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4/5 stars.

Views: 37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December 10, 2023 at 10:08am


語言互通,夯實民心根基

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也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教育互聯的前提、民心相通的橋梁。

不久前,第22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落下帷幕,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學生李一帆獲得全球總冠軍。臭豆腐、螺螄粉、烤串……說起中國的地道小吃,李一帆如數家珍。

「中文啟發了我的過去,影響著我的當下,也將塑造我的未來。」參加「漢語橋」夏令營的青年學生大多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他們說中文、寫中文、唱中文,熟稔詩詞、茶藝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這些得益於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開展的國際中文教育。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教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密集出臺,「語言互通」成為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

南非、埃及、新加坡、老撾、塞爾維亞、古巴……從西亞到東歐,從非洲到拉美,國際中文教育受眾規模不斷擴大。「漢語橋」夏令營項目累計邀請100餘個國家近5萬名青少年來華訪學,支持143個國家10萬名中文愛好者線上學習中文、體驗中國文化。

2022年,100多位來自沙特的青年中文學習者和愛好者給習近平主席寫信,分享學習中文的收獲和感悟。不久後,他們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回信,習近平主席在信中鼓勵沙特青年學好中文,為增進中沙、中阿友誼作出新的貢獻。

國際中文教育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千家萬戶。截至目前,沙特9所大學建立中文相關專業,累計培訓300多名本土教師,支持1000多名大學生參加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在線研修班;埃及簽署《關於將漢語納入埃及中小學作為選修第二外語的諒解備忘錄》,建成23個中文系、3所孔子學院和4所孔子課堂,在孔子學院學習人數達到5萬人……

埃及資深國際事務學者、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桑·拉傑布說,十年來,國際中文教育在埃及蓬勃發展,中文教學形式多樣,通過講故事、詩朗誦、辦比賽等活動,為當地民眾了解中國語言文化打開了一扇窗口,也為中埃兩國文化交流和人民友誼搭建了橋梁。

「語言橋」的根基還在不斷夯實。十年來,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的設立,助力培養出一大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本土中文教師;「外國人講中國故事」「故事裏的中國」等系列文化叢書的打造與《冬奧中文100句》《大運中文100句》等中文學習讀本的推出,受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文學習者的熱烈歡迎。

人才共育,加強交流對話

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一個個優質合作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落地生根,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急需一大批能夠讀懂彼此、深入對話的人才。

10月2日,雅萬高鐵正式啟用,這是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印度尼西亞和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正在中國電建印尼代表處擔任市場開發經理的黃朝欽,通過電視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作為一名留學生,真希望印尼發展能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曾在中國留過學的他情不自禁回憶起在中國乘坐「復興號」高鐵的經歷。

黃朝欽曾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留學4年,畢業時,通過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舉辦的「來華留學人才招聘會」入職中國電建印尼分部,現在主要負責對接當地政府和企業。「留學中國的經歷給我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他篤定地說。

像黃朝欽這樣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留學生還有很多,他們是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對話的使者。

今年7月,習近平主席給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的留學生回信指出:「希望你們與中國同行加強交流、互學互鑒,通過審計這個窗口了解中國、讀懂中國,為深化國家間友誼與合作積極貢獻力量。」

截至2023年6月,設立於2016年的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已累計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審計機關培養了數百名專業人才。

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才共育規模不斷擴大。來華留學生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生人數過半,「留學中國」品牌越來越響亮。與此同時,前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的中國學生數量增加,2017年,我國有6萬多人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且人數不斷增加。

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完善。中國教育部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通過部委合作、省部合作、高校合作3種模式培養共建國家人才。支持具有學科優勢和國際合作基礎的高校,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要求與發展戰略,開展高新技術、基礎能源、現代服務、政策與金融等四大行業領域的人才培養;與廣西、雲南、福建等19個省(區、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支持其發揮區位優勢和地方特色創新培養模式;與45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在23個共建國家開展境外辦學,與共建國家建立了17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等。中國政府原子能獎學金項目已為26個共建國家培養了近200名和平利用核能相關專業的碩博士研究生。共建國家還充分發揮「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等示範帶動作用,深化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合作。

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教育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舉辦以來,已成為中國—東盟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間教育合作平臺;中國國際教育巡回展累計吸引新加坡、俄羅斯、匈牙利等56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多所院校參展;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啟動「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深化中國—中東歐教育交流合作,區域教育交流合作網越織越密。(下續)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December 10, 2023 at 10:05am


技術共享,增進民生福祉

中歐班列宛如鋼鐵巨龍翻山越嶺,中老、匈塞、蒙內、雅萬等鐵路仿若動脈拓展延伸……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探索遠親近鄰共同發展的新辦法,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在福建農林大學校內,一片四五米高的菌草林蓊郁蔥蘢。一批菌草鹿角靈芝正在菌草林的遮蔽下,快速生長。來自盧旺達的艾瑪布爾正在福建農林大學讀博,從2018年入校起,他就開始深入學習關於菌草的各類知識。對於菌草種植技術的研究,一方面源於科研興趣,更多是因為學成回國後,他想將中國的菌草技術帶給盧旺達當地的農民。

在盧旺達、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民眾親切地將菌草稱為「中國草」「幸福草」「太陽草」,菌草技術為當地許多沒有工作、沒有經濟來源的農民帶來了希望,也為農村和偏遠地區提供了新的食品和營養來源。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關鍵技術共享成為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引擎。

2018年,中國教育部面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印發《高校科技創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行動計劃》,支持高校發揮高鐵技術、先進核能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與製造技術、生物育種等方面技術優勢,共享相關領域關鍵技術,推動高校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重大工程提供技術援助。

2022年9月,習近平主席中亞之行,「魯班工坊」是高頻詞之一。「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魯班工坊」成為中國境外辦學的「新名片」,助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濟共同發展。

「魯班工坊」由中國教育部指導,經天津市原創並率先主導推動實施。工坊采取「學歷教育+技術培訓」方式,用中國標準培訓當地教師,再由當地教師教授學生,在認同的基礎上,將中國職業教育優秀成果與其他國家分享。

以「魯班工坊」為媒,中國職業教育揚帆「出海」。自2016年全球第一家「魯班工坊」——泰國「魯班工坊」建成運行以來,天津、浙江、陜西、四川等省市相關院校發揮職業教育優勢,圍繞中非、上合、金磚、中阿等多邊機制,參與建設「魯班工坊」。「魯班工坊」落地泰國、印尼、巴基斯坦、柬埔寨、葡萄牙、吉布提等20多個國家。

在巴基斯坦「魯班工坊」農機培訓海外實訓基地,「魯班工坊」的學生操作著農機培訓實訓設備「中國自走式玉米收獲機」,熟練掌握現代農業技能,玉米摘穗、苞葉脫皮、提升排雜、稭稈還田;在葡萄牙「魯班工坊」,塞圖巴爾理工學院學生亞歷山大·熱拉爾多不僅學會了使用各種機器人、視覺設備等,還開發了一個工業通信研究項目;在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泰國教師黃可瑩與中國教師孫健鵬因「魯班工坊」結緣,攜手培養異國現代「魯班」……

截至目前,「魯班工坊」開設有自動化、雲計算、電子信息、動車組檢修、工業機器人、城市熱能應用等70多個專業,累計招收學歷生6100餘人,非學歷生31000餘人次,培訓外方專業教師4000餘人次。中外院校合作開發教材220余本,多個職業教育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納入合作國國民教育體系,與數家中國企業、海外企業開展深入合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中國古話,如今正伴隨著「魯班工坊」以及工匠精神,在新絲路上熠熠生輝,成為鋪就「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幸福路」的不竭動力。

教育關乎未來,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篇章,更是「一帶一路」上增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鑒的橋梁。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回望來時路,展望未來途,我們更將攜手同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更高質量發展,推動共同發展繁榮。原題:高質量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寫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2023-10-17;來源:《中國教育報》記者 李萍)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October 23, 2023 at 12:50pm


“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

“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是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和倫敦金融城共同發起,由負責任投資原則,可持續銀行網絡,“一帶一路”銀行家圓桌會議,“一帶一路”綠色投資者聯盟,世界經濟論壇,以及保爾森研究所參與設計,旨在推動“一帶一路”投資綠色化和可持續發展,並在自願的基礎上採納和實施的原則性倡議。自2018年11月正式發佈以來,GIP得到了全球金融界的積極響應。截至2020年12月,GIP將其成員擴大到來自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的37個籤署方和12個支持者。

Green Investment Principles BRI first plenary meeting

“一帶一路” 綠色投資原則(GIP)包括戰略,運營和創新三個層面的七項原則:

原則1:將可持續發展納入公司治理

原則2:了解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

原則3:公開環境信息

原則4:加強與利益相關者的溝通

原則5:利用綠色金融工具

原則6:採用綠色供應鏈管理

原則7:通過集體行動進行能力建設

原則1和原則2旨在鼓勵籤署方將可持續性和ESG因素納入公司戰略和管理體系,旨在呼籲從最高層面開始,儘可能在整個組織內實施。

原則3和原則4專注於加強利益相關者在運營層面的溝通。籤署方可以採取的控制i環境和社會風險的具體措施包括環境風險分析,信息共享和衝突解決機制。

制定原則5至7旨在鼓勵籤署方利用前沿的綠色金融工具以及綠色供應鏈,並通過知識共享和集體行動來提高組織能力。

GIP籤署方應將這些原則納入其公司戰略和決策流程,並應定期向GIP秘書處報告其績效。 2020年9月發佈的最新績效報告評估了23個籤署方在四個報告主題下的數據,這四個主題分別爲治理與戰略,風險管理與評估,投資與公司足跡,以及披露與參與。

該報告顯示,大多數籤署者都承認ESG的相關風險,大多數公司已經制定並發佈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一半以上的籤署者描述了管理環境與社會風險的治理系統,包括向投資委員會提供風險報告以及運營風險管理。但是,籤署方在披露投資組合信息方面不成熟,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他三個報告領域的成熟程度。總體來説,該過渡仍處於初級階段,綠色投資目標仍不穩定。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October 23, 2023 at 12:49pm

根據報告的調查結果,報告還制定了“ 2023年願景”,該計劃着重於發展五個關鍵支柱:評估,披露,承諾,投資和發展。 在此願景下,預計所有成員都將在2023年之前首次實現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

附錄:GIP籤署方

序號 籤署方 地區

1 中國農業銀行中國 中國
2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中國
3 Al Hilal 銀行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4 螞蟻集團 中國
5 阿斯塔納國際交易所 哈薩克斯坦
6 曼谷銀行 曼谷
7 中國銀行 中國
8 東亞銀行 中國
9 非洲銀行 摩洛哥
10 法國巴黎銀行 巴黎
11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
12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
13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中國
14 中國國際承包商協會 中國
15 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 中國
16 德國商業銀行 德國
17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法國
18 星展銀行 新加坡
19 德意誌銀行 德國
20 中國進出口銀行 中國
21 阿佈紥比第一銀行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22 哈比銀行 巴基斯坦
23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 中國
24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 中國
25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
26 美國興業銀行 美國
27 可汗銀行 蒙古
28 盧森堡証券交易所 盧森堡
29 瑞穗銀行 日本
30 法國外貿銀行 法國
31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公司 中國
32 絲綢之路基金 中國
33 法國興業銀行 法國
34 渣打銀行 英國
35 蒙古貿易發展銀行 蒙古
36 瑞銀集團 瑞士
37 新疆金風科技 中國
38 瑞士再保險 瑞士
39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

https://green-bri.org/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September 21, 2023 at 2:27pm


馬来西亞第一届魯班文化節

魯班文化節是以中國古代著名工匠魯班命名的文化活動,主要是爲了展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手工藝術的魅力,同時也是爲了推動魯班文化和手工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魯班文化節通常包括以下活動:展覽魯班的歷史、故事和發明工具、詳細介紹魯班的背後故事和工績、展示傳統手工藝品、舉辦手工藝品比賽和表演、召開論壇和研討會等。

魯班文化節的舉辦,具有以下的意義和價值:

首先,魯班文化節有助於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推動中國傳統手工藝術的發展。魯班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魯班文化節,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卓越和精髓,從而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同時,魯班文化節也爲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其次,魯班文化節有利於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舉辦魯班文化節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和觀衆前來參觀和觀賞,從而增加當地旅遊業和文化産業的收入。同時,魯班文化節也有助於推動當地傳統手工藝品産業的發展,提高當地手工藝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價值,有助於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第三,魯班文化節能夠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魯班文化節是展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台,通過這一平台,能夠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卓越,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同時,魯班文化節也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有助於促進文化交流和合作。

第四,魯班文化節弘揚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魯班文化節展示了中國傳統工匠文化的卓越,弘揚了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推動了社會對工匠的尊重和重視。在魯班文化節上,觀衆能夠看到傳統手工藝品的精湛工藝和藝術價值,了解工匠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創造,從而加深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魯班文化節也有助於培養年輕一代對工匠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促進工匠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魯班文化節作爲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活動,已經成爲中國傳統文化和手工藝品的重要展示和交流平台,也是中國文化和手工藝品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在未來,魯班文化節將繼續發揮其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推動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等重要作用,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原載:https://umca.org.my

延續閱讀:

霹靂建造行百年會慶

魯班工坊

魯班精神人物

文化特區(西海岸)

文化特區(東海岸)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August 29, 2023 at 5:37pm


李紀舍·物質、關係與詩學

講題:物質、關係與詩學

主講人:李紀舍(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主持人兼與談人:涂銘宏(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副教授)
側記:阮芳郁(台大台文所碩⼠班生)
閱讀文本: Édouard Glissant. "Paths," "Theories," and "Poetics," Poetics of Relation. (pp. 89-210)
時間:2022年 5 月 21 日
地點:台大台文所國青 324 教室
本場活動由李紀舍老師導讀。

李老師介紹本書作者後,從歷史的概念談這本書的核心理念,他提到:Glissant 在書籍開頭爬梳了自身歷史,認為個人歷史即代表龐大歷史,尤其西方殖民對個人所造成的影響,深深形構了個人史。其中包括殖民者掠奪了非洲人、使之成為黑奴,以之替換掉中南美洲的原住民,在被殖民地上耕種、勞役,使非洲人及其後裔被迫成為當地住民。

李老師提到,值得注意的是 Glissant 自身的批判文化政治立場:相對於同為馬提尼克出身的政治學者 Aimé Césaire ,Césaire 接受早期的法國殖民歷史體制,傾向法國與黑人回歸運動;但是 Glissant 並不如此,自從在巴黎完成學業、回到馬提尼克後,面對身份課題無時不念茲在茲,在學術界尚未提出「他者」概念時,Glissant 已充分自覺這是他無法迴避且將終身思索的重要課題。從大都會/城市的角度回看馬提尼克,亦如薩伊德等後殖民知識份子所深切體悟與省思的立場。

李老師欲強調的是:儘管 Glissant 的基本立場與許多後殖民主義者接近,但某種程度上也將因此侷限讀者對 Glissant 的了解,忽略了他的特殊性。李老師提到 ,Glissant 談論關係時有三個討論方向,首先是 “the middle passage”,格里松回到對非洲人最為痛苦的這一段集體歷史,西方人不斷揣想如何掠奪非洲人(即圭亞那人)的主體性,將之鎖⼊船中,運至中南美洲等地,做生產苦力。

Glissant 嘗試從「祖先」的個人史出發,他提到:「萬一是我被抓到船上,那是多麽創傷性的經驗」,強調以祖先作為敘事主體,進⼊歷史。除此之外, Glissant 更以祖先初見現代文明的船隻時的驚嚇為例:「竟然不是我們那種船」,祖先以 ”belly”, “womb” and “abyss”等詞彙形容現代船隻,並以以 “nonworld” 一詞,凸顯「被迫與西方世界建立關係,這一建構本身在你(意指祖先)尚未理解之際,你已被迫進⼊這一關係」的暴力象徵。

李老師強調,Glissant 使用祖先的語言與詞彙,有意再現祖先的世界觀,並指出多數人鮮少以子宮、無底洞等詞彙來描述運送黑奴的船隻,語言上的難以理解,更凸顯祖先的創傷經驗的不可言喻,他們使用著看似奇怪的語言,正是人類創傷經驗的最佳例證。第二個討論方向是 “errantry”,在這一詞彙裡,Glissant 嘗試討論加勒比海人的生活歷史,回應「我們加勒比海人,到底是什麼人?」

這一攸關身份政治的問題,對多數讀者而言,這一提問應不陌生,我們時常以種族國族主義的語言及意識形態來回應,但對 Glissant 而言這是失效的,種族國族主義並不符合加勒比海人、格里松及其祖先們的歷史事實,「是我們把原住民都趕走,我們是暴力的居住者,我們到這裡後,也沒有建立文化統一與任何聯繫,種族的概念並不足以全是我們的歷史處境。」

Advent》經典研讀班第十一場〈講題:物質、關係與詩學〉;30—34頁;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學術研究群暨經典研讀班結案報告;計畫編號:MOST 110-2420-H-002-003-MY3-GB11008;執行期間: 2021 7 月 1 日至 2022 6 月 30 日;計畫召集人:楊乃女;執行機構及系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August 29, 2023 at 11:45am

(續上)藉由 “errantry”,肯認(歷史上)錯誤必然存在,但並不因錯誤而逃避存在的事實,這是 Glissant 談論加勒比海集體歷史的方式,亦藉此活化了德勒茲的根莖概念。

第三個討論方向為 “French”,Glissant 將世界語言分為三種:(一)、不涵納殖民性的語言,例如中文、印地語;(二)、部分歐洲國家的語言,強調大陸性思考且未曾與世界上的他者進行複雜的歷史交融,例:德語;(三)、充滿殖民歷史, 語言本身即經由歷史操作而成,例:西班⽛語、英語、法語等。其中,第三類語 言經由國家領⼟的擴張,納入更多落實該語言的被殖民者,這一語言操作, Glissant 認為即是關係的發生。

Glissant 認為,他藉由法語論述、寫作的行為本身, 即是法語與他自身爭奪論述場域的一種表現,也是因此,法語成為他終其一生必須面對的語言,「我同時要保有我的⽴場,以法語理解我所生存的歷史、我的地方、我的世界為何」,李老師進一步說道,Glissant 肯認這一競逐關係,並強調無法將法語與他自身(⾺丁尼克身份、克里奧語 )一分為二,這一想法下,「語言」成為關係生成的操作要素。

總結上述,“the middle passage”, “errantry” and “French”三點,提供理解 Glissant 的關係概念的路徑。李老師提醒到,Glissant 本身的混雜思考,易導致學術理解上的困難,是以回歸他面對自身身份的思考脈絡,是進⼊他的加勒⽐海知 識模型的重要起點,若以既有的認知習慣來認識 Glissant 是不夠的。

《關係詩學》寫成於格里松的生命晚期,對於關注龐大歷史的知識份子而言,晚期作品往往能顯現他對基本問題的深刻、基進思考,亦可從中看見其內在的強烈動力,在 Glissant 的作品中也不例外。是以,根據上述的提示方向,足見單憑英文或法文的 relation 字義來理解晚 期 Glissant 面對基本問題的態度,恐怕有所未及。

李老師說道,relation 本身是相當哲學化的概念,因它所處理的是哲學課題(知識、本體、現象等),理解過程勢必得溯至康德的本體論 ;為使大家更易理解格里松思考的思考方法,李老師舉例說明:在 ”relationship”一詞所涵納的英釋義中,反而不如 “make friends”這 一詞組來得深⼊,前者限制了關係模式且無指稱對象,後者則預設這一對象過去 並非我的朋友、且必須以個體形式出現方得以成為朋友,是以,一個以上的本體的動態並存,證明個體永遠無法找出絕對、單一描述整體知識的方法,多重個體 的並存所引發單一個體的局部知識,這一詮釋更接近格里松的思考路徑。

延續上述,李老師提出討論 “relation identity”有其必要,若 Glissant 欲從被殖民的馬丁尼克⼈的特殊身份回答「我是誰」,無法迴避的是對 identity 的扣問,以及在此之前對於本體、歷史等相對龐大問題的反覆思索,李老師已在上述 三條理解 relation 概念的路徑中清楚指出。

總結 relation 這一概念,李老師提到,當今批判理論強調哲學認識論與身份政治的二元性,但 Glissant 的行文方式、思考軌跡之下,identity 更是 “equal”and“open”的實踐場域,二元化的區分應朝向縮小差距、逐漸合一的方式,增進本體與本體之間共在的機會,這是 Glissant 面對他身上被迫烙下的身份政治的思索痕跡。(下續)

延續閱讀:

解域與根茎

格里桑《關係詩學》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August 28, 2023 at 5:47pm


格里桑:不透明性

總結 relation 這概念,當今批判理論強調哲學認識論與身份政治的二元性,但對身披政治烙印的格里桑,identity更是 “equal” and “open” 的實踐場域。二元區分應朝向縮小差距、逐漸合一的方式,增進本體與本體之間共在的機會。


第三個概念「不透明性」,對日後新物質主義產生影響,是格氏重要貢獻。不透明性兩種面向的詮釋,(一)森林景觀視角,具有非穿透性、有質量、且影响人類生活;(二)對黑人來說,不透明性是透過白人視角來看黑人的結果,另一方面,黑人意識到自身生存困境的無法表達,也是不透明性的深層解釋。從地理到人類個體,足見格氏的思考脈絡,其中「理解他者的欲望」昭然若揭,這裡的他者,可以是地景、亦或相異種族的個體,無論對象為何,「理解」的企圖即是不透明性的概念核心。

巴洛克是歐洲文化在理性高張期間,相對於當時的藝術概念所衍伸出的風格,巴洛克的本意是與科學理性站在同一邊,嘗試征服自然、本身即是一種面對自然的表達。格氏將巴洛克視為一種反思,若理性是透明的象徵,巴洛克則相對象徵了理性無法處理的侷限,在巴洛克之下,足見被理性所掩蓋的自然,亦即呈現出「不透明」。

格氏將不透明性視為一種美學知識,這一美學翻轉了哲學傳統中康德的美學概念,不再是以心智活動為美學起點,強調每一次的經驗都是一個接觸點,他不以理性為中心的態度與美學實踐,欲強調理性知識有其侷限,並嘗試向自然開放,這一實踐過程中的半/不透明性,便是對知識一知半解的證明。

從美學觀回到寫作,格氏認為開放性的語言使用,亦是他的美學實踐,跳脫官方控制,回到語言本身自我生產的力量,「listing(列表)」是 Glissant 所提出語言的最高層次。語言藉由列表中拼圖式的呈現,其間的空隙即是語言的開放與隨機性的證明,Glissant 認為這是解讀此一美學觀點最為複雜之處,也超越了既有文學批評的穩固結構。

Bruno Latour , John Berger 的論述来看,Latour 透過一張老鼠開會與立委開會的圖片並置,嘗試指出二者並無高下或差異之分,唯有主體將自身也視為客體,平等方可能發生;Berger 則在 “Why I Look at Animals?”一文指出 “Human and animals are equal.”將動物與人視為相對平等的主體。Glissant 與二人的觀點接近,更進一步將之抽象化為:不透明性是一建立在本體之間的絕對公平與共在觀念,如此方才是將主體—客體(self object)的對立拔升至 relation 層次的思考試驗。

在不透明美學之中,存在著我與共在本體的強烈互動,在行文中 Glissant“give-on-and-with”來表示之。 他對新物質主義的重要貢獻,在於打破對傳統哲學中本體論的固著想法:過往固著於“本體為何不可知?”但對 Glissant 而言,重要的是透過美學知識,我與我的本體產生實質的開放性,且承認本體確實存在,便是 Glissant 對新物質主義論述發展的最大貢獻。


《Advent》經典研讀班 第十一場〈講題:物質、關係與詩學〉;30—34頁;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學術研究群暨經典研讀班結案報告;計畫編號:MOST 110-2420-H-002-003-MY3-GB11008;執行期間: 2021 7 月 1 日至 2022 6 月 30 日;計畫召集人:楊乃女;執行機構及系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延續閱讀 ~~

worlding & Sympoiesis

詩性連綫

南海詩性文化特區

詩性專頁

遊客凝視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August 18, 2023 at 9:31am


文化園區功能

Montgomery(2004)之觀點,文化園區所應發揮之功能,包括:

(1)為藝術家及設計師創造就業機會

(2)提供藝術作品被消費的機會,如藝廊、劇院與音樂廳等

(3)與正規教育機構的密切合作,以提供教育及訓練,並提供新藝術家、企業家與研發的互動

(4)成為混合使用的區域,提供各種互補的活動及夜間活動,包括:零售店面、私人藝廊與會場、咖啡廳及餐廳等

(5)成為藝術與創意活動被生產及消費的地方,在其中藝術家與消費者能夠被教育及享受娛樂,其環境氛圍讓人喜歡前來消磨時間及被觀看

(6)具有活潑的街道生活,並以公共領域及空間吸引人們前來

因此,成功的文創園區之特徵包括:良好的都市區位、提供有益的文化、形式與意義之組合、能刺激新的概念、使人得以從中探索、討論、嘗試、測試新的產品及新的機會(Montgomery, 2004)。都市提供人潮及市場以支持地方文化活動,而這些活動能活化地方經濟並提供年輕人創業機會。文化園區不僅是文化生產的基地,亦是文化被消費的場所。以 Custard Factory 而言,與其說是一個文創園區,不如說是一個綜合使用的空間,若是以綜合空間的方式來看,這裡的複合式空間、公共藝術、和創意的空間連結算是相當不錯,但以「文創園區」的觀點來看,Custard Factory 尚缺乏許多可構成文創園區的具體元素。

綜合以上,我認為 Custard Factory 的重點問題在於「需求」,需求面的問題也許出在於資訊不足上,我驚訝於許多當地人並不完全清楚 Custard Factory 的定位,對於其過往歷史的了解也不甚完全。很明顯地,Custard Factory 提供的出租單位就是供過於求,在尚未建構出對於文創產業的足夠需求時便生產了過多的空間供給。不僅 Custard Factory 是如此,與 East Side 的連結亦是如此,顯示出伯明罕城市規劃上的一些問題,也許是主事者對於城市發展的方向思考不夠深入,也對於城市計劃缺乏遠見,故在發展大型會展及商業基礎建設之後便將 Eastside計劃遺忘,或是經費分配上的問題。

整體而言,Custard Factory 很有一種「做到一半」的感覺,硬體完成了但缺乏軟體,建築設計與公共藝術可圈可點,但真正在使用的則是相當少數人。以當下的眼光來看,Custard Factory 尚不適宜稱為文創園區,以替代性綜合空間稱之也許較為符合實情,但其未來 10 至 20 年的發展也許會因為公園及高鐵計劃而有再興的機會,但也有可能頂多就只是增加人潮,成為較流行的公共休閒空間。若政府及主事者持續專注於商業及會展產業,忽視城市文藝發展的話,在對於文創產業的需求仍然不足的狀況下,Custard Factory則有可能成為「閒置空間再利用後的再閒置空間」。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July 14, 2023 at 9:34am

趙前前:打造河西走廊文化制高點

[來源: 甘肅日報 2020年05月07日]

作爲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資源寶庫。打造河西走廊文化制高點、培育經濟發展增長極,對於確保甘肅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打造“敦煌”文化品牌,建設敦煌“文化特區”。敦煌是河西走廊上最爲璀璨的明珠,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因此我們必須用好“敦煌”這張文化名片,打造“敦煌”文化品牌,建設敦煌“文化特區”。

應支持敦煌市申請中國特色西部先行示範區。敦煌作爲文化符號和精神坐標,承擔了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大使命,也承擔了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的重大使命。我們應打造敦煌“文化特區”,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西部先行示範區,發揚光大敦煌文化,彰顯文化自信,以文化引領、融合、催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整合河西走廊教育資源成立“敦煌大學”。爲更好承載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重大使命,我們可以藉鑒浙江“西湖大學”的發展模式,對敦煌研究院進行昇級,整合河西學院、酒泉職業技術學院、山丹培黎職業學院等河西一些教育資源,成立“敦煌大學”,進而發掘、保護、傳承和弘揚以絲路文化、敦煌文化、長城文化、黃河文化、西涼文化和紅色文化等爲重要載體的中華文化,推動草原、戈壁、沙漠、冰川和祁連山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和教育,大國工匠精神研究職業技術教育等。

打造敦煌文化創意産業平台,形成河西走廊文旅發展高地。河西走廊不僅有燦爛的敦煌文化,還有着豐富的西域文化、絲路文化、敦煌文化、長城文化、西涼文化以及紅色文化等優秀文化。可依托敦煌做文章,打造敦煌文化創意産業平台,建設集文化研究、文創開發、文旅開發及産業發展爲一體的孵化平台,吸引全國相關文化事業研究和文化産業開發的企事業組織入駐敦煌,共同緻力文化研究、影視基地開發、文創産品開發、旅遊路線打造等,形成文化的集聚效應。

二是整合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一會一節”,打造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制高地。目前,甘肅“一會一節”——即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在國際國內影響力較大,但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略微遲緩。甘肅有必要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一會一節”進行整合,形成“一區一會一節”文旅大平台。

三是發起成立長城經濟(或文化)帶建設聯盟。嘉峪關作爲長城的一部分,目前在國內的熱度還不高,甘肅境內的漢長城更罕有人知。因此要更加重視長城文化和長城精神的發掘保護和宣傳。建議發起成立長城經濟文化帶建設聯盟,積極協調從國家層面出台長城經濟帶有關政策,定期舉辦長城經濟文化帶省(市)長論壇,在經濟、文化、旅遊、生態保護等領域進行交流探討共商發展,實現長城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

四是推動西北五省共建“西北經濟走廊”,並大力推動“西北經濟走廊河西段”建設。目前來看,西北五省就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都有自己的規劃方案,但沒有形成共同的“一帶一路”建設規劃。因此,有必要推出西北五省整體方案,在工程部署、項目佈局、産業佈局和規劃等方面出台一個統一的行動方案,推動西北五省共建“西北經濟走廊”。“河西五市”有着良好的氣候環境、地理交通、文化旅遊以及礦産能源等要素優勢,也應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做出統一的區域發展規劃,不斷地培育經濟發展增長極。

組織美學

組織美學

企業大學

一带一路

文創的文化要素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