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美國人摩耳(J.H.Moore)給某學校講倫理學,首五講是說動物與人之“蠻性的遺留”(Survival of Savage)的,經英國的唯理協會拿來單行出版,是一部很有趣味與實益的書。他將歷來宗教家道德家聚訟不決的人間罪惡問題都歸諸蠻性的遺留,以為只要知道狗抓地毯,便可了解一切。我家沒有地毯,已故的老狗Ess是古稀年紀了,也沒力氣抓,但夏天寄住過的客犬Bona與Petty卻真是每天咕哩咕哩地抓磚地,有些狗臨睡還要打許多圈:這為什麽緣故呢?據摩耳說,因為狗是狼變成的,在做狼的時候,不但沒有地毯,連磚地都沒得睡,終日奔走覓食,倦了隨地臥倒,但是山林中都是雜草,非先把它搔爬踐踏過不能睡上去;到了現在,有現成的地方可以高臥,用不著再操心了,但是老脾氣還要發露出來,做那無聊的動作。在人間也有許多野蠻(或者還是禽獸)時代的習性留存著,本是已經無用或反而有害的東西了,唯有時仍要發動,於是成為罪惡,以及別的種種荒謬迷信的惡習。…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June 22, 2017 at 4:05pm — No Comments
藹理斯在《道德之藝術》這一篇文章裏說,“雖然一個社會在某一時地的道德,與別個社會——以至同社會在異時異地的道德決不相同,但是其間有錯綜的條件,使它發生差異,想故意的做成它顯然是無用的事。一個人如聽人家說他做了一本‘道德的’書,他既不必無端的高興,或者被說他的書是‘不道德的’,也無須無端的頹喪。這兩個形容詞的意義都是很有限制的。在群眾的堅固的大多數之進行上面,無論是甲種的書或乙種的書都不能留下什麽重大的影響。”
斯賓塞也曾寫信給人,說道德教訓之無效。他說,“在宣傳了愛之宗教將近二千年之後,憎之宗教還是很占勢力;歐洲住著二萬萬的外道,假裝著基督教徒,如有人願望他們照著他們的教旨行事,反要被他們所辱罵。”…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June 22, 2017 at 4:03pm — No Comments
現在的中國人民,不間男女,都是一樣的缺乏常識,不但是大多數沒有教育的人如是,便是受過本國或外國高等教育的所謂知識階級的朋友也多是這樣。他們可以有偏重一面的專門學問,但是沒有融會全體的普通智識,所以所發的言論就有點莫名其妙,終於成為新瓶裏裝的陳“的渾”酒。這樣看來,中國人民正是同樣的需要常識,並不限於女子,不過現在因為在“婦女運動號”上做文章,所以先就女子的方面立說罷了。…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June 22, 2017 at 4:01pm — No Comments
關於文藝上貴族的與平民的精神這個問題,已經有許多人討論過,大都以為平民的最好,貴族的是全壞的。我自己以前也是這樣想,現在卻覺得有點懷疑。變動而相連續的文藝,是否可以這樣截然的劃分;或者拿來代表一時代的趨勢,未嘗不可,但是可以這樣顯然的判出優劣麽?我想這不免有點不妥,因為我們離開了實際的社會問題,只就文藝上說,貴族的與乎民的精神,都是人的表現,不能指定誰是誰非,正如規律的普遍的古典精神與自由的特殊的傳奇精神,雖似相反而實並存,沒有消滅的時候。…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June 22, 2017 at 3:55pm — No Comments
在《學衡》上的一篇文章裏,梅光迪君說:“實則模仿西人與模仿古人,其所模仿者不同,其為奴隸則一也。況彼等模仿西人,僅得糟粕,國人之模仿古人者,時多得其神髓乎。”我因此引起一種對於模仿與影響,國粹與歐化問題的感想。梅君以為模仿都是奴隸,但模仿而能得其神髓,也是可取的。我的意見則以為模仿都是奴隸,但影響卻是可以的;國粹只是趣味的遺傳,無所用其模仿,歐化是一種外緣,可以盡量的容受他的影響,當然不以模仿了事。…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June 22, 2017 at 3:54pm — No Comments
譯完了《凡該利斯和他的新年餅》之後,發生了一種感想。…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June 22, 2017 at 3:53pm — No Comments
我最喜見女人的天足——這句話我知道有點語病,要挨性急的人的罵。評頭品足,本是中國惡少的惡習,只有幫閑文人像李笠翁那樣的入,才將買女人時怎樣看腳的法門,寫到《閑情偶寄》裏去。但這實在是我說顛倒了。我的意思是說,我最嫌惡纏足!…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June 22, 2017 at 3:51pm — No Comments
我住著的房屋後面,廣闊的院子中間,有一座羅漢堂。它的左邊略低的地方是寺裏的廚房,因為此外還有好幾個別的廚房,所以特別稱它作大廚房。從這裏穿過,出了板門,便可以走出山上。淺的溪坑底裏的一點泉水,沿著寺流下來,經過板門的前面。溪上架著一座板橋。橋邊有兩三棵大樹,成了涼棚,便是正午也很涼快,馬夫和鄉民們常常坐在這樹下的石頭上,談天休息著。我也朝晚常去散步。適值小學校的暑假,豐一①到山裏來,住了兩禮拜,我們大抵同去,到溪坑底裏去撿圓的小石頭,或者立在橋上,看著溪水的流動。馬夫的許多驢馬中間,也有帶著小驢的母驢,豐一最愛去看那小小的可愛而且又有點呆相的很長的臉——…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June 21, 2017 at 10:19pm — No Comments
偶然從書桌的抽屜裏找出一個舊的紙護書來,檢點裏邊零碎紙片的年月,最遲的是民國六年三月的快信收據,都是我離紹興以前的東西,算來已經過了二十一年的歲月了。從前有一張太平天國的收條,記得亦是收藏在這裏的,後來送了北京大學的研究所國學門,不知今尚存否。現在我所存的還有不少資料,如祖父少時所作艷詩手稿,父親替人代作祭文草稿,在我都覺可珍重的,實在也是先人唯一的手跡了,除了書籍上尚有一二題字以外。但是這於別人有甚麼關系呢,可以不必絮說。護書中又有魯迅的《哀範君三章》手稿,我的抄本附自作詩一首,又範愛農來信一封。(為行文便利起見,將詩寫在前頭,其實當然是信先來的。又魯迅這裏本該稱豫才,卻也因行文便利計而改稱了。)這幾葉廢紙對於大家或者不無一點興趣,假如讀過魯迅的《朝華夕拾》的人不曾忘記,末了有一篇叫作《範愛農》的文章——
①范愛農(1883一1912),名肇基,字斯年,號愛農,浙江紹興人。…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June 14, 2017 at 6:34am — No Comments
我的間壁有一個賣汽水的人。在般若堂院子裏左邊的一角,有兩間房屋,一間作為我的廚房,裏邊的一間便是那賣汽水的人住著。
一到夏天,來遊西山的人很多,汽水也生意很好。從汽水廠用一塊錢一打去販來,很貴的賣給客人。倘若有點認識,或是善於還價的人,一瓶兩角錢也就夠了,否則要賣三四角不等。禮拜日遊客多的時候,可以賣到十五六元,一天裏差不多有十元的利益。這個賣汽水的掌櫃本來是一個開著煤鋪的泥水匠,有一天到寺裏來作工,忽然想到在這裏來賣汽水,生意一定不錯,於是開張起來。自己因為店務及工作很忙碌,所以用了一個夥計替他看守,他不過偶然過來巡閱一口罷了。夥計本是沒有工錢的,火食和必要的零用,由掌拒供給。…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June 12, 2017 at 5:40pm — No Comments
李守常①君於四月二十八日被執行死刑了。李君以身殉主義,當然沒有什麼悔恨,但是在與他有點戚誼鄉誼世誼的人總不免感到一種哀痛,特別是關於他的遺族的困窮,如有些報紙上所述,就是不相識的人看了也要悲感。--所可異者,李君據說是要共什麼的首領,而其身後蕭條乃若此,與畢庶澄馬文龍之擁有數十百萬者有月鱉之殊,此豈非世間之奇事與啞謎歟?
同處死刑之二十人中還有張挹蘭君一人也是我所知道的。在她被捕前半個月,曾來見過我一次,又寫一封信來過,叫我為《婦女之友》做篇文章,到女師大的紀念會去演說,現在想起來真是抱歉,因為忙一點的緣故這兩件事我都沒有辦到。她是國民黨職員還是共產黨員,她有沒有該死的…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March 13, 2017 at 9:56pm — No Comments
昨日傍晚,妻得到孔德學校的陶先生的電話,只是一句話,說:“齊可死了--”齊可是那邊響十年級學生所說因患膽石癥(?)往協和醫院乞治,後來因為待遇不親切,改進德國醫院,於昨日施行手術,遂不覆醒。她既是校中高年級生,又天性豪爽而親切,我家的三個小孩初上學校,都很受她的照管,好像是大姊一樣,這回突然死別,孩子們雖然驚駭,卻還不能了解失卻他們老朋友的悲哀,但是妻因為時常往學校也和她很熟,昨天聞信後為茫然久之,一夜都睡不著覺,這實在是無怪的。…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March 13, 2017 at 9:55pm — No Comments
在北平的報紙上見到東京電報,知道與謝野寬先生於三月二十六日去世了。不久以前剛聽見坪內逍遙先生的噩耗。今又接與謝野先生的訃報,真令人不勝感嘆。…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March 13, 2017 at 9:55pm — No Comments
七月十五日夜我們來到東京,次日定居本鄉菊阪町。二十日我同妻出去,在大森等處跑了一天,傍晚回寓,卻見梁宗岱先生和陳女士已在那裏相候。談次,陳女士說在南京看見報載劉半農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們聽了覺得不相信,徐耀辰先生在座,也說這恐怕又是別一個劉覆吧,但陳女士說報上說的不是劉覆而是劉半農,又說北京大學給他照料治喪,可見這是不會錯的了。我們將離開北京的時候,知道半農往綏遠方面旅行去了,前後不過十日,卻又聽說他病死了已有七天了。世事雖然本來是不可測的,但這實在來得太突然,只覺得出意外,惘然若失而外,別無什麼話可說——
①劉半農(1891一1934),原名劉壽彰,後改名覆,初字半儂,後改字半農。筆名有寒星、範奴冬女士等。江蘇江陰人。現代著名詩人、雜文家和語言學者,主要著作有詩集《揚鞭集》(周作人作序)、《半農雜文》、《半農雜文二集》,語言學著作《中國文法通論》、《四聲實驗錄》、《比較請音學概論》等。…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December 31, 2016 at 9:45pm — No Comments
王品青①君是陰歷八月三十日在河南死去的,到現在差不多就要百日了,春蕾社諸君要替他出一個特刊,叫我也來寫幾句。我與品青雖是熟識,在孔德學校上課時常常看見,暇時又常同小峰來苦雨齋閑談,夜深回去沒有車雇,往往徒步走到北河沿,但是他沒有對我談過他的身世,所以關於這一面我不很知道,只聽說他在北京有戀愛關系而已。他的死據我推想是由於他的肺病,在夏天又有過一回神經錯亂,從病院的樓上投下來,有些人說過這是他的失戀的結果,或者是真的也未可知,至於是不是直接的死因我可不能斷定了,品青是我們朋友中頗有文學的天分的人,這樣很年青地死去,是很可惜也很可哀的,這與他的失不失戀本無關系,但是我現在卻就想離開了追悼問題而談談他的失戀——…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December 5, 2016 at 12:58pm — No Comments
太炎先生去世已經有半年了。早想寫一篇紀念的文章;一直沒有寫成,現在就要改歲,覺得不能再緩了。我從太炎先生聽講《說文解字》,只想懂點文字的訓詁,在寫文章時可以少為達雅,對於先生的學問實在未能窺知多少,此刻要寫也就感到困難,覺得在這方面沒有開口的資格。現在只就個人所知道的關於太炎先生學梵文的事略述一二,以為紀念——
①太炎先生,即章炳麟(1869一1936),字枚叔,別號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思想家、學者、散文家。著作有《新方言》、《小學答問》、《說文學部首韻語》、《國故論衡》、《太炎文錄》、《廣泛語駢林》等。…
Added by Temer Loh on November 26, 2016 at 12:12am — No Comments
玄同於一月十七日去世,於今百日矣。此百日中,不曉得有過多少次,攤紙執筆想要寫一篇小文給他作紀念,但是每次總是沈吟一回,又覆中止。我覺得這無從下筆。第一,因為我認識玄同很久,從光緒戊申在民報社相見以來,至今已是三十二年,這其間的事情實在大多了,要挑選一兩點來講,極是困難,——要寫只好寫長篇,想到就寫,將來再整理,但這是長期的工作,現在我還沒有這余裕。第二,因為我自己暫時不想說話。《東山談苑》記倪元鎮為張士信所窘辱,絕口不言,或問之,元鎮曰,一說便俗。這件事我向來很是佩服,在現今無論關於公私的事有所聲說,都不免於俗,雖是講玄同也總要說到我自己,不是我所願意的事。所以有好幾回拿起筆來,結果還是放下。但是,現在又決心來寫,只以玄同最後的十幾天為限,不多講別的事,至於說話人本來是我,好歹沒有法子,那也只好不管了——…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November 20, 2016 at 11:06am — No Comments
余識廢名在民十以前,於今將二寸年,其問可記事頗多,但細思之又空空洞洞一片,無從下筆處。廢名之貌奇古,其額如螳螂,聲音蒼啞,初見者每不知其雲何。所寫文章甚妙,但此是隱居西山前後事,《莫須有先生傳》與《橋》皆是,只是不易讀耳。廢名曾寄住余家,常往來如親屬,次女若幹亡十年矣,今日循俗例小作法事,廢名如在北平,亦必來赴,感念今昔,彌增悵觸。余未能如廢名之悟道,寫此小文,他日如能覓路寄予一讀,恐或未必印可也——
①廢名,即馮文炳(1901一1967),字蘊仲,筆名有廢名、病火等,湖北黃梅人。現代詩人、小說家,主要著作有:《竹林的故事》、《桃園》、《橋》、《莫須有先生傳》等均由周作人作序。…
Added by Temer Loh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57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