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給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命名
既然現在我必須確保準時上班,但卻沒有了辦公室,既然我的朋友已經不再讓我上她的辦公室去,我只能站在樓梯上,不知如何是好。我上上下下地爬了幾次樓梯,突然間,我又成了母親的小女孩,因為我有一塊手帕。我把它鋪在二樓和三樓之間的一階樓梯上,仔細地展開,然後坐下。我把詞典放在膝蓋上,翻譯起液壓機的說明來。我成了“樓梯智者”,而我的辦公室則是一塊手帕。吃午飯的時候,我的朋友會跟我一起坐在樓梯上。我們在一起吃飯,就像以前在她的辦公室一樣,而在那之前,則是在我的辦公室。我的朋友一邊吃飯,一邊為我哭泣。我沒有哭。我得堅強。要堅強下去。這幾個星期就像永遠走不到頭,直到我最後被開除。
就在我當樓梯智者的那段時間,我在詞典裏查了樓梯這個詞:第一階樓梯可稱為起始踏步或者卷形踏步,可以是牛鼻外圓角形的。手向是指一階樓梯在第一個踏步豎板處的方向。踏步板的邊緣突出踏步豎板的部分被稱之為鼻突。我已經知道了與潤滑液壓機的一些零部件有關的美麗詞匯:鴿尾榫、鵝頸管、蓋帽式螺帽及有眼螺栓。現在,樓梯部件那些富有詩意的名詞同樣讓我吃驚,那是專業術語之美。鼻突和手向——那麽說樓梯是有身體的。不管是與木頭還是石頭,水泥抑或是鋼鐵打交道,為什麽人類堅持把他們的面孔,強加給世界上哪怕是最沒有靈性的事物呢?他們為什麽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給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命名,從而賦之以人性呢?也許這種隱藏的親切感對於那些技師很必要,可以幫助他們忍受艱苦的工作?是否每個領域裏的每件工作都遵循同樣的原則,正如我母親對手帕的那個問題呢?【赫塔·米勒2009諾貝爾文學獎演講辭《你帶手帕了嗎?》(2)】
圭笏:古人的時尚記事本
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大臣們上朝時,手上會拿著一個玉質,或是象牙的板子。相信大家都會好奇,這是幹嘛用的?!這就是古代的筆記本電腦!別懷疑!下面就來就來說說,這東西的具體用處!你會驚呆的!
古代臣子朝見皇帝時手中所執的狹長板子,作為指畫及記事之用。朝笏在秦漢之前就已出現,當時要以玉作為製作材料,稱之為“圭”。秦漢之後又經改變形式,依官階大小,分別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
朝笏的用途首先是作為禮儀之用。眾臣在朝中手執朝笏以示對皇帝的尊敬;第二是作為記載大事時使用:古代並沒有記事本,遇到朝政大事或對皇帝稟報國事時,便把重要事件寫在朝笏上,以作備忘之用。朝笏興於周廢於清,用玉、象牙或竹木製成,依官階區分,為官階地位的象征。
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笏板的長度大約2尺6寸,中寬3寸,此物件雖然不大,但卻很貴重, 這是由它的質地決定的。笏分別用玉、象牙或竹製成。最早出現的年代應在春秋以前,史學家認為在商朝就可能開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國官員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辦公用品。
《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員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古人沒有發明紙張之前,如果私用,則成為書籍的功能,也稱“牘”。如果官員將其隨身帶著上朝用,則稱為“笏”。
後來紙張普及後,笏便成為禮節性用品,材料由竹木上升到玉或象牙。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使用笏竟開始有了等級之分。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笏。
對形狀也有規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後直,五品以上,前拙後屈,後又改為上圓下方。明代則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用象笏,五品以下的官員就沒有資格用它了。這與當代官員用筆記本不同,沒有嚴格的等級之分。
笏的廢棄使用是從清朝開始的,原因是滿族人是以騎馬為主,手要拿鞭子牽馬繩,空不出手來拿笏,於是就不用了。
有趣的是,古代官員原則上一人只用一隻笏,但公務繁忙的官員則允許用幾個,幾個拿不下,就備一個袋子,這個袋子後稱為“笏囊”,因為多了,則需一個隨從背著一同上朝,唐代的張九齡為相時,因為年老體弱,就是從他開始使用隨從背笏囊,沒想到後來竟成時尚,官員紛紛仿效,以顯示公務繁忙。而幫他背笏囊的隨從,就有些像當代官員的秘書了。(搜狐)
孫犁·算盤
我從十二歲到安國上學,就常常吃住在這裏。每天掌燈以後,父親坐在櫃房的太師椅上,看著學徒們打算盤。管賬的先生唸著賬本,人們跟著打,十來個算盤同時響,那聲音是很整齊很清脆的。打了一通,學徒們報了結數,先生把數字記下來,說:去了。人們掃清算盤,又聚精會神地聽著。
在這個時候,父親總是坐在遠離燈光的角落裏,默默地抽著旱煙。
我後來聽說,父親也是先熬到先生這一席位,唸了十幾年賬本,然後才當上了掌櫃的。
夜晚,父親睡在庫房。那是放錢的地方,我很少進去,偶爾從撩起的門簾縫望進去,裏面是很暗的。父親就在這個地方,睡了二十幾年,我是跟學徒們睡在一起的。
父親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以後離開這家店鋪的,那時兵荒馬亂,東家也換了年輕一代人,不願再經營這種傳統的老式的買賣,要改營百貨。父親守舊,意見不合,等於是被辭退了。
父親好寫字。那時學生意,一是練字,一是練算盤。學徒三年,一般的字就寫得很可以了。人家都說父親的字寫得好,連母親也這樣說。他到天津做買賣時,買了一些舊字帖和破對聯,拿回家來叫我臨摹,父親也很愛字畫,也有一些收藏,都是很平常的作品。(《孫犁散文集》父親的記憶)
波德萊爾散文詩《窮人的玩具》
我想談一談一種天真無邪的消遣。娛樂活動,很少是無罪孽的!當您清晨決定去大路閑逛時,請您用花一個蘇就可以買一件的那些小物品裝滿您的衣口袋,如用一根線就可以牽動的平板小丑,在砧子上敲打的鐵匠。在您沿酒吧而走、在樹下止步的時候,請您向遇到的天真而窮困的孩子們發放這些東西。您將看到他們的眼睛會睜得大大的。他們最初會不敢拿;他們不敢相信自己會福從天降。接著,他們的手便猛地抓搶禮物,然後一哄而逃,就像一群懂得提防的貓把您扔出的肉塊叼到遠處去吃一樣。
在靠近一條大道的一處很大的花園柵欄後面,可以看到花園的盡頭有一座在太陽光下美麗迷人的白色城堡,那裏站著一個小孩子,他漂亮又精神飽滿,穿著艷麗的農村服裝。
闊綽奢華、無憂無慮和習慣性的富貴表現,使這樣的孩子變得俊美,致使有人認為他們與一般家庭或貧苦的家庭的孩子不一樣。
在他身邊的草坪上,躺著一個漂亮的布娃娃,像他的主人一樣精神飽滿,上面塗著漆,抹著金,穿著粉紅色裙子,帽子上插著羽翎、綴著珠寶。可是,小孩子卻不理會他可愛的玩具,像是正在看著什麼。
在柵欄的另一側靠大路的地方,在荊棘和蕁麻之間站著另一個孩子,他骯髒,瘦小,煙灰色的皮膚,完全像是一個貧困兒童——就像內行人的眼睛可以透過造車工使用的罩漆猜想出一種理想的繪畫一樣,公正的眼睛如能把令人厭惡的貧苦銹色揩洗乾凈,它就該能從這個孩子身上發現美。
這些象征性的鐵柵分出了兩個世界,通過這些鐵柵、大路和城堡,窮孩子向富孩子展示著他自己的玩具,而富孩子則貪婪地看著,就像看一種稀有和不曾見過的東西。然而,這個髒孩子在一個鐵籠子裏戲弄、挑逗的晃動的玩具,竟是一隻活的老鼠!孩子的父母大概是出於節省的考慮,從生活本身弄到了這個玩具。
這兩個孩子親熱地嬉笑著,他們的牙齒都同樣的白凈。
赫塔·米勒:手帕在,母親就在
“你帶手帕了嗎?”每天早上在我出門之前,母親都會站在大門口問我這個問題。我沒帶手帕。正因為我沒帶,所以我要回到屋裏取一塊。我從來不事先帶好手帕,是因為我總是等著她問我這個問題。手帕是母親早上關心我的一個證據。一天中的其餘時間,我都得靠自己。“你帶手帕了嗎?”是母親對我的疼愛的一種間接表示。任何比這直接的表達都會讓人感到不自在,也不是農民們所擅長的。愛藏身在一個問句中。那是將愛說出口的唯一方式:實際上,用的是一種命令的語氣。那種生硬的語氣甚至強調了一種親切感。每天早晨我都會不帶手帕就走到大門口,然後再返回去取手帕。只有這樣,我才會走到街上,似乎帶著手帕就意味著母親就在我身邊一樣。(赫塔·米勒 2009 諾貝爾文學獎演講辭《你帶手帕了嗎?》)
陳明發·法國LV品牌的故事集《旅行箱》
現在你總算知道了,法國奢侈品牌LV(路易威登)不只是賣女人包包而已。百年企業與工藝,精彩造物肯定不少。而且,很多還是充满神奇故事的傑作。可是,他們不想自吹自擂,那和路邊攤販和政客有甚麽两樣?所以,他們尊重專業叙事人,而且一定要第一流的那種。
當老舊的LV旅行箱從記憶的大海浮上來之際,來自新世紀的作家們在自己的發現(其實也是發明)裏,重新詮釋了它們既有尊榮也有機關算盡的隱私。當然,一件造物本身是無辜的;是造物者、定製者、使用者和/或最後見其蹤跡者,還有這些人周遭有各色企圖的各色男女,無意間塑造了它們的坎坷身世。
其故事,就是這些人之間直接或間接的交會結果,也就是我們有理由讀一讀的秘境。
就拿那《蒙娜麗莎》名畫迷離失蹤案來說,眼下這世代連《蒙娜麗莎》的尊貴本身都快被人遺忘,還有幾個人知道這事?大家感到有興趣的“蒙娜麗莎”,今天不在顯示器的屏幕上鋪桌布,就在人們電腦圖像收藏檔裏,極可能和一夥妖裏妖氣的女人打堆。可她從巴黎羅浮宮展覽墻上的畫框裏無端消失,當年可曾是各報的驚世頭條,鬧得風風雨雨、不可終日,直到人們累得趴下為止。誰會料到,一隻LV旅行箱居然是此竊案的同謀?竊畫者就是用它裝著,然後若無其事地輕鬆離開羅浮宮。最後,居然也始終沒人懷疑他就是把原畫帶走的人。更令人無法想像的是,其個人動機以及蒙娜麗莎後來的遭遇,居然是那麼地猥瑣不堪。可是又怎樣?LV旅行箱畢竟只是一隻造物,就算破案了,也只是一件呈堂證物,什麼也不必供證。何況,整件事後來也和法庭挨不上邊。
這,只是11位得獎高手所創作的故事中的一則。其他十則,扯上了大作家、大導演、名飛行員、名魔術師、名探險家......,使用者當然也不全是名人、大人物。LV有它趣味的一面,泰迪熊因此有了它的專屬旅行箱。甚至,連大海郵輪上的殺手,都有他幹案專用的旅行箱。(19.6.2021)
伯爾·花圈:戰時重要的軍事物資,而它是藝術
後代人或許會問: 花圈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三年, 怎麽會成為重要的軍事物資? 答案是: 為了使葬禮也像從前那樣辦得盡量體面一些。這個時期花圈並不是像香煙那樣吃香的, 但它們是緊俏貨, 這一點毫無疑問, 而且很吃香, 對進行心理戰具有重要作用。對花圈的需要光是官方就非常大: 獻給被炸死的人、死在軍醫院里的軍人, 此外由於“自然常有個人的死亡”( 前花圃老板、萊尼當時的頭頭瓦爾特佩爾策語, 他已退休, 現在為生的是依靠地產) 以及“經常有黨、經濟界和國防軍的要人獲得不同等級的國葬”, 因此各種花圈, “從最簡單的普通品種到用玫瑰花紮成的特大花圈”( 瓦爾特佩爾策語) , 都屬於重要的軍用物資。這里不是對國家舉辦喪禮的資格進行充分評價的合適場合。無可爭辯的是, 在歷史上和統計學上都已得到證明, 當時辦喪事多如牛毛, 公家和私人需要大量花圈, 他的花圈場佩爾策得以確保獲得一家重要軍工企業的地位。戰事愈進展, 也就是說戰爭拖得愈長( 這里特別指出進展和持久之間的關係) , 自然花圈也越來越供不應求。
“什麽地方”倘若存在偏見, 認為紮花圈的手藝微不足道, 這里就得——單是為了萊尼——堅決加以駁斥。要知道一個花圈, 乃是最終的基本形式, 無論如何要保持整體形式的統一。紮花圈框架有不同的形式和技巧, 在選擇綠色枝葉方面, 選用何種花圈形式挑選何種枝葉是最為要緊的, 單是作襯底用的重要綠色枝葉品種就有九種, 用作最終形式的有二十四種, 用於束把和套插( 總類為插束) 的有四十二種, 用於羅馬式的有二十九種, 花圈上用的綠色枝葉因此共有一百一十二種。即使它們的各種用途有時重復, 但仍可分為五種不同用途和一套複雜的編紮方法。這種或那種枝葉盡管既可用於結紮和最終形式, 也可用於插束( 這又分為束把和套插兩種) 和羅馬式, 這條基本規則: 但這里也要掌握適當竅門, 懂得把材料用在什麽地方和怎樣使用。那些瞧不起紮花圈而視之為下等工作的人是否知道, 什麽時候用赤杉樹葉打底或作最終形式, 在什麽地方什麽時候要用側柏、冰島衣、十大功勞、假葉樹和鐵杉? 有誰知道, 要使綠色枝葉紮得永遠緊貼完美, 高超的紮圈手藝是十分必須的? 這樣人們就會理解, 過去只是做一些輕松隨便的辦公室工作的萊尼改行搞紮花圈決非易事, 掌握這門手藝並不容易, 她像是進了一家藝術品工廠。(海因里希·伯爾《女士及眾生相》[50]第五章)
黃世嘉·美學語言
進入美學的領域後,才發現有更多語言要學、販賣感性,需要隨時強化自我美學的訓練,把美感當著語言來練習,美學的語言無止盡,包括了色彩、建築、繪畫、戲劇、音樂、美食、美酒等學問;一旦成了高手,或許就能觸類旁通。例如,美食家葉怡蘭就曾講過咖啡與紅茶殊途同歸的道理。
多學幾種語言沒什麼壞處,何不也學學美學的語言,需要用時方恨少,也註定就只是只驢。(106-107頁,多語勝國語的創意15:語言的美學)(《北歐魅力--冰國淬煉的生活競爭力》, 2007,黃世嘉,臺北天下文化)
陳明發《長尾·尾跟·跟丟了》
《長尾理論》風靡三年後,跟在這理論尾巴者,慢慢發現自己跟丟了。中文的“長尾理論”一詞,現在想起來有些誤事,因為它的英文原來是Long Tail Effect,照理說應該譯成“長尾效應”。讀了此書後觀察三年,發現它的效應其實在退燒中。
我特別要提“文章千古事”這件事;把文學推進社會,無紙張的互聯網,並不見得紙本印刷讀物來得強。一個人的創作,就因為其中某個關鍵詞進入了搜索引擎,就進入歷史了嗎?被“有心者”(這是個有問題的身份,如果他不是個偽身份)忽視或根本沒發現的幾率,其實就像冷門書被書店下架或根本不上架是一樣的。作品被活埋,不一定是作者的錯,但對“長尾理論”表錯情,則是大錯特錯了。它也不是搜索工藝的錯,想想每一刻有多少新關鍵詞誕生、炒熱、無疾而終,搜索器已夠疲憊了。
“進入歷史”在這情況下的真義,其實跟“千古”是相符的。要留意的是,“千古”要當“作古”解。(27.3.2009)
寫了上文12年,今天讀到下文,覺得許小年教授對“長尾理論”的評議,說得更到位。————
許小年:“長尾理論” 栽跟頭
電商送貨到家,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不是更好嗎?體驗是多維度的,就便捷性而言當然是電商好,但物理體驗如菜蔬水產品的新鮮度、衣料質地的手感只有在實體店才能得到,更不要說家俱、電器的使用體驗和場景體驗了。電商是否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保守地講,現在恐怕還無法做出肯定的回答。
不只是購物體驗
除了快捷性,電商各方面的客戶購物體驗均不如店商。由於沒有線下實體店,消費者只能在網上看看照片,參考他人留下的評論,無法感受衣物的舒適合體、果蔬肉魚的新鮮程度、器具使用的便捷等等。對於這個短板,電商寄希望於未來的科技。
想象一下不久的將來,VR給人們帶來逼真3D的視覺體驗,小朋友們不必上船出海就能看到鯨魚躍出水面。有人正在研究觸覺的數字化,一旦成功,你戴上VR眼鏡和一副特制的手套,在北京的家裏就能看到廣東企業制造的沙發,用手感受沙發的彈性和表面材料的光滑柔軟度。如果你有AR眼鏡,還可以看到沙發擺在客廳的什麼位置合適,如果太大了,立即在線上更換一個虛擬小號的試試。
即便到了那時,實體店仍是不可替代的。科技只能提供購物體驗,有助於增加線上購買,降低電商頭疼的退貨率,卻無法滿足消費者購物的心理體驗、親情體驗和社會體驗。
電商興起之後,網上購物成了年輕人的一種消費習慣,當他們結婚生子,生活方式也許就會回歸父輩。
三口四口之家周末也訂盒飯嗎?
為什麼不帶著孩子去購物中心看場電影,吃一餐麥當勞,再逛逛商店呢?
年年在家給孩子過生日未免乏味,到餐廳裏吹蠟燭切蛋糕,氣氛更加歡樂,陌生人的圍觀增加了闔家樂融融的幸福感。便利店裏偶遇多時不見的鄰居,攀談兩句聊解中年人的寂寞或老年人的孤獨。
人類是群居動物和社會動物,他們既需要私人空間,也需要公共空間,需要和人的接觸,哪怕非親非故,哪怕是氣息、聲音和目光的接觸。零售實體店就提供了這樣的空間,不可能完全被技術營造的虛擬空間所替代。
難道《長尾理論》錯了嗎?沒有。錯的是人們膚淺的解讀和急功近利的照搬。作者的論述僅限於一種特殊的商品——數字產品。數字音像產品一旦被生產出來,線上銷售和傳送的邊際成本的確實近似為零,此外再無其他成本,收入就是利潤。數字產品的另一特殊之處是它的體驗也在線上,消費者在試讀、試聽、預覽之後,再決定是否購買。數字產品的長尾理論卻不能推廣到其他行業,對於一般的實物商品,吃穿住行,邊際成本不可能等於零,而且幾乎不可能在線上提供體驗。
店商來日方長,它們一方面要積極采用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的新技術,另一方面要更新實體店的體驗。
傳統零售商不必恐懼互聯網,最可怕的競爭對手不是電商,而是它自己的習慣思維。
努力跟上時代,保持精神活力比技術領先更為重要,畢竟互聯網已不再是高科技,就看企業如何創造性地應用它。(許小年:熱衷“長尾理論” 一些創業者栽了跟頭,原載2020年01月14日新浪財經)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