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古達媽祖像計劃若落實,沙可建海上絲路文化基地
延續閱讀:古達柏柏石碼頭媽祖廟
沙巴中國總商會支持政府重新矗立古達媽祖像的計劃,為本地建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基地,提升沙巴在一帶一路的地位及重要性,也打造成為沙巴的文化旅遊項目。
沙中總商會長拿督劉順泰,是針對沙巴副首席部長拿督佐津昆沙南,日前巡視並支持古達繼續興建媽祖像的言論這麽表示。他坦言,媽祖像過去因為各種因素而被迫擱置,將近20年平躺在古達沙灘上,是讓人深表遺憾和莫名其妙的事。
「副首長說得非常對,媽祖像可以成為旅遊景點,為古達人民帶來利益,為本州旅遊業增值。」
據悉,州旅遊、文化及環境部長拿督劉靜芝早前巡視古達燈火樓參觀媽祖像,表示將把該課題帶回內閣商量,以要求繼續完成矗立媽祖像的工程。
拿督劉順泰相信新任政府是實事求是的開明政權,一定願意聆聽民意民聲,讓古達媽祖像建立起來,發揮其經濟、文化效益,讓全民各族受惠。他也強調,媽祖是中國與南洋各國海洋文化的代表,近千年來一直與諸多和平外交活動、海上交通貿易,都有著密切關聯,成為海內外華人千年文化圖騰和精神。
「全世界共擁有媽祖宮廟5000多座,媽祖信眾有兩億多人,其中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為甚。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文化更是成為了全人類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屬的精神財富。」
拿督也強調,古達媽祖神像也可以成為沙巴多元種族宗教和平共處,各自發展的重要宣言,讓外資和對沙巴有強大的投資信心,無形中也促進和發揮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民眾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一旦古達媽祖神像建立起來,將能夠為沙巴打造一帶一路的文化品牌,讓沙巴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一個基地。」(2023年4月3日 詩華日報)
滿者伯夷
(爪哇語:Madjapahit;馬來語:Majapahit)是13世紀時東爪哇的一個印度教王國,位於今日泗水的西南,《元史》稱為麻喏巴歇,《明史》稱為滿者伯夷。從1293年至1500年、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巴厘島。於西元1350年至1389年期間,國王哈亞·烏魯克(Hayam Wuruk)和首相加查·馬達在位時期勢力達於巔峰,其領土範圍甚至遠至泰國南部、菲律賓、東帝汶。
三佛齊
(阿拉伯語:سريفيجايا,爪哇語:ꦯꦿꦶꦮꦶꦗꦪ,?-1397年),中國古籍又稱室利佛逝(梵語:श्रीविजय Sri Vijaya)、佛逝、舊港,在阿拉伯文獻則稱為社婆格或室利佛哲(首都:勃林邦、詹卑),是公元7世紀中葉在蘇門答臘島代替干陀利國的古國,683年以梵文撰寫的格度干武吉碑,是最早的室利佛逝本國記載。室利佛逝無文字,大量出土的碑文皆以梵文撰寫。鼎盛時期,其勢力範圍包括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
干陀利,陀一作陁,又作干陁利、近陁利、斤陀利、干陀利。或誤作于陁利、于陀利。「千」、「于」、「斤」字均應為干之訛。
干陁利國,在南海洲上,他的風俗與林邑、扶南略同。干陀利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巨港一帶,為該地梵名Kandari的譯音。一說在馬來半島,或認為是吉打的泰米爾文Kadaram的譯音,或認為指霹靂州的金丹,一說即三佛齊的古稱。
於古代東西海上航線上,約公元5世紀中葉至6世紀中葉,就和中國有交通、貿易關系,直到隋朝,由於隋文帝限制奢侈品貿易。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二年(455年)八月,干陀利國遣使獻方物。南梁天監元年(502年)其王瞿曇修跋陁羅遣使朝貢,其子vijayavarman也在公元519年五月遣使。(维基百科)
婆羅洲·早期華人接觸
約414年(晉安帝隆安十四年),中國僧侶法顯由印度求得佛法,回歸中國途中經過南洋,曾有一提及耶婆提(Yavadvipa),根據史家的意見,認為此地是現今的婆羅洲。
和中國最早的通航紀錄是出現在《梁書》裡,520年(梁武帝普通元年),在中國古籍中,當時被稱為渤泥、婆利、或婆羅,後來演變成婆羅乃(Brunei),也就是現在通用的汶萊一名。
在梁、隋、唐三朝裡,婆利都有遣送信使向中國朝貢方物,直至宋代這種接觸繼續保持,到了明朝一系列史無前例的官方航海便在此時開始,最著名的要算是鄭和下西洋,據記載曾兩次經過渤泥。
約1375年(明洪武8年),14、15世紀時華人曾在沙巴的京那峇當岸河(Sungai Kinabatangan)居住,有一明朝使者黃森屏傳說還做過沿岸地區的統治者-拉惹(Rajah)。
約1772年(清朝乾隆37年),華人活動逐漸轉移到島西部,主要集中在一些金礦開採地區,如坤甸(Pontinak)和三發(Sambas),近百名客家人抵達坤甸,可說是開發此地的先驅者。
1777年華人羅芳伯在婆羅洲上(今加里曼丹西部)成立了世界第一個由華人所創立的「共和國」-「蘭芳共和國」。國家元首稱「大總制」。
1820年(清道光元年),估計約有三萬六千名華人居住在此礦區內。1823年(清道光四年)已達十五萬人之多。
在荷蘭殖民勢力進入自印尼蘇門達臘北移至南婆羅洲之後,他們對華人在金礦區的利益不滿,並使用權力限制華人移民和貿易,爾後逐漸減少,不少礦工也被迫遷徙至砂拉越。( https://zh.wikipedia.org )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