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 庫's Blog – November 2024 Archive (3)

潘知常:從形象到類像——關於當代審美觀念的轉換 3

不難看出,在此原型理論的影響下,審美活動必然成為移位的神話,(9) 也必然向廣義的文化領域拓展。總之,對人類潛意識心理的關注,必然使得傳統的形象觀念出現轉型,而類像則正是這一轉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November 24,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潘知常:從形象到類像——關於當代審美觀念的轉換 2

作為新的審美觀念,類像的出現,也是審美活動從理性主義走向非理性主義的必然結果。我們知道,在以理性主義為基礎的審美活動,是以非功利性、審美距離為中心。緣此而生的形象只能是日常生活的中斷,是他性的。而在以非理性主義為基礎的審美活動,則是以功利性、無審美距離為中心,不需要中斷日常生活,不離開日常生活,是我性的。換言之,假如說形象是理性的對象,那麼類像就是非理性的對象。



在類像,完成的是一個事物變為事物的形象的過程。在這事物的形象完成的同時,也就是事物喪失之日。「在美國只要你和任何人交談,最終都會碰到這樣一個詞,例如說某某的『形象』,里根的形象等,但這並不是說他長得怎麼樣,不是物質的,而是具有某種像徵意味。說里根的形象,並不是說他的照片,也不光是電視上出現的他的形象,而是那些和他有關的東西,例如,他給人的感覺是否舒服,是否有政治家的魄力,是否給人安全感等。」(3)…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November 18, 2024 at 5:00am — No Comments

潘知常:從形象到類像——關於當代審美觀念的轉換 1

 (一) 

從否定性主題和多極互補模式出發,傳統審美觀念中的形象在當代的轉型之一,就是類像。 

「類像」是法國學者提出的著名範疇(simulacrum),與傳統美學、文藝學所頻繁使用的「形象」一辭相對應。所謂「形象」,類似法國學者福科提出的一個著名概念:「摹本」…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November 13, 2024 at 6:0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