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際理論作爲分析青年文化的理論立場,存在著“可能誇大世代現象”、“可能誇大代際差異和衝突”、忽視年齡層內部差異、本質主義傾向等問題(陳映芳:《在角色與非角色之間》,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5-42頁)。代際理論的特殊困難,就是世代長度和世代界限的問題,即世代的判定問題。從理論上講,世代的判定要考慮同一時期出生的時間因素,具有共性的行爲模式和信仰的同輩文化特性因素。

這兩個方面都比較難以確定,同一時期,並不只是自然歷史時段,而要兼顧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技術變動;同輩文化特性,則可能是客觀存在的,也可能是社會標簽或自我標榜。這就導致了對現實的所謂世代的不同劃分,對當代中國人群的世代劃分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當然,代際派最爲重要的問題,還是忽視了青年群體的內在差異。無論是哪個世代的青年,因家庭、教育、性別、地域等方面的因素,都存在著極其不同的各種群體,即如“80後一代”,貧困家庭和農村的“80後”與富裕家庭和城市的“80後”是不能等同視之的。

代際派從年齡層和時代及社會變遷的角度來看待青年文化問題,重視的是同一代人的相似或相近的文化形象;而階級/階層派則認爲在這種相同形象背後,存在著階級的結構和來自于這些階級的文化傳統。在以伯明翰學派爲代表的階級派立場中,“異質同構”的“階級衝突”是分析青年文化的關鍵性概念。在青年文化現象中,同樣的形式具有不同的階級基礎,代表著不同的權力關係,這就是“異質同構”。換言之,同樣是奇裝異服的青年,並不是同一類人,他們可能來自中産階級也可能來自無産階級,在其相似的文化現象的背後存在著不同的內容和意義。在青年文化中,占主導地位的乃是來自工人階級或以工人階級爲基礎的青年亞文化。青年文化與成人社會的文化或主導文化的衝突,不是不同代際之間的衝突,而是不同階級之間的衝突。

階級派理論,一方面注意到了相同的青年文化現象背後的階級/階層基礎,強調青年文化與其所來自的階級/階層之間母子及變異關係;另一方面強調對青年亞文化的經濟基礎的分析,從經濟事實而不是道德評價來分析青年文化,這都對我們分析當代青年文化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啓示。青年文化不是鐵板一塊,其中有身份背景(階級或階層基礎)、教育背景、地域、性別、種族等方面的差異,關注這些差異,對我們研究青年文化至關重要。就中國的青年文化現象而論,我們一直強調,不同階層的青年可能欣賞或追求同樣的時尚,但階層特征不是由此消失而是更加強化。

代際派和階層派,都對我們研究當代中國的青年文化有非常重要的啓發。關鍵不是我們選擇哪種立場,而是我們如何融合兩種理論立場,客觀地分析中國青年文化的問題。分析中國的青年文化現象,代際派給我們提供了宏觀的分析框架,而階級/階層派的立場是不可或缺的,雖然我們並不贊成青年文化永遠是階級文化,是由階級關係決定的環境中産生的抵抗文化,階級的淡化也是客觀的歷史事實,但是如果不關注青年文化現象背後的經濟基礎和階級/階層關係,就難以對中國的青年文化有真實的、客觀的理解。當然,最重要的不是將青年文化與階級衝突聯系起來,而是考慮階層分化,即青年文化與中國的階層分化與社會變遷的關係和青年文化自身的階層分化問題。

注:摘編自《當代中國青年文化研究》,陸玉林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摘編、責編:楊長征/(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研管理部供稿)

Views: 1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