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unga's Blog – October 2018 Archive (5)

朱幼棣《後望書》在水利學名詞的背後(上)

在三門峽水庫長達半個世紀的爭論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就是“潼關高程”——這真的是糾纏不清的學術關鍵?

潼關高程是一個水利學上的名詞,即黃河流量為每秒1000立方米時,相對應的水位高度。現在,三門峽水庫修建後,潼關高程擡高,這是個不爭的現實。潼關高程這幾十年來大抵從323米上升到了328米。變化幅度也就是四五米。

三門峽管理局方面認為,高程的變化主要是上遊來水量的減少,與水庫蓄水無關。陜西方面認為,“應停止三門峽水庫蓄水發電,消除渭河下遊水災隱患。”

當爭論不清的時候,嚴肅的科學探討,常常需要回到原點。…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October 30, 2018 at 3:00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潼關:永遠消失的唐中都(下)

縱目眺望,天地一片寥廓。

宋代在此設河中府河東郡護國軍節度。金末,元軍進攻中原,大軍壓境下,金主完顏遷都蒲州死守。蒙古騎兵攻占了山西的平陽、絳州和陜西渭南後,多次攻打蒲州,展開慘烈的反復爭奪。1231年,元太宗親自率軍來攻,金守將因兵力不足,退守城內子城,而元人則建起200尺高的松樓,並挖地道百條,全力進攻。無限輝煌的鸛雀樓就在此時毀於戰火。明代,蒲州城重建,但規模小得多,周圍約8里。但城內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繁華,“有7廟、2府、2署、2治、2樓”,有文廟、玄武廟等等著名的建築。

古代,位於河東要津蒲州的文化和商業一樣昌盛繁榮,千年不絕。撿一兩殘碑斷片就可資證明。…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October 19, 2018 at 1:53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潼關:永遠消失的唐中都(上)

三門峽水庫的敗筆遠還不止於此。

讓我們溯黃河而上,走得更遠一些,去尋找和潼關、陜州同遭浩劫的蒲州古城吧。

這幾乎是無人不曉的王之煥的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歷史上的鸛雀樓建在蒲州城邊。一首詩,成就了一個著名詩人。一首詩,定格了一座名樓——這就是蒲州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坐標。

在上中學時,便知道橫貫山西的“同蒲鐵路”。同是大同,晉北的煤都,蒲就是黃河邊上的蒲州。但後來,出版的地圖上再也找不到蒲州了。…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October 19, 2018 at 1:53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潼關:尋找峽谷與陜州(下)

人們已習慣於沈默。

眼瞳已習慣高樓與大壩的“雄姿”。

我想告訴你黃河峽谷中曾有另一種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觀——

從西奔來的黃河,至三門峽突然收窄,兩岸石壁夾峙,河中石島屹立,島上有大禹躍馬的清晰蹄印。兩石島把大河水流劈成三支,形成人門、神門和鬼門三個峽谷,相傳這是大禹治水時用神斧劈出的。黃水奔騰咆哮,沖出峽谷。…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October 13, 2018 at 1:50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潼關:尋找峽谷與陜州(上)

修建三門峽水庫被拆毀的縣城有五座,其中多數是因虛高的水位線,是被現世的建設熱情、大幹快上的河“乾淹”的。

人們都知道陜西。

陜西省名的由來是什麼?

古代“陜”通狹、通峽。黃河在中條山和邙山、華山間形成的大峽谷中蜿蜒流過,這里自古以來為中國東部與西部的要隘通道。陜西即地處黃河峽谷以西。…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October 13, 2018 at 1:49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