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滿意:漆作為「第三持存」的當代性轉化與延異潛能 下

此價值界域包含漆本身的語言體系的建構,以及漆在藝術世界的文化自覺、觀念演繹,乃至人文關懷、思想顯現與藝術哲學、政治姿態等等,它是構成漆的文化本體的精神內涵,也是漆這一東方文化媒介,未來走向世界藝術舞台必然構建的價值體系。

筆者曾在一篇舊文《當代藝術創作中觀念邏輯構建的價值蘄向》當中談到:「當代藝術的『頑疾』之一,恰恰在於藝術家以及圍繞著藝術相關的各類主客體,過於『感性』、『隨意』,乃至於沒有多少藝術家真正上升到深刻的心性、思想與邏輯構建的認知層面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國人「散漫」、「隨意」,乃至「狡猾」等性格特點。在中國的當代藝術界,很多藝術家不是沒有觀念,而是觀念太散亂,以至於無邏輯,從而導致其藝術沒有整全的觀念體系,也無法從其藝術中理出一個清晰的心性譜系,這是當代藝術致命的弱點。

   ▲ 沈也《樽》2000x1800x1800mm 中國漆、貼金箔 (裝置) 2013

而沈也恰恰是在這一維度上琢磨得比較多,嚴格來說,他不是學漆出身,乃是以一個當代藝術家的身份介入到漆的當代性轉化中來的,他在行為、裝置、觀念、乃至新媒體、攝影等藝術當中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構築了較為嚴密的邏輯演繹路徑。對此,批評家陳榮義在《觀念的有效限度表達—沈也藝術的邏輯生成》一文中,對其藝術中時間的暗合與多媒體的對話,等等,都詳細的論述,筆者在此不贅言。而這種跨媒介的綜合利用,恰恰是漆的當代性轉化迫切需要的,也是傳統做漆器的藝術家,亦或是從事平面漆畫的藝術家沒有轉化出來的地方,這是一片巨大的「處女地」。它需要的不僅僅是觀念的開放,更需要觀念的邏輯構建,而這也遠比傳統藝術,更考驗一個人的創造性與批判力。

綜上,筆者認為,將漆放置在一個社會乃至時代的「第三持存」維度來審視與考察,要遠比將漆作為藝術的一種媒介來討論更有價值。而漆要獲得當代性轉化與延異潛能,首在,對漆的物之延異,它不是簡單的回到傳統的「造物」,而是去延異物與物、物與時間,乃至物與身體、存在與時間等相關界態的立體化感受與體悟。油畫、水墨等藝術形式更多的是「用物」的過程,而漆具有明顯的「造物」特征。

  ▲ 沈也《超戒》6000x6000x1800mm 鋁合金 (雕塑) 2010

一個造物的人與一個用物的人,是兩種不同的身份轉換,而這身份的轉化,有利於我們更深刻的去感知「物」的所有可能性。古人所謂,以物觀物,即器見道,格物致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次,便是在對物之延異的過程中,以藝術家自己身之體證去重新發掘新的感覺系統語言與文化認知,而這才是漆有別於其他繪畫最獨特的地方,也是借助漆重構自我藝術生命的美學渠道與文化維度;最後,則需要以觀念的邏輯構建掘進價值界域,從而構築一個以漆為主體的藝術譜系。

  ▲ 沈也《永恆》尺寸可變 中國漆、人類毛髮 (裝置) 2016

漆要作為當代藝術中的一環,轉化路徑有很多,本文只是針對沈也的作品,略作申論,漆的當代性潛能是無限的,希望更多的藝術家,去開發這片沃土,延異漆的「第三持存」,從而打開「漆」的無限可能,回應這個時代與未來的媒介功能,也為這個社會與時代提供新的觀看之道與思考路徑。

沈也

1963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
1988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
1988-2014年任教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學院
現任教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現定居上海


(原標題:漆作為「第三持存」的當代性轉化與延異潛能,以沈也作品為例。2019-05-06 來源: 漆藝術,見: 搜狐,來源:NATIONAL ARTS [非商用])

Views: 1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