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3,257)

愛墾體驗帶動慕課札記·類比技術:腦海畫面

體驗與創意有何關系?契謝米亥的“最佳體驗”讓我們理解到甚麼事讓自己開心,增強興致與意願,進入最佳狀態。把那狀態建成一個程序,便能更好地改變自己,發揮創意。市場在轉變、員工在轉變,我們可能怎樣率先改變自己,而不是被迫胡亂改變、倉促改變,事倍功半,甚至被淘汰出局。那程序,有時不是因為缺乏資訊或知識,而是沒有組成“洞見”。



神經語言學創始人理查班德勒在《改變你的未來》(1996,臺灣世茂出版社,137頁)說:“多數人對理解的描述,是組織良好的,很簡潔的。它們就像一道很利落的數學公式,或是一首很棒的詩。他們把一堆資料蒸餾成非常簡單的陳述。…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rch 3, 2017 at 9:32pm — No Comments

顧土:微信走向近親繁殖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人人都說中國大陸人閱讀量低,多數人沒有閱讀習慣,實際上,這不是今天,而是歷史。

如今,閱讀微信已經普及到任何場合、任何地方,開會讀微信、上課讀微信、飯局讀微信、公交上讀微信,有人甚至因此廢寢忘食,連坐在馬桶上都不忘瀏覽微信。在多少家庭,各自欣賞自己的微信已經成為家庭生活的一景;轉發微信,是無數人今日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說,微信無處不在。低頭閱讀微信正代替了家庭交流、同學交流、同事交流、朋友交流,變為唯一的群體橫向交流渠道。

自從微信普及後,讀書是否更為減少,尚未統計,但我想,這大概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在很多人那裏,微信是唯一的信息來源、思想來源、知識來源,乃至常識來源,原本不讀書的,恐怕因此更不讀書;…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高宣揚:作為一種創作風格的“後現代”(4)

上一篇:高宣揚·作為一種創作風格的“後現代”(3)

審美感並非神秘,但它也不是任憑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就可以順利地顯示和體驗到、並發生作用。審美,在本質上,正如尼采所說,必須同時具備做'夢'(Traum)與'醉'(Rausch)兩種精神狀態,將兩者渾然結合起來、並巧妙地以獨特風格呈現出來(Nietzsche, 1980: 21)。傳統美學一方面把審美感加以崇高化和超越化,另一方面又將'夢'和'醉'割裂、並同理智對立起來;所以,傳統美學往往只是推崇阿波羅太陽神式的夢幻功能,忽視酒神狄奧尼索斯式的狂醉狀態,試圖使藝術美的創作和鑒賞,統統納入道德規範和其它規則所通轄的範圍之內,並使之永恒化。…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成伯清:社會意象與社會治理(上)

【內容提要】社會意象是社會成員理解和期待自身社會存在的方式,既是事實性的,也是規範性的。實現社會治理的現代化,必須形成和構建與之相應的現代社會意象。目前中國盛行的意象,無論是社會叢林型的,還是編戶齊民型或階級沖突型,抑或是差序格局型的,多有不適應現代社會運行的複雜機制之處。本文在探討了當代中國社會意象的關鍵問題之後,圍繞著現代社會治理的願景,提出建構適合中國價值的現代社會意象的核心理念維度,即以權利制約權力、以功能替代等級、以道義整合利益,並認為社會生活內在正當性的建設乃當務之急。 



一、社會意象的視角…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郝建:保存竊聽檔案與民族的精神療傷

——《別人的生活》(《竊聽風暴》)品味之三

《別人的生活》這部影片的確一些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芒,它呈現了在那灰暗天空下人經過思考可能做出的另一種選擇。但是本片對積極生存的高歌與現實主義的環境營造、真實準確的社會氛圍描繪達到了較完美的平衡。影片中有極權主義統治下那讓人膽寒的境遇描寫,也有善與惡的真實對立。導演既展示了道德的光芒和思考帶來的救贖,也絲毫沒有回避對人性中惡的那一部分的描寫。我們看到不管是對“好人”還是對“壞人”,影片的描寫都是性格化的,真實可信的。看看庫爾威茨上校和文化部長的性格塑造,我再次體會到:對惡的有力描寫也是一種美。…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盛邦和 何愛國:必須正視文明的沖突——兼談中國“和平崛起”的外交戰略

溫家寶總理2003年12月10日在美國哈佛大學作了題為“把目光投向中國”的著名演講,他說,中美兩國相隔遙遠,經濟水平和文化背景差異很大,需要增進我們之間的相互了解。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更加複雜。文化因素將在新的世紀裏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的語言各不相同,而心靈情感是相通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態,其合理內核往往是相同的,總能為人類所傳承。各民族的文明都是人類智慧的成果,對人類進步作出了貢獻,應該彼此尊重。人類因無知或偏見引起的衝突,有時比因利益引起的衝突更加可怕。我們主張以平等和包容的精神,努力尋找雙方的共同點,開展廣泛的文明對話和深入的文化交流。

溫總理深刻地洞悉到人類因無知或偏見引起的衝突,有時比因利益引起的…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莫偉民:“人之死”——《詞與物》的主旨及其哲學意蘊(下)

4.“人之死”的預告表明福柯繼承的是尼采的譜系學哲學觀,而非結構主義的哲學觀。福柯的主體觀、歷史觀和方法論集中體現了福柯之取自於尼采的關註當下、診斷目前的哲學觀。尼采診斷了他那個時候的“當下”:那時的思想狀況和時代氛圍。“……尤其是自從尼采以來,哲學的使命是診斷,不再設法言說一種放之四海而皆真的真理。我設法作診斷,對目前作診斷:即診斷我們今天所是的,今天我們的所說所意指的。在我們的腳下從事這個挖掘工作就是自尼采以來的當代哲學具有的特征,在這個意義上,我可以宣稱是哲學家”。(Foucault,1994a,p.…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莫偉民:“人之死”——《詞與物》的主旨及其哲學意蘊(中)

三、哲學意蘊

盡管19世紀以來,哲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拯救主體的至上權力,但精神分析、語言學、人種學等反人文科學都還是偏離了主體,摧毀了人類學和人本主義這對孿生形象。《詞與物》所談論的“人之消解”,所預告的“人之死”,其哲學意蘊可從主體觀、歷史觀、方法論、哲學觀這四個方面加以揭示,以澄清乃至消除把《詞與物》看作結構主義作品的重大思想混亂,還福柯思想的本來面目。…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史景遷:十七世紀的跨文化之夢(中)

我們現在有了這麽幾個點:南京,一個天主教的家庭,沈福宗本人,還有他對於拉丁文的知識,然後我們有了一些估計的日期。沈福宗可能是17世紀60年代出生的,那是康熙朝早期的時候。他1691年在印度洋上去世,因為熱病。他有著對於拉丁的知識,基督教的信仰,還有對於西方的知識,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他在海上死去了,也被海葬了。他留下了一些尚待傳到中國的信息,後來我們得到英國的一些資料,這些資料是他的老師傳回英國的訊息,從這些資料我們得知,他想帶回中國的訊息是“what it was like in the west”, 這也是我在書中用到的短語,“西方那個時候是什麽模樣”。不過這些訊息後來都丟掉了,因為沈福宗的旅伴,也是他的老師,一些天後也去世了,在另外一艘駛向中國的船上。這是一個奇怪的巧合,不過確實使得歷史學家的任務更加艱巨了。…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17 at 9:28pm — No Comments

史景遷:十七世紀的跨文化之夢(上)

2014年2月28日晚,著名漢學家、耶魯大學榮譽教授史景遷(Jonathan Spence)在北京大學進行了主題為“沈福宗和他的十七世紀跨文化之夢”的講座,這也是他在北大系列講座的第一場。

晚上好,我講話會有一些英國的口音,希望大家能夠聽懂。



我二十歲的時候去美國求學,在耶魯大學,通過我的老師,我發現了中國歷史的樂趣。一個英國人,住在美國,然後在做中國研究。這樣的情況不夠理想,所以我的中文在今天這種場合下可能不夠好,我只是想說我非常感動(有這麽多人在現場),這是一個令我感到震動的時刻。




我已經退休有一段時間了。之前我到過我稱為中國的“partial…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17 at 9:28pm — No Comments

阮春良·地緣視角下的哈薩克斯坦

作為歐亞大陸潛在的“地緣政治支軸國家”和“美國霸權的流沙區”,哈薩克斯坦既是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所定義的“心臟地帶”,又是馬漢所強調的陸權與海權的對峙區域,是斯皮克曼所看中的“邊緣地帶”,也是亨廷頓所倡言的“文明沖突”中各文明的交匯區,因而無論從哪一種視角來分析哈薩克斯坦,都會認識到其在中亞,乃至整個歐亞大陸的地緣戰略意義。





一、 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March 3, 2017 at 9:24pm — No Comments

蕭紅·又是春天

太陽帶來了暖意,松花江靠岸的江冰坍下去,融成水了,江上用人支走的爬犁漸少起來。汽車更沒有一輛在江上行走了。松花江失去了它冬天的威嚴,江上的雪已經不是閃眼的白色,變成灰的了。又過幾天,江冰順著水慢慢流動起來,那是很好看的,有意流動,也象無意流動,大塊冰和小塊冰輕輕地互相擊撞發著響,啷啷著。這種響聲,象是瓷器相碰的響聲似的,也象玻璃相碰的響聲似的。立在江邊,我起了許多幻想:這些冰塊流到哪裏去?流到海去吧!也怕是到不了海,陽光在半路上就會全數把它們消滅盡……

然而它們是走的,幽遊一般,也象有生命似的,看起來比人更快活。…

Continue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March 3, 2017 at 9:23pm — No Comments

徐行·最準確的回答

敵偽時期,我16歲,報考沈陽一所日本人辦的中等專業學校。這所學校以教育有方出名。報考人很多,因之錄取也很嚴。筆試合格之後,還要面試。

面試考啥?報考者都不得而知。

我跟許多年齡相仿的小青年在外邊排隊等候。對前邊進去出來的人都很關心,總想摸個底,卻又不便問,但見有的竟捂著半邊臉出來,痛得齔牙咧嘴,不知怎麽回事。

臨到我了,被叫進去。對面坐著3個日本人,像神像一樣莊嚴。居中的是一年近五旬的老者,兩邊是兩個中年人。他倆仿佛一文一武,武者留一撮小胡,頗似日本軍人,文者倒也慈眉善目,但不失考試官的威嚴。

我挺胸闊步走到中間站住。…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March 3, 2017 at 9:22pm — No Comments

劉建波·坐車艷遇

今天的世界真叫我們心跳。日前從報上讀到一則特別的尋人啟事:一位北京姑娘坐320路中巴,碰上一位令她一見鐘情的男士,“一時的矜持將他失之交臂”,過後想想心痛不已,便登出廣告來找。唉,都市裏的人,天天坐車,在香艷與臭汗間擠來擠去,沒想到這裏面也曾藏著緣分。…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March 3, 2017 at 9:22pm — No Comments

葉雋:細節、文本、個案與歷史闡釋——讀陳平原《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下)

作為現代中國最富魅力的知識領袖,蔡元培身上可挖掘的層面非常之多,涉獵的研究者也所在多有。但作者這裏揭出的三點,仍極具自家見地:“‘兼容並包’的大學理念”、“北大傳統的另一種闡釋”、“老北大的藝術教育”。不過這三點對於作為留德學人的蔡元培來說,並非獨創,而均由德國學術理念而來,淵源有自,所謂兼容並包、思想自由主要來自洪堡等創辦柏林大學時的理念,即所謂的德國古典大學觀;北大創辦研究所,明標是自德國、美國的Seminar而來,美國的大學制度同樣是學德國的;至於蔡氏特別得意所提倡的“美育”,則是源自席勒的“審美教育理想”。蔡元培本身是晚清翰林身份,文化資本雄厚,但其學術淵源與德國學術關系甚密,值得繼續深加挖掘。作者之重心顯然在蔡氏理念在現代中國語境裏的闡發,自然不會對此多加闡釋,可涉及到“傳統延續”與“西學啟迪”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的命題,其實是非常重要、值得深究、未宜定論的重要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March 3, 2017 at 9:20pm — No Comments

李碧華:潮州巷——吃鹵水鵝的女人(上)

電視台的美食節目要來訪問,揭開我家那一大桶四十七歲的鹵汁之謎。

我家的鹵水鵝,十分有名。人人都說我們擁有全港最鮮美但高齡的陳鹵。

那是一大桶半人高,浸淫過數十萬只鵝,烏黑泛亮香濃無比的鹵汁。面層鋪著一塊薄薄的油布似的,保護那四十七年的歲月。它天天不斷吸收鵝肉精髓,循環再生,天天比昨日更鮮更濃更香,煮了又煮,鹵了又鹵,熬了又熬,從未更換改變。這是一大桶「心血」。

鹵汁是祖父傳給我爸,然後現在歸我媽所有。

美食節目主持人在正式拍攝前先來對講稿,同我媽媽彩排一下。…

Continue

Added by SRESCO on March 3, 2017 at 9:20pm — No Comments

葉雋:細節、文本、個案與歷史闡釋——讀陳平原《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上)

當初,讀陳平原、夏曉虹先生主編的《觸摸歷史———五四人物與現代中國》(廣州出版社,1999年),其圖文並峙,引領讀者回到現場,激起對五四先賢的傾慕之情;今日又讀陳氏新著《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下引此書只註頁碼),則別有一番新鮮感受。作為對陳先生學術思路頗為熟稔的讀者,其實並不難看出這部著作所要論及的對象,甚至他的幾篇大文章也都在不同場合閱讀過,但結集觀之,立刻又窺出了一個宏大而嘗試創新的命題。五四之意義重大,對中國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都會明白。但如何理解五四,卻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March 3,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電子媒介類型及電視文化 (20)

以上這些,就表明攝影也好,電視也好,電子媒介是無法取代圖書的,也就是說電子文化是無法取代印刷文化的價值,但電子文化出現後對閱讀文化以淺表的、娛樂的方式進行了消解,它以“觀看”沖擊了“閱讀”。而經典文學作品大多是建立在文字閱讀基礎之上的,而且經典的文學作品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經過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閱讀才感受、品評、辨別、篩選出來的。大眾的休閑性、娛樂性的閱讀一會排斥經典文學作品,二會導致人們的審美惰性,而加深對優美文字世界的疏離。



二、對教育權威的消解…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rch 3, 2017 at 11:12a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電子媒介類型及電視文化 (19)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rch 3, 2017 at 11:12am — No Comments

愛的痛苦/理查德.塞來茲

稚嫩的愛情是一束火焰,漂亮、熾熱、強烈,但又是柔弱的、閃爍的;成熟和冷靜的心靈裏產生出來的愛就像是煤,通體蘊藏著經久不息的灼熱。

戀愛是一種病,有一套獨特的、魂牽夢縈的思緒。瞧瞧那個為情所困的可憐人吧:一會兒躺在沙發上,除了偶爾從絕望的深淵中長嘆一聲外,幾乎連呼吸都停了;一會兒又快步激動地走來走去,面色一陣蒼白,一陣通紅。他被刺紮了嗎?是什麽刺或小昆蟲把他螫得這麽厲害?

中午,他揮手叫人把沒動的飯菜拿走。一失戀,他恨自己的身體,一點兒營養都不要。到十二點半,他收到一封信。她愛他!於是他馬上大吃。朋友跟他打招呼,他也沒有怎麽搭理,只是左顧右盼,想不起那個跟他打招呼的人是誰。他心煩意亂,拿起一份雜志,卻站在那裏發呆,不知道自己手裏拿的究竟是什麽。…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rch 3, 2017 at 9:34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