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4.66667/5 stars.

Views: 47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September 8, 2021 at 4:54pm

這時,我們身後有人“嗨”了一聲,是我兒子。“我知道你們最後會來這兒。”他說。他走到艾米面前,向她伸出手,“我向你道謙,小姐。那時我心情不好,想想我們是剛從北愛爾蘭撤出來的中國人,您就會理解了。” 

“孩子,”我說,“你太鋒芒畢露了,這是不成熟的表現,你該成熟起來了。”我指指面前的鄭和巨像,“他是你最崇拜的人,你認為他是最高大最完美的人。想象他那樣去開拓一切,這也是你形成現在性格的重要原因。但現在,應該讓你看到一個完整而真實的鄭和了。”

 

“我了解鄭和,我讀過關於他的所有的書。” 

“你讀到的都是現代作家們寫的書,他們只寫理想的東西。” 

“有什麽不對嗎?” 

“比如說,明艦隊航行到西歐已是奇跡,為什麽鄭和又能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從西歐再次遠航,跨越大西洋,發現美洲新大陸呢?”

 

“鄭和是一個偉大的開拓者,他的每一個細胞都渴望著探索未知世界,神秘的大西洋強烈地吸引著他,就是這樣,爸爸。現在中國的領航者要是有他一半的氣魄就好了!” 

“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麽認為。” 

“有什麽不對嗎?” 

“鄭和的某些方面你可能不知道,首先,作為一個男人他是殘缺的,他是一個太監。” 

兒子和艾米驚愕地瞪大了雙眼,“你胡說!”兒子說。但很快,他似乎想起了他看過的某本書中的某些暗示,轉身看著巨像沈默下來。

 

“巴黎戰役後的第二天,鄭和率領八千騎兵進入巴黎,同歐洲各君主和羅馬教皇簽定了那個劃時代的協定。騎馬走在巴黎的大街上,鄭和和他的同行者第一次看到了那些古希臘風格的雕塑,他們看到了波塞冬、阿波羅、雅典娜、阿佛洛狄忒……這些在明朝的土地上不可能看到的男人女人健壯美麗的裸體被塑造得那麽完美,這是西洋文化對他們產生的第一次強烈震撼。對鄭和來說,這震撼更是深入靈魂,他從來沒有這樣銘心刻骨地意識到自己的缺憾,自己的不完美。以後,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憂郁之中,這迷茫和憂郁使他感到這個世界越來越陌生,最後,一個強烈的願望在他和所有隨行者的心中出現了……”

 

“什麽願望?!” 

“回家。” 

“回家?!”

 

“回家。這願望如此強烈,以至於他們想走一條更近的路。從歐洲的地理學中他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知道了如果一直向西,就和向東返回一樣能回家。於是,在征服歐洲後不久,明朝艦隊就向西,向大西洋的深處駛去。他們走啊走,走啊走,在兩個月艱難的航程中,一雙雙眼晴望著大西洋天水相連的遠方,盼望著家鄉的海岸在那里浮現……終於,陸地出現了,但那不是夢中的鄉土,而是一個長著龍舌蘭和仙人掌,出沒著紅種人部落的陌生世界。當他們踏上新大陸時,並不象那些淺薄的歷史作家們描寫的那樣歡呼雀躍,而是抱頭痛哭……鄭和因此一病不起,在新大陸結束了一生。艦隊中很多的船仍然沿著海岸航行,直到五年後,這些船才在白令海峽找到了通向太平洋的路,又過了五年,他們才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大明朝日不落帝國的世界才連為了一體。”

 

兒子面對著巨像長久地沈思著,這可能是他有生以來最長時間的一次沈思,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欣慰。 

“孩子,歷史和生活不是你一直認為的那種簡單的征戰和開拓,其中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很多需要成熟後才明白的東西。” 

“是的,”艾米說,“想想,假如鄭和當年按照最初的計劃,最遠只航行到索馬里海岸就返回,後來會是什麽樣子?也許是一個歐洲人的船隊後來首先繞過了好望角,更說不定,另一支歐洲人的船隊還發現了美洲呢!”

 

“唉,歷史啊,同一個人的命運很相象。”我感嘆到。 

“那麽,爸爸,”兒子從沈思中醒來,指指艾米,“她是您的新大陸嗎?” 

我和艾米相視一笑,我們誰都沒有否認這點。 

我們身後,曼哈頓的燈火更加輝煌,紐約港的水面成了一片跳躍的光海,這又是新大陸多夢的一夜。(《劉慈欣·西洋》原載愛墾網)

 

(劉慈欣(1963年6月23日-),生於北京,祖籍河南羅山,現居山西太原,中國當代科幻作家,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創作,1999年6月起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發表多篇科幻小說和科幻隨筆,並出版了多部長篇科幻小說,現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2],陽泉市作協副主席。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等。劉慈欣目前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家之一。)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ugust 29, 2021 at 5:40pm


安培淂·婆羅叢林中的人與地

這是在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島的叢林中
所孕育出來的世界最巨大花朵──大花草
婆羅洲乃由馬來西亞、印尼、汶萊三個不同國家統治
有著紛呈多樣的歷史、文化和生態系統
然而經過長期的林木濫伐和資源開採
叢林未來是否還能保有獨具一格的迷人風采?

                                                                        撰文‧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我發覺在我的本地朋友當中,有許多人並不知道婆羅洲在哪裏。但婆羅洲其實是全球第三大的島嶼,目前仍是地球上重要的氧氣庫,因為婆羅洲擁有世界其中一處最大的雨林。在偏袒的政策支持下,伐木公司不斷輕率地砍伐森林,地球的一片肺葉不幸正在逐日萎縮中。

婆羅洲分屬於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擁有基本上共通的文化和習俗。在穿越不同區域時,有時我發現每區之間的差異似乎非常微小,這是因為各地方的人都說著相同的語言,擁有共通的文化根源。

印尼控有婆羅洲的最大部分,也就是南部的加里曼丹;婆羅洲北部兩個半自治州沙勞越和沙巴則屬於馬來西亞領土。汶萊夾在沙勞越與沙巴之間,只占據北部海岸的一小部分。儘管如此,由於蘊藏石油與天然氣,汶萊名列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婆羅洲這三個區域雖有共通的根源以及類似的地理條件,然而彼此間的歧異仍相當大。

走遍婆羅洲是一大挑戰,因為各地之間相隔遙遠。如果小小的汶萊所擁有的是一流的道路,那麼加里曼丹上游地區根本沒有道路可言;而在沙勞越,泥面的伐木道路有時是唯一的選擇。在偏遠地區,河流往往是主要交通動脈,然而在乾季時,河水變得太淺,搭飛機或步行因此成為唯一可行的替代方式。

在這片壯麗的土地上,我想觀察婆羅洲一千二百萬居民如何生活,還有,他們的生活如何與這個獨特的環境應和。我的旅程以沙巴作為起點,在沙巴我攀登了東南亞最高峰京那巴魯山。接著前往沙勞越,少數族群在這裏掙扎求生存,快速變化的世界已容不下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這些內陸與高地的居民自古以來便屬於森林,如今森林逐漸消失,資源開發不斷奪走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

我由沙勞越轉往汶萊,漫步在金碧輝煌的圓頂清真寺之間。汶萊儘管現代化,但仍保有古老的傳統,其中一項是好客。在加里曼丹,我發現煤礦開採事實上正在刨盡地面上的一切動、植物群。那裏的森林幾乎被砍伐殆盡;除了伐木活動,火災也是破壞大面積原始叢林的兇手。

我與當地人討論這一切,他們是土地的真正主人,但卻也是無力影響決定的人。我看見悲哀的一面,然而同時也感覺到事情有轉機。幸好,批評資源開發政策不當的聲音,近年來開始影響婆羅洲居民以及某些統治階層的想法。

因此島上部分特殊生態區已經實施保育計畫。國家公園以及伐木者鏈鋸尚未進入的某些地區,現在多少受到更好的保護。光是如此仍嫌不足,如果無法完全杜絕砍伐,以目前這種速度,森林轉眼之間就會消失。(收藏自 《經典雜誌》)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ugust 1, 2021 at 9:25am


當生態只剩下符號

1 太陽每天早晨都是紅著臉出來,晚上黃著臉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雲彩都不披。熾熱的陽光把河水給舔瘦了,向陽山坡的草地被曬得彎了腰了。


2 在山中,他的愚癡與周圍的環境是和諧的,因為山和水在本質上也是愚癡的。山總是端坐在一個地方,水呢,它總是順流而下。


3 面對越來越繁華和陌生的世界,曾是這片土地主人的他們,成了現代世界的“邊緣人”,成了要接受救濟和靈魂拯救的一群!我深深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哀愁與孤獨!當我在達爾文的街頭俯下身來觀看土著人在畫布上描畫他們崇拜的魚、蛇、蜥蜴和大河的時候,看著那已失去靈動感的畫筆蘸著油彩熟練卻是空洞地遊走的時候,我分明看見了一團猩紅滴血的落日,正沈淪在蒼茫而繁華的海面上!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愛懇編註】邊陲少數民族的哀歌;後現代旅人的凝視,是消費這份哀歌,抑或互助的部分努力?疫後的體驗設計,如何與可永續生態發展結合起來,例如慢活、慢遊的禅畫、寫生活動?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une 19, 2021 at 8:44pm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33-34)


(三十三)

山頭角落起學校,焦仔來讀吾冒搞;
書中自有黃金屋,將來糧銀比人高。

(三十四)

今日華校幾十間,七成都系客人建;
中華文化愛傳承,冒忘本也吾忘根。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une 3, 2021 at 5:15pm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25-26)


(廿五)


兩粒原子疊落去,日本投降扯白旗;


聯軍上岸安民心,連年戰事今來息。


註釋:疊落去 - 丟下去


(廿六)


和平過後生活苦,條命拾轉皮包骨;


上書爺娘報平安,吾知爺娘已作古。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une 1, 2021 at 10:59am

陳明發《山歌·振興·親經濟》

“親經濟”是我在沙巴常常想及的一個自創詞匯。當沙巴客家公會或王氏宗親會辦一個會慶,一通電話或一張請柬,少不了一千幾百位境外/海外的鄉親或宗親,就飛進了亞庇共襄盛舉,參與系列細心體貼設計的活動項目。

從晚宴的餘興節目到參觀土著長屋的迎賓儀式,更少不了歌唱與音樂。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借傳統文化說好中國故事的風氣掀起,大陸宗親/鄉親會都唱起“家鄉民歌”。客家人唱客家山歌;來自王氏祖居地山西太原的女賓,也會唱起《走西口》。唱到“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哥哥早回家門口”,大家原來就是“同根生”的鄉愁油然而生。

許多人沒注意到的是,沙巴早期墾荒一代的客家人,其實也有自創的山歌,從今天留下的歌詞來看,它就像其他的文化遺産,既記載了先輩的歷史貢獻以及淳樸情感,更是今天足讓“一家人”提高交流、挺深合作的“一帶一路”大叙事。


請繼續欣賞沙巴本土原創客家山歌——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21-22)


(廿一)

日本隔日搬太隊,遊擊太哥分散退;
豬槍對打機關槍,打吾贏人落山鬥。


註釋:落山斗 - 進森林


(廿二)

日軍抓人冇情講,通街就打真冤枉;
有殺錯就冇放過,雞飛狗走人心恐。

延續閱讀 》

韻文化:我求(文化遺產)

沙巴海丝故事館

《九伯後生下南洋》客家山歌

陳明發·神山傳奇 I

陳明發·神山傳奇 II

陳明發·神山傳奇 III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21, 2021 at 11:28am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9-10)


(九)


九伯娘娘好本事,種菜洗衫又擔水;


燒飯劈柴抹都做,天光忙到暗滿晨。


註釋:暗滿晨 - 夜晚


(十)


阿娘識算吾識字,家傳秘方有兩手;


傷風鼻塞太熱氣,摘滴草藥病就除。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13, 2021 at 8:39pm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1-2)

(一)

九伯後生下南洋,冇親冇故路茫茫;

耕田開芭打赤腳,做滴錢來敬爺娘。


註釋:

後生 - 年輕


(二)

九伯過藩又三年,吾見錢也吾見人;

阿米拜天又拜地,保佑涯賴天有眼。


註釋:

過藩 - 過南洋

阿米 - 母親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