外戚竇憲的關系,死於獄中,事在和帝永元四年。一屬西漢,一屬東漢,相去公元前及公元後各約90年。我們今日看來,這兩部書好像聯袂而出。其實它們間隔了180年的距離,等於我們之去前清嘉慶年代。

《史記》和《漢書》一為私人著作,另一書稿則經皇帝看過,有國史的色彩。司馬遷自稱“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經和班固作書的宗旨不同。況且《史記》是通史,《漢史》是斷代史。兩位作家的個性癖好不同,也使他們取材行文之間,有相當的出入。然則公元前90年和公元後90年,中國的作家和思想家所處的環境已有大幅度的變化。…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December 8, 201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6)司馬遷和班固漢武帝

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而且一提到漢武帝,又離不開“好大喜功”的評價。今天我們看他的紀錄,不能否定他是一個特出的人物;但他的功業,仍要在長期的歷史上評判。最重要的一點,則是他所開創的局面,後人無法繼續。所以我們讀他的傳記,一定要上與“文景之治”相陪聯袂,而下面“從霍光到王莽”,更與他一生有不可分離的關系。

漢武帝劉徹,出身離奇。他的母親王氏進宮前已婚,曾嫁作金家婦,生有一女。她的母親亦即是未來皇帝的外祖母,強將她從金家奪回,進與皇太子,是為景帝。劉徹生於公元前156年,至141年登基,實足年齡當不過15歲。茲後他在位54年,在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來是享國最長的君主。這紀錄直到18世紀才為清朝的康熙打破。…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December 4, 2015 at 9:30a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二十章 現代中國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

高層機構:國民黨與蔣介石

在上列例子裏,可以看出所有國家都企圖脫離以農業經驗為作主的管制方式,采取重商主義的辦法,不論其結局稱為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這運動由小國波及太國,從海洋性的國家觸及大陸性格的國家,從歷史文化不十分鞏固的國家到這種力量根深蒂固的國家。不僅法國大革命和俄國的十月革命可視作這普遍趨向裏所作的大型調整,即是今日多數國家的掙紮,包括“有錢的”和“沒錢的”,可以在數目字上管理的和不能在數目字上管理的國家,也仍離不開這組織上的問題。

 …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November 13, 2015 at 9:07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1)宦官,女後,外戚和朋黨

東漢的13個皇帝,只有光武劉秀和明帝劉莊是成年人踐祚,其他要不是弱冠登基,就是在繈褓孩提中拉來算數。而且除了最後一個禪位於曹丕的獻帝享年54歲之外,其他沒有一個活到40歲。桓帝去世時年36,靈帝34,也算得長壽。殤帝,少帝,沖帝,質帝都沒有機會慶祝他們的10歲生辰。因此洛陽的政局,總是受宦官,女後和外戚的操縱。

公元159年桓帝圖大將軍梁冀。他與宦官商量,派近衛軍一千多人突然包圍梁的府第,“收大將軍印綬”,迫得梁冀夫婦自殺。自此外戚的聲勢稍弛,宦官的氣焰又張。…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November 13, 2015 at 4:42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0)光武中興

光武帝劉秀,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成功人物。但是要說他“內聖外王”,則甚為牽強。況且我們今日評議他,也不是以評議人物為目的,而是因為原始材料缺乏敘述社會剖面的文章,我們只能從上層人物之作為,順帶看出當日社會中層與下層的一般概況。

劉秀的六世祖為長沙定王,是西漢景帝的14個兒子封王者之一。以後他的祖先歷經侯,太守,都尉,縣令,疊次由貴族下降,經過上層中層官僚的身分而至一般平民。王莽時代,劉秀曾在長安上學,因為資用不給,他和同學集錢買驢,而由從仆牽著替人載物取值。他也曾出過面經理他叔父的訴訟,也曾在災荒的年代出賣谷物,所以為人精於計算,在社會上講則屬於中下級的紳商。…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November 13, 2015 at 4:42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9)西漢與東漢

西漢與東漢,究竟應當在歷史上視為兩個不同的帝國,或者看作一個整體的朝代,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兩漢在公元前及公元後各歷時約兩百年,中間經過新莽的中斷15年,如果視為一個朝代,則它連亙4個多世紀,為上承秦始皇下迄滿清兩千年來帝祚最長的一個朝代。

中國的人口,據稱經過王莽後有大量的損耗,可是後來經過東漢的休養生息,也漸漸恢復原狀。官方的統計,常有訛漏,至漢亡時仲長統的估計,應逾千萬戶。則兩漢在正常狀態下,人口總數應當是5000萬到6000萬之間,公元前及公元後並無顯著的差別。…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November 13, 2015 at 4:40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8)何以改革者又是書呆子

王莽何以會失敗,曾引起中外學者的爭論。50年前,還有人張揚他為“初期社會主義者”。其實這個比擬不合實際,而且王莽的敗亡,有他親身實歷的前後史跡足以解釋,用不著我們提供沒有發生的情事作假說。

王莽新政涉及雖多,其要點不難縷列。其一是稱天下之田為王田,亦即土地國有,各家室占領的面積及使用奴隸人數都有限制,也不得自行買賣。其二則為作“五均”“六管”,也就是政府經商,也用金銀布匹大錢五銖錢下至龜貝造成一個彼此能互相更換的貨幣制度。一為農業政策,一為商業政策,也符合傳統所謂“食貨”的範疇。其理想則是農民都有田種,貨物既流通,價格也公平,高利貸則絕跡。…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November 13, 2015 at 4:29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7)文景之治從霍光到王莽

霍光於公元前87年受漢武帝遺命以大將軍的身分輔助8歲的昭帝,事昭帝13年。昭帝無後,霍光迎昌邑王劉賀繼位,不出一月,因他“昏亂”,奪去他的皇帝璽綬,另迎武帝曾孫劉詢登極,是為宣帝。再6年而霍光去世,事在公元前68年。

王莽於公元前一年為大司馬(根據習慣至此已有攝政王的聲望),也因為哀帝無嗣,迎中山王9歲兒子劉街為嗣,是為平帝。他在位5年,相傳為王莽毒死。茲後王莽又立了一個兩歲孩子孺子嬰繼位,他自己以大司馬的身分進為安漢公,先“居攝”,次為“假皇帝”,至公元9年以“新”代“漢”,“即真天子位”。他篡位之後也做了14年多的皇帝,於公元23年為民兵所殺。…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November 13, 2015 at 4:28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二十章 現代中國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一)

前言

中國的長期革命,近百年來有了重大的發展。繼自強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及五四運動以後,蔣中正及其所領§導的國民黨建立了一個新的高層機構;**和**則建立了新的低層機構。今後中國的重要課題,是如何在高低層機構中建立法制性的聯系,使整體發展走向合理化。…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November 13, 2015 at 1:17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二十一章 臺灣、香港與澳門

臺灣、香港、澳門與大陸的分合,是中國大歷史未來發展的最大課題。但人類的行動在大範圍內展開,只循著若干因果關系,不能被各個人的意願所左右,更難因著他道德上的希望而遷就。

為了保存本書題材的完整。勢必再提到臺灣香港與澳門的特別情形。理論上,今後臺灣的出處很可以改變上章的結論。今日海峽兩岸領§導人對臺灣問題的專註,主要的也是由於這原因。

臺灣的成長…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November 9, 2015 at 9:25a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九章 百日維新、民國成立和五四運動

前言

甲午戰爭的挫敗,不僅使清廷顏面掃地,民族自信心盡失;戰後的割地、賠款更使中國從此成了列強的俎上肉,變法圖強的主張乃在知識界中日益高漲。從甲午戰爭到五四運動時期的中國,在保守派、**派、革命派三種勢力互相激蕩的情形下,傳統的制度、文化、思想等方面都產生了激烈的變化。…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November 4, 2015 at 7:20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八章 從鴉片戰爭到自強運動

前言

17世紀以後,西方列強的勢力正逐漸侵入亞洲,中國更成為列強競逐的場所。經歷了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等等一連串的挫敗,使朝野部分有識之士體認到**的重要。中國近代歷史發展,便是在這種危機與**不斷深化的情形下、前仆後繼,犬牙交錯。…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30, 2015 at 8:13am — No Comments

第十七章 1800年:一個瞻前顧後的基點

前言

公元1800年前後,西方人因為工業革命的成功,促進了文明**,也開啟現代國家的序幕;但同時期的中國,雖然出現實用主義學說,卻因改良的科技武力仍然屢戰屢敗的經驗,及往後一連串的文化罹難與退卻(文化大革命),致令“現代中國”遲至20世紀才出現。…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25, 2015 at 8:48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六章 滿洲人的作為

面對流寇及滿洲人的內外侵擾,財政早已破產的明朝迅速崩解,清朝大軍隨即在吳三桂等開關延領下,入主中國。盡管他們是來自長城外的異族,盡管他們曾因實施薙發令和文字獄,而大肆屠戮漢人,但在他們刻意弭平滿漢間歧異的努力下並未引發大規模民族沖突。相反的,歷經清初四帝的治世,清朝成為滿洲人和漢人共同的帝國。

滿清入關之後,地方上之抵抗首先在長江下遊零星展開,以後又在湖廣與廣西持續進行。看來要是有合適的領§導,各地方人士不是沒有犧牲的決心。那麼他們何以當初又如此的短視不慷慨捐囊,籌募適當的人力與物力拒敵於千裏之外,及至清兵犯境才倉促舉兵?

這一類的問題沒有簡單直捷的答案。…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25, 2015 at 8:09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五章 晚明:一個停滯但注重內省的時代

明朝自宣宗以後,很少皇帝能專注於國事,朝廷作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則被賦予濃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間的爭執,強迫性地執行開明專制。當時的士紳宮僚,習於一切維持原狀,而在這種永恒不變的環境中,形成註重內思的宇宙觀,使今人看來,晚明時期顯得停滯而無生氣。

明朝有16個皇帝。第一個皇帝葬在南京,第二個皇帝的遺骸迄未發現,下面要提到的第七個皇帝朱祁鈺,則單獨埋在北京西郊,另外13個皇帝全葬在今日國都北方約25英裏處,這13個陵寢大致以馬蹄的形狀環繞著一座儲水池。今日很少旅遊者去過北京市錯過了明陵,原因之一,第13個皇帝朱翊鈞(中外人士都稱之為萬歷皇帝)的陵寢於1958年被發掘,茲後幾百萬人曾往他的地下停柩室參觀。

 …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20, 2015 at 10:13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四章 明朝:一個內向和非競爭性的國家

明朝,居中國歷史上一個即將轉型的關鍵時代,先有朱棣(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主動與海外諸邦交流溝通,後有西方傳教士東來叩啟閉關自守的大門;同時,明代又是一個極**集權的朝代,中國歷代各朝無出其右者,而明太祖建立的龐大農村集團,又導向往後主政者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內向、緊縮的政策,以應付從內、從外紛至沓來的問題。這些發生在有明一代錯綜復雜的歷史事件,使明朝歷史具備了極縱橫曲折的多面性格,致令學史者必須謹慎細心地厘清,才能洞見真相。

 …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20, 2015 at 12:54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三章 蒙古人的插曲

從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騎兵東征西討,到忽必烈征服南宋,建立元朝,蒙古軍隊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是如何經營這個雄跨歐亞的大帝國,忽必烈及其繼承者仍是以“馬上”得天下的精神治理這個國家,重武功而輕文治,以至於制度無法上軌道,**也無法落實。90年後,這個中國史上空前的大帝國被明朝取代,中國歷史開始新的階段——第三帝國。

 …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1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