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4.5/5 stars.

Views: 15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December 5, 2024 at 9:48am

愛墾評註:中國文學傳統是抒情傳統(lyrical tradition)[陳世驤教授語]。中華文創人的“事情”觀,可當"侍情"論。

[145頁] 陳世驤(1912-1971),生於河北,1935年自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 系畢業,1941年赴美,1945年入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進入柏克萊後, 陳世驤長期擔任東方語文學系系主任,協助籌建比較文學系和現代中國研究所,充實東方圖書館館藏,並主持1957年設立的「中國研究中心」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奠定柏克萊的中國研究基礎。1  1971年發表 〈論中國抒情傳統〉一文,為現代中文學界標示出重要的論述方向。

[156-57頁] 19713保釣運動海 外第一次大遊行結束不久,陳世驤在美國亞洲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簡稱AAS)年會比較文學組發表開幕詞〈論中國抒情傳統〉 (“On Chinese Lyrical Tradition”),在比較文學視野下,正式提出「抒情傳統」一詞:「如果說中國文學傳統從整體而言就是一個抒情傳統(lyrical tradition),大抵不算誇張。」48 在這篇演講詞中,陳世驤將抒情傳統的起源,歸諸「個人化語調充盈其間,再加上內裏普世的人情關懷和直接的感染力」49 的《詩經》,而 《楚辭》─他稱作「楚地哀歌」(“Ch’u Elegies”),「代表了抒情的另一 個主要方向」,50 在陳世驤看來,《楚辭》的篇章皆由抒情體組成,包括祭歌、頌詩、悼辭、葬歌,或其他「主觀地、激情地抒發一己之渴求、控訴、吶喊的韻文」。51 這兩組源頭共同確立了中國文學的抒情航道。 《楚辭》的抒情特徵究竟如何有別於《詩經》,陳世驤於此並未加以闡釋,但他已指出抒情的出發點雖在「情」的流注,並不局限於私領域的情感,尚包括「或公或私之自抒胸臆的主體性」,52 例如孔子談詩是為「言志」,既涉欲望、意向,也是「懷抱」(aspiration)的表達。53 1973 年6月發表於《清華學報》的遺作〈論時:屈賦發微〉(“The Genesis of Poetic Time: The Greatness of Ch’ü Yuan”),對〈離騷〉的討論 進一步詳釋這點:

48 陳國球,〈抒情中國:論中國抒情傳統〉,《抒情中國論》,頁20;原文刊於Chen Shih-Hsiang, “On Chinese Lyrical Tradition: Opening Address to Panel 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AS Meeting, 1971,” Tamkang Review 2, no. 2/3, no. 1 (October 1971/April 1972): 17-24.

49 同上註,頁16。

50 同上註,頁17。

51 同上註,頁17。

52 同上註,頁22。

53 同上註,頁22。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December 4, 2024 at 10:08am

(接上)該詩章竟英勇地以面對憂患為己主。這就是屈原作品《離騷》的題 旨……司馬遷謂“離騷者,猶離憂也”,也就是遭受憂患、面對憂遭的意思。它剖白人類所有的心緒,居於最深刻的人類的焦慮中,與人 類在時光之流中面臨的“存在”、“自我身份”問題相搏鬥……54 陳世驤指出,〈離騷〉作為政治情愛複合詩(politico-erotic poem),呈顯 「個我情感」與「感時憂國」的聯繫: 它可說是一高亢的抒情詩、一哀曲。但這悲劇性的完全主觀獲得了普遍性,獲得了一顯著的世界性(Weltschmerz),因為個人的情緒與私人的感情相聯結也同時與對國事大公無私的關注相聯結。55 值得留意的是,陳世驤著意突顯詩中人的英雄形象,反覆強調死亡的願望在後數章已告緩解,對自殺的解讀提出辯駁。56 陳世驤寫給楊聯陞的信指出,這篇論文是「大有感而發」、懷抱「背後用意」之作。57 屈原的抒情,透露孤臣孽子的心志。在陳世驤的詩學論述中,「情」 與「志」向來是相互演繹的概念。早從〈尋繹中國文學批評的起源〉(1951)一文,追溯「詩」字的起源與流變時,陳世驤便指認中國詩學由 「詩言志」過渡到「詩緣情」的發展。「志」在定義上的曖昧性,為它保 留與「情」匯通的空間,既可指稱道德與實用目的,也與美學、心理學的 涵義密不可分,奠定後世批評家以「情感的無目的的目的性」闡釋詩歌與 文學的基礎。58 這樣的思路提供我們深入洞察其抒情話語內涵的關鍵─陳世驤不 僅僅是抒情傳統的建構者,更進一步而言,陳世驤本身便是抒情現代性的實踐主體。陳世驤欲抒之「情」,從來不單是溫柔敦厚的詩教,他對抒情的體認,載負了關於現代中國命運的思索。59 當陳世驤立意以學術工作傳承中國文化,便開啟一條透過文學的中介,訾議歷史與政治的途徑。60


 54 陳世驤,〈論時:屈賦發微〉,收入張暉編,《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陳世驤古典文學 論集》,頁172。

55 同上註,頁179。

56 同上註,頁187-191。

57 楊聯陞,〈追懷石湘─陳世驤選集序〉: 19。

58 陳世驤,〈尋繹中國文學批評的起源〉,頁10-32。

59 陳國球,〈導論「抒情」的傳統〉,收入陳國球、王德威編,《抒情之現代性:「抒情傳統」論述與中國文學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14),頁25。

60 1971年1月陳世驤為《夏濟安選集》所撰序言,也呼應這樣的思考。陳世驤將夏濟安與艾略特、劉勰對照,強調他們的寫作皆出於歷史轉折的苦難階段,呈顯作者對時代的抒情感應。而陳世驤所期待者,是藉由撰述工作破開現實的昏暗障蔽,完成「新生的廣義的中國文明」。陳世驤,〈夏濟安選集序〉,《傳記文學》18.4(1971.4): 89。

(楊 婕:抒情的兩種政治—陳世驤與保釣運動;見《漢學研究》0254-4466;第42卷第1期 民國113年3月(2024.3)頁145-187漢學研究中心)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November 22, 2024 at 4:54pm

愛墾AFF:命名的哲學

1. 概念的最終形式或最清晰的形式,語詞,也是這樣形成的,只不過不是從我的經驗中形成的,而是通過一個語言共同體成千上萬年的共同經驗中成形的。

2. 。「鯨」、「金」這樣的自然品類名稱同時也是概念詞,是「有意義的」,但這個意義卻不是這個自然品類的定義,而是某種能夠形成概念的特征。這一點,我們拿「金」和「鉬」相比就知道了。

3. 與其說意義屬於語詞,不如說意義屬於概念。概念具有意義,無非是說,我們對某個事物有個概念,就是有了理解。把一個行動看作勇敢或看作魯莽,是對這個行動的理解不同。

4.
水的分子式是H2O,這一點是很後來才發現的,顯然不是為「水」舉行命名儀式時的依據。假如水的日常性質都不足以定義水,那麼我們是否應該認為在發現水的分子式之前,「水」是一個描述語,而發現之後,「水」才成為固定指示詞?(摘自:陳嘉映《專名問題》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