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都靈聖卡羅廣場 尼采的惊悚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55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ne 14, 2024 at 5:23am

(二)內在語言形式與漢字思維

為能追問漢學所研究的中國文化的特殊性,我們實應先行追問:構成人類文化表現之所以有類型學差異的原則性基礎何在?或說,文化的類型學差異是根據什麼原則而產生的?

Humboldt
提出「內在語言形式」來回答這個問題。語言完善性的標準: 「觀念性的明確」與「聲音系統的完整」Humboldt: 「語言的特性在於,它將介於人與外在世界之間的思想世界附著在聲音之上,每種個別語言的規 定因而可以關係到在語言中的兩個主要觀點,亦即:「觀念性」(Idealität)與「聲音系統」 (Tonsystem)來說。

前者若脫離完整性、清晰性、確定性與純粹性,後者脫離完善性,那就是它們的缺點,反之,則是它們的優點」。比較語言學的歷史研究方法每一種語言怎樣解決由於言語的需求而產生的各項任務?
語言因而大都包含型態構詞法(morphologisch)與句法(syntaktisch) 兩部分

詞彙上的任務 (概念的指稱)
●從語音的角度一些詞如何從另一些詞中產生出來?
●語音與其意義之間的關係如何表示?

語法上的任務 (概念的範疇標記)(詞語的接合)
●語言如何處理詞類之間的聯繫
●語言如何使用粘附、屈折變化 

元音交替等方式表達語法概念?

摹聲→類比→象徵
「語音構義」活動

孤立語→粘著語→屈折語
「語法範疇」的建構活動

洪堡語言學的漢語難題

孤立語VS. 屈折語

「漢語是一個極為奇特的例子。那是一種幾乎不具備任何通常意義的語法的語言…. 漢語幾乎沒有語法形式,可是…卻能達到相當高的智力教養水平。如此看來,我們所主張的語言形式的必要性便遇到一個有力的反證」。

漢語的特性

“漢語語法最根本的特性我認為是在於這樣一點, 即,漢語不是根據語法範疇來確定詞與詞的聯繫,其語法並非基於詞的分類,在漢語裏,思想聯繫是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的。其它語言的語法都由兩部分構成,一是詞源部分,另一是句法部分,而漢語的語法只有句法部分。”

「漢語讓聽者自己去添補一系列中介概念,而這等於要求精神付出更多的勞動:精神必須去彌補語法所缺的部分」 「漢語把添補大量中介概念的工作留給讀者自己去做,因此 給精神帶來了大得多的負擔」。

漢語的缺點 (1)如果漢語的語法形式只是隱含的,那麼說者既不能明確地向他人傳達他的思想,聽者也不能確定它所理解的是否即是說者的意思,如此一來語言的思想傳達或相互理解就都不精確; (2)如果漢語只是將具有實義的概念詞排列起來,那不是運用詞類的區分把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轉化成有機的思想結構,那麼我們在語言的世界理解中,就仍必須受限於現象世界的不確定性,而使我們無法達到思想的純粹觀念性,而精神也因而還無法得到自由的主宰性。

洪堡特對漢字的定位

那些對於漢語未採用拼音文字感到驚訝的人,只不過注意到了漢字可能帶來的不便和困惑,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在中國,文字實際上是語言的一部分,它與中國人從自己的觀點出發,看待一般語言問題的方式方法密切關聯[…] 在中國那裏發展起來的書寫方式本身,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件哲學作品。

拼音文字的優點: 「不同種類的文字,其差異之處在於:各種文字對於它們原本所傳達的思想形式,具有較大或較小的明確性。或者說,它們在傳達的過程中更能保有所欲傳達的思想形式之忠實程度。」

拼音文字最能實現語言的本質,達成主體性(對世界)的統治地位 (語言學的語音中心主義與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形上學) 漢字做為介於聲音文字與圖象文字之間的「圖形文字」(Figurenschrift) “圖形文字的表達方式,就我所知,迄今無人使用過。

但我認為它是很適用的,因為漢字真正等同於數學圖形。而我們對那些在圖像之外的書寫方式,尚未有其它的名稱可用。如果我們稱漢字是概念文字或觀念文字,這也是對的。亦即當我們是這樣理解的,其記號是以概念而不是以圖像為基礎。”

漢字做為圖形文字的優缺點優點:圖形文字由於與聲音文字接近,因而它所選擇的 任意記號與字母一樣,都不會分散精神。而且圖形文字的構成仍有一定的內在法則性,因而它仍能做 為純粹思想表達的媒介。在這個意義下,洪堡特認 為圖形文字具有提高語言的觀念性的作用。

缺點:

(1)圖形文字的記號序列不是固定且純粹地依聲音而連結起來,這使得感性現象對它而言仍是不確定的思想;

(2)圖形文字在本質上仍缺乏獨具的形式,因而它的詞語的個體性,並不能純由邏輯思維構成,而是需要一些外在的成份來引起心靈的作用;

(3)圖形文字基本上是概念文字,因而圖形文字的記號系統, 只能是從內在或外在世界抽取出來的概念,它本身雖能將世界轉換成思想記號,但世界的雜多性卻仍將保存在它自身之中。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ne 13, 2024 at 5:16pm

(續上)(4)漢字具有使不同的民族能夠相互理解的優點,但這種優點卻是以放棄原初語言的個體性為代價。洪堡特因而認為圖形文字的另一個缺點,即是它容易弱化真實的民族語言 的原初個體性。 半途而廢的漢字發展過程? 何以中國人沒有發展出拼音文字系統? 漢語沒有發展出拼音文字系統,而是在採取具有象形、會意與指事功能的文字形態後,逐漸發展成以形聲字為主的文字系統。

在民國初年的白話文運動與其後的文字改革運動中,漢字的這種形態(及其書寫表達的文言文),就一直被認為是妨礙中國人思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同瞿秋白即非常清楚地出: 從象形到形聲,從形聲到拼音—這是文字發展的道路。中國的文字只走到半路。中國文字始終沒有脫離象形制度的殘餘—形聲的方法,所以中國文和中國話始終是分離的。中國的文字和言語的 發展,受著漢字的束縛和阻礙。

為什麼?因為:

(一)事物的形狀是千變萬化,不能夠每一事物畫成一幅小小的四方塊的謎畫;(二)就是形聲字也不能夠適應極繁複的變化;(三)會意的方法更不能夠包括許多的抽象的意思,而中國文字 既然用了象形制度作基礎,就始終不能夠適應社會的進化。

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漢字的確有從圖象文字向聲音文字發展的歷史跡象, 但是漢字最終並沒有發展成拼音文字,這是中國人內在語言精神的「不能也?」還是「不為也?」 Humboldt: 「那些對於漢語未採用拼音文字感到驚訝的人,只不過注意到了漢字可能帶來的不便和困惑,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在中國,文字實際上是語 言的一部分,它與中國人從自己的觀點出發看待 一般語言問題的方式方法密切關聯[…]在中國那裏 發展起來的書寫方式本身,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 件哲學作品。」

今日我們反而應重新提問說,為何漢語一定要發展成屈折語、並相應地採用拼音文字,才算是發展完善的語言?或者說,如果漢字沒有發展成拼音文字,這是並非不能,而是不為也,那麼我們更應該徹底地問:中國人到底基於什麼樣的世界觀基礎,或思維表達型態的考慮,而寧可停留在孤立語與表意文字的形態?甚或應該反過來質疑, 發展成屈折語與拼音文字形態的印歐語,到底是付出什麼樣的世界觀理解的代價,才能成就一種觀念論的語言世界觀?

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主張: 我們首先(一)應打破文字只是從屬於語言的觀點,說明文字的構詞並非僅能由語音主導,而是也可以發展出獨立表意的系統; 其次,我們則得說明,(二)如果文字可以獨立於語言而表意(或至少與語言的建構遵循相同的原則),那麼漢字做為當前惟一不同於拼音文字的表意文字,它對語言的思想表達究竟具有何種作用?

針對(一)我將借助馮特(W. Wundt)的「語言身體姿態起源論」,說明語言表達的意義基礎,並不在於聲音符號的約定使用,而在於表情與手勢等身體姿態的表現。對於人類而言,最根源也最具自然普遍性的語言,並非聲音語言,而是手勢語言。透過手勢的「意指意向性」、「摹擬想像」 與「感性化轉移」,我們的身體姿態方才構成詞 語最內在的意義圖示。手勢與表情等身體姿態的 表現,為人為約定的語音,奠定了它們具世界關聯性的存有論意義。 馮特在他的研究中,雖然很有洞見地發現到,漢語的語法與手勢語言具有極為密切的關係,但他並未進一步加以申論。

對此我將以游順釗的「視覺語言學」做為補充,以說明古漢字如何也是透過手語的身體姿態表達而形構出來的。從馮特與 游順釗的研究,我們將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漢字之於漢語,正如手勢之於語言的關係,漢字不是對耳朵說話,而是對眼睛說話的特性,這顯示情感表達與身體形構,對於中國人認知世界佔有重要的地位。

針對問題(二),我將嘗試借助當代語言學家 McNeill關於手勢語言的研究,以說明在聲音語言的主導之外,如何能理解一種與手勢語言具有同樣性質之漢字思維的特色。這種比較理解的可能性在於,正如McNeill所指出的,聲音語言本身是單面向的,但意義卻是多面向的。聲音語言就它只能順著時間這個單一面向去作變化——從音位(phonemes)、單字、詞組、句子到對話而言, 語言僅具有線性—分割的特性。 語言只能沿著時間這唯一的軸線進行變化,這個限制迫使語言必須將意義複合體(meaning complex)切割成一段一段,然後在時間的軸線下組合這些片段,來重構多重面向的意義。然而手勢就完全不同了,手勢本身就具有多重向度,它無須經過分割和時間線性化就能呈現出意義體來, 手勢因而是總體的(global)與綜合的(synthetic) 意義表達。透過語言與手勢的辯證關係,我們因而或許能更好地理解,漢語與漢字對於思維之可 表達性的完善性追求何在。

三、結語

各民族不同的語言結構,代表不同的語言世界觀,那麼透過語言的類型學差異,來研究語言世界觀的相對性,即成為我們正視文化類型學差異的文化哲學之理論模型,所不可或缺的研究基礎。漢學研究若能透過對於漢語之語言世界觀的研究,並進一步能借鏡卡西勒,透過對中國文化之諸領域進行其符號形式的文化哲學建構,那麼我們最終即能對創造中國文化的知性、想像與意志等主體性能力,形成一種漢學人學的觀點,如此則漢學即將可為人類的自我理解,提供更為多元的理解可能性。

(「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十週年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林遠澤〈世界臺灣研究與漢學研究在漢學人學構想中的漢字思維研究〉,2022/11/1)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ne 8, 2024 at 2:33pm


陈明发博士:“这才是我们”


中国崛起后,作为海外最早在资金上、道义上参与“改革开放”盛举的南洋华人,现在于“2035文化强国”、“区域新秩序”等等议程中,自然再次受到各方关注。

而一直身为“背景”、“客体”、“对象”、“他者”等等角色者,今天则有许多的可以继续自觉探索的空间。

中国与本地一大学筹备中的一份学刊,采用了我前年杪写的一篇研究心得,我取了《南海東籬》一词,既概括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南海的文化想象,也提及南海族群在蕴積南海文史资本方面值得关注的一些所谓“邊陲”、“界线”。

在“这就是我们”声中,肯定还有“这才是我们”的大大余地。

By the way, 今天的"东南亚"、“海丝路”、甚至“东印度”等専有名词、都是中华民族向外面世界借来用的。不妨也反思一下,这一带占据最大人口的马来民族,他们的专家学者很多为何用的是Nusantara,就是英国学者华莱斯用的“马来群岛”(Malay Archipelago)区域概念?

印尼就快迁都到加里曼丹,直接取名Nusantara,寓意深远。在世界经济走缓、贸易关系紧张的年代,有太多文化好故事要好好地说。

好好把“这才是我们”的故事說好了,“南海東籬”的家园,自然有詩,而不再是“远方”。(08.06.2024)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ne 8, 2024 at 10:24am


陈明发博士·“南海东篱”顺风诗居

原籍中国四川成都的孙文波(1956年生),是中国少有几位从八十年代开始写诗到2000年后仍然保持旺盛创作力的实力诗人之一,对年轻一代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荷兰语、瑞典语等多种语言。现任北京·上苑艺术馆——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南海东篱”© 诗性哲学视角中下,孙文波这首〈歌颂〉照亮了“海丝路”的顺风境遇。

自古,包括沿海中国人在内的海丝族群在大南海来去,除了航海图,还需要像《顺风相送》这样的“海道针经”。

翻开此经,查阅得细心些,极可能发现古人早已记载了你的现居地方。运气好的话,还发现七嘴八舌的社媒到今天还没发现的相关事物。

掌握得好,这些事物还成了你的事业/组织的话语竞争力、文化创造优势。


回头来看,至少从三千年以前,中华民族和马来南洋群岛早已有往来,而且,还做了生意。

这种叙事能量充沛的文化资源,有个隐在的精神内核,现让“为世界命名”、“为天地立法”的诗歌创作陆续给揭示出来了。


15年来坚持“文化有根、创意是伴”的爱垦网察觉到,孙文波的〈歌颂〉是其中非常好的文创个案。尤其是这几句:


我们的精神在不同大陆

相同于最美的事物,像湖泊一样沉静

像鸟儿一样纯洁

.........

存在灵魂的冲突

所有值得我们歌颂的,我们都歌颂过了

所有值得我们挽救的,我们都挽救过了

唯一的,还剩下天空和水

这自然永恒的事物,它们是否需要我们歌颂

我听见的声音的回答是:不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ne 8, 2024 at 10:22am


孙文波·歌颂

从一九二二年到现在,从欧洲大陆

到我的国家,隔开我们的

是死亡,是一片大海

还有语言,在这个冬天

我是依靠了寒冷和孤独,依靠了

一些经过转换的文字

才听见了你的声音,看见了

你的形容。我才感到我进入了你的精神

迷恋于那些古老的城堡

迷恋于那些来自女人的灵魂的芳香

我感到我们是一致的。这些事物的存在

对于我们是道德的拯救

永远幸福的理由。城堡

那接受撤退的风水宝地

受惠于日月。女人灵魂的芳香

更是我们无法描述的伟大的秘密

我就是这样在贫穷中,超越贫穷

我就是这样在痛苦中

不陷落于痛苦。同样,我看到

我们的精神在不同大陆

相同于最美的事物,像湖泊一样沉静

像鸟儿一样纯洁

我们总是用心灵歌唱

颂扬生和死所具有的强大的光荣

不依靠别的什么,深入自己

不依靠别的什么,我看见你就是深沉的火焰

是黄金和白银,甚至

比它们更丰富

无论是在青春的激情还是老年的平和中

你都深入了一个民族心智的底部

其中的睿智使光辉闪耀

一片山水闪动光芒,直到这个星球遥远的角落

我也看见了你最后的孤独

它们又超越了城堡和女人,它们

造成了你不断放逐自己

自然的风景,荷马和歌德深邃的古谣

都最后离开了你

告别所有的人和事物

你以宁静的态度走进死亡

这生命最后的归宿。让我仅能抽泣

让我想到自己的一切。在这里

在我们种族的苍茫中,更加尖锐的

存在灵魂的冲突

所有值得我们歌颂的,我们都歌颂过了

所有值得我们挽救的,我们都挽救过了

唯一的,还剩下天空和水

这自然永恒的事物,它们是否需要我们歌颂

我听见的声音的回答是:不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ne 4, 2024 at 10:40am


陈明发博士·马中建交50週年纪念·行家看东盟培训市场契机


(本文作者:丝路文化智库创办人 陈明发博士)

上星期,双威会展中心有个教育展,由于智库合作伙伴是他们考察的大学单位之一,我到会场细细去看了一圈,并有机会与我的文创研究与培训有关科系的几位中国师长谈谈。

這項2024《留学广西国际教育展》,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马来西亚国际文化艺术商务促进会、宗乡华团总商会联盟、福建总商会、东盟中国教育交流协会、拉曼大学与新纪元大学等组织携手打造,并获得双威集团藩斯里爵士夫人谢淑珍博士支持。

中国参展者这回行程匆匆,不少人在撤展后便回去了。其中一位知道我的工作性质,回去后电邮我做了这样坦诚的反馈:他们发现马来西亚在旅游服务某些方面,与国内旅游城市的水平比较起来,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虽然来去匆匆,行家一眼便看出我们的某些不足。

过去我也培训过商场、餐饮业人员,生涯下半场虽往文创研究发展领域睡下去,但服务体验设计一直是我的重心之一。

我除了告诉他们,马来西亚服务体验领域目前所面对的挑战,具体地说在商场、餐饮业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绝大部分服务人员都是外劳、钟点工人。基本上是没有特别专业培训。

有培训与没培训最大的分别,要举个案,“海底捞”近年的海外奇迹,足以说明这一切。

中国友人这回虽然是来招本科生为主,不过,他们毕竟也察觉到了,从他们崛起后所深厚累积的“文化资本”角度来看,除了教育本科大学生,也可以将之重新设计成富有海外学习体验价值的培训配套;当然,作为培训行业先行者的马来西亚,业者们也有机会往中国走。

顺便提提,全球的培训市场规模是惊人的,若加上文创产业、文旅产业的市场规模,更足以让我们看见中国+马来西亚携手开拓的庞大新机。

图说:马中建交5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广西省高等院校教育展)

网上随手找来的数据:Global Corporate Training Market size was valued at USD 151.75 billion in 2019 and is poised to grow from USD 163.58 billion in 2023 to USD 487.3 billion by 2031, growing at a CAGR of 8% in the forecast period (2024-2031) (Google)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y 31, 2024 at 4:34pm

奥修占卜卡第五號:最終的偶發事件

在你的追求當中要很虔誠,為它做盡每一件事,想要知道隱藏在表面的反映底下「那原始的」的渴望,使你有資格可以碰到「最終的偶發事件」。

千惠野(Chiono)從一個尼姑庵要到另外一個尼姑庵去當尼姑,但是甚至連最偉大的師父都拒絕她,因為她長得大美了……看到她,和尚們一定會忘掉神,並且忘掉一切其他的事。在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之餘,她居然用火燒她自己的臉,將她的整個臉都燒成疤痕,然後她去找一位師父,他甚至認不出她是女人或男人,然後那位師父就接受她來當尼姑。

她完全準備好,那個找尋非常真實,她配得上那個事件的發生,那是她所掙得的。她持續學習和靜心三、四十年,然後突然有一天晚上……

她挑著水桶,她注視著反映在水桶裡的月亮,甚至連那個反映都是很美的,因為它反映出絕對的美。一個真正的追求者能夠透過月亮的反映就知道很多,它是那麼地美,那麼地富於音樂,它令你升起一個想要去知道它的源頭的慾望。

當她挑著水桶在走,她看著反映在水桶裡面的月亮。突然間,她挑水的扁擔斷掉了,水桶掉了下來,水濺開來,月亮的反映消失了,千惠野就在那個當下成道。

她寫下了這首詩:


這一端和那一端

我試著要將水桶挑在一起

希望那根竹子

永遠不會斷

突然開水桶底端破掉了

水不見了

水中的只亮也不見了

在我的手中是空


成道就好像是一個偶發事件,但是不要誤解我,我並不是在說不要去為它下功夫,如果你沒有下功夫,甚至連那個偶發事件也不會發生,它只發生在那些下過很多功夫的人身上,但它的發生從來不是因為他們的作為,然而如果你沒有下功夫,它也不會發生。所有的靜心都只是要創造出使那個事件發生的傾向,它是一個邀請,就這樣而已。

要為那個偶發事件和那未知的準備好--準備好、等待、具有接受性。如果沒有邀請,客人永遠不會來。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April 12, 2024 at 4:51am


詩歌療愈


1.1 引言

詩歌療愈是指使用特定的語言、象徵和故事,來達到干預效果、教育意義或者團隊建設性的目的(Mazza, 2012)。美國心理學家阿瑟·勒內說:「詩歌在治療過程中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一種說教」(杜浩,2017)。但以往的研究中,對於詩歌的療愈機制鮮少被提及。詩歌的療愈機制可能來源於詩歌可以有效改變創傷者的認知方式,從而對創傷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干預。

盡管在應用層面詩歌療愈一直都佔有一席之地(Alfrey et al., 2021),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詩歌療愈才有了長足的發展(Mazza & Hayton, 2013),使它成為基於表達藝術治療領域中一個較為年輕的分支(Heimes, 2011)。

(Toon Joosen's Amusing Collages Art)


詩歌療法的應用十分廣泛,其應用場景包括心理健康診所(Schwietert, 2004)、精神病院干預(Danila et al., 2018; Johnson, 2017)、社區(Sjollema & Hanley, 2014)、監獄(Rothman & Walker, 1997)和學校(Sassen, 2012)。詩歌療法可以改善的病症也多種多樣,包括治療各種心理健康困難、建立心理韌性(Tegnér, Fox, Philipp, & Thorne, 2009)、發展共情(Ingram, 2003)、改善認知(Danila et al., 2018; Levine-Madori, 2007)、預防心理與行為問題(Esterling, L‘Abate, Murray, & Pennebaker, 1999)、風險評估(Sharlin & Shenhar, 1986; Stirman & Pennebaker, 2001)、社區創傷中的意義形成(Whitworth, 2017)以及支持青少年發展(Kloser, 2013; Williams, 2011)。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詩歌經常被用來補充其他形式的心理治療,特別是基於正念的方法(Shapiro, 2001);形成基於正念的認知療法(Segal, Teas-dale, Williams, & Gemar, 2002)和基於正念的減壓(Santorelli, Kabat-Zinn, Blacker, Meleo-Meyer, & Koerbel, 2017)的課程的一部分。

其實,關於詩歌療愈的實踐,中國古代也不乏先例,比如杜甫好友鄭少文之妻患「情志病」(屬於抑郁症類),杜甫便以詩句「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夜寐」讓她反復吟誦,不久她的病情逐漸好轉。2003年「非典時期」醫務人員創作的「抗非典詩歌」,2008年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震詩潮等現象都是采用詩歌療愈作為心理干預的有效方式(葉靜靜等,2012)。當代在閱讀療愈方面也曾經有過嘗試,但就國內而言,詩歌療愈的概念還停留在文學理論的層面,缺乏心理學上的論證分析。

拼貼詩是以詩歌為載體,借用拼貼藝術療法中的拼貼手段,完成的一種「極具美感,是一種視覺享受,但大多與單詞本身的意義無涉(Segebrecht, 2005)」的藝術形式。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人作為「未被承認的人類立法者」,「世界的推動者和塑造者」,必然涉及疾病這一人類最基本的反面生命經驗(吳迪,2004),拼貼詩作為一種極具美感的詩歌形式,必然能對人的心理起到愉悅和療愈的作用。而這種療效兼具詩歌內容方面對於人認知的干預,也包含「拼貼」這一行為對潛意識層面所起的干預作用。

「拼貼」一詞最初源於繪畫,是在畫板或畫布上將各種不同的材料重新拼合以創造出新的美感的一種技巧。這個詞語後來被借用到文學領域, 這種文字的組合方式與傳統文本的敘述方式不一樣,它將不相干的信息碎片組合在一起以創造出新的意義,產生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張帆&馮曉春,2011)。這樣的表述方式關照人內心世界的無意識活動,融合人的各種感受(朱芳,2021)。

(陳思穎,方紫夢,艾麗皮熱•吐魯洪,陳佳欣. 詩歌療愈對情緒的干預作用——以拼貼詩為例;Intervention Effect of Poetry Healing on Emotion—Taking Collage Poetry as an Example[J]. 心理學進展, 2023, 13(03): 1125-1133.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3135 / 作者單位:陳思穎1*,方紫夢1*,艾麗皮熱·吐魯洪1,陳佳欣2;1湖北大學師范學院,湖北 武漢;2湖北大學文學院,湖北 武漢))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April 10, 2024 at 10:17am


延異:不同解釋的可能性


德里達專門拈出《幾何學的起源》,著重指出其存在著不同解釋的可能性,無疑給斯蒂格勒將現代技術的本質理解為「第三級滯留」提供了靈感。在斯蒂格勒看來,如果我們將胡塞爾現象學的一個個「時代」不再看作「連續階段」和「靜態構成」,那麼,這一重又一重的相疊相加的困境就會表明:「胡塞爾現象學的每個『時段』,都以其特有的方式『延異』著對困境的解決。貫穿著這一過程,胡塞爾將超越論的領域擴大,最終變成某個『我們』的超越論歷史。


而在此擴展過程中,還原就變成了『再激活』。」不同的地方在於,斯蒂格勒一方面不再將這種「溯原」和「再激活」視為一單純的先驗論或超越論的意識過程,不是簡單的胡塞爾式內在的時間意識或「記憶」的「回—顧」(retro-spection),也非在海德格爾式「良知」聲音召喚下,在極端情感或情緒中驚醒的「決斷而行」,而是實實在在地在作為人類後種系生成發展的技術演進過程的「世界歷史」或「世間歷史」中的「事件發生」在這一世間歷史的事件發生中,既有良知召喚和應答,更有天機天命的禮物「給予」

另一方面,這一「溯源」流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暢通無阻」,而是充滿著間斷、間歇、縫隙、裂變、衝突、錯失的延異性「滯留」,這才是斯蒂格勒理解的「溯—行」(retro-activity)

斯蒂格勒又將這種顯現現代技術本質的「溯—行」描畫為「流程的蒙太奇(疊續)」(the montage of flux),它不僅表明是連續性的時間「流程」,更是一個又一個的「疊續」和「重新—疊續」,這是充滿著「斷裂」和「延異」的連續,唯有這樣,「向死而生」的自由和激活才真正成為可能。所以,斯蒂格勒才會說:「流程的統一就是蒙太奇(疊續),在這一疊續中,每一個新物都是回憶的重新—疊續(re-montage)

與此同時,它讓『現今對象物』『拼裝出來』(monte),得以過去,並造就出曾經。」這一說法恰恰就構成了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的最為精要之處,也將他的哲學思考與其經典現象學前輩的思考,諸如胡塞爾的「意識與時間」、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區別開來,開出後現象學時間思考的一片新天地並指出新的拓展方向。


(原題:技術與時間:從海德格爾到斯蒂格勒;作者王慶節,澳門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教授。2022-11- 2016 載《哲學分析》2022年第5期 ;關鍵詞:技術;時間;第三級滯留;斯蒂格勒;海德格爾;)


延續閱讀:

文化自信

韵文化:美、标致

直覺·時間性

韵文化:风雅、高雅 ~ 潮

Green Session

故事人心靈素質

愛墾慕課·思潮篇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February 26, 2024 at 10:12am

生成文本

生成文本是法國克里斯蒂娃關於文本發展過程的後結構主義理論。認為現象文本是以圖畫、書本、社會現象、自然現象等表現出來的現象系統,這些現象系統有一生成發展過程。生成文本是結構化過程中的文本,結構化表現出來的形式即現象文本。[1]


這種理論與結構主義的文本理論的不同在於把生成過程納入文本之中,即認為結構主體本身存在移位、逃逸與消失。這種生成過程使文本的意義發生變化,也使意指系統發生生成的過程。認為由於文本的生成過程形成文本間性,即文本與文本之間的橫的聯系與縱的發展。它的橫的聯系指不同時間與不同空間中的不同文本相互聯系,形成語言的網絡,形成文本的面的推廣。它的縱的聯系指現文本不能離開過去的文本而得到理解,文本由於這種聯系而產生意義的延伸與理解的深入。

1·彭漪漣.邏輯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12月(原載:百度)

延續閱讀:

愛墾慕課·思潮

克里斯蒂娃専題


陳明發評註:第四代文創

第四代文創完整實現「創造文化」的意義。它體現在人們的各個生命(life)現象:生活(living)、生產(labour)、學習(learning)、休閒(leisure)、遺產(legacy),我稱之「生命5L」。

生命現象是個「大課」,其課本,就是克里斯蒂娃所說的「現象文本」:圖畫、書本、社會現象、自然現象等表現出來的現象系統。

提到「系統」,一般觀念認為是:固定的、充分的、就在一個框架內而不在第二個框架的事物。

如果我們肯定認知的主體在於人,是人在生產意義,那麼我們會肯定克里斯蒂娃在探討這個意義生成的問題時所持的說法,所需要的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組」概念。

也就是「現象文本:生成文本」;前者是成品,後者是過程。由於後者,前者的「成」,是一個隨時隨地可能變異的「動態」、「狀態」。

這種現象往往難以具體抓捏、詮釋。文創作品,提供了最大的可能。(詳見26.2.2024手記)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