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28)

葉靈鳳·山狗與水獺

香港人在重陽節去拜山,你可以聽見他們這時會提起一個在平時少提起的名詞:山狗。

他們所說的山狗,是人而不是狗。有時指負責巡查山林的園丁,有時指出沒墳場盜竊花木物件甚或掘墓的歹徒,有時又指打掃墳山的土工。除了對歹徒,山狗這名詞實在太不妥。特別在江浙一帶,對於打掃祖墳山地的鄉下人,是尊之為「墳親家」的。…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September 3, 2016 at 6:45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貓頭鷹

住在香港市區的人,沒有機會能聽得見貓頭鷹叫,可是,如果住在新界鄉下或是香港半山區以上,尤其是在薄扶林一帶林木密茂的區域,夜晚時常會聽到屋外傳來一種「嗚嚕嚕,嗚嚕嚕」的怪聲,使人聽了毛骨悚然,這便是貓頭鷹在叫了。

貓頭鷹是晝伏夜出的。白天裡睡覺,夜幕既降,它便拍拍翅膀,霎一霎那一對圓而且大的眼睛,這樣「嗚嚕嚕,嗚嚕嚕」的叫幾聲,準備飛出去覓食了。貓頭鷹的叫聲有多種,有時會像病人或是像老牛的呻吟;有時又會發出一連串的格格怪笑聲,響徹夜空。

棲息在香港島上和新界一帶的貓頭鷹,共有十種之多。不過種類雖多,它們本身卻不常被人見到。這一來因為貓頭鷹是過夜生活的,白天不易見到,二來種類雖有十種,但這只是就歷來鳥類學家在香港曾經見過者而言,其中有半數都是偶然從內地飛入香港境內,住了幾天又飛走的。…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September 3, 2016 at 6:43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三月的野花

在三月的香港看花,當然最好看的是杜鵑。但除了杜鵑以外,香港這一個月可欣賞的野花,可正多著。因為從三月到五月,正是香港的各種野花竟秀的季節,從山上幾丈高的大樹,以至山坡上的雜草堆裡,都能出其不意的鑽出奇異可愛的花朵來。

香港有很多種蘭花,已經由植物學家著錄的共有七十五種,它們都是野生的。中國向來稱讚蘭為王者之香,因為它們生於幽谷。因此在香港要欣賞野生的蘭花,你得到比較陰濕的山邊,大樹根下,岩石底下,以及瀑布山澗的旁邊,更好的是平日人跡少到的懸崖峭壁去尋找。中環上面仰望上去的維多利亞峰的那一片峭壁,就是香港出生野蘭著名的地方。此外,香港島上的德忌笠角,馬己仙峽;新界的馬鞍山,大帽山頂,大嶼山的鳳凰山頂,都是出產少見的奇種野蘭的地方。…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September 3, 2016 at 6:40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後海灣的鷺鷥

後海灣一名深灣,是深圳河入海的出口,在新界元朗西北面。因為地點空曠冷僻,是香港唯一可以見到大批各種水鳥的地方。從鷺鷥、鶴鶴以至鵜鶘,都有機會可以見到。尤其在冬季,因為許多水鳥都喜歡從北方到香港來過冬,所以能夠見得到的更多。

香港最容易見到的是大白鷺和塘鷺,鷺鷥是喜歡縮頭縮頸的,它們飛起來也是如此,喜歡縮著頸子,但是同時卻將雙腳伸直到後面。這是它們的特點,所以一望就知道。這是鸛鶴與鷺鷥最容易辨別的地方。因為鸛鶴和野鶴飛起來,則喜歡伸長了頸子,同時卻將雙腳掛在身下。中國舊時畫家畫空中飛著的仙鶴,往往將它們的雙腳姿勢畫成像鷺鷥一樣,這是觀察不真之故。我們對於鸛鶴不大看重,但是外國人則對它們發生極大的興趣,尤其是兒童,因為民間傳說,所有的孩子都是由鸛鶴銜了從壁爐煙囪裡送來的。…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September 3, 2016 at 6:39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夜雨剪春韭

有人註釋杜甫的這句名句:「夜雨剪春韭」,認為不是用剪刀到後園裡去剪韭菜,而是在下鍋炒的時候,將它們剪齊。這真是上海人所說的纏夾二先生的胡纏。韭菜是種一次可以繼續採用多次的。因此不便像青菜蘿蔔一樣連根拔起來。又因為太多,不能像蔥一樣的隨手摘幾根,所以不用剪刀去剪,便要用小刀去割。江西人的兒歌,就有「剃頭刀兒割韭菜,寅時割丁卯時有」之句,形容韭菜愈割長得愈快;陸佃的《坤雅·說韭》,也說韭菜用剪,並且不宜在日中剪,引古諺「觸露不搯葵,日中不剪韭」作證。此外,《齊民要術》所載種韭的方法,也一再提到用剪。可見杜老的「夜雨剪春韭」,是深懂園藝生活而又有季節感的寫實名句;不能用灶下婢或伙頭的觀點去曲解它也。…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September 3, 2016 at 6:38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夜雨剪春韭

有人註釋杜甫的這句名句:「夜雨剪春韭」,認為不是用剪刀到後園裡去剪韭菜,而是在下鍋炒的時候,將它們剪齊。這真是上海人所說的纏夾二先生的胡纏。韭菜是種一次可以繼續採用多次的。因此不便像青菜蘿蔔一樣連根拔起來。又因為太多,不能像蔥一樣的隨手摘幾根,所以不用剪刀去剪,便要用小刀去割。江西人的兒歌,就有「剃頭刀兒割韭菜,寅時割丁卯時有」之句,形容韭菜愈割長得愈快;陸佃的《坤雅·說韭》,也說韭菜用剪,並且不宜在日中剪,引古諺「觸露不搯葵,日中不剪韭」作證。此外,《齊民要術》所載種韭的方法,也一再提到用剪。可見杜老的「夜雨剪春韭」,是深懂園藝生活而又有季節感的寫實名句;不能用灶下婢或伙頭的觀點去曲解它也。…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September 3, 2016 at 6:38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新蟬第一聲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這是大詩人白居易聞新蟬詩中的兩句。他這首詩大約是在北方什麼地方寫的,因為詩題是「六月初三夜聞蟬」,一定那地方氣候比較冷,所以六月始聞新蟬。但在香港,則一到四月初,你就可以聽到蟬聲了。

前幾天天氣比較暖,我已經聽過窗外樹上第一聲的新蟬,那聲音斷斷續續的,叫了幾聲就停住了,好像很生怯。這幾天天氣又轉冷,便不再聽見它叫了。遙想它一定在枝上竭力抑捺自己的興奮,靜候這寒流的尾潮一過,從此就可以放懷唱個痛快了。

蟬聲一來,就表示夏天已到,香港叫得最早的蟬,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見稱為「知了」的那種大蟬,而是一種黑色的小蟬,翅上有兩點黃色的斑點。它的叫聲也不像普通的蟬那樣,而是「滋——滋」。聲音叫得非常響亮。這種小蟬,中國舊時稱為螓,又名螗綢。有青色的,香港更有一種紅色的,它們的鳴聲都與那種褐黑色的大蟬不同。…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September 3, 2016 at 6:37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新蟬第一聲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這是大詩人白居易聞新蟬詩中的兩句。他這首詩大約是在北方什麼地方寫的,因為詩題是「六月初三夜聞蟬」,一定那地方氣候比較冷,所以六月始聞新蟬。但在香港,則一到四月初,你就可以聽到蟬聲了。

前幾天天氣比較暖,我已經聽過窗外樹上第一聲的新蟬,那聲音斷斷續續的,叫了幾聲就停住了,好像很生怯。這幾天天氣又轉冷,便不再聽見它叫了。遙想它一定在枝上竭力抑捺自己的興奮,靜候這寒流的尾潮一過,從此就可以放懷唱個痛快了。

蟬聲一來,就表示夏天已到,香港叫得最早的蟬,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見稱為「知了」的那種大蟬,而是一種黑色的小蟬,翅上有兩點黃色的斑點。它的叫聲也不像普通的蟬那樣,而是「滋——滋」。聲音叫得非常響亮。這種小蟬,中國舊時稱為螓,又名螗綢。有青色的,香港更有一種紅色的,它們的鳴聲都與那種褐黑色的大蟬不同。…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September 3, 2016 at 6:37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新蟬第一聲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這是大詩人白居易聞新蟬詩中的兩句。他這首詩大約是在北方什麼地方寫的,因為詩題是「六月初三夜聞蟬」,一定那地方氣候比較冷,所以六月始聞新蟬。但在香港,則一到四月初,你就可以聽到蟬聲了。

前幾天天氣比較暖,我已經聽過窗外樹上第一聲的新蟬,那聲音斷斷續續的,叫了幾聲就停住了,好像很生怯。這幾天天氣又轉冷,便不再聽見它叫了。遙想它一定在枝上竭力抑捺自己的興奮,靜候這寒流的尾潮一過,從此就可以放懷唱個痛快了。

蟬聲一來,就表示夏天已到,香港叫得最早的蟬,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見稱為「知了」的那種大蟬,而是一種黑色的小蟬,翅上有兩點黃色的斑點。它的叫聲也不像普通的蟬那樣,而是「滋——滋」。聲音叫得非常響亮。這種小蟬,中國舊時稱為螓,又名螗綢。有青色的,香港更有一種紅色的,它們的鳴聲都與那種褐黑色的大蟬不同。…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September 3, 2016 at 6:37pm — No Comments

流沙河·莊子現代版

流沙河(1931~),生於四川成都,原籍四川金堂縣。著有詩集《告別火星》、《農村晨曲》、《流沙河詩選》等。

君子與小人

迷幻藥小劑量使人迷失方向,暫時回不到自己的家鄉;迷幻藥大劑量使人喪失天性,終身找不到大道的理想。憑什麼我這樣說?古代的好帝王,那個舜爺爺,天下治得不錯,可惜他天性多仁,正德多義,見百姓沒事幹,便高舉仁義的大旗,號召人人學仁習義,以免閑得發慌。大家敬愛他老人家,當然聽話,說幹就幹,拼命表現自己的仁心,狠狠展開自己的義行,可忙啦。仁義積極分子,包括假仁假義的假積極分子,大批湧現。不仁不義分子弄得垂頭喪氣,臉面無光。反仁義分子呢,當然逃不脫天誅地滅啦。這不是仁義迷幻藥使人迷失方向,乃至喪失天性了嗎?…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September 3, 2016 at 5:06pm — No Comments

李國文·惜春小劄

李國文(1930~),原籍江蘇鹽城,生於上海,作家。著有長篇小說《花園街五號》,短篇小說集《第一杯苦酒》、《危樓紀事》、《沒意思的故事》等。

春天是不知不覺來的,她走的時候,也是悄莫聲兒地在不知不覺中離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麼多的黃葉,“無邊落木蕭蕭下”,造下滿天聲勢;也不像冬天,一陣爛雪,一陣凍雨,“乍暖還寒時刻,最難將息”,讓你久久不能忘懷那份瑟縮,那份冷酷。

春天,平平常常地來,自然而然地去,沒有喧嘩,沒有鑼鼓,甚至最早在枝頭綻開的桃花、杏花,還有更早一點的梅花、迎春,總是在不經意間,給人們帶來驚喜。哦!春天最早的花!…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September 3, 2016 at 5:03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腳步聲

陸文夫(1928~2005),江蘇人,作家。著有小說集《小巷深處》、《小巷人物志(一)》、《美食家》等。

我走過湖畔山林間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鳥尚未歸巢,松濤也因無風而暫時息怒……突然間聽到自己的身後有腳步聲,這聲音不緊不慢,一步一趨,緊緊地跟隨著我。我暗自吃驚,害怕在荒無人煙的叢林間碰上了剪徑。回過頭來一看:什麼也沒有,那聲音是來於自己的腳步。…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September 3, 2016 at 5:02pm — No Comments

憶明珠·人啊,總要……

憶明珠(1927~2002),山東萊陽人,作家。著有散文集《墨色花小集》、《荷上珠小集》、《落日樓頭獨語》等。

沒有虛度一生的,一個人生下來就要活下去,而且無不實實在在活下去的,總都為人世在增添點什麼,精神的物質的;而兩者又總是互為表裏,一陰一陽,相伴而行。我這裏單說的是精神的方面。每個民族都有著各自的民族精神,它由道德的、倫理的、心理的諸般文化因素構成。它是這個民族的靈魂之燈,你或者為它助氧,使它燦爛輝煌、更加閃放光亮;或者破壞其光源,使光明萎縮,黯淡。

尚無知覺的胎兒,在母腹中的每一陣躁動,都在助長著母親的愛心,從而使母親的乳汁,成為哺育人類生命的甘露。…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September 3, 2016 at 5:01pm — No Comments

馮牧·久病延年

馮牧(1919~1996),北京人,作家、文學評論家。著有通訊特寫集《新戰士時來亮》,文學評論集《繁花與草》、《激流小集》,散文集《馮牧散文選》等。

在中國的諺語中,有“久病成醫”之說,卻從未見有人提出過“久病延年”這樣的接近於“二義悖反”的說法。

應當說,這是我的一個發現或是“創造”。…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September 3, 2016 at 4:58pm — No Comments

唐弢·略論自大之類

唐弢(1913~1992),浙江鎮海人。著有《推背圖》、《晦庵書話》、《魯迅論集》等。近年出版有《唐弢文集》。

自負在中國不算一個壞名詞,而自大卻是例外的——那是脫俗入雅的法門。

“四民”之中,穿短衣的工農,赤臂露腿,率直勞苦,都是些粗野的“俗物”,壓根兒無法脫俗的;貿遷有無的是商人,勞務上別有雇用者,本身應該歸入於“長襠”一流,暴發以後,玩古董,弄字畫,頗有附庸風雅的意思,然而書香蓋不了銅臭,縱能脫俗,也不入雅;能夠脫於俗而入於雅的,首先得推士——也即現在所說的讀書人。脫俗,為的是“未能免俗”,入雅,因為他們畢竟還有一點幫閑湊趣的才情。

這才情又正是自大的底子。…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September 3, 2016 at 4:39pm — No Comments

申力雯·朋友借錢

申力雯,女,國家註冊醫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小說集,寫過專欄,榮獲過文學獎。所著《京城閑婦》一書再版11次,至今暢銷不衰。

我在金錢的觀念上是不向別人借錢,也不借給別人錢。這確實是經驗教訓的結果。

我素來沒有向朋友張口借錢的習慣,借錢不僅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而且會導致兩個結果:一是欠朋友的錢;二是欠朋友的情。錢與情的債務疊加在一起我實在難以承受之重。

我以為朋友之間最好不要有錢上的事情,本來還算不錯的關系常常會輕而易舉被一個錢字顛覆了,這可見錢的重量不可小視。當然如果朋友有急用,錢數又不多,我會說明錢拿走,不一定要記住還,這樣錢一出手,我就只當它丟了,不再牽腸掛肚地惦記了,以免受思念之苦。…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September 3, 2016 at 4:29pm — No Comments

申力雯·隨意

申力雯,女,國家註冊醫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小說集,寫過專欄,榮獲過文學獎。所著《京城閑婦》一書再版11次,至今暢銷不衰。

生活中我最怕一見面就問:“寫什麼呢?”“又得了什麼獎?”然後便急不可待地說,他幹了什麼大事,在××地方作了講演,有多少人讓他簽名,多少人被感動得流了淚,他的名字被收入了某某大詞典……這些話讓人聽起來,非常不舒服,不自然。好名重利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人性最脆弱的一環。

我們都是平常人,平常人就應該保持一份平常心,說平常話,這樣,人才活得輕松真實。…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September 3, 2016 at 4:28pm — No Comments

曹正文·佛家妙語

曹正文(1950~),筆名米舒等,江蘇蘇州人。著有小說《唐伯虎落第》、《紫色的誘惑》,散文集《米舒書話》,學術論著《中國俠文化史》等。

在我到湖北荊州與浙江溫州去為讀者簽名售書的過程中,觀賞了許多當地的山水勝景。與我同行的洪丕謨兄,是位佛家信徒,見廟必進,我受其影響,也在佛寺前默立跪拜,態度十分虔誠。在荊州某寺院得佛學警世妙語20條,大可玩味,反省人生。…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September 3, 2016 at 4:27pm — No Comments

申力雯·交友距離

申力雯,女,國家註冊醫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小說集,寫過專欄,榮獲過文學獎。所著《京城閑婦》一書再版11次,至今暢銷不衰。

突然之間,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忽忽拉拉地多了起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互通有無,於是空間一下子變得擁塞了。當今正是社會轉軌時期,價值觀念如此地多元,如此地怪異,生產與生活的競爭,使人的內心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內心的荒涼與孤獨需要向朋友傾訴,於是朋友這種稱謂驟然間密集起來。

朋友在認知和接受上都難免主觀,不像師生、父母、手足那樣明確了然。世界上任何一種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則,遺憾的是許多人不懂交友之道,常常把朋友這種本來就脆弱的關系,攪得很尷尬。…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September 3, 2016 at 4:25pm — No Comments

張抗抗·無法撫慰的歲月

張抗抗(1950~),浙江杭州人,女作家。著有短篇小說集《夏》,中篇小說集《北極光》,長篇小說《情愛畫廊》,散文集《橄欖》、《地球人對話》等。

老三屆人不喜歡說“我”,總是說“我們”“我們的”,因為那個時代沒有“我”只有“我們”。我們缺少個性崇尚集體精神。這種老三屆人固有的群體意識,是長期高度集權國家遺留下來的文化心理。

既然是“我們”,那麼我們的過失甚至罪孽,都讓“我們”一起承擔吧!

我們這一代人經歷的苦難,已被我們反覆傾訴和宣泄;我們這一代人內心的傷痛和憤懣,已激起世人的廣泛關註;我們這一代對於歷史的質問,已一次次公之於眾;然而,臨近20世紀末,我們這一代人,是不是能夠低頭回首,審視我們的自身,也對我們自己說幾句真話呢?…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September 3, 2016 at 4:25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