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后望书》張掖與黑河(上)

張掖之所以成為“閃金灼銀”的風水寶地,就是因為有黑河豐沛水量的滋潤。因為我想另辟章節,專門談黑河的終點湖居延海的危機,因此,想先分析其上遊與中遊。

不能讓心靈永遠沈重,讓筆尖永遠滯澀。比如談風月,先從一個輕鬆的話題入手。

遠在漢代,河西四郡中的張掖,與武威郡相同均領屬10個縣,人口與轄地,都比酒泉郡和敦煌郡要多。這里水資源充足,適於放牧與耕墾,能容納較多的人口。


黑河又叫溺水,流經青海、甘肅和內蒙古三省區,在內蒙古額濟納境內又稱為額吉納河,最後注入東、西居延。黑河的主源張掖河,古稱羌谷水,因祁連山南古為羌人遊牧之地而得名。

2005年夏天,我沿黃河的主要支流大通河,來到祁連山南麓,從河谷直到高山草場,翻過海拔近四千米的金羊嶺,最後來到祁連山通往張掖的險峻峽谷扁都口。高山上,晴雨無常,花海子水平如鏡。峽谷中溪流急湍,雪浪滾滾——這河流不過是黑河一條不起眼的支流。在如注的豪雨中,我一腳淺,一腳深地去尋找原始部落留下的巖畫,衣衫全濕。我佇立在茫茫雨中,百思不得其解,如此浩大的水流,如何會被統統攔載,而最終使居延海成了第二個羅布泊?


用不著追溯久遠。


水量豐富的黑河,出祁連山後,在張掖盆地中形成了許多湖泊和沼澤,林草植被繁茂。直至清代張掖的臨澤縣境內還有許多沼澤。在縣東南“有湖灘縱十餘里,橫五里,與五眼泉連,地皆如洳,夏秋陷馬。”在縣西有西湖,“縱五里,橫三里,西南隅有巨泉湧出。”(據《甘肅通志稿》)

清代史地學家沈丹崖,曾監管軍需糧草進駐酒泉。他是浙江嘉興人,遠走河西,如行江南水鄉,一路上自在地吟詩,“恍疑身坐鑒湖中”,“便擬山陰上小舟”。


他在《過高臺縣》中寫道:


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都風景繪屯莊。

兩行高柳沙汀暗,一弧平湖水稻香。

紫燕掠泥穿曲港,白鷗沖雨過橫塘。

當年畫舸中流處,談笑兵行寄羽觴


南都,即南陽郡,這里借指南方。河西走廊的農村,水色天光,鷗鳥翔集,竟是塞外江南的畫面。

近幾十年來,隨著上遊過度開墾,支流幹流上閘壩增多,流域內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黑河的主要支流北大河,是肅州,即今天酒泉的“母親河”。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北大河的上遊和中遊,修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水庫。中遊酒泉市東北部修建了鴛鴦池水庫,在金塔縣修建了解放村池水庫,這兩個平原池水庫的容量很大,北大河之水全部被攔蓄,甚至沒有餘水下泄。因而北大河下遊與黑河間,從五星到鼎新間的河道完全斷流。北大河也脫離黑河,成了一個獨立的內陸河水。

據考古學家景愛考察,北大河鴛鴦池水庫灌區,上個世紀50年初植被覆蓋率為70%~80%,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已經下降為10%~15%,紅柳叢由原來的2米高,下降為0.5米,天然胡楊林大片地枯萎死亡,其死亡率達38%以上。森林植被的衰退,引起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活化,轉變為流動沙丘。乾涸河道中的沙粉,乘風移動飛揚,湮沒兩岸田野。所有這些都使沙漠化過程不斷加劇,使金塔縣北部出現了大片沙丘的流動,高大者可達10米以上。(景愛《中國北方沙漠化的成因和對策》)

這兩個平原水庫,最後完全終結了北大河的生命。

Views: 1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