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7-8)
(七)
講起樹榕開割時,吾講旁人那得知?
天滿光就落芭肚,蚊家堆堆叼一身。
註釋:天滿光 - 天未亮
叼一身 - 叮滿身
(八)
割洒樹榕落太水,膠杯膠汁汁化水;
水篤一身濕答答,又系白做又白食。
曾仁青·北婆羅洲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序
編註:曾仁青為馬来西亞沙巴區域资深客家运动工作者/作家,擔波羅利人,曾出版自傳《擔波羅利的男孩》一書,深受歡迎。
客家話乃是以中原古漢語為基礎,也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在盛唐時期更盛行一時;它和華語(又稱普通話)非常接近,可是仍有許多詞彙及慣常用語和華語完全不相同,而其中一些客家詞彙還特別傳神呢!
今日嘗試推出的已經不為年輕人所接受,且又日漸式微的一首七言四句新沙巴客家山歌,以供賞賜教,主要是要藉在客家山歌中找到客家人的另一個生活調劑品;然而它又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精髓、是客家人的心情、更是客家人的歷史。
一般的客家山歌構句與七言四句相似,每首山歌有四句,每句由七個字組成,第一、第二及第四句最後一個字要押韻。
雖然山歌與七言絕句相似,但山歌的句子較七言絕句淺白,也不注重平仄,只要唱起來語氣順暢、音律和諧就可;但在演唱時有時必須隨著節奏、調子加入一個虛字,以豐富歌曲表達的方式。
客家山歌也有七言五句(有待刊登),但其構句也與七言四句有著其共同點,就是每句由七個字組成,第一、第二、第四及第五句最後一個字也必須要押韻,而第五句往往是加強或豐富第四句歌曲的語氣力度,增加歌曲的表達意境。
由於各地區的客家詞彙和發音和用語未必盡同,有時還會參雜本地土語,今日推出的七言四句客家山歌的詞彙,乃是本人以最熟悉的本地客家慣常用語有感而抒之。謝謝!
已故九伯,原名謝九,擔波羅利人,原籍廣東番禹人,務農為生,秉性忠厚,平素熱心社會公益,是擔波羅利眾福堂人壽會發起人之一,也是擔波羅利中華學校校舍重建委員之一。(資料摘自擔波羅利眾福堂人壽會紀念特刊)
延續閱讀 》
沙巴海丝館
陳明發·慢而美 深而透
我們每每在一些事物的邊沿經過,因為匆忙使我們的頭低下,往往已經走過了幾次,還不知在我們的旁邊曾經存在過什麽。有一些人會永遠處在憂愁的漩渦裏,因為他一直在埋頭趕路,心也儼然是有所焦灼的。
這種人的惟一樂趣,就是偶爾徜徉在那貧乏的回憶裏; 人生,只有放慢腳步,你才會發現更多美好的瞬間。
(在劇速工業化與嚴苛宗教化中,馬來西亞已經失去了她曾有的悠閑而優雅的民間生活。舞蹈,包括在婚禮以及其他慶典中官民共樂的平等氛圍,一直是這個國家文化特色之一,也顯示了這個國家對傳統藝術的愛護。其中,Joget最常見的是。所有這一切在1981年以後不復存在。(上圖:星報【The Star】發佈的1932年老照片)(中)馬來西亞第一任首相東姑亞都拉曼;(下)第二任首相敦拉薩。)冠毒過後,慢活會是旅遊復蘇的其中一個主要項目,條件比較佔優勢的,會是東馬沙巴與砂拉越區域。)
當每一個人都選擇快速的時候,快速的好處就消失殆盡,這只能促使我們唯有變得更快。最終,我們只剩下在速度基礎上的軍備競賽,而軍備競賽的後果我們十分清楚:陷入同歸於盡的嚴重僵局。
在其他地方,人們閑得要死;在倫敦,人們忙得要命……滿腦子不斷地想著新形象、新人、新感覺,緊緊張張的。一切都要加快速度去做,買和賣、計算和稱重,甚至連櫃臺前的談話等,都以快速和不正當的手段進行。動作遲緩的、囉嗦的人很快就發現自己毫無機會。可過不了多久,他們自己也如同快車裏的笨馬一樣,逐漸形成從前不為人知的節奏。(参考:奧諾德《放慢腳步》)
陳明發博士《特色小鎮文化再生産》
面對疫情地方經濟要振興,青年回鄉創業潮起,鄉土產物要走出去等社群需要,地方創生的氣候確是在逐步生成中。
可是,单看風向是遠遠不夠的。要趁勢創造有利的風向,協助多幾個地方有心人成功,才是上策。
我不時分享壹點個人專業實踐的體會,是盼望諸位有識之士腦力激蕩一下,看如何創造新風向,有利我民族復興。
我以為,地方創生可能是其中一條路。過去,有些地方在推動創生,可惜由於種種理由,很多人後來都不見了,原來的工作也就沒有再跟進。
此前的百般耕耘,似乎也就變成付諸東流水,連一點點的累積也泡沫化了。
祖輩不是告訴過我們嗎?唯有完全放棄的時候,才叫“失敗”;在哪裏摔倒,就在那裏站起來,繼續挺下去,所有的失敗,就有翻身的機會。因為所有的發生,只不過是“一時的挫折;暫時的不方便”。
正確的事情,已經墊下一定基礎,就從那基礎上繼續做下去吧。要不,讓人收割去了,不捶心肝嗎。
過去,有的組織带動老街復興,那份文化遺產,讓後來者過節時花點錢買幾個燈籠掛一掛,或叫人畫點壁畫,或在入口處做個牌坊,再叫那些一點歷史意識都沒有的媒體大事吹擂,明明是“我們的地區”,结果變成了“他們的盤”。
數十年來所造就的福祉,都好像是他們的功勞矣。冤不冤大頭?
當然,過去有的領導很慷慨,一面口說“功成不居”;另一方面又期待“歷史會還我們公道”。
我要說,公道不在人心。自己都不珍惜的文化遺産,給人家拿去是活該。期待“歴史”?你自己又珍惜歴史幾分?
遺產被人搶走了,可能還只是一個“悲劇的開始”。誰知有一天,為了鬥爭的需要,讓人套上種種“罪名”,任意將歷史重新詮釋、錯讀,即使是立了的銅像,都可以給他“斬首”、摧毀;丟進大海。讓後人羞辱。
如果一個組織,要是有些懂得文化經營的人把關,就可能把最新的“文化經濟再生產”的原理發揮,創造所渴盼的氣候。(December 26, 202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