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不復存在的行業·補碗
還記得那個瓷器敘事嗎?在張藝謀變質於大市場、大卡司、大資金、大製作、大空洞前的好戲《我的爸爸媽媽》。章子怡的那個大碗,因為是心愛的人用過的,破了也千方百計要補好,因為那是記憶,那是一份情深、情長。政局演變,他可能不回來了;大碗是兩人記憶唯一的聯繫。這樣的情懷不復存在;隨那時代而去的,是補碗行業,是惜物的美學。
延續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的墾友也閱讀以下內容 》》
》集體記憶系列
》藝·攝影館
》花·攝影館
》愛墾·趣頻道
》1950年代誕生的,是什麼動物?
》時間凝固,故事還在發生中?
》鉛筆的故事
》中藥的故事
》驛站的故事
》愛墾文創 BIG DATA
》Good & Fond Memory of the Baby Boom Generation
》Video:Kingston·A Memory to Remember
》Video:Kingston·When Red Ballons Fly
》視頻:陳奕迅·背包
》視頻:鐵達時手錶 2012年版
》EVOCATIVE OBJECTS:THINGS WE THINK WITH
》愛墾雲端藝廊: 戀戀·文物館
Comment
李信良:往昔兒時玩意兒
我們小時候的玩意兒:
小陀螺,玻璃珠,拋鐵罐,
椰葉飛船,跳格子飛機......
還有許許多多,
有些也實在叫不出什麼名堂。
但是,今天的孩子有了電腦及電子產品,
已經不再玩這些東西了!
(轉自 www.facebook.com/kajpdr)
莊忠倉:明信片
歲月被折疊成一張張明信片
有人在街頭叫賣著
不貴,一張才三百六十五日
有彩色的歡笑
也有黑白的哭泣
您選那張,匆匆的路客
不要想用虛妄的夢想來殺價
我只是個誠實季節小販
即使給您折扣,也買不回青春
這年頭,玻尿酸只是噱頭
到頭來,還不是一張平板明信片
如果您想回頭看逝去的容顏
那就別忘了填上投遞地址
寄回給自己
管它悲喜,都是最好的珍藏
最怕無人收件
否則這叫無常的郵差
總會準時送達
除非是您欠了業因的郵資
買張色彩亮麗的明信片吧
我只是誠實的小販
叫賣歲月
圖:巴里2013初秋攝於布拉格。
文:忠倉13、12、10
收藏自 www.facebook.com/groups/iconada
景源鄭:廣結傘緣
拍攝於高雄美濃廣進勝紙傘
指導老師:顏明邦老師(收藏自鄭景源臉書 www.facebook.com/webyuan1960)
何友鍵~聽 . 那朽木:失落的百工~竹仔蒸籠
把我帶往最初的時間
等待傳來聲聲慢的那老街陶笛起響
仍在記憶裡就定窯的瓷盞碧綠逗留
徘徊 掘開層層華蓋的自己
一些枯朽的聲音等待復活
將隨著笛風的腳步
那棵朽木 枝展躬身於紅塵世間裡悄悄抽芽
當春天來時 純淨的幽香盎然
純淨的釋出 純淨的愛
花蕊微顫憶 惹人留憐
(收藏自 何友鍵 旭映成金 . 詩魂藝文 . 落款人間)
(Feature Photo Temple (如来寺)by Hitoshi Hara, www.facebook.com/hitoshi.hara.7)
賴東銘:失落的百工~竹仔蒸籠
黃阿伯是家中老大,
小時候出外學竹藝,
技藝成熟,
回到老家,
教2位弟弟一起做蒸龍 (60年),
感嘆後代無人繼承。
(收藏自 賴東銘臉書, 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080666729&fref=ts)
林秋玲:台灣臉譜
一個臉譜
一個故事
畫台灣人的臉譜
寫台灣人的故事
故事鮮活真實
色香俱全不添油加醋
每個深刻臉譜
勾勒生命不朽的輪廓
沐浴在驚喜的台灣臉譜
緬懷往事歷歷如泣如訴
每個都是我熟悉的人物
和我感動的心環環相扣
那是先祖列宗奮鬥史
猶如父母一世冰心傲骨
就像鄉坊鄰里美麗的音符
也像藉藉無名的我發願拔苦
甘之如飴默默付出
堅毅不拔讓生命突出
小人物愛的拼盤很豐富
邀約大家一齊心靈的歡呼(收藏自 林秋玲主持《馳騁寬闊的願景》臉書社團 www.facebook.com/groups/127147350694112/)
Richard Hung 洪榮成:老媽媽的“米信”
媽媽的年代叫它:米信。
後來我長大了,學了英文,
才知道是日本話的外來語:machine。
小時候家裡有一台同一款的針車,
是媽媽的嫁妝。
記得國中時媽媽還教過我操作,
我也真學會了車衣服;
媽媽走了以後,
它靜靜在基隆老家的後陽台一角,
也二十幾年了~
(它曾經)也是我小學時代的書桌,
機身還可以往下收,把側板合起來就是個平台了~
看到大家(對這臉書帖子)的回應,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
原來老中青都有類似的記憶,
原來我們之間都有隱約的台灣文化相聯繫~(收藏自 洪榮成臉書 www.facebook.com/hung6827)
琦琦:乳名趣事
以前的人很喜歡給剛出世的嬰兒取乳名,那時代的舊傳統老觀念更是荒唐得不可理喻,不只給孩子取乳名,連真名也不敢說給別人聽,深怕一泄露真名此嬰兒就會遇難或生命不保。
乳名亦稱小名,如果有個好聽又有意義的乳名,讓人喚起來溫馨又親切,這是很有意思的,可是舊社會的古老思想 卻寧可相信算命佬也不相信自己,給孩子們取的乳名都是俗不可耐的名字,有些還難聽又不雅的。(編註: 小孩對歲,讓他抓物件,以看他未來人生的傾向,是謂“抓周”, 照片收藏自 http://pic.pimg.tw/paulyearkimo/1369944664-1929466753.jpg)
有的是依據孩子的生肖而名,或找算命師指點,五行欠缺什麽就加 什麽?
例如缺水就叫他阿水,缺金就名阿金,這些名字還可以接受,倘若取些不雅的乳名,小時候被呼喚自然感覺親切,長大後再被呼喚那些不雅的乳名當然會反抗和生氣,特別是在大庭廣眾有不被尊重的難堪。
不久前,我去參加二姐的壽宴,就因為她的孫子都有乳名,而且一些長輩甚至忘記他們的真名,所以讓我感觸良深,宴會的司儀是二姐的外孫,一位英俊瀟灑,黑發濃密的年輕人,大家卻在他唱完一首歌後,高喊他的乳名: “Botak ”(光頭的意思),再來一曲!
聽到這位長得一表人才的司儀被呼喚乳名,他的家人習以為常,可是在座的賓客卻嘩然!
外甥男有一小女兒,長得巧小可愛,大家卻叫她小肥,我深感奇怪就問同座的大外甥女,原來小女孩出世時是胖嘟嘟的因此得名小肥,我於是就問小女孩真名叫什麽? 這位孩子的大姑媽竟然說忘了侄女的原名,最後還是小女孩自己報上名字,她說: “我叫曾敏儀 ”。這樣被人喚慣乳名而把真名給忘記的事實不容忽視。
說到二姐夫,我們從小就被長輩指示稱呼他為“牛奶兄 ”只因他的乳名叫牛奶,叫慣了倒不覺得不好意思,我家有兩個哥哥, 就因為父母親一連生了多個女兒,生了男兒就不敢直喚真名,大概是視為珍貴無比,大哥二哥 都有很好聽的名字克信克義,可是大家就只叫他們的乳名,而且很不雅的。
大哥生肖屬豬,就喚他阿豬,二哥小時候吃糖多很小就脫牙,因此得名“無牙”等到他長 大也裝了假牙,他的名字還是叫無牙,也怪可憐他的,乳名真是害人不淺。幸好新一代的新生代盡管有給孩子取乳名也都選好聽的,也用明星歌星的名字為乳名,身邊不乏有人叫李連傑`成龍`劉德華`張惠妹等。
(收藏自19-11-2011光華日報《新風副刊》)
琦琦: 紅雞蛋
生日吃紅雞蛋雖然在很多人心目中是迷信且俗氣的,但老一輩的人卻說生日不吃紅雞蛋就不是生日。
我家老長輩對生日吃紅雞蛋更是很重視和講究,如果家中有誰生日,祖母就會拿著紅雞蛋在壽星孫子的身上從上到下的滾一回,說這樣才會滾走黴氣帶來福氣。
而且,一定要壽星自己剝殼吃掉這粒滾過身體的紅雞蛋,說是應承雞蛋的祝福又成長一歲了。
所以生日吃紅雞蛋就是我家的傳統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孩子生日我都不忘給他們煮紅雞蛋,即使他們已長大成人,在外與朋友共慶多姿多彩的生日會,我還是一樣會為他們煮紅雞蛋的。
也有不少朋友的家庭沒有生日紅雞蛋的風俗習慣,就很羨慕有紅雞蛋吃的壽星們。
我第一次為網友煮紅雞蛋的感動竟然也是眾網友的感動,說網絡是虛擬的,但網友之間的感情卻是真誠的,為了一句承諾,我在趕一場網友聚餐的當天,一早就煮好幾十粒的紅雞蛋。
這一天正巧是我們網友領導人的生日,我在他生日的前夕就在網上貼了一張紅雞蛋的圖片向他祝賀,眾網友就興致勃勃樂趣無窮的慫恿我明天的聚會一定要為師父煮紅雞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歡樂無比。
聚會當天,我提了一袋紅雞蛋到場,大家喜出望外的都贊我很貼心和用心,那些充滿喜氣洋洋的紅雞蛋瞬間帶給全場驚喜連連,我也心情愉悅無比!
雖然這個聚會不是生日會,是北馬網友興起而組織的網友初見聚會,很多受邀赴會的多數是未曾見過面的網友,只是在網上時常交流,各路英雄相會在魚村海鮮樓,幾個網友還特意從吉隆坡趕來參與,令人十分感動。
大家一起享受美食,一邊剝著紅雞蛋的殼,一邊吃喝和討論同時交流制作圖帖的經驗,歡聲笑語,其樂無窮。
我們都為這次的相聚感到高興,盡管相處時間短暫,大家都倍感懷念,盼望很快會再重相聚。(收藏自8-6-2012 光華日報新風副刊)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