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華裔:風雨飄搖百年路(21)

在經歷了17世紀將近100年的“大屠殺時代”之後,從17世紀末至18世紀60年代,西班牙殖民政府的歧視、迫害政策集中表現為頻繁地、大規模地驅逐華僑,因而被稱為“驅逐時代”。從屠殺到驅逐,血腥氣少了,但本質是一樣的。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歷次大屠殺給社會經濟造成嚴重惡果。華僑是菲律賓的工匠、園藝師、農民、中介商和糧食供應者,他們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性是絕不可低估的。

實踐證明,屠殺華僑的政策是行不通的。但人數日益增多的華僑,又被西班牙人視為殖民統治的威脅,因此只好中止屠殺政策,轉而以種種莫須有的罪名將華僑驅逐出境。在“驅逐時代”,華僑人數逐年增加,1749年達四萬人,並且廣泛地分布到菲律賓群島,他們和菲律賓人民友好相處,逐漸融合於菲律賓社會,為菲律賓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1762年又發生了一次對華僑的大屠殺。


1756—1763年發生英法戰爭,西班牙站
到法國一邊。1762年1月,英國對西班牙宣戰,進攻菲律賓。10月,馬尼拉被英軍攻佔,西班牙人退往布拉干省另立新政府。在英軍的進攻面前,西班牙殖民主義者不堪一擊,充分暴露了他們的虛弱本質。在英軍佔領菲律賓期間(公元1762—1764年),菲律賓人發動了反西起義。

華僑除了在行動上、物質上積極支持菲律賓的反西起義外,自己也醞釀起義。他們秘密籌劃,集結人員,準備1762年聖誕節(12月25日)前夜起事。但在預定行動日期的前幾天,起義計劃泄露。西班牙人立即進行反撲,他們向華僑居住區發動進攻,並且下令絞死群島各地所有的華人。據不完全估計,從1762年起大約有6000餘名華僑死於屠刀、槍彈和絞刑架下。

有的是每10至15人為一組,用辮子結在一起,再系上石頭,投入海中淹死,手段極為殘酷。由於許多華僑是在1762年聖誕節期間被殺的,因此該年的聖誕節被歷史學家叫做“1762年的紅色聖誕節”。1763年英法戰爭結束,西班牙人重新主宰菲律賓,他們變本加厲對華僑進行反攻倒算,煽動排華。1766年,西班牙國王竟然發布了全面驅逐華僑的命令。

根據這項命令,許多在大屠殺中幸存的華僑被集中起來,從1769年起開始驅逐行動。西班牙人又一次嘗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由於華僑被驅逐,菲律賓的商業幾乎陷於停頓,經濟又一次面臨蕭條,經濟生活無法正常運轉。如果繼續執行驅逐令無異於自尋絕路,因此,1778年驅逐令被撤銷。殖民政府改變了執行100多年的對華僑進行周期性大屠殺和大規模驅逐的政策,實行新的、較寬容的法令,鼓勵華僑移入,然後對他們進行嚴密的控制和監督。

新法令雖然對華僑仍是歧視性的,並且在以後也不時發生排華行動和反華宣傳,但從17世紀開始延續長達170餘年的屠殺、驅逐華僑的局面結束了,它實際認可了一個鐵的事實:華僑是發展菲律賓經濟、促進菲律賓社會發展的一個積極因素。在相對寬容、安定的環境下,菲律賓華僑得以發展,人數在19世紀90年代增至10萬人。他們更深地融入菲律賓社會中,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菲律賓獨立戰爭中,華僑積極參與,他們在革命戰爭中表現出來的獻身精神得到了菲律賓人民的贊譽。

Views: 2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