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丹納·藝術哲學: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回顧一下走過的路程。我們對藝術一步一步地得到一個越來越完全,因此也越來越正確的觀念。最初我們以為藝術的目的在於模仿事物的外表。然後把物質的模仿與理性的模仿分開之下,我們發現藝術在事物的外表中所要模仿的是各個部分的關係。最後又注意到這些關係可能而且應該加以改變,才能使藝術登峰造極,我們便肯定,研究部分之間的關係是要使一個主要特徵在各個部分中居於支配一切的地位。
這些定義並非後者推翻前者,而是每個新的定修正以前的定義,使它更明確。結合所有的定義,按照低級隸屬於高級的次序安排一下,那麼我們以上的研究工作可以得出個結論如下: 藝術品的目的是表現某個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徵,也就是某個重要的觀念,比實際事物表現得更清楚更完全;為了做到這一點,藝術品必須是由許多互相聯系的部分組成的一個總體,而各個部分的關係是經過有計劃的改變的。在雕塑、繪畫、詩歌三種模仿的藝術中,那些總體是與實物相符的。
......這種形勢對思想和精神影響很大。由此造成的中心人物,就是說群眾最感興趣最表同情的主角,是郁悶而多幻想的野心家,如勒內、浮土德、維特、曼弗雷特之流,感情永遠不得滿足,只是莫名其妙的煩躁,苦悶至於無可救藥。這種人的苦悶有兩個原因。一先是過於靈敏,經不起小災小難,太需要溫暖與甜蜜,太習慣於安樂。他不像我們的祖先受過半封建半鄉下人的教育,不曾受過父親的虐待,挨過學校里的鞭子,盡過在大人面前恭敬肅靜的規矩,個性的發展不曾因為家庭嚴厲而受到阻礙;他不像從前的人需要用到力和刀劍,出門不必騎馬,住破爛的客店。現代生活的舒服,家居的習慣,空氣的暖和,使他變得嬌生慣養,神經脆弱,容易動,不大能適應生活的實際情況,但生活是永遠要用辛苦與勞力去應付的。
其次,他是個懷疑派。宗教與社會的動搖,主義的混亂,新事物的出現,懂得太快,放棄也太快的早熟的判斷,得他年紀輕輕就東闖西撞,離開現成的大路,是他父親一輩聽憑傳統與權威的指導一向走慣的。作為思想上保險欄桿的一切障礙都推倒了,眼前展開一片蒼茫遼闊的原野,他在其中自由奔馳。好奇心與野心漫無限制地發展,只顧撲向絕對的真理與無窮的幸福。凡是塵世所能得到的愛情、光榮、學問、權力,都不能滿足他;因為得到的總嫌不夠,享受也是空虛,反而把他沒有節制的欲望刺激得更煩躁,使他對著自己的幻滅灰心絕望;但他活動過度,疲勞困頓的幻想也形容不出他一心向往的「遠處」是怎麼一個境界,得不到而「說不出的東西」究是什麼。這個病稱為世紀病,以四十年前(一八二0年代)為最猖獗;現在的人雖則頭腦實際,表面上很冷淡或者陰沉麻木,骨子里那個病依舊存在。
[第二章·藝術品的產生]我想做一個比較,使風俗和時代精神對美術的作用更明顯。假定你們從南方向北方出發,可以發現進到某一地帶就有某種特殊的種植,特殊的植物。先是蘆薈和橘樹,往後是橄欖樹或葡萄藤,往後是橡樹和燕麥,再過去是松樹,最後是苔。每個地域有它特殊的作物和草木,兩者跟著地域一同開始,一同告終,植物與地域相連。地域是某些作物與草木存在的條件,地域的存在與否,決定某些植物的出現與否。而所謂地域不過是某種溫度、濕度、某些主要形勢,相當於我們在另一方面所說的時代精神與風俗概況。自然界有它的氣候,氣候的變化決定這種那種植物的出現;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氣候,它的變化決定這種那種藝術的出現。我們研究自然界的氣候,以便了解某種植物的出現,了解玉蜀黍或燕麥,蘆薈或松樹;同樣我們應當研究精神上的氣候,以便了解某種藝術的出現,了解異教的雕塑或寫實派的繪畫,充滿神秘氣息的建築或古典派的文學,柔媚的音樂或理想派的詩歌。精神文明的產物和動植物界的產物一樣,只能用各自的環境來解釋。
宋代蘇軾〈有美堂暴雨〉
《有美堂暴雨》① 是宋代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生動地展現暴雨由遠而近、橫跨大江、呼嘯奔來的壯觀景象。首聯非常特征地寫出了雨前一剎那的氣氛,在撥不開的濃雲堆積低空的時候,一聲炸雷從雲中鑽出來了,預示暴雨即將來臨。頷聯三句是想像,四句是親見。頸聯二句具體寫暴雨,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聲。尾聯寫觀感,突發奇想,聯想到李白故事。詩如寫生畫家即興揮毫,臨摹自然實景,展現大自然的壯麗雄偉之景。
作品原文
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②。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灩金樽凸③,千杖敲鏗羯鼓催④。
喚起謫仙泉灑面⑤,倒傾鮫室瀉瓊瑰⑥。 [1-2]
詞句注釋
①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年),梅摯出知杭州,仁宗皇帝親自賦詩送行, 中有「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後,就在吳山頂上建有美堂以見榮寵。
②頑雲:猶濃雲。
③瀲灩(liàn yàn):水波相連貌。凸:高出。
④敲鏗(kēng):啄木鳥啄木聲,這裡借指打鼓聲。羯(音竭)鼓:羯族傳入的一種鼓。
⑤謫仙:被貶謫下凡的仙人,指李白。賀知章曾贊美他為謫仙人。唐玄宗曾譜新曲,召李白作詞。白已醉,以水灑面,使之清醒後,即時寫了多篇。
⑥鮫室:神話中海中鮫人所居之處,這裡指海。瓊瑰:玉石。 [1-2]
白話譯文
一聲響亮的雷聲宛如從游人的腳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濃厚的雲霧繚繞,揮散不開。遠遠的天邊,疾風挾帶著烏雲,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陣暴雨,從浙東渡過錢塘江,向杭州城襲來。西湖猶如金樽,盛滿了雨水,幾乎要滿溢而出;雨點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開懷。我真想喚起沉醉的李白,用這滿山的飛泉洗臉,讓他看看,這眼前的奇景,如傾倒了鮫人的宮室,把珠玉灑遍人寰。 [2]
(唤起 續上)創作背景: 有美堂,在杭州吳山最高處,左眺錢江,右瞰西湖。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賜梅摯詩句「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而取的。歐陽修曾作《有美堂記》,時人也紛紛吟詩作文題吟此堂。《有美堂暴雨》是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初秋作,蘇軾時官杭州通判。 [2-3]
創作背景: 有美堂,在杭州吳山最高處,左眺錢江,右瞰西湖。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賜梅摯詩句「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而取的。歐陽修曾作《有美堂記》,時人也紛紛吟詩作文題吟此堂。《有美堂暴雨》是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初秋作,蘇軾時官杭州通判。 [2-3]
整體賞析: 這首《有美堂暴雨》是蘇軾即景詩中的力作之一。詩以雄奇的筆調、新妙的語言有聲有色地摹寫了詩人於有美堂所見驟然而至的急雨之景。暴風雨是大自然中最能震懾人心的壯觀之一。蘇軾生性豁達爽朗,對暴風雨特別欣賞,寫了多首詩進行描摹贊嘆。這首詩由於是在吳山頂上的有美堂中所寫,氣勢更為雄偉壯大。
詩的起首很突兀,直接入題寫暴風雨來時,悶雷起自腳下,雲霧繞座不散。突出了所處的地勢很高,因而所見的暴雨,與平地所見不同,為下文鋪墊。接下就別出蹊徑,描繪了一幅壯闊異常的場面。風是看不見的,蘇軾卻給它著色,說是黑風,以視覺代替感覺,很形象地表現了暴雨來時疾風挾著塵灰烏雲的情況。「吹海立」是形容風的強烈。宋蔡絛《西清詩話》以為是學杜甫文中「九天之雲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句,盡管不一定對,但兩者的氣勢很接近。有美堂雖然很高,但不可能見到大海,「吹海立」是想象之詞,下句寫風帶著暴雨從東面漸漸而來,便是實指。夏天的暴雨,區域很小,來勢迅猛,通過「飛雨過江來」五字,將這一情況囊括殆盡。這句詩雖然搬用了唐殷堯藩《喜雨》詩句,但妙合時地,密切無縫。《御選唐宋詩醇》卷三十四評此聯說:「寫暴雨非此傑句不稱……且亦必有『浙東』句作對,情景乃合。」並說只有唐駱賓王的「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方能與此方駕。
五、六二句具體寫暴雨。雨落在西湖裡,水汽蒸騰,西湖像一只盛滿水的金樽,幾乎要滿溢出來;雨聲急促激切,又如羯鼓聲,敲打著這世界。這兩句從高處著眼,氣勢充沛,繪聲狀形,寫景與寫意交相並用。而用誇張的手法,把巨大的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聲,想象都很奇特。煞尾轉入觀感。這樣磅礴的雨景,令詩人震動不已,於是想讓這滿山飛漱的泉水沃醒沉醉的李白,讓他看看如同倒傾鮫人宮室、灑下滿天珍珠的奇景;同時,又等於在說要喚醒李白,請他寫出美妙傑出如同珠玉般的詩篇來。這兩層意思,看似不連,實際上是用了詩家慣用的「雨催詩」的典故。如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過雨》雲:「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蘇軾很喜歡用這典,如「雨已傾盆落,詩仍翻水成」(《次韻江晦叔》),「颯颯催詩白雨來」(《游張山人園》)。 [2-3]
名句欣賞
「天外黑風吹海立 浙東飛雨過江來。」
這兩句是寫天風海雨的狂暴,從另一角度看,也可看作是寫山河景觀的壯麗。從這兩句詩也可看出東坡胸襟雄闊奔放的氣概。此聯寫暴雨突來,風起雲湧之勢。上句用天外黑風形容狂風驟起,天地變色;「吹海立」則表現雨勢滂沱,如海潮洶湧。而下句則連用「飛」「過」「來」三個動詞,極為生動地展現暴雨由遠而近、橫跨大江、呼嘯奔來的壯觀景象。
參考資料
1有美堂暴雨(宋·蘇軾).搜韻網 [引用日期2014-10-8]
2李夢生 .宋詩三百首全解 .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第100-101頁
3繆鉞等 .宋詩鑑賞辭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354-355頁
4繆鉞等 .宋詩鑑賞辭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1472-1473頁
參考資料
1有美堂暴雨(宋·蘇軾).搜韻網 [引用日期2014-10-8]
2李夢生 .宋詩三百首全解 .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第100-101頁
3繆鉞等 .宋詩鑑賞辭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354-355頁
4繆鉞等 .宋詩鑑賞辭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1472-1473頁
(百科百度)
藝術源起·郭紹虞:興觀群怨~~王夫之(编註:王船山,明末清初,1619—1692),衡陽人,字而農,別號薑齋,明亡後隱於湘西之石船山,學者稱船山先生。事見《清史稿》四百八十六卷。生平著書甚多,其論詩之著有《詩繹》與《夕堂永日緒論》二種。丁福保即據以輯入《清詩話》,合稱為《薑齋詩話》。
船山論詩頗多精辟的見解。他同黃梨洲一樣,本儒家的見地,闡詩道之精蘊,而所見比一般道學家為高。尤其船山之說,似乎更勝一籌。
黃梨洲也曾以興、觀、群、怨論詩。他根據孔安國、鄭康成之註,以「興」為「引譬連類」,故後世詠懷、游覽、詠物之作也是興;以「觀」為「觀風俗之盛衰」,故後世吊古、詠史、行旅、祖德、郊廟之什也是觀;以「群」為「群居相切磋」,故後世公、贈答、送別之類也是群;以「怨」為「怨刺上政」,故後世哀傷、挽歌、遣謫、諷諭之篇也是怨。於是再本此以論後世之詩:「謂古之以詩名者,未有能離此四者,然其情各有至處。其意句就境中宣出者,可以興也;言在耳目贈寄八荒者,可以觀也;善於風人答贈者,可以群也;悽戾為騷之苗裔者,可以怨也。」(見《南雷文定四集》一,《汪扶晨詩序》)這固然較經學家的訓詁為通達,然而猶把興觀群怨看成四個物事。
而在王船山則不然。他說:「可以云者隨所以而皆可也。於所興而可觀,其興也深;於所觀而可興,其觀也審。以其群者而怨,怨愈不忘;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摯。」(《詩繹》)這樣講,興、觀、群、怨四字,便成活看,不是呆看。蓋梨洲所講的是作詩者之興、觀、群、怨,而船山所講的乃是讀詩者之興、觀、群、怨。所以說:「作者用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故《關雎》興也,康王宴朝而即為冰鑑;『稺謨定命,遠猷辰告』,觀也,謝安欣賞而增其遐心。人情之游也無涯,而各以其情遇,斯所貴於有詩。」(《詩繹》)此說極妙。假使由作詩者之興、觀、群、怨言,便不易脫經學家的見解。他說:「經生家推《鹿鳴》、《嘉魚》為群,《柏舟》、《小弁》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詩。」(《夕堂永日緒論》)所以他要由讀詩者之興、觀、群、怨言,才與文學批評有關。於是又說:「總以曲寫心靈,動人興、觀、群、怨,卻使陋人無從支借。」因此,《論語》之所謂「可以」,船山之所謂「動人」,都應著眼在讀者的方面的。可以興,是使讀者興,可以觀,也是使讀者觀,推之群與怨,莫不如此。所以說:「作者用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明白這一點,然後知梨洲之與船山,同樣本於儒家的見地,以闡詩道之精蘊,而所得各有不同。梨洲所言處處在指示人如何作詩,如何學詩,所以要說明什麼是詩。船山所言則異是,他處處在指示人如何讀詩,如何去領悟詩,所以只說明詩是怎樣。
然而指示領悟的方法以使「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這便不是很容易的事。訓詁家不能領悟詩趣的,評點家也一樣不能領悟詩趣。拘於字面以解詩則失之泥,拘於章法以解詩則失之陋,拘於史跡以解詩則失之鑿。明人以《詩經》作文學作品讀,不作經學讀本讀,這眼光本是不錯的。不過如孫月峰、鍾伯敬一流以評點批尾之學當之,則要不得。要不得,所以招錢牧齋之詆訶。王船山的《詩繹》實在也是同此眼光,同此手法,而說來卻高人一籌。他沒有訓詁家、道學家的習氣,只用文學的眼光,所以說來精警透澈。他又不如評點家這般膚淺;他所說的仍本於儒家的見地,所以又覺其切實。以文學眼光去讀詩,則於詩能領悟;本儒家見地以論詩,則於詩能受用。《詩繹》中說:「藝苑之士不原本於三百篇之律度,則為刻木之桃李;釋經之儒不證合於漢魏唐宋之正變,抑為株守之兔罝。」像他才能打通經學與文學之間的一條路。真的:「漢魏以還之比興,可上通於風雅:檜、曹而上之條理,可近譯以三唐。」這樣,所以我說王船山的詩論是偏重在讀詩。
《周易》象法之互體之象~~《周易》中有一種象法叫「互體之象」,又名「互象」、「互卦」等。在數術類的應用中,特別是《梅花易數》中常常使用「互卦」這種象法。
一般認為,六畫卦的二至四爻組合一個經卦,與三至五爻組合的一個經卦,兩個經卦組合出新的六畫卦就是「互卦」。
「互卦」相對來源的原六畫卦,代表將來發展的趨勢,原六畫卦代表現在的狀態。
「互卦」是變化取出的一個新的六畫卦,也就是兩個經卦,這可用於代表兩個主體對象的關係,而且反應出這種關係是很緊密的關係,因為有重復使用的爻,也就是有交集的區域。
這種類似的關係,若經過延伸,就可以擴展出更多的象,易學中有個詞匯叫「連互」。連互有兩個大類型:
1. 四爻連互
2. 五爻連互
連互的變化,可以參考下圖:
四爻連互是反應兩個主體的關係的象,五爻連互是反應三個主體的象,通過這種象法,就可以將事物分解出更為詳盡的內部關係,反應事物發展中的各種錯綜複雜的聯系。
多方位的看待問題,是《易經》中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觀察事物的一種好的思維,通過變化觀察角度,就可以更詳盡的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事物內部的複雜關係,進而把握規律,指導實踐。(知乎:厚樸易學)
延續:
Trail by Dongyup Shim
陳明發〈濾思場〉209
陳明發〈濾思場〉210
丹納·什麼是以及為什麼需要藝術~~藝術不在於過分正確的模仿。
藝術應當力求形似的是對象的某些東西而非全部。我們要辨別出這個需要模仿的部分;我可以預先回答,那是「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與相互依賴」。
其次要注意這些行為之間的相互關係,就是要表現出一句話是另外一句引起的,一種感情,一種思想,一種決定,是另一種感情,另一種思想,另一種決定促發的,也是人物當時的處境促發的,也是你認為他所具備的總的性格促發的。總之,文學作品像繪畫一樣,不是要寫人物和事故的外部表象,而是要寫人物與事故的整個關係和主客的性質,就是說邏輯。因此,一般而論,我們在實物中感到興趣而要求藝術家摘錄和表現的,無非是實物內部外部的邏輯,換句話說,是事物的結構,組織與配合。
可見藝術品的本質在於把一個對象的基本特徵,至少是重要的特徵,表現得越佔主導地位越好,越顯明越好;藝術家為此特別刪節那些遮蓋特徵的東西,挑出那些表明特徵的東西,對於特徵變質的部分都加以修正,對於特徵消失的部分都加以改造。
藝術品的目的是表現某個主要的或凸出的特徵,也就是某個重要的觀念,比實際事物表現得更清楚更完全;為了做到這一點,藝術品必須是由許多互相聯系的部分組成的一個總體,而各個部分的關係是經過有計劃的改變的。在雕塑,繪畫,詩歌三種模仿的藝術中,那些總體是與實物相符的。
在現實界,特徵不過居於主要地位;藝術卻要使特徵支配一切。特徵在現實生活中固然把實物加工,但是不充分。特徵的行動受著牽制,受著別的因素阻礙,不能深入事物之內留下一個充分深刻充分顯明的印記。人感覺到這個缺陷,才發明藝術加以彌補。[引自[法]丹納《藝術哲學》 〈什麼是以及為什麼需要藝術〉篇章]
[法]丹納《藝術哲學》(傅雷譯)~~丹納(Hippolyte Adolphe Taine 1828─1893),法國史學家兼文學評論家。出生於一於律師家庭。自幼博聞強記,二十歲時以第一名考入國立高等師范,專攻哲學。曾任巴黎美術學校美術史和美學教授。著有《拉封丹及其寓言》、《英國文學史》、《十九世紀法國哲學家研究》、《論智力》、《現代法蘭西淵源》、《意大利游記》、《藝術哲學》等。
《藝術哲學》屬於現代藝術社會學:實用植物學,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從種族、環境、時代三種力量作用揭示藝術的發展變化的原因。是「一部有關藝術、歷史及人類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書的形式,而是以淵博精深之見解指出藝術發展的主要潮流」。
丹納主張研究學問,應「從事實出發,不從主義出發;不是提出教訓而是探求規律,證明規律」。他認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於種族、環境、時代三大因素。從這原則出發,闡揚了意大利、尼德蘭和古的藝術流派。最後一編「藝術中的理想」,為丹納的美學。全書不但條分縷析,明白曉暢,而且富有熱情,充滿形象,色彩富麗,絕無一般理論文章的枯索沉悶之弊。
《藝術哲學》插圖珍藏本分圖本與文本兩卷,圖本共精選五百二十二幅,其中彩圖四百八十四幅,全部由老一輩攝影家,八十高齡的陳淵先生精心翻拍而成。
譯者序: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取決於種族、環境、時代三大因素。藝術欣賞不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是有客觀標准的。但是丹納挖掘的因素只在上層建築(思想感情、道德宗教、政治法律、風俗人情),而沒有考察經濟生活基礎。
摘要
1.1 藝術品的本質
藝術品:
從屬於藝術家的所有作品。
從屬於「藝術家庭」(同時代、流派的藝術家們)。
從屬於時代精神、風俗環境——周圍的趣味一致的社會。
「美學」,(不是建立在預設概念之上的分析),把人的事業(尤其是藝術品)看做實事和產品,指出它們的特徵,探求他們的原因。以價值中立的,自然科學的態度,檢定和說明。
藝術:
模仿:「一切宗派,都是在忘掉正確的模仿,拋棄活的模型的時候衰落的。」但是正確和完全的模仿不等於藝術。
關係(和諧):需要模仿的是某些部分——「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與相互依賴」。但是不是複製關係,藝術家會改變關係。
本質——「主要特徵」:改變關係的目的在於:「使對象的某一個『主要特徵』也就是藝術家對那個對象所抱的主要觀念,顯得特別清楚」。不是抽象的本質,而是作為物質環境基礎的本質。
現實無法完成這個目的,因此需要藝術。
藝術家:需要靈感,不僅僅是工匠。
藝術品的目的是表現某個主要的或凸出的特徵,也就是某個主要的觀念,比實際事物表現得更清楚更完全;為了做到這一點,藝術品必須是由許多相互聯系的部分組成的一個總體,而各個部分的關係是經過有計劃的改變的。在雕塑、繪畫、詩歌三種模仿的藝術中,那些總體是與實物相符的。
音樂與建築(也符合上面的定義):
結構和精神的聯系。
數學的關係,建築:距離、比例;音樂:旋律、和聲、情感共鳴。
以達到靜觀默想的兩條路:科學與藝術。藝術在人類生活中的價值:
以保存個人為目標的自私行動。
以保存團體種族為目的的社會行動。
以觀察原因與要素為目的的無功利行動。
1.2 藝術品的產生
「作品的產生取決於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自然氣候與精神氣候:淘汰和自然選擇——環境只接受同它一致的品種而淘汰其他的品種。
經驗證據。考察四個時期:古希臘古羅馬;封建和基督教時期;正規的貴族君主政體時期;受科學支配的工業化的民主政體時期。
推理證據。(1)客觀形勢 -> (2)引起人的特殊「需要」、「才能」、「感情」 -> (3)造成中心人物 -> (4)把中心人物變成形象、肯定中心人物的傾向和才能。
歐洲文化的兩組文明:
拉丁民族中的意大利人。
日耳曼民族中的法蘭德斯人與荷蘭人。
2.1 意大利繪畫的特徵
完美的、古典的、人體的。
主要的題材是人,瞧不起風景,風景只是附屬品。
中心理想人物的精神不佔主要地位,以天然的理想的人體為主。不為了關切精神生活而犧牲肉體生活。
2.2 形勢
基本形勢:意大利人的特點。
(1)精神修養:人從封建時期的風俗習慣過渡到了近代精神。
(2)自發的形象。由物質基礎塑造的意大利人的形象。
(3)促使藝術表現人體的環境
3.尼德蘭的繪畫
尼德蘭(低地):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蘭德斯地區
4希臘的雕
5.藝術中的理想
5.1 理想的種類與等級
似乎所有的特徵都價值相等——一切重要的特徵有絕對的價值。
但是對作品的評價褒貶不一。大眾(是時代觀念的平均)對作品的評價有客觀性。評價的標准在於作品的條件(特徵必須顯著、而且是最有支配作用的)。
5.2 特徵重要的程度
自然科學的「特徵從屬原理」(動植物學的分類原理)——最重要的特徵最不容易變化(具有更大的力量所以不易變化)。
把這個原則運用與人的精神生活。用歷史來衡量特徵變化的程度。 (1)最表面的,流行的風氣;(2)能夠持續一代人的感情思想;(3)存在一個歷史時期;(4)同一根源的民族共有的特徵;(5)一切高等人類共有的特徵。
原理的應用:
文學的價值相當於它所表達的精神生活的等級。
造型藝術的價值相當於肉體價值的等級。人體藝術的價值也相當於它所表達的人身上特徵的穩定程度。
作品的重要程度取決於特徵的重要程度。
5.3 特徵有益的程度
兩個方式(特徵——力量):
一種特徵和別的特徵的關係。考察不同特徵受到同樣破壞因素的影響的反應。
特徵對本身的關係(加強或減弱自身)。考察特徵本身的發展。走向構成事物的目標的高級形勢,藝術與道德相關。(~黑格爾「絕對精神」)
原理的應用:
文學作品的等級相當於精神特徵的有益的等級。
造型藝術的等級相當於肉體特徵有益的等級。
作品的重要程度取決於特徵的有益程度。重要和有益是一體兩面。 (~功利的)
5.4 效果集中的程度
特徵的支配程度。用效果集中的程度再為藝術作品增加一個等級。
目錄
初譯本《譯者弁言》
譯者序
序
第一編 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
第一章 藝術品的本質
一
1、研究的目的
2、這些總體決定藝術品出現及其特徵
3、美學的目的與方法
二
1、藝術的目的是什麼?
2、藝術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繪畫,雕塑,詩歌;一類是建築與音樂
三
1、絕對正確的模仿並非藝術的目的
四
1、藝術品模仿實物各部分的關係與相互依賴
五
1、藝術品不限於再現部分之間的關係
2、主要特徵的定義
3、主要特徵的重要
4、藝術家的想象與藝術的定義相符
5、回顧以前走過的路
六
1、中世紀文化與哥德工建築
2、古代世界的衰落,城邦的毀滅,羅馬帝國
3、對精神的影響
4、哥德式建築的誕生
七
1、十七世紀的法國文化與古典悲劇
2、正規君主政體的形成
3、出入宮廷的貴族成為模范人物
4、當時人的特性與時行的趣味--普遍的講究端整與高尚
八
1、現代文化與音樂
2、法國大革命
3、這種客觀形勢對精神的影響
4、這種時代精神地藝術品的影響
5、音樂的起源,德國與意大利
九
1、藝術品產生的規律
十
1、以這個規律應用於現代
第二編 意大利文藝復興斯的繪畫
第一章 意大利繪畫的特徵
1、古典時代的范圍與界限
2、古典繪畫的特徵
第二章 基本形勢
1、產生這種繪畫的形勢
2、意大利人的天賦與歷史環境一致
第三章 次要形勢
1、出現第一流繪畫的必要條件
2、近代文化首先在意大利出現
3、十五世紀的意大利和同時期的英國,德國,法國比較
4、巴大薩·卡斯蒂裡奧納的〈侍臣典范〉
第四章 次要形勢(續)
1、出現第一流的意大利和現代民族的比較
2、十五世紀的意大利和現代民族的比較
3、十五世紀的意大利
4、形象與觀念的平衡被文明破壞
5、以服裝與風俗為證
6、追求眼睛的享受,追求一般感官的享受
第五章 次要形勢(續)
第六章 次要形勢(續)
第三編 尼德蘭的繪畫
第一章 永久原因
第二章 歷史時期
第四編 希臘的雕塑
第一章 種族
第二章 時代
第三章 制度
第五編 藝術中的理想
第一章 理想的種類與等級
第二章 特徵重要的程度
第三章 特徵有益的程度
第四章 效果集中的程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