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金秋十月,稻菽千重。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以中國方案求解全球發展難題,推動世界各國攜手同行康莊大道。
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取得實打實、沈甸甸的成就,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
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在語言互聯互通、人才培養培訓合作、人文交流研究等方面精心謀劃、精準發力。一條滿載著語言、文化、技術的智力絲綢之路,跨越時空界限、語言阻隔,成為連接世界各國的多彩紐帶。
語言互通,夯實民心根基
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也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教育互聯的前提、民心相通的橋梁。
不久前,第22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落下帷幕,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學生李一帆獲得全球總冠軍。臭豆腐、螺螄粉、烤串……說起中國的地道小吃,李一帆如數家珍。
「中文啟發了我的過去,影響著我的當下,也將塑造我的未來。」參加「漢語橋」夏令營的青年學生大多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他們說中文、寫中文、唱中文,熟稔詩詞、茶藝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這些得益於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開展的國際中文教育。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教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密集出臺,「語言互通」成為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
南非、埃及、新加坡、老撾、塞爾維亞、古巴……從西亞到東歐,從非洲到拉美,國際中文教育受眾規模不斷擴大。「漢語橋」夏令營項目累計邀請100餘個國家近5萬名青少年來華訪學,支持143個國家10萬名中文愛好者線上學習中文、體驗中國文化。
2022年,100多位來自沙特的青年中文學習者和愛好者給習近平主席寫信,分享學習中文的收獲和感悟。不久後,他們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回信,習近平主席在信中鼓勵沙特青年學好中文,為增進中沙、中阿友誼作出新的貢獻。
國際中文教育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千家萬戶。截至目前,沙特9所大學建立中文相關專業,累計培訓300多名本土教師,支持1000多名大學生參加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在線研修班;埃及簽署《關於將漢語納入埃及中小學作為選修第二外語的諒解備忘錄》,建成23個中文系、3所孔子學院和4所孔子課堂,在孔子學院學習人數達到5萬人……
埃及資深國際事務學者、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桑·拉傑布說,十年來,國際中文教育在埃及蓬勃發展,中文教學形式多樣,通過講故事、詩朗誦、辦比賽等活動,為當地民眾了解中國語言文化打開了一扇窗口,也為中埃兩國文化交流和人民友誼搭建了橋梁。
「語言橋」的根基還在不斷夯實。十年來,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的設立,助力培養出一大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本土中文教師;「外國人講中國故事」「故事裏的中國」等系列文化叢書的打造與《冬奧中文100句》《大運中文100句》等中文學習讀本的推出,受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文學習者的熱烈歡迎。
人才共育,加強交流對話
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一個個優質合作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落地生根,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急需一大批能夠讀懂彼此、深入對話的人才。
10月2日,雅萬高鐵正式啟用,這是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印度尼西亞和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正在中國電建印尼代表處擔任市場開發經理的黃朝欽,通過電視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作為一名留學生,真希望印尼發展能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曾在中國留過學的他情不自禁回憶起在中國乘坐「復興號」高鐵的經歷。
黃朝欽曾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留學4年,畢業時,通過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舉辦的「來華留學人才招聘會」入職中國電建印尼分部,現在主要負責對接當地政府和企業。「留學中國的經歷給我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他篤定地說。
像黃朝欽這樣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留學生還有很多,他們是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對話的使者。
今年7月,習近平主席給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的留學生回信指出:「希望你們與中國同行加強交流、互學互鑒,通過審計這個窗口了解中國、讀懂中國,為深化國家間友誼與合作積極貢獻力量。」
截至2023年6月,設立於2016年的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已累計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審計機關培養了數百名專業人才。
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才共育規模不斷擴大。來華留學生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生人數過半,「留學中國」品牌越來越響亮。與此同時,前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的中國學生數量增加,2017年,我國有6萬多人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且人數不斷增加。
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完善。中國教育部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通過部委合作、省部合作、高校合作3種模式培養共建國家人才。支持具有學科優勢和國際合作基礎的高校,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要求與發展戰略,開展高新技術、基礎能源、現代服務、政策與金融等四大行業領域的人才培養;與廣西、雲南、福建等19個省(區、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支持其發揮區位優勢和地方特色創新培養模式;與45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在23個共建國家開展境外辦學,與共建國家建立了17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等。中國政府原子能獎學金項目已為26個共建國家培養了近200名和平利用核能相關專業的碩博士研究生。共建國家還充分發揮「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等示範帶動作用,深化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合作。
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教育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舉辦以來,已成為中國—東盟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間教育合作平臺;中國國際教育巡回展累計吸引新加坡、俄羅斯、匈牙利等56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多所院校參展;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啟動「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深化中國—中東歐教育交流合作,區域教育交流合作網越織越密。
技術共享,增進民生福祉
中歐班列宛如鋼鐵巨龍翻山越嶺,中老、匈塞、蒙內、雅萬等鐵路仿若動脈拓展延伸……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探索遠親近鄰共同發展的新辦法,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在福建農林大學校內,一片四五米高的菌草林蓊郁蔥蘢。一批菌草鹿角靈芝正在菌草林的遮蔽下,快速生長。來自盧旺達的艾瑪布爾正在福建農林大學讀博,從2018年入校起,他就開始深入學習關於菌草的各類知識。對於菌草種植技術的研究,一方面源於科研興趣,更多是因為學成回國後,他想將中國的菌草技術帶給盧旺達當地的農民。
在盧旺達、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民眾親切地將菌草稱為「中國草」「幸福草」「太陽草」,菌草技術為當地許多沒有工作、沒有經濟來源的農民帶來了希望,也為農村和偏遠地區提供了新的食品和營養來源。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關鍵技術共享成為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引擎。
2018年,中國教育部面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印發《高校科技創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行動計劃》,支持高校發揮高鐵技術、先進核能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與製造技術、生物育種等方面技術優勢,共享相關領域關鍵技術,推動高校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重大工程提供技術援助。
2022年9月,習近平主席中亞之行,「魯班工坊」是高頻詞之一。「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魯班工坊」成為中國境外辦學的「新名片」,助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濟共同發展。
「魯班工坊」由中國教育部指導,經天津市原創並率先主導推動實施。工坊采取「學歷教育+技術培訓」方式,用中國標準培訓當地教師,再由當地教師教授學生,在認同的基礎上,將中國職業教育優秀成果與其他國家分享。
以「魯班工坊」為媒,中國職業教育揚帆「出海」。自2016年全球第一家「魯班工坊」——泰國「魯班工坊」建成運行以來,天津、浙江、陜西、四川等省市相關院校發揮職業教育優勢,圍繞中非、上合、金磚、中阿等多邊機制,參與建設「魯班工坊」。「魯班工坊」落地泰國、印尼、巴基斯坦、柬埔寨、葡萄牙、吉布提等20多個國家。
在巴基斯坦「魯班工坊」農機培訓海外實訓基地,「魯班工坊」的學生操作著農機培訓實訓設備「中國自走式玉米收獲機」,熟練掌握現代農業技能,玉米摘穗、苞葉脫皮、提升排雜、稭稈還田;在葡萄牙「魯班工坊」,塞圖巴爾理工學院學生亞歷山大·熱拉爾多不僅學會了使用各種機器人、視覺設備等,還開發了一個工業通信研究項目;在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泰國教師黃可瑩與中國教師孫健鵬因「魯班工坊」結緣,攜手培養異國現代「魯班」……
截至目前,「魯班工坊」開設有自動化、雲計算、電子信息、動車組檢修、工業機器人、城市熱能應用等70多個專業,累計招收學歷生6100餘人,非學歷生31000餘人次,培訓外方專業教師4000餘人次。中外院校合作開發教材220余本,多個職業教育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納入合作國國民教育體系,與數家中國企業、海外企業開展深入合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中國古話,如今正伴隨著「魯班工坊」以及工匠精神,在新絲路上熠熠生輝,成為鋪就「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幸福路」的不竭動力。
教育關乎未來,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篇章,更是「一帶一路」上增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鑒的橋梁。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回望來時路,展望未來途,我們更將攜手同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更高質量發展,推動共同發展繁榮。((原題:高質量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寫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2023-10-17;來源:《中國教育報》記者 李萍)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