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杜鍾敏:欲望與歸零——從西方後現代思想家德勒茲看人生 7

德勒茲哲學難以繩約,他繼承的都是動態、機體的哲學,對時事與生命的感受都討論。哲學對他而言就是欲望的展現從而有的概念的創造。本書前半部介紹德勒茲哲學源自整個西方的背景,後半部展現他既文學又哲學的觀點。——杜保瑞,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


復旦大學歷史學教授魯西奇、北京大學教授藏棣、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杜保瑞聯袂推薦。講述德勒茲的哲學,讓讀者重新認識周遭世界,重新審視思考方式。該書摒棄了哲學的晦澀,行文通俗,深入淺出,是一部面向青年讀者的導讀類書籍。——編輯

精彩預覽

1.德勒茲展現給大眾的,是極為簡單的一生,好像可以用毛筆沾了墨汁,隨意在宣紙上勾勒一兩筆象征性的潑墨線條即可。第一筆是充滿戰亂的童年,濃縮成一個站立在海邊的小男孩的背影。德勒茲在接受訪問時,輕描淡寫地描述了第一次去海邊的情景。因為出身普通中產階級,父母沒有經濟能力,度假只是他的奢望。他並沒有講述自己的內心,反而說他看見一個跟他狀況類似的小女孩,在海邊深深望著大海,一望就是五個小時。第二筆當是年少輕狂的少年,當這個法國少年第一次在課堂上聽到哲學時,就為之深深著迷,每一個概念,都像是穿著戲服出場的角兒,在他眼前搔首弄姿。第三筆該是沉穩的中年,德勒茲相信,寫作不是寫自己,寫作是企圖「變成不是自己」。當你開始學習說話時,你就在學習「口吃」,因為你在努力把語言推到它的極限。

2.對德勒茲而言,哲學家的使命,就是不斷地創造概念。在《什麼是哲學》裡,德勒茲引用尼采的話說:「哲學家不應該只把概念當成別人給你的禮物,只是不斷地擦拭它,他應該自己創造概念,讓它們為你所用,並且深入人心。」正如一個畫家用顏色來表達世界,哲學家用概念表達世界。

3.德勒茲的後現代思想,包羅萬象,若是用一句話描繪,那就是:它是一部零點哲學!

4.欲望,是蛻變的動力,亦是蛻變的方向。欲望本身沒有對錯,欲望的結果卻給個人帶來陰晴圓缺的一生,給社會帶來前進的動力。

也正因為如此,人生才如此讓人唏噓。一生的旅程走下來,有人走得越來越坦蕩、輕鬆,有人走得越來越沉重、恐懼。亦有人從一無所有走到功成名就,而另一些人從坐擁金山走到身敗名裂。似乎其中一個決定因素,即是欲望的內容,或者說,是欲望的方向。

5.「現在」之所以是希望的核心,是因為它緊緊連接著「過去」與「未來」,盡管它可能是過去種種的結果,它同時也是未來種種的前身。於是,每一個「當下」其實是所有自我潛在的願望和外在環境因素的無窮組合。雖然我們未必能完全掌控這個組合,但最起碼,我們知道每一分付出都會有相當程度的收獲,即使這個收獲不能立即看到。

6.「哲學,其實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德勒茲說。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可以不一樣。

7.德勒茲說,斯賓諾莎的生活品德指的是一種視野與力量,一個真正的智者不相信希望與勇氣,因為他已經「看到」了未來;智者擁有的是內在的視野和喜樂。斯賓諾莎看到的內在視野,是一個人的「內在道德」。它是人類最強大的能量,它就是實體終極的表現。

8.欲望的歸零不是停止欲望,而是看清楚欲望的路線圖。那是一張密密麻麻、枝節叢生的地圖,每一次枝節的變化都是歸零的暗語,欲望在做反向運動:渴望得到的同時,人們也在渴望付出。一個公司的員工晉升經理的職位時,總是說:「請給我一個為大家付出的機會!」這句話初聽之下仿佛是客套,但他不就是得一直付出嗎?他得付出堂皇的理由、熱情的問候、辛勤的工作、晚歸的代價,甚至夫妻的失和。所以當我們談欲望時,不只是欲望得到,亦包含欲望給予。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每一個得到的同時也要付出。當我們看到別人攀上高峰時,千萬別忘了他一路走來的滿身傷痕。

9.每個人都是領航者,給別人領航,也給自己領航。德勒茲在《德勒茲論福柯》裡提到福柯的權力理論,最重要的就是駕馭自己。不能駕馭自己的人,不可能有能力管理別人,更不用談駕馭別人。一個人必須在對自我與他人關係有著正確了解或者領悟的狀態下,去駕馭自己以及管理別人,才稱得上一個優秀的領導者。

Views: 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