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五、商业及华团体领袖
《三国志》注说:“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注44)”
三国时代,人才济济,但要广纳才俊,甄选、使用、信任人才,这不是件容易的事。陆佑建立了既庞大又复杂的商业组织,经营成功,财源如活水般滚滚而来,部分原因靠用人得当。
陆佑虽然认识字甚少,但他生活面广阔,有机会接触各阶层人士,了解世情,阅人多矣。他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尤能“不以一眚掩大德”,不会因手下的人犯了一点点错误,就抹煞他的全部功劳。所以骥骜之辈,卓越之士多为他效劳。
陆佑旗下的人才可分两个班底:一是经理人才;一是行政、秘书和专业人才。属于第一类的,都是有商场经验,勤奋而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如陈秀连 (1845-1927)广东番禺人,曾参加拉律之战。此人胆大心细,才略过人。他为陆佑掌管饷码生意并任矿场经理。
陈氏后来独立发展,开办铁厂,经营矿 场,是吉隆坡工业界先驱,继叶观盛之后受委为州议员。
张郁才(1870-1958),广东新会人,与陆佑有葭莩之亲。陆佑给他原职两倍薪酬请他为东兴隆效 劳,派他到东海岸做区经理主持饷码业务。他靠陆佑协助,与人合资创办鸿发矿场。
这个矿场是当时吉隆坡最大规模的矿场,经营有术,下阪走丸,捞得风生水起, 一跃而成为大富豪。陆秋杰祖籍广东顺德,槟榔屿出生,在大英义学受教育。他协助陆佑在万挠、古毛、双文丹承办烟酒饷码。后来在吉隆坡独自经营生意,设立洋行,投资航运,名为秋杰公司。
他曾任海峡侨生公会(Straits Chinese British Association)主席,吉隆坡卫生局委员,第一位华人太平局绅(1917)。此外,尚有李星南(注45)、 陈行、辛亚荣、朱晴溪、董贤、罗海春等都曾在东兴隆旗下做事,后来有的成为陆佑生意上的搭挡,有的出来独立发展,都有成就,成为二十世纪初至二战前雪兰莪工商界的翘楚和华社的领导人。
陆佑手下另一批人才是行政人才,学有专长,有的擅长文牍、有的精通法律、有的纵横捭阖,如李广霖、朱嘉炳、周锦泉、丘雁宾、罗逊 (J.H.M.Robson)和格雷恩(A.D.Grane)等。
李广霖是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出身,担任陆佑的机要秘书、法律顾问和经理。李广霖与当时雪兰 莪苏丹苏里曼很接近。
朱嘉炳(1863-1965),潮州人,受英文教育, 自学中文。初时担任陆佑的英文秘书,后晋升为经理。朱嘉炳刻苦能干,很受陆佑器重。他是当时社交活动的红人,也是华社的领袖人物,著有英文《我的生命历程》(My Life's Journey)(刊字稿)一书(注46)。
罗逊是吉隆坡《马来邮报》(Malay Mail)的创办人兼总编辑,与陆佑友善,后来成为陆佑的代理人兼顾问。有关陆佑的新闻多通过《马来邮报》的报导向名传遐迩。罗逊曾著《纪录与记忆》 (Records and Recollections (1889-1934))一书,书中有涉及陆佑事迹,是第一手资料。
1898年,陆佑曾呈函海峡殖民地总督米企尔爵土 (Sir Charles Michell) 申请英籍公民(注47)。他的申请不被批准,因为他不是皇家殖民地(Crown Colony)的居民,不具申请资格。有些中国资料说,陆佑入了英籍,故对中国感情疏淡(注48)。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
1900年,陆佑偕一班友人赴欧旅行,到过伦敦和巴黎。其后,他曾再两度欧游。
1902年,他与林淑桂女土燕尔新婚,赴欧度蜜月,并参加英皇爱德华七世加 冕典礼。多次欧洲之行,他看到欧洲人的社会生活、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参观英国的矿山和工厂,到巴黎、罗马和阿姆斯德丹,参观文艺复兴时代建筑物的富丽, 最为心仪,眼界大开。
吉隆坡的陆佑故居“东兴园”,就是融合东西方建筑风格的豪华住宅,含有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特色。
作为著名实业家和华社领袖的陆佑,受到雪兰莪政府的重视,邀请他参加公共服务。广帮领袖赵煜1892年溘然逝世后,陆佑被荐承继前者在雪兰莪州议会的遗 缺。甲必丹叶观盛代表吉隆坡华人社群出任州议员,而陆佑则代表华籍商人利益受委为州议员。他们在州议会是华社的代言人、利益的保护者。
陆佑在1893年受 委为吉隆坡卫生局(Sanitary Board ofKuala Lumpur)委员。当时的“卫生局”就是“市政局”,由温宁(A.R.Venning)任主席。
每次开会讨论的问题,不外是城市设计,建筑物条规,建筑物管理,防火警和水患,空旷地的保留,自来水供应,街道 清洁,街灯管理,食物检查,防虐疾和传染病,公市和屠场的卫生等等问题。
陆佑对吉隆坡情况比较了解,所以他在市政局扮演一定的角色,确保吉隆坡市行政不会 偏差和维持日常良好运作。1897年,陆佑代表市政局成功劝服吉隆坡华人肉贩,迁移屠场地点和调整他们的营业时间。
辛亚荣是陆佑手下主管地产的一名经理,后来做了承包商,吉隆坡半山芭监牢建筑是他承建的。辛亚荣喜欢动脑筋,他盱衡时局,认为要促进商人团结和谋求共同利 益,须有个组织。商人们就在东兴隆聚会,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组织商会,推举陆佑出任会长。
这个消息由《马来邮报》(Malay Mail) 发布宣传。陆佑登高一呼,众商景从,1904年成立“中华商务局”,后改名“雪兰莪中华商会”即今日雪隆华人工商总会的前身。“中华商务局”会址最初时附设在罗爷街矿务局里,陆佑当时任矿务局总理。他一身兼两职。
陆佑担任雪兰莪中华商会会长时,碰到一件不寻常的事。有一次,他坐火车南下新加坡,购买一等座位车票,但被赶下车来。原来1904年起,马来亚火车服务实行亚洲人和欧洲人分隔座位制度。他以雪兰莪中华商会会长身份提出抗议。
当时,马来邮报总编辑罗逊撰文支持陆佑,认为特设“只准欧人车厢” (Europeans only carriage) 是不合情理的事。陆佑查明实施这种分隔座位制度的原因。
他用商会会长的名义印发了一千张传单向华社说明坐火车应有的礼仪,衣冠整齐,勿将两足架在别人座位上;不可赤足,不可赤膊;勿随地吐痰,勿嚼槟榔;在车厢里不可喧哗;在欧妇面前,不可说粗话。
关于实施分隔座位的争论,一时未能解决, 到了1911年才修改条例。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雪兰莪华族人口逾十万。吉隆坡为马来联邦首府,已成为半岛的政治中心,商业繁盛之区,南北交通枢纽。当时已有不少地缘、血缘和业缘组织,但缺一个统一最高领导机构。陆佑、张郁才和朱嘉炳等人于1915年登高倡议组织中华大会堂,群策群力,凝聚力量,统一认识,服务华社。
陆佑慨捐五万元,并偕同叶观盛等人会见华民政务司汇报情况,联名向政府申请地段作建筑会所之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在兴建过程中发生连串问题,又产生人事倾轧,争论不休,引起政府关注,竟延宕了十二年漫长时间,这间巍峨大厦才矗立于美芝律即现在的Jalan Maharajalela。
从整个建堂历史上说,陆佑及其家族贡献很大。陆佑捐献五万元,其哲嗣陆运怀捐款二万元,孙儿陆榕康、榕章昆仲各捐一万元。三代祖孙共捐出九万元。大会堂的建筑费共十七万元。
有的英文资料说,当孙中山来新加坡和马来半岛进行反清革命宣传时,曾向陆佑等募经费,而陆佑认为孙中山进行的是暴力革命,因此拒绝了他。这项记载不确实。
陆佑的墓碑上刻有获“大中华民国二等嘉禾章”字样,在他的神主牌上有民国赏佩二等嘉禾章。这证明陆佑在二十世纪之初,是曾热心赞助反清革命的。
1906年 (光绪三十二年)2月,孙中山来新加坡晚晴园主持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新加坡广肇会馆主持人李星南是同盟会会员,介绍陆佑给孙中山认识。而陆佑“兴隆庄”的职员周之桢、邓泽如是同盟会活跃分子,从事实际革命工作。
周、邓与邓青阳等粤籍知识分子开办《星洲晨报》,宣传革命,陆佑予以资助。1911年, 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授给陆佑旌义状,以表彰他赞助革命的贡献。陆佑慎言,大概对外国朋友不便直言事实真相。
吉隆坡第一间为华人子弟创立的学校名“唐文义学”,是甲必丹叶亚来于1884年开办的。校址在谐街(今李孝式街)。开办费五百五十元,学生十一人。
“唐文义学”停办后,另一间学校叫维多利亚书院。(The Victoria lnstitution)兴起。由叶观盛、陆佑、比莱 (T.Pillay) 、特雷彻 (W.H.Treacher) 和萧百纳 (Bennett Shaw):等人于1894年创办。原校址在谐街,1929年迁往八打灵山 (Petaling Hill)。这间书院,校风良好,饮誉全马,培养了很多人才。
1906年两广总督派遣南洋视学员刘士骥至吉隆坡,受到华社热烈欢迎。他与侨领们协商,为适应潮流,开办学校,启发民智,教育华族子弟。埠众公举陆佑、陈秀连、陆秋杰、何小褚等五人为总理,积极进行筹备工作。陆佑慨捐三万元,以为之倡,租赁甘榜亚答新建三间民宅为校舍,命名为尊孔学校。
马来半岛第一间新式 华校是槟榔屿的中华学校,创立于1904年,创办人是张弼士。第二间是吉隆坡的尊孔学校,创立于1906年,创办人应推陆佑。1908年,吴雪华女士创立 吉隆坡坤成女校,陆佑予以支持,捐助了一笔钱。
陆佑对早期马来亚(含新加坡)教育的贡献很大。他对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英皇爱德华七世医学院捐出逾五万元。新加坡养正学校的创办,他给予大力支持,捐了一 笔款。1904年,他献捐三万元给吉隆坡工艺学院(Technical lnstitute for Apprentices of Public Works and Railway Department)。
陆佑对高等教育最大的贡献,应是对香港大学的庞大捐款。1910年至1912年,他献出一百万元叻币给港大。港大为投桃报李,建造一幢钟楼,命名为“陆佑 堂”,并在建筑物前竖立一座陆佑铜像。
1915年,他又给港大五十万元港币免息贷款,还捐叻币五万元充作奖学金。1917年1月4日香港大学校长埃利奥特爵士(SirCEliot)亲临吉隆坡,授他荣誉法学博土学位,表彰他对港大和社会的贡献。
埃利奥特爵士有段赞辞说:“你获取了巨大的财富而用之于教育和慈善,充分表现出你的智能。”
1894年吉隆坡古路律同善医院落成,它的前身是叶观盛建的“培元堂”,陆佑是最大捐款人之一。该院左邻有间“华人接生院”,院里有座“陆佑楼”,是为纪念他的贡献而命名的。
1904年,他慨捐三万元给吉隆坡老人院,使老弱残障人士有医药照顾。又捐五万元给新加坡陈笃生医院,充当经费。
此外,陆佑在雪兰莪几个矿区市镇,都建有小型医疗所,照顾矿工健康。吉隆坡广肇会馆和新加坡广肇会馆的建立,陆佑都捐款支持。各地的庙宇,尤其是仙四师爷庙,都有他的签题,出手千元以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本邦经济遭遇困难,百业萧条,工人失业。失业工人由华民护卫司资送回中国,共计有一万人以上。吉隆坡各处,许多衣服褴褛的人流落街头。陆佑起侧隐之心,在谐街广肇会馆前施粥送饭,救济贫困同胞。
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整个大英帝国带进战争,增加经济负担,国家预算支出增长十二倍,因此募集资金。
本地殖民地政府向商人作将伯之呼吁捐助军费。陆佑向马来联邦政府购买五十万元战时公债(war loan),又买大不列颠政府的战时债券。
他对英国政府这些善意行动,在西方价值观上是很高贵的。因此有人认为陆佑有亲英倾向。(轉載自《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人物——儒商篇创业与护根 》,2003年,華社研究中心出版)
44.见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钟离牧传》注文(北京:中华书局,1975),页1395。
45.李星南新加坡人,是陆佑同乡,亲信。他是“东兴隆庄”的。七州府总经理”。晚年曾口述陆佑生平历史,由李文笔录。
46.朱嘉炳(Choo Kia Peng)的my life’s Journey(打字稿) 庋藏在马来亚大学图书馆。
47.陆佑给海峡殖民地总督米企尔爵士申请英籍公民的信, 日期是1898年3月21日和1898年4月18日。见SSF l412/1898。
48.陆佑没入英籍,他在中国故乡多次不愉快的生活经验,及其亲英态度,可能是他对中国感情比较疏淡的原因。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