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024年6月25日訊)AI的設計完勝人腦設計的馬來西亞奧運代表團隊服?
2024年巴黎奧運會馬來西亞代表團隊服出爐後備受批評,被認為沒有創意及設計難看。有網民發揮創意,用人工智能(AI)設計大馬隊服,效果遠比現有設計出色。網民評論說,AI設計的隊服美感和動感均贏了整條街。(原題:2024巴黎奧運會|大馬奧運會隊服難看?網民用AI設計似乎更勝一籌,25.6.2024 中國報)
编註:除了最後一張圖;其它的都是AI作品。
相關新聞>>2024巴黎奧運會|大馬隊服難看? 看看其他國家隊服






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中國報·2024巴黎奧運會|大馬奧運會隊服難看?
(吉隆坡2024年6月25日訊)AI的設計完勝人腦設計的馬來西亞奧運代表團隊服?
2024年巴黎奧運會馬來西亞代表團隊服出爐後備受批評,被認為沒有創意及設計難看。有網民發揮創意,用人工智能(AI)設計大馬隊服,效果遠比現有設計出色。網民評論說,AI設計的隊服美感和動感均贏了整條街。(原題:2024巴黎奧運會|大馬奧運會隊服難看?網民用AI設計似乎更勝一籌,25.6.2024 中國報)
编註:除了最後一張圖;其它的都是AI作品。
相關新聞>>2024巴黎奧運會|大馬隊服難看? 看看其他國家隊服
文化創意產業應該被列進大健康領域?
出版是核心文創產業之一
它與攝影、繪畫、設計、互聯網等
其他核心文產也息息相關
而書籍已經成了醫療的一部分
大家在談「人機結合」的同時
閱讀自然成了醫藥科技與身心感知
跨界融合、互相支援的利器
世界沉溺於高科技、大數據
而忽略了人心最需要的
其實是高觸感、深體驗
更多相關內容:
英國Get into Reading:讀書修復腦損傷
Girl in the Bookshop by Raphaël Chenol
于悠悠·文化创意产品意义附加的维度思忖(上)
創意經濟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經濟形態,以文化積累和創意營造為本的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創意經濟浪潮中的支柱型產業,其產品的創新加速、創意加值、意義加增成為文創工作者關注的焦點。對于技術迭代火速、花樣日趨繁雜的文化創意產品而言,其高附加價的賦予是文化產業鏈的投入核心。因此,如何為文創產品的附加生命、增加價值、添加意義值得我們思考。
一、文化創意產品的附加價值
(一)文化創意產品的屬性與特征
文化創意產品同時具有經濟屬性和文化屬性,其經濟屬性決定了文創產品以其有形資本或者無形資本為內驅力,創造經濟效益,實現經濟轉型升級,而文化屬性又要求文創產品不能將「文化只做無聲無息的經濟催化劑,而是隨著經濟、社會與科技快速發展的腳步,讓文化自身成為一種在全球市場可以買賣流通的商品或服務」,成為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無形力量,也是民族文化傳播的創意名片。
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屬性和經濟屬性,使得創意生產者需要在符號價值和商品價值之間尋求平衡,從施振榮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線」中不難看出,在產品研發、制造、營銷的過程中,應更多關注能產生高附加值的最左端—研發設計,以及最右端—品牌營銷,而處于中間的制造環節附加值最低,由此可有效提升產品價值。可見,「創意」充溢著整個文化創意產業鏈環節,無論是研發內容的意義賦予、制造過程的故事添增,還是營銷手段的情境打造,都關乎全面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
(二)文化創意產品的意義附加與價值附加
功能價值是文化消費者對文化創意產品的基礎考量,「文化產品產品如果要提高競爭力,也需要在功能價值基礎上增加像徵價值」,添加內在意義,使其超越物質載體的純使用價值,而更多訴諸于對于藝術元素的萃取、審美體驗的重構、文化基因的溯源和生活理念的接引,進而從功能價值越遷到具備普通商品所不及和無法復制的符號價值。在科技革新、設計巧妙、制作精良等外部表征的創造性更迭下,使產品所賦予的人文情懷、情感內蘊、信仰觀念等內在價值得以生發,最終實現持續穩定的經濟價值。
二、文化創意產品意義附加的維度思考
文化創意產品是功能價值、審美價值、文化價值、體驗價值、情感價值等多元雜糅,其軟性維度的深化能推動創意產品由「外觀創新」逐步轉向「概念創新」,最終實現隱性價值和附加意義的增疊。從文化創意產品意義增添的視域,可歸納為如下五個關鍵詞:藝術、文化、生活、情感、信仰。
(一)文創產品意義附加的五大緯度
1. 藝術審美的浸潤
藝術的加工和審美的陶染是文創產品意義增添的基礎路徑。一般商品到創意產品的躍遷首先便是其對藝術的萃取與應用。從外觀的藝術設計創作,到內容的藝術語匯創新,文化創意產品給消費者營造出藝術化的審美體驗。無論是對色彩、形狀、線條、質感等藝術語言的把握,還是對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藝術元素的汲取,抑或是想象與聯想、意識與無意識、形象與抽象等藝術思維的融通,人們對美的需求、對藝術的崇尚和對新奇的藝術審美體驗的期待,都使得文化創意產品的附加意義,在藝術和美學的浸潤中得以綿延。正如丹麥頂級生活創意產品MENU以「柔極簡」為其美學理念,在每一件創意生活品中融入中西方視覺藝術設計元素,瓷盤的雲紋、瓶頸的雕花、燭台的造型……在使用價值上附加了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單單放著都是很好看的藝術品。
(本文作者:于悠悠;單位:北京舞蹈學院,見:2017-02-07 搜狐;版權申明:來源:本文刊發于《北京文化創意》雜志,歡迎分享。【文創前沿】微信公眾號將會為讀者更多地推送文章和資訊,更及時地傳遞相關政策,追蹤業界動態,解析創意案例,分享理論成果,弘揚人文精神,旨在助推文化繁榮、文創發展!感謝伙伴們傾情關注!【歡迎投稿】;微信公眾號:【文創前沿】;投稿或合作郵箱:bjcc0820@163.com)
于悠悠·文化創意產品意義附加的維度思忖(下)
2. 文化底蘊的積淀
文化資源是創意產品內在意義深化的源泉。無論是自然文化遺留給創作者所帶來的靈感,或是人類歷史文化所沉淀下的物質或非物質文化財富,文化元素的汲取和文化內涵的捕捉都給創作者積累下厚重的文化底蘊,拓展了產品精神創新層面的廣度和深度,故而,文化的注入是創意產品附加價提升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特色的符號提取,傳統社會歷史的元素凝練,都能以有形或無形的方式滲入文創產品,實現產品內容價值和文化意義的不斷增值。例如以光緒國書為原型的聖旨筆記本,以西周毛公鼎為設計元素的飾品……都是通過文化供給和創意營造,用文化像徵提升商品的內在價值,透射出產品對于中國傳統價值觀和民族優秀文化的秉承,其無形而深遠的文化意義得到承續和深化。從文化符號的創意轉換,實現消費者對于文創產品文化觀念的認同和文化價值的想象延伸。
3. 生活情懷的滋養
生活情懷的注入為創意產品帶來觀念素材和高附加意義。情懷是含有某種特殊情感的心境,是對某類生活方式的追逐或認可。生活中林林總總的情愫供給都給創意產品固化記憶、物化心境提供主題,例如基于鄉土情結的鄉村旅游衍生產品開發,或是基于懷舊情懷的童年產品體驗營銷,主打民族情懷的中國風創意物件制造,以及倡導小資情懷的精致創意居家用品設計……都是以某種潛意識追尋的個人情結或某類普適性的生活觀念為熱點,在產品中賦予其像徵意義,通過創意體驗、服務或制造的形式,觸動著某一類人群心底塵封的情結。正如以慢生活為賣點的798「熊貓慢遞」店,設計創意信箋供消費者在未來幾年後慢遞而出。誠然,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下,情懷也常被濫用,成為產品的噱頭,越來越少人為品牌架空的情懷主義買單。
4. 情感共鳴的喚醒
情感是創造者、文化創意產品和消費者之間天然連結的橋梁。特殊寓意的寄托、感情信息的注入和背後故事的挖掘,都能引起消費者與創造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建構消費者與產品「對話」的語境,喚醒其感性的消費動機,使其對產品的功能性依附升華到情感性依附。創意產品的文化符號、藝術靈感、生活像徵和情感基因,通過故事導入的方式發生化合作用,並與消費者的情感串聯,讓情感的釋放在文化創意產品上得以落腳與回歸。故事驅動往往能使產品故事化、擬人化,由無生命的「物」變成飽含情感的「生命體」,觸碰到消費者內心柔軟的一隅,使其為之感動、留戀、欣慰,並將情感轉移在產品上,為文創產品增添更多的符號價值和更有溫度的情感意義。
5. 信仰理念的追尋
信仰是產品深層意義的最後探尋,也是產品理念的驅動和品牌發展的圭臬。文化創意產品對于信仰理念的樹立,能與消費者向往的某種特質發生精神層面的關聯,滿足消費者自我價值的彰顯。從傳遞快樂信仰的可口可樂,到以超越極限的信仰的紅牛,抑或是以品質為准則、以完美為信仰的蘋果,不同產品對不同理念的追逐,都契合著一類消費者的內在沖動,同時,文化創意產品與人類更高層次心理需求的對接,也為其增添了靈動的精神價值。
(二)五維融合的「車輪模型」
藝術、文化、生活、情感、信仰這五個關鍵詞可大致作為創意產品價值疊加的視角,通過藝術價值、文化價值、觀念價值、情感價值、精神價值的價值遞進,實現產品的創意增值和意義附加。在創意產品意義增加的維度劃分中,以「藝術審美的浸潤」和「文化底蘊的積淀」為基礎,文化稟賦的藝術化包裝是絕大多數產品創意再造的首要途徑,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的重塑也是增進產品意義的基礎。「藝術審美的浸潤」帶來「藝術價值」,使人在感知產品「藝術價值」之間產生「審美共振」;「文化底蘊的積淀」使人對產品生發的「文化價值」產生「文化認同」。「生活情懷的滋養」和「情感共鳴的喚醒」是意義創新的更高級別迭進。這個界域內以觀念價值和情感價值為觸發點,不拘囿于消費者對外在形式、服務的嘗鮮性體驗,而更關注產品在情懷關照和情感培養下的潛在意義。「生活情懷的滋養」使文化消費者選擇與之「品味契合」的產品,以彰顯個人與產品「觀念價值」的一致;「情感共鳴的喚醒」以「情感價值」締連,激發人們的「感性接受」。「信仰理念的追尋」是創意產品意義附加對精神價值的求索。
文化創意產品的意義添加使其深入地完成個體符號價值、像徵意義的迭進。因此,文化創意產品應該更多地關注藝術、關照文化、觸摸情感、觸碰情懷、觸發信仰,使消費者與其產生審美共振、文化認同、品位契合、感性接受、精神對位,從而不斷地涵養價值、增賦意義、生發內涵。
(本文作者:于悠悠;單位:北京舞蹈學院,見:2017-02-07 搜狐;版權申明:來源:本文刊發于《北京文化創意》雜志,歡迎分享。【文創前沿】微信公眾號將會為讀者更多地推送文章和資訊,更及時地傳遞相關政策,追蹤業界動態,解析創意案例,分享理論成果,弘揚人文精神,旨在助推文化繁榮、文創發展!感謝伙伴們傾情關注!【歡迎投稿】;微信公眾號:【文創前沿】;投稿或合作郵箱:bjcc0820@163.com)
IP授權
IP授權是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營造核心和關鍵行動。藝術介入視野下的IP特指文創IP,是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立體開發和授權運營。文創IP不同於文化IP(Intangible Property),也不同於法律IP(或IPR,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但又與後兩個概念息息相關。文化IP特指一個國家和民族有影響力、知名度的無形資產,具有明確的價值觀、鮮明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等特征,文創IP也具有這樣的特征。
法律IP是一種現代法律術語,包括專利、商標和版權(著作權),是一種智力財產得到法律保護的私人權力。文創IP必須以法律IP為基礎,以確權的內容和明確的主體為開發前提。因此,文創IP是以法律IP為權利基礎,以文化IP為權利內涵,包括了價值觀(世界觀)、故事性、形象化、多元演繹和商業授權等內涵。
結合韓國國立安東大學金時範教授在IP授權的理論與實踐,可以得出一套IP授權評估量表,包括五個一級維度、十一個二級指標:核心的世界觀/價值觀維度,包含象征性(Symbol)指標;鮮明的形象性維度,包含品牌(Brand)、唯一性(Unique)、識別性(Image)指標;感人的故事性維度,包括故事元素(Story)、認同性(Identity)、知識性(Knowledge)指標;多元演繹維度,包括適用方法(Manual)、媒體平臺(Media)指標;商業變現維度,包括狂熱的愛好者(Mania)、特定的市場(Market)指標。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第二項行動策略就是對文創IP授權評估量表的靈活運用。
在四川白馬花田開展藝術鄉創的實踐中,北京大學鄉創團隊為白馬花田設計了「花田小白」的IP形象,形象呆萌有趣,結合了巴文化的巫術傳統和土家族的通靈信仰,賦予這個「二次元」形象以新村民的人格化特征,作為白馬花田的守護精靈,能守護人的夢境。(見:向勇·新發展階段鄉村文創的價值邏輯、行動框架和路徑選擇 (4)。(2022 年 01 期 藝術學理論)
金時範先生(Mr Kim Si-Bum)是韓國國立安東大學創意工業研究院教授,執教文化市場推廣、內容授權、卡通人物相關業務及創意工業等學科。他亦是Characterline Inc.的創立人,掌管知識產權及創意業務學院,創造Varim及Gaby品牌後,更將两個品牌授權予流動電話、網絡、報章、採購業及主題公園。他曾擔任一家專門在網上提供3D動畫製作軟件的互聯網公司主席,亦曾任一家資訊科技公司顧問,協助生產含有全球定位系統的高爾夫球場搜尋器。他現時擔任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及韓國文化振興協會(KOCCA)的顧問,協助這两家韓國政府機構推動韓國文化業務,包括卡通、動畫、電視劇、音樂及遊戲等方面的發展。
他多次獲邀遠赴日本、台灣、丹麥、中國、孟加拉、烏茲別克、蒙古、柬埔寨、阿聯酋、馬来西亞及韓國擔任演講嘉賓,並建立及開展名為「領導學院」及「文化內容策劃及市場推廣專業商務課程」的培訓計劃,亦與其他作者合著《內容產業》(Contents Industry)、《文化內容的主要原則》(Principal of Cultural Contents)及《有勇有謀-二十出頭即當上行政總裁》(Becoming CEO with Idea and Guts at Twenties)等著作。
以文化軟實力涵養科技硬實力
對創新和科學文化的思考有歷史性、地域性兩個維度。
各國正在塑造怎樣的科學文化?中國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怎樣的科學文化?9月9日上午,2023浦江創新論壇·創新文化論壇將在東郊賓館舉行。時隔幾年,文化論壇回歸浦江創新論壇,探討科技創新背後的文化土壤,關注中國新時代創新文化建設。這場論壇邀請到哪些演講嘉賓?他們將與觀眾分享哪些研究成果和觀點?記者采訪了本次論壇承辦方的專家,讓讀者對論壇亮點先睹為快。
兩個維度看科學和創新文化
2023浦江創新論壇·創新文化論壇的主題為「追光:創新的精神與動力」,由科學技術部和上海市政府主辦,科技日報社、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上海市科技工作黨委、上海市科委、同濟大學、解放日報社、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承辦。
為何確立這一主題?承辦方的詮釋是:科學文化是科學技術發展和創新的精神土壤和動力之源。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在勇攀科技高峰的道路上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科學文化。「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中西科學文化交流的先驅徐光啟曾發出感慨:「欲求超勝,必先會通。」交流、會通,是科學文化的基本內涵。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入發展。培育與時俱進的科學文化是各國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一些思考與研討正當其時——各國正在塑造怎樣的科學文化?中國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怎樣的科學文化?本次論壇邀請多位國內外專家,圍繞科學文化這一議題展開探討,以促進科學文化的互鑑。
「我們對於科學文化和創新文化的思考與研討,有歷史性、地域性兩個維度。」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李輝研究員說,歷史性維度聚焦中國,從明代上海人徐光啟推動中西文化交流、引進歐洲科學技術,到近現代中國對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學習和追趕,再到改革開放後科技的快速發展……在這一進程中,中國的科學文化和創新文化是如何發展的?如今,我國正在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一歷史使命需要怎樣的科學和創新文化土壤?
除了歷史性維度,地域性也是此次論壇的一個維度:本屆浦江創新論壇主賓國巴西、創新的國度以色列、科技領先國家英國……多個國家以及來自本屆浦江創新論壇主賓省湖北的專家將發表主旨演講,並參與圓桌討論,探討自己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和創新文化。(原題:以文化軟實力涵養科技硬實力;来源: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 2023-09-14)
延續閱讀:
電影達人
札哈哈蒂:房子能浮起來嗎?07
史蒂格勒後種系發生
陳明發:從五行資產到智慧資本
鬼崇拜與真實體驗的魔幻之域
錢老構建和開拓了中國的思維科學
全馬最古老的華文小學:古達樂育
陳明發(舒靈)的詩《寂寞》
(續上)讓觀眾感悟科學文化的內涵
通過演講和對話,觀眾會感受到科學文化的基本內涵——開放、交流和會通。李輝表示,這種內涵與本屆浦江創新論壇的主題「開放的創新生態:創新與全球鏈接」契合,中國打造全球開放的創新生態,必須厚植開放、交流和會通的科學文化,這也是舉辦此次文化論壇的意義所在。
論壇上,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碧湧將發表題為《以創新文化軟實力涵養科技硬實力》的演講,揭示創新文化與科技創新的關聯。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原部長呂薇研究員的演講主題是《全民科學素質與科學文化》,分析提高全民科學素質與科技發展的關係。
作為主賓國代表,巴西科學技術創新部副秘書長奧索裡奧·科埃略·吉馬良斯·內托將發表題為《巴西國家創新體系中的技術轉移》的演講。說起巴西,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足球和桑巴,這個金磚國家其實在科技創新方面也實力不俗,在農牧業、綠色能源、納米科技等領域有較強的科研優勢,所以奧索里奧副秘書長的演講值得關注。
牛津大學工程科學系與古典藝術系雙聘教授唐娜·寇茲的演講題目是《開放與鏈接:互聯網技術助推文化遺產全球共享》。唐娜致力於利用互聯網技術,讓全球各大博物館的數字藏品關聯在一起,從而以更多元、立體的方式呈現在公眾面前。通過她的演講,觀眾將更深入地了解新技術在文化遺產傳播方面的價值。唐娜的工作很好地體現了科學文化的開放、交流和會通。(原題:以文化軟實力涵養科技硬實力;来源: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 2023-09-14)
當下再思考「李約瑟之問」
「李約瑟之問」是研究中國科學和創新文化繞不開的一個問題,由英國學者李約瑟提出: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為什麼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誕生?相關研究統計顯示:從6世紀到17世紀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國所佔比例一直在54%以上,然而到了19世紀,驟降為只佔0.4%。這個巨大的落差,讓李約瑟覺得不可思議。
論壇上,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所長梅建軍將作《「李約瑟之問」與文明互鑑的意義》演講,討論李約瑟提出的「文明滴定」與「文明互鑑」的意義相通。對不同文明進行比較、分析的觀點,可以為新時代中國創新文化建設提供啟發。
以色列未來學家阿迪·約菲將帶來對科技未來發展趨勢的思考。她把以色列獨特的創新文化與未來思維方法相結合,自2006年以來,一直為企業提供服務,為其所處行業提供量身定制的發展方向預測,幫助企業為未來做好准備。
阿迪·約菲阿迪·約菲
作為歐盟的代表,西班牙赫羅納大學教授阿爾伯特·薩巴特·科爾將與觀眾分享《歐盟視角的數據和人工智能系統的倫理自我評估》。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社會文化、法律法規、管理制度等正在做出適應性改變,這位西班牙學者的演講令人關注。
作為浦江創新論壇的舉辦城市,上海的科學和創新文化有什麼特點?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通訊院士紀志剛將以徐光啟和李善蘭為聚焦點,講述《幾何原本》在中國的兩次翻譯,詮釋「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動力」。他的演講會提供歷史上科學文化的土壤催生創新的精彩案例,揭示西方科學文化參與構建海派文化的歷史邏輯。
論壇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圓桌討論。在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原常務副院長王元的主持下,巴西科學技術創新部副秘書長奧索裡奧、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部長郭哲、以色列未來學家阿迪、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袁北星、教育部基地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將展開一場跨地域對話,引發觀眾對論壇主題的進一步思考。
《三體》掀熱話 Netflix勢成串流股王者?
(原載:https://hk.finance.yahoo.com 更新日期: 2024年4月1日)
《三體》是內地著名科幻小說,今次再掀全球熱話主要是由於串流平台Netflix (NFLX)將其改編為劇集。
由小說改編做網劇的《三體》成為了網絡熱話,而且因有不同版本引起討論,在這股熱潮下,串流股有無機會再炒高?
《三體》Netflix版熱播
《三體》是內地著名科幻小說,今次再掀全球熱話主要是由於串流平台Netflix(NFLX)將其改編為劇集,而去年1月已有一套騰訊版的《三體》登場,所以在中港兩地就引起了對兩個版本的比較,看哪個更貼近原著,並附以不同角度分析。雖然Netflix版被指有不少重要情節被大改動,但作為劇集看對其他地方的人依然有吸引力,所以《三體》在Netflix多個地區的播放榜都擠身前幾位。
一套具話題性的熱門劇集的確可以幫助平台上客,而付費會員數目是平台增長的關鍵。作為契機,串流平台股會否再次彈起?
Netflix 股價接近歷史高位
要數追劇熱的受惠者自然是播《三體》的平台Netflix。實際上,Netflix重新攀登上2021年近701美元的歷史高位頂峰只是差很短距離,上周五(29日)收報607.3美元,即只要再升約15.4%左右就到。Netflix近兩年股價表現也有力回升,2023年升65.1%,2024年年初至今則升了24.7%,跑贏了標普500指數今年一成的升幅。
(编註: 21.5.2024 每股640 美元。)
Netflix股價之所以有表現,主要是因為用戶再有增長,而且管理層定下的策略也兌現,所以支持股價上揚。去年第四季業績,收入88.33億美元,按年增長12.5%,超預期的87.2億美元;純利9.38億美元,每股盈利2.11美元。在用戶增長方面,按年增12.8%,按季增5.3%。2023財年的營運利潤率達21%,超過20%目標。自由現金流達69億美元。此外,公司預期透過加價等方法,今年首季業績都傾向樂觀,收入按年增長13.2%,較去年第四季加速。營運利潤率為26.2%,亦保持擴張。Netflix下次在4月18日就會派成績表,所以打算買都要考慮業績因素。
Netflix股價之所以有表現,主要是因為用戶再有增長,而且管理層定下的策略也兌現,所以支持股價上揚。
Disney+ 有Taylor Swift
在Netflix外,另一隻具潛力的串流股要數迪士尼(DIS),公司2024年年初至今升幅達35.5%。去年第四季,迪士尼收入按年大致持平,達235.5億美元,稍稍低於237.1億美元。經調整每股盈利按年升23%至1.22美元,遠高於市場預期的0.99美元。迪士尼的收入增長雖然欠動力,但在削減成本及提高效率支持下,盈利能力提升。
Disney+現正熱播Taylor Swift 的熱門演唱會電影《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 Taylor's Version》。
包括Disney+、Disney+Hotstar及Hulu的串流業務是關注重點,上季收入按年升15%至55.5億美元,而營運虧損由9.84億美元按年大幅收窄至1.38億美元,主要受惠加價,而且廣告費也有增長。管理層目標在2024財年結束前串流業務開始能有盈利,如能實現相信能刺激迪士尼股價走勢。
不過,要留意4月3日迪士尼會舉行股東會投票,維權投資者Trian Fund Management想提名Nelson Peltz及另一人為董事(編註:已贁北),另Blackwells都想提名3人為董事。董事局潛在變動對公司是一項變數,因此短綫不妨等投票後作部署。
愛墾编註:
創意有價:國際市場更有價;而國際市場少不了跨界(包括跨國)的視野與創造力。
Urry·觀光客的凝視
『Tourist Gaze』和『Staged Authenticity』一樣,是旅游社會學最著名的概念。同名書籍出版於1990年,2002年再版,2011年出版叫做Tourist Gaze 3.0。這個書名,就充分反映了John Urry的個性:學術和業界,誰也不落下,傳統與時尚,我志在兼得。想想Dean Mac Cannell的the tourist副標題叫做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一看就仍是在經典社會學框架內。真有意思。
我只看了3.0,對於『tourist gaze』之前的理解在各種文獻中接觸到,無非是借福柯的gaze來寫旅游者,觀光客的凝視是社會建構而成,觀光經驗的建構來自符號的消費與收集,觀光客的凝視是符號化的凝視,有浪漫的/個人的,也有集體的。Urry 特別強調了旅游中的視覺經驗(vision),更強調gazer- gazee之間社會權力關係的操作(operate)與展演(display/performance)。所以我在看3.0之前的預估是,這會是本很理論的書。但結果,我更願意用「接地氣」來形容。對於Giddens和Urry的閱讀,對「好的英國學者是什麼樣的氣質」有些直觀感受,非常經驗主義,非常實用,但是不至於沒有反思,庸俗或者沒有關懷,但是你要想在裡面找到「激情,想像力,創造力」是會失望的,大概這樣。
3.0的前言裡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是他提了1990,2002以來,到第三版2011年,「旅游」在世界范圍內有幾個新趨勢,1)旅游一則是現代人反思的方式(通過旅游反思),一則本身變成了反思的對象;2)亞洲(特別是中國)的中產游客數量劇增,對整個全球旅游業的圖景有影響,(p25中國90年代出現的西方世界主題公園和21世紀越來越多的在全世界的中國游客);3)圍繞旅游的象征signs制造仍然更加關注;4)販賣「生活方式」的跨國公司(brand producers, Nike,Gap, easyJet, Body Shop, Hilton, Starbucks, p28)以更深刻的方式繼續影響著旅游業。之所以出現這幾個趨勢,我自己的理解是,一則是旅游與日常生活關係更緊密,界限更模糊(increasing similarities between behaviours that are 『home』 and 『away』),「儀式化」程度降低;二則是互聯網的出現和全球化進程的深入,以下還會涉及。(作者:讓我想個名字,Tourist Gaze 3.0 讀後,2014-11-20 豆瓣)
延續閱讀
《旅人的凝視》
家居旅行·符號消費IP
札哈哈蒂:房子能浮起來嗎?12
陳明發的詩《夜雨》
文創庫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