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電影頻道》推薦精彩文章、照片請瀏覽以下網頁:

Rating:
  • Currently 4.66667/5 stars.

Views: 451

Albums: 愛墾欄目
Favorite of 1 person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TV Plus 23 hours ago

陳明發〈日本沉沒〉

若抱著看科幻片的期望看日劇《日本沉沒-希望之人-》(Japan Sinks: People of Hope,TBS,2021),會大失所望。換個角度,則會發現它是極好的社會教育片。

即使有了最尖端的科學家觀察、分析的結果,從正副首相、內閣成員、企業界、跨部門最權威的智囊單位、媒體到草根各階層的男女老少,反應不一是理所當然的。

但對於其錯綜複雜、難於預測的演變,連科學家本身也因為利益關係而各有立場;甚至同一位科學家前後都有所的逆轉,這又恐怕不是一句「為了戲劇效果」可以涵蓋。

若說敘事是文創中最重要的要素,《日本沉沒》敘事提供了一個極真實的模擬作業,讓觀看了並深思過這個影劇的觀眾,在面對真實的災難時,有個很實在的心理准備與演練。

把《日本沉沒》當成一個可以完整敘說的「事件」,我們就可以從這樣的心智過程中,看出具體的「物象」。一旦面對類似的真實情況,詩性想像力即可能有個萌生的基礎。當然,它遠遠不是最後答案。即使作為其中的一個參考,也好讓我們無需枉然地盲人摸象。其中,包括了各種相關的知識管理方法與考量的哲學範式。

其中,也包括了人文「事件」如何對應科技「物象」的問題,為人們的思維提供了極大的張力空間。

憂患意識與社媒浪潮糾纏的時代,把《日》劇當成娛樂、消閒類文創,無妨;但文創敘事也有它的學習——包括集體教育——價值。不管從那個角度剖析,文創都是社會言說、文化再生產的重要成分。(17.12.2024)

Comment by TV Plus on Saturday

施晨露〈文化觀瀾〉

2024,你玩「抽象」了嗎?你「接」了什麼?

你或許不是「古希臘掌管時尚的神」,但也會用新鮮的熱梗表達態度、記錄生活。又或許,網絡節奏太快,你是從流行語的發佈中,才get了這些梗。

那咋了?鬆弛一點。

12月12日,上海《語言文字週報》部最新發佈2024十大網絡流行語,入選的包括:

偷感(很重)、草台班子/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班味、那咋了、(就這麼)水靈靈地XX、古希臘掌管XX的神、city/city不city、包XX的/包的、紅溫、搞抽象。

每到年末,盤點流行語、回眸過往一年的「語文面孔」,成為人們回顧一年的標志誌事件之一。

12月2日起,多家中外機構就這麼水靈靈地發佈了年度流行語、關鍵詞。

老牌年度流行語發佈機構——上海《咬文嚼字》雜誌社率先評選出的2024十大流行語為:

數智化、智能向善、未來產業、city不city、硬控、水靈靈地×××、班味、鬆弛感、銀髮力量、小孩哥/小孩姐。

同一天,小紅書綜合社區內用戶筆記、閱讀量和評論互動等指標,發佈了2024年度關鍵詞——「抽象」

「玩抽象」正從小眾文化演變成一種生活態度和處事方式,越來越多人在面對意外和困境時選擇以輕鬆、反轉的方式「一笑而過」。2024年在小紅書與「抽象」相關的筆記超過1000萬條。

Comment by TV Plus on Saturday

本週,嗶哩嗶哩(B站)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文字博物館聯合發佈的2024年度彈幕為「接」。2024年,B站用戶累計發送「接」超576萬次。

什麼是「接」?年輕人用來指代迎接美好的事物,例如考試上岸、入職升職、表白成功、歐氣爆棚,都可以發出「接」字彈幕,沾沾好運。

一方面,「接」字除了蘊含著普通意義上的恭喜,還有「把這件好事接到我身上」這一層意思;另一方面,「接」字的適用范圍更廣,寵物平安長壽、父母身體健康、財運滾滾來這些好事都可以用「接」來回應。

要說哪個年度詞最「戳心」,要數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選出的2024年度詞——

「腦腐」(brain rot)

「腦腐」的字面意思是「大腦腐化」或「大腦遲鈍」,形容因過度沉迷於低質量網絡內容而導致的精神疲憊或智力退化。

據說這一詞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54年首次出現在梭羅的經典著作《瓦爾登湖》中。當時,梭羅批判社會對復雜思想的貶低,並寫道:「當英國努力治愈馬鈴薯腐爛時,難道沒有人想治愈那更加普遍且致命的『腦腐』嗎?」

牛津大學出版社專家發現,2023年至2024年期間,「腦腐」一詞的使用頻率增加了230%,尤其在短視頻平台上,#BrainRot的標簽已被使用超過50萬次,許多相關視頻戲謔地呈現了年輕人的自嘲。牛津大學出版社認為,這個詞的高頻使用反映了人們對大量攝入低質量網絡內容,尤其是社交媒體內容所產生影響的擔憂。

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台和信息過載的影響下,全世界人們的注意力和認知能力都面臨挑戰。牛津語言部門總裁卡斯珀·格拉思沃爾表示,回顧過去20年的牛津年度詞匯,可以看到社會對虛擬生活的日益關注,以及互聯網文化如何逐漸滲透到日常生活和語言中。「腦腐」反映了虛擬生活的一個潛在危險,這似乎是人類與科技文化對話的一個必然章節。(原載:12.12.2024 https://www.shobserver.com

Comment by TV Plus on December 5, 2024 at 4:53pm

電影《一代宗師》的台詞

1、一約既定,萬山難阻。

2、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
3、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啊!
4、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中人。
5、武以俠而傳,形具意則久,人因情而生。

6、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7、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8、葉裡藏花一度,夢裡踏雪幾回。
9、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10、從此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

11、有時候我昨天遇到一個人,感覺他非常有意思,印象深刻。但後來就再也碰不上了,人生就是這樣。
12、刀為什麼有鞘,不是為了殺,而是為了藏。
13、郎心自有一雙腳,隔山隔水有來期。
14、風流本就是個夢。有人說絲不如竹,竹不如肉,唱得遠比說得好聽。
15、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裡子,都是時事使然。

16、人不辭路,虎不辭山。

17、該燒香的燒香,該吃飯的吃飯,該辦的事,天打雷劈也得辦。
18、都說人生無悔,那是賭氣的話,如果真無悔,該有多無趣啊。
19、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倒下。只有站著的才有資格說話。
20、做羹要講究火候,火候不到,難以下咽,火候過了事情就焦。

21、武學再高高不過天,資質再厚厚不過地。

22、為什麼武術叫功夫?功夫其實就是時間。
23、天下事,你不見它就不存在了嗎?看看吧,沒關係的。
24、我見過了高山,才發現最難過的原來是生活。
25、人生在世,無非八個字:生死,是非,成敗,榮辱。到說到底就一個字:我。

26、盛世習文,亂世習武。

27、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進步。
28、勉強求全等於固步自封。

《一代宗師》是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功夫電影,由梁朝偉、章子怡、張震、宋慧喬、王慶祥、張晉、趙本山、小沈陽等人主演。該片講述了民國期間「南北武林」多個門派宗師級人物,以及一代武學宗師葉問的傳奇一生。2013年1月8日於中國內陸上映,2月7日作為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開幕電影。該片先後獲得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影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影片等獎項。2015年1月8日,《一代宗師》3D版於中國內陸上映,票房超過6000萬,創造了國產影片重映最高票房紀錄。

Comment by TV Plus on September 28, 2024 at 10:38pm

愛墾APP: 德勒茲“BODY”視角下的海外華團

在德勒茲的理論框架下,身體(「body」)不僅僅是一個生物學上的實體,更是一個流動的、開放的、能量交換的場域,是感知、體驗、力量和欲望的交匯點。在華人傳統文化繼承中,身體可以扮演一個多層次的複雜角色,將個人的感官、情感和歷史文化經驗聯系起來,成為文化傳承、創新和重塑的重要媒介。更是中國新文創、2035文化强國願景的思維工具——

文化體驗的載體

身體作為感知的中介:
德勒茲認為身體是感知和感受的核心。華人傳統文化中,許多文化元素(如禮儀、戲曲、武術、茶道、書法、傳統舞蹈等)都是通過身體實踐來傳承和體驗的。身體通過參與這些文化活動,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參與到文化意義的生成過程中。因此,身體成為了文化體驗和認同的具體化媒介,通過動作、姿態、節奏、氣息等方式體驗文化本質。


文化儀式的具象化:
在華人文化的儀式和禮俗中,身體的姿態、動作和行為是文化規范和倫理的具體體現。比如祭祖、婚禮儀式中的跪拜、敬茶等動作,不僅是禮儀性的行為,更是將歷史、倫理和精神力量通過身體的行為傳承下去。

文化記憶的沉淀場所

身體作為文化記憶的容器:
身體不僅僅是一種生理存在,更是記憶和歷史的沉淀體。在德勒茲的「身體無器官」概念中,身體被視為一個流動的場域,包含著不同的力量、歷史和影響。華人文化的身體承載著祖輩傳承下來的生活方式、倫理觀念和社會規范,這些記憶深深嵌入在身體的日常實踐中。舉例來說,太極、氣功等傳統練習中,身體的每一個動作都攜帶著文化的記憶和對生命的哲學理解。


無意識的文化傳承:
許多文化記憶並不是通過文字或語言傳承,而是通過身體的無意識行為延續下去的。比如,某些家庭烹飪習慣、手工藝制作技巧等,常常是通過身體的反復實踐自然傳承下來的。這些身體行為承載著華人文化的獨特技藝和生活方式。

文化轉化與創造的場域

身體作為文化創新的工具:
德勒茲認為身體是變化的、開放的,可以在不同力量的作用下生成新的形態和意義。在華人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碰撞中,身體可以成為文化創新的場域。舞蹈、戲劇、當代藝術等通過身體的再造與表現,可以重新詮釋傳統文化。例如,傳統舞蹈中的動作符號可以通過現代編舞重新解構與重組,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活力和現代性表達。這種創新不僅是思想上的,也是身體上的通過「身體的表演」來實現文化的更新。


文化混融的媒介:
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身體也成為了文化混融的媒介。比如,在跨文化的表演藝術中,身體可以承載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在同一個身體表演中交織和碰撞,產生新的文化形態。

情感與倫理的體現者

身體與情感的交互:
華人傳統文化強調身體和情感的統一,如儒家思想中的「身心合一」觀念。德勒茲的身體理論也暗示了情感通過身體的傳導和表現。華人文化中的孝道、親情、師徒關系等倫理價值,往往通過身體行為表達出來。例如,向長輩鞠躬、擁抱、送別的儀式等,通過身體動作表達出文化中的情感深度。身體成為文化倫理與情感的承載工具,讓文化的價值觀通過情感的方式得以傳承和深化。


身體的倫理實踐:
儒家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強調了身體的倫理角色。個人通過對身體的修煉和控制,反映出對道德、倫理的遵從。比如,傳統武術中的「武德」,不僅是對技藝的掌握,更是通過身體的修為來提升道德素養。通過身體的行為,文化中的倫理規范得以被實踐和傳承。

抵抗與生成的場所

身體作為文化抵抗的空間:
在德勒茲的理論中,身體可以作為對主流意識形態和規范的抵抗場域。在華人傳統文化中,身體有時也成為了文化抵抗的象征。例如,在特定歷史時期,某些傳統身體行為或習俗(如某些宗教儀式、戲曲表演)曾受到壓制和禁止,但通過地下、私密的方式繼續傳承。身體的這種「隱秘行為」成為對抗外來或強制性文化力量的象征,是文化自我保護和延續的工具。


身體的生成與變異:
身體也是文化生成與變異的場所。德勒茲強調身體在多種力量的交織中生成新的意義。在全球化背景下,華人身體文化如飲食、運動、舞蹈等,隨著外來文化的影響不斷變異和更新。例如,武術在現代格斗、電影中的表現方式,已經遠離了傳統形式,而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符號。這種通過身體生成的文化變異,也是一種文化的再生。


在德勒茲的「身體」概念中,身體不再是被動的文化承載工具,而是文化記憶、感知、轉化、創新的核心場域。華人傳統文化中的身體承載著歷史與倫理,同時也是文化創新的表達場所。在全球化的當代語境下,身體的角色不僅是文化傳承的媒介,更是跨文化、跨時代對話的重要工具,既能保持傳統,又能參與現代性和全球性的文化再生產。

Comment by TV Plus on September 28, 2024 at 11:57am

愛墾APP:文創~新舊對比

「新文創」和傳統文創之間的關鍵區別,不只在於形式上的演變,更深層次上是文化生產方式、傳播模式以及與受眾互動方式的不同。傳統文創強調文化內容的傳承與創意,而「新文創」則在此基礎上通過科技賦能、跨界融合以及用戶共創推動文化產業的升級——

文化IP開發的深度與廣度

傳統文創:
傳統文創更多依賴於現有的文化資源,如歷史遺產、傳統手工藝、文學經典等,進行單一維度的開發。例如,出版書籍、展覽、手工藝品設計等都是傳統文創的主要形式。傳統文創的開發模式通常是線性的,文化產品的生命周期相對較短,受限於實物商品的性質和市場。

新文創

以IP(知識產權)為核心:新文創的文化生產從「內容為王」到「IP為王」,強調通過科技和創意手段對文化內容進行多維度深度開發。一個文化IP可以衍生出影視、游戲、動畫、音樂、漫畫、周邊產品、沉浸式體驗等多種形式,並在這些領域產生共鳴,形成IP生態。通過數字化手段,文化內容可以跨越時空,打破實物的限制,持續迭代、擴展與再創造。一個成功的IP可能成為多個產業鏈的源頭,持續賦能產業發展。


科技與數字化賦能


傳統文創:
傳統文創的創作和傳播方式較為傳統,主要依靠手工藝、印刷出版和線下展覽等形式。文化內容的體驗多限於實體產品或實地活動,如博物館展覽、文物保護、戲劇表演等。與受眾的互動有限,受限於物理空間和時間的束縛,往往是單向傳遞,觀眾更多是文化的被動接收者。

新文創

科技驅動:新文創以科技為推動力,廣泛采用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大數據等技術,創造出全新的文化體驗方式。科技不僅改變了文化內容的生產方式,還擴大了文化傳播的廣度與深度。例如,博物館可以通過AR/VR技術打造虛擬展覽,用戶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沉浸」其中。

線上線下融合:新文創借助互聯網平台和數字科技,實現線上線下的文化互動。文化活動不僅限於實體空間,用戶可以通過智能設備隨時隨地參與到文化體驗中。

互動性與沉浸感:科技賦予文化產品更強的互動性與沉浸感,用戶不僅是文化的消費者,也是文化體驗的參與者與共創者。例如,沉浸式劇場、虛擬偶像演唱會、互動式數字展覽等形式讓用戶深度參與其中,形成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參與感。

傳播模式的多元化

傳統文創:
傳統文創的傳播模式以線下為主,文化內容的流通多依賴於出版、實體展示、戲劇等形式,傳播范圍較為局限,觀眾也相對分散。文化內容的傳播路徑較為固定,受限於物理渠道,如圖書館、藝術館、手工藝集市等,難以快速形成大規模的用戶流量。

新文創

全渠道傳播:
新文創通過數字平台實現了全渠道、多平台的傳播,從線上社交媒體到線下體驗空間,通過互聯網能夠瞬時觸及全球觀眾,形成文化的廣泛傳播效應。例如,一款基於傳統文化的手游可以迅速通過網絡平台推廣到全球,並吸引大量用戶參與。


跨界合作:
新文創強調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如影視、游戲、旅游、教育等產業的跨界合作,形成文化傳播的生態化發展。例如,博物館與知名游戲公司合作開發游戲皮膚或周邊產品,使傳統文化通過新興娛樂形式進入年輕人的視野。


社交化傳播:
新文創更加依賴於社交平台的力量,文化產品往往通過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媒體進行傳播。通過用戶的主動分享、互動、討論,文化內容在網絡上迅速形成二次傳播,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Comment by TV Plus on September 28, 2024 at 11:56am

用戶參與和共創

傳統文創:
傳統文創中的受眾更多扮演的是被動消費者的角色,文化產品多由專業藝術家、作家或設計師創作,用戶的參與度相對較低,文化生產呈現出單向傳遞的特點。文化活動的參與形式通常是消費式的,如參觀展覽、購買文創產品,受眾對文化內容的實際創作影響較小。

新文創

用戶共創:
新文創非常重視用戶的參與性和共創性,鼓勵受眾不僅是文化的消費者,也是文化內容的生產者與傳播者。例如,用戶可以通過網絡平台創作同人作品、為文化IP設計周邊、參與游戲中的角色設定等。

社區驅動:新文創通過打造用戶社區,形成強烈的文化圈層效應。粉絲不僅消費文化內容,還通過創作、分享、討論等方式與其他用戶互動,甚至共同推動文化IP的發展壯大。社區文化使得文化傳播不再局限於單一產品,而是成為用戶之間的互動紐帶。

全球化視野與在地化結合

傳統文創:
傳統文創的開發和傳播主要以在地化為主,較多依賴於本土文化資源,文化產品的開發往往受限於本土市場。
傳統文創對全球化的反應相對較慢,文化資源的轉化和傳播局限於當地受眾,難以形成全球化的傳播效應。

新文創

全球化傳播:
新文創以全球化為背景,重視中國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和影響力。例如,中國的傳統文化通過新文創方式可以在全球游戲、電影、動畫市場上產生廣泛影響,甚至吸引國外受眾的興趣。


在地化文化再生:新文創也重視在地化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科技手段和全球化視野,賦予本土文化資源以新的生命。例如,通過數字化手段將古老的文化傳統進行現代化轉化,使之既能服務於本地經濟,又能夠成為全球受眾的文化體驗。


「新文創」和傳統文創的關鍵區別體現在科技賦能、IP開發深度、用戶共創、傳播模式多元化以及全球化視野等方面。新文創不僅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升級版,更是一種全新的文化生態系統,它通過數字化手段打破文化生產和傳播的邊界,將受眾從被動消費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和共創者。

Comment by TV Plus on September 27, 2024 at 8:37pm

爱垦APP: 《锦瑟》版《人鬼情未了》周边商品

围绕重新拍摄的《人鬼情未了》电影主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富有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的相关商品。结合电影的诗性象征、多维情感表达以及集体文化符号,这些衍生商品可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带给观众情感共鸣和独特体验——

象征性物件与饰品系列

借鉴李商隐《锦瑟》中象征性物件的多重意象,电影中的重要道具可以成为衍生商品的设计灵感。例如,将情感延续的象征物“锦瑟”或其他关键道具转化为纪念性饰品,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商品表达对爱情、记忆和失落的情感。


锦瑟主题首饰:设计一系列以锦瑟、琴弦、音符为主题的饰品,如项链、手链、耳环等,象征电影中情感与回忆的延续。这些饰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可以通过刻字、定制等方式增强情感内涵。

手工定制纪念物品:推出与电影相关的定制手工物件,比如带有情感符号的手工雕刻盒子、情侣手链或戒指,象征主人公之间永恒的爱与承诺。


情感体验与文化共鸣的感官商品


情动转折强调感官体验与情感的交互,电影商品可以通过感官体验来触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比如,与嗅觉、触觉相关的商品可以唤起人们对电影情感的回忆与想象。


情感香氛系列:推出一系列与电影情感主题相关的香氛,如“失落的回忆”、“相逢的温柔”、“永恒的爱”等香味,通过嗅觉唤起消费者对电影情感的深刻回忆。这类香氛还可以配合不同场景使用,增强观众对情感体验的沉浸感。

电影场景体验套装:
将电影中的关键情感场景转化为体验套装,如温暖的蜡烛、柔和的光影灯具,搭配特殊香氛和音乐,消费者可以在家中重现电影的浪漫场景,感受情感的流动。


文化符号与故事延展的文创商品


结合维柯的文化象征与集体记忆理论,可以推出一系列具有文化符号和故事性的文创商品,增强观众对电影的情感连接。这类商品不仅是对电影情节的延续,还可以成为文化共鸣的载体。


文化符号书签与笔记本:以电影中出现的象征符号、台词和情感瞬间为设计元素,推出书签、笔记本等文具类商品。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物件继续与电影中的情感故事互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悟。


故事性卡牌或手工绘本:设计一套与电影情节相呼应的故事卡牌或手工绘本,通过视觉艺术和文字叙述来延续电影的情感体验。这些商品可以让观众在电影之外继续探索故事的细节,深度体验角色的情感历程。


跨媒体互动与沉浸式体验商品


借鉴克里斯蒂瓦关于潜意识与情感流动的理论,可以设计跨媒体互动产品,通过游戏、AR/VR等沉浸式体验,增强观众对电影情感的互动与参与。


情感互动游戏:开发一款基于电影情节的情感互动游戏,玩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场景选择等方式,体验电影中的情感冲突与心灵救赎。游戏可以通过不同的结局选项让玩家探索角色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体会情感的复杂性。


VR/AR情感体验馆:建立基于电影主题的沉浸式情感体验馆,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重新进入电影场景。消费者可以在互动式空间中感受主角的情感波动,并通过参与体验深刻理解电影中的诗性智慧与情感升华。

情感与文化结合的文创艺术品

将电影中的诗性语言和情感意象转化为艺术创作,推出与电影相呼应的艺术品、海报等,供影迷收藏和展示。这类商品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价值,也为观众提供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


诗意海报与艺术画作:设计一系列以电影情感场景、象征物件为主题的艺术海报,海报中的文字与画作可以结合诗意与象征,传递电影中的深层情感。


限量版艺术收藏品:推出限量版艺术品,如手工制作的情感雕塑或与电影情节相关的视觉装置,供影迷收藏。每件艺术品可以附带创作者的情感解读,让观众感受到电影的诗性与艺术的融合。

Comment by TV Plus on June 24, 2024 at 5:57pm

講好廣袤大地上的中國故事

猶如一曲田園牧歌,又充滿人生況味……最近,改編自散文集的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持續熱播,觀眾感嘆「一秒鐘都捨不得快進」。劇集熱播帶動了文學原著的閱讀熱、拍照打卡的旅游熱,再次證明優質文藝作品具有強烈感染力,可以產生強大社會效益。

文藝作品的好品質從哪裡來?如何讓好作品層出不窮?透視《我的阿勒泰》《山海情》《人世間》等叫好又叫座的優秀國產影視劇,回眸近年來文藝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輝煌歷程,不難得出一些深刻啟示。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好作品產生在躍動的時代脈搏裡、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像《山海情》,創作團隊「扎」在戈壁灘上,從一村一鎮、一家一戶「寫」起,「寫」出了連接閩寧、貫通山海的中國夢,「寫」出了脫貧攻堅的時代主旋律和大氣象。生活是遼闊的也是細膩的,是靜水流深也是波瀾壯闊。懷一顆真誠的藝術之心,觀照人生百態、深入生活本質,摹寫社會實踐、謳歌人民奮斗,這正是劇集火爆「出圈」的密碼。

文以載道,歌以詠言。好作品總是為人民而作,契合群眾精神需求,給人以希望和力量。小說《人世間》的作者梁曉聲說:「我從未在感情上和勞動大眾及他們的生活脫節。」電視劇《人世間》能讓「全家人都愛看」,就在於劇中三代人的故事,讓觀眾重溫了新中國走過的奮斗路。劇中一個個人物,都是從歷史中、生活中「走」出來的真實的人、感性的人。人們從人物的情懷和夢想、道義與擔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正是藝術形象的典型性,讓作品富有審美意味。好作品是創作者和受眾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有沒有感染力,關鍵就在於創作者是否讀懂了觀眾的審美期待和精神需求。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時代在變化,技術在發展,觀眾的審美意趣也在更迭。既要守正,遵循文藝創作普遍規律;又要創新,在題材選擇、人物塑造、敘事手法、視聽表達等多個維度中尋變量,作品才能讓觀眾眼前一亮、心頭一熱。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短短8集,以長鏡頭、高畫質的方式讓觀眾「無損」感受到阿勒泰的人文風情,藝術共鳴由此而生。「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民族團結主題,伴隨如詩如畫的風光和質朴有趣的故事,仿佛初夏的微風吹拂進觀眾的心中,泛起陣陣漣漪。

「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從黑土地滋養的大東北到多民族聚居的大西南,從燈火輝煌的大都市到振興發展的小山鄉,廣袤的中國大地上,中國式現代化氣象萬千,中國故事無處不在。願更多創作者的心靈向生活打開,腳步向遠方丈量,推動文藝創作走向天高地闊的新天地,不斷吹響時代奮進的號角。(2024-06-13 來源: 利川市場監管

Comment by TV Plus on June 19, 2024 at 9:54pm

張藝謀也拍《三體》,會否拍成科幻版的《四面埋伏》?

愛墾評註:瑪麗蘇情意結又發作?張藝謀的《三體》會是科幻版的《四面埋伏》嗎?特别令人戰栗的是,它已經被预告成“投資預算無上限”;“它首先是一部中國電影,所有的一切都會在這個框架內完成。”在 “尊重原著、尊重導演”之餘,才開始談各個方面的“敞開”,包括由好莱塢同行来“發行”。全球“調研”大概也會在這個“框架”裏来完成。


原文:近年來,在中國的影視制作領域,IP的開發越來越受到重視與追捧。其中,尤以劉慈欣所著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為代表,先後衍生出廣播劇、動畫劇集、電視劇、各種關聯產品等;甚至還走出國門,被全球最大的流媒體平台Netflix拿去翻拍成熱門劇集。就在昨天(2024-06-17),又傳出張藝謀將執導電影版的重磅消息。

在此背景下,6月18日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電影論壇上,特辟「IP全球多元化開發的潛力與想象」這一主題,邀請來自IP運營公司、好萊塢電影公司、國內電影公司、創作團隊、影視協會的各方嘉賓,暢談制造與選擇IP的標准、IP開發過程中的挑戰與機遇、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平衡等相關議題。

電影版《三體》最大的挑戰,是對原著內容的取捨

論壇上,首先發言的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開門見山地指出:「我做了那麼多年IP,抵不上一個《三體》的IP。昨天,我們公佈了將和張藝謀導演合作開發電影版《三體》的消息後,迅速引起社會各方很大的反應,讓我體會到這個IP的影響力之強大,也感受到肩負的壓力。」

「IP本身是一個中性詞,它是知識產權的總稱。一個好的IP,它具有跨代際和跨地區的傳播力。但它不是你想開發就能開發出來的,必然凝結了很多勞動與智慧、對社會及人性的各方面,有非常深刻的理解。非常遺憾的是,目前在國際上真正有影響力的來自中國的IP,數量還很少。」

「老實說,我們最初對於《三體》的開發也並不成功,現在我們才算找到新的突破口。這次在張藝謀導演的帶領下,我們的信心要比之前足很多。」王長田透露,「其實,我們在幾年前就向張導提出,希望能由他來執導電影《三體》,但他當時並沒有接受。經過長時間的溝通和雙方結成的信任,最後他還是同意了。」

問及電影版《三體》的籌備工作目前進展到哪一步,王長田表示,「電影版《三體》還處在打磨劇本的階段,同時也在全世界范圍內,篩選除導演及編劇之外的其他主創人員。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原著內容的取捨。我們肯定會尊重原著,但也不可能把原著的內容全部放到一部電影裡。其實,我覺得不論怎麼取捨,一定會有人不滿意,所以我們也准備好了將來要承受一定的非議。」

談到中國市場與海外市場的考量,王長田坦言:「它首先是一部中國電影,所有的一切都會在這個框架內完成。」他還補充說:「除了尊重原著、尊重導演之外,其他方面都是敞開的,包括它的投資金額也沒有上限,需要多少投資,就會有多少投資。」

至於是打造成系列作品還是單部作品,王長田明確表示先只拍一部,之後會根據影片的反響,再做打算。

王長田

除了電影版《三體》之外,據王長田透露,目前光線傳媒正在著手進行一項「中國神話宇宙」的IP開發。「我們整理了中國幾千年以來的神話傳說,將它們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世界觀,希望以動畫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初步規劃大約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完成第一階段的構建。」

王長田口中內容取捨的棘手問題,到了電視劇版《三體》的創作團隊這裡,就是如何回應原著粉的期待。導演陸貝珂表示,「包括我和楊磊導演,其實我們本身都是科幻迷,應該說也是大劉(劉慈欣)的粉絲。我們還是想把原著粉閱讀這部作品最初的感受呈現出來,沒有想過要去做太大的改編。這個最初的感受就是它始終是一個在非常中國化的背景下發生的現實主義的科幻故事,畢竟第一部裡還沒有類似第三部裡涉及的外太空的元素。」

陸貝珂透露,劇集版《三體》的第二部《黑暗森林》的劇本已完成80%,概念設計、美術等也都在跟進中。

(原題:張藝謀版《三體》投資預算無上限,暫定只拍一部;2024-06-18 搜狐)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