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翔·美國生態作家「荒野」思想研究

生態批評發軔於20世紀70年代,興起於90年代的歐美。「荒野」思想既是美國生態作家生態思想的核心,也是生態批評應當重點關注的領域。

本論文采取跨學科、跨文化和文本細讀等研究方法,對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約翰·繆爾(John Muir)、約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西格德·F.奧爾森(Sigurd F. Olson)、愛德華·艾比(Edward Abbey)、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霍爾姆斯·羅爾斯頓(Holmes Rolston Ⅲ)等八位美國最具代表性的生態作家的「荒野」觀念。

從「荒野詩學和美學論」、「荒野倫理和價值論」、「荒野實踐和保護論」三方面進行了梳理、分析和論證,探尋其一致性及差異。論文還探尋了有關生態思想產生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源頭,以期準確把握美國生態作家的「荒野」思想及其流變。 論文由五部分構成: 「引言」部分對論題的提出及選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的不足及啟示、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可能的創新之處作了說明。 第一章「『荒野』概念溯源和演替」部分從「荒野」概念的思想史流變角度對「荒野」概念進行了詞源學考察,分析了「荒野」概念的興起和形成、演進和發展的歷程;對荒野與自然、荒野與生態的關係作了闡釋。

第二章「荒野詩學和美學論」部分對亨利·梭羅的荒野詩學產生的文化語境,梭羅荒野詩學的構成要素作了論述;對約翰·巴勒斯的荒野體驗觀、荒野史觀和荒野藝術觀、加里·斯奈德的荒野詩學、西格德·F.奧爾森的荒野和土地美學觀進行了探討。

第三章「荒野倫理和價值論」部分對利奧波德視野中的荒野及荒野價值作了考察;對霍爾姆斯·羅爾斯頓的荒野哲學及倫理觀作了分析和評價。

第四章「荒野實踐和保護論」部分對約翰·繆爾的荒野觀及發起的荒野保護運動和荒野實踐觀作了論述;對愛德華·艾比的荒野探險和保護,及其生態防衛思想給予解讀。 「荒野」一詞是美國生態文學的核心概念,是進入美國生態作家生態思想的密鑰。論文結語部分認為,美國歷代生態作家構建出了涵蓋「荒野美學觀」、「荒野史觀」、「荒野藝術觀」、「荒野倫理觀」、「荒野體驗觀」、「荒野實踐觀」和「荒野保護觀」在內的一系列完整的「荒野」思想,即「在荒野之中葆養世界」、「世界的希望蘊藏於荒野」、建立「國家公園」、荒野保護運動、朝聖「清新的野外」、「大地倫理」、「荒野學會」、「土地美學」、「生態捍衛」、「荒野實踐」和「荒野哲學」等極為重要的生態理念。

美國生態作家筆下的「荒野」具有多重內涵,「荒野」——「瓦爾登湖」、「科德角」、「荒野大學」、「上帝的荒野」、「清新的原野」、「沙鄉」、「低吟的荒野」、「大漠」、「龜島」等,不僅是純粹的至純、至真、至美和充滿著無限生機、活力與希望的自然家園,更是人類精神、文化和夢想的源泉和詩意棲居之地。 美國眾生態作家源自基督教和自由文化傳統背景下的「荒野」生態思想,同現代性浪潮沖擊下的工業文明和多元文化之間形成緊張的張力。人類不僅需要在「荒野」中去獲得個體和群體的生存價值與意義,人類更需要構建出一個健康、純凈、聖潔、神聖的精神「荒野」。

如眾作家所言,「荒野」之中飽含了敬畏、謙卑、傾聽、尊重、寬容、非暴力、自由、善良和愛等彌足珍貴的精神質素和普適價值。人類的「疾病」——戰爭、殺戮、奴役、仇恨和孤獨、自私、冷漠、惡的人性、科技或許只有在充滿無限生機和活力的「荒野」之中才可能得到醫治和痊愈。任何背離「荒野」的個人、群體及行為,或許都將找不到歸途和回家的路。生機無限的「荒野」之中蘊藏著解決現代人類生存悖論和精神困境的全部秘密。「荒野」不僅是一把解開生態文學研究的鑰匙,同時也是一把打開人類心靈之門的鑰匙。
海南師範大學 | 王萬翔

Views: 4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