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南澳大利亞形象的口號:鬆弛、放縱、發現并享受。

大洋洲國家旅遊口號

Australia:There’s nothing like Australia
澳洲盡是不同

New Zealand:100% Pure
100% 純凈的新西蘭


The Kingdom of Tonga:The true South Pacific

湯加王國,真正的南太平洋

Fiji:Where happiness finds you
斐濟,讓幸福找到你


Vanuatu:Discover what matters

瓦努阿圖,發現真正重要的

Samoa:Beautiful Samoa
美麗的薩摩亞 (上圖)


Papua New Guinea:A million different journeys
巴布亞新幾內亞,一百萬種不同的旅途

Solomon Islands:Seek the unexplored

所羅門群島,尋找尚未探索之地

Tuvalu:Timeless Tuvalu
圖瓦盧,永恒的圖瓦盧


Palau:Pristine Paradise Palau

帕勞共和國,淳樸的天堂

Rating:
  • Currently 4.6/5 stars.

Views: 2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Ra Zola on December 28, 2024 at 9:36pm

澄懷味象~~文學術語。澄懷味象,是由南朝畫家宗炳提出的觀點 [1],「澄懷」指虛淡空明的心境;「味」指審美享受,審美愉悅;「象」指自然山水的審美形象。「味象」即「觀道」,「澄懷味象」與「澄懷觀道」同。

宗少文好山水,愛遠游,西涉荊、巫,南登衡、岳,因而結宇衡山,欲懷尚平之志。有疾還江陵,嘆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澄懷觀道,臥以游之。」「澄懷味象」由此而來。
百度百科

註(1)劉利俠著, 清初詠物詩研究,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 2016.07, 第105頁

Comment by Ra Zola on December 16, 2024 at 8:56am

施晨露·趙亦婷:為老人代寫回憶錄,真是一門「好生意」嗎?

「銀髮力量」,這是上海《咬文嚼字》雜志評選出的2024年十大流行語之一。

「銀髮」借指老年人,「銀髮力量」指老年群體在社會各個領域產生的不可忽視的力量。在流行語條目中,編輯部寫道,「銀髮」族詞語不斷發展壯大,如「銀髮浪潮」「銀髮市場」「銀髮經濟」等。

《咬文嚼字》雜志社評選出的「2024十大流行語」,「銀髮力量」位列其中。

當前,我國正處於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階段,上海則是我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且人口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記者發現,為老年人代寫回憶錄,正在一些社交媒體平台上成為垂直分類的熱搜。在上海部分社區,出現了教老年人寫回憶錄的培訓項目。

為老年人寫回憶錄,真的是「銀髮經濟」藍海中的一門「好生意」嗎?

普通人也值得書寫

「只工作不上班,我給老年人寫回憶錄月入兩萬。」

「寫了三本回憶錄,收入夠買一輛車。」

打開小紅書,以「代寫回憶錄」為關鍵詞搜索,記者發現,有近萬篇記錄寫作經歷或個人經驗的筆記,有些筆記的點贊量甚至上千。其中,為老年人代寫回憶錄的業務最為紅火。

翻看這些筆記,不少寫作者分享了從接觸一位老人到為其完成回憶錄寫作的具體過程與個人感受,字裡行間透出對這一行業前景的看好。

以「代寫回憶錄」為關鍵詞搜索,社交媒體上有不少分享。

從收集基礎信息到最終印刷裝訂回憶錄,一位全職寫作者可能需要花費3個月左右。至於收費,通常需要「私下溝通」,一些明碼標價的服務價格在2萬元至4萬元不等,依據文本字數與客戶要求而變化。部分「入行」較久的寫作者還提供技巧分享課程或私人指導服務,吸引更多人躍躍欲試。

「在最困難的時候,靠給老人寫傳記,賺了18萬」,這條收獲258點贊、353收藏的帖子是小紅書用戶「明微」熱度最高的筆記。在筆記中,她分享了7條為老人寫傳記的建議,包括要遵循的四項原則「真實、客觀、全面、生動」,寫作前要「廣收資料、梳理提綱」,可按時間線梳理,也可按重大事件梳理,寫作中要抓住人物特徵,如成長環境,外貌、性格、氣質、語言,還有「面對事物的心」。同時,人物傳記不是流水賬,需要「增加一定的人物故事性」,注重細節和真實感,「不要過度美化或貶低人物」,要多角度思考人物的經歷和行為。

這條筆記最後,明微表示,「想要人物寫作模板的,安排!」評論區120多條留言中,不少人表示「我也想寫,想要採訪提綱」;也有人詢問「想為家族寫一本傳記,如何收費」。

在明微的個人主頁,她介紹自己「採訪了100位名人,出版100萬字」,同時幫助「1000+女性通過寫作實現生命價值」。記者通過私信提出採訪,最先收到的也是一張寫作課程的海報。

如何走上為老人寫回憶錄這條「賽道」的?明微告訴記者,自己在傳統紙媒摸爬滾打了12年,創業失敗後,常年寫作人物專訪的她決定回歸「老本行」——靠寫人物傳記重新步上寫作事業的正軌。「說實話,我寫傳記不是以賺錢為目的,我還有其他寫作業務可以賺錢。」明微說,之所以願意為老人寫傳記,「通過全面了解他們的成長、背景、思維和生活狀況,真的可以從這些人身上獲取很多能量」。她接觸過的想寫回憶錄的老人往往有所成就,想在年老之際寫下自己以及上幾輩的經歷,為後代留下家族的印記。「來找我寫回憶錄的老人基本在70歲到80歲之間,他們一方面自我意識比較強,另一方面,他們的經歷伴隨著新中國成立以及後來的發展,因此對國家的感情都很深,很有家國情懷。」(下續)

Comment by Ra Zola on December 15, 2024 at 12:15am

(續上)在反覆採訪、整理材料的過程中,明微發現,每代人的故事都帶有很強的時代印記,家族的變遷也總是和歷史、文化的變化交織在一起,這讓她對過往一個世紀的歷史有了新的認識。讓她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一個五代軍人家庭。「可以看到一位曾經的軍長是如何影響整個家族的精神,這個家族的小輩目前仍然在海軍服役。當困難、波瀾來臨之際,這個家族是怎麼應對的?他們有著怎樣的精神態度?」在寫作回憶錄的過程中,明微常常反思自身,「有時,我會想象當時的畫面和情境,如果是我面對那樣的問題,應該肯定沒有辦法保持那麼好的精神品格,無法把問題處理得那麼周全。我在別人的經歷裡,好像重新審視了自己。」

雖然主動聯絡、希望留下回憶錄的老人往往不「普通」,但在明微看來,並非只有創造了一番事業的人才值得書寫,普通人的精神品質也值得在時代中留下印記。

不少年輕人主動在社交媒體上尋找寫手,希望為長輩留下一些回憶——一份回憶錄,成為「盡一點孝心」的方式。

生活在浙江溫州的湯小白成為自由撰稿人的8年間,已經寫作了近70本回憶錄,他感受到如今的年輕人越來越重視老人的精神需求。「每次我去採訪老人,他們講著講著就哭了,情緒很容易波動。很多老人的故事其實很豐富,但很少有人陪他們聊天。他們心裡是有這樣的需求在的,但孩子不主動和他們溝通,這個想法就在心裡埋沒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主動和家裡的老人溝通,這個事才能成。」

湯小白的小紅書主頁以「只有初中學歷卻月入5萬的自由撰稿人」為身份標簽,置頂了「幫老年人代寫回憶錄,年收入15萬以上」的筆記,這條分享帖獲得近萬點贊,七百多條評論。

「八九年前,我還在東莞一家工廠做流水線工人,學歷不高,只能做體力活,越來越感到身心俱疲,看不到發展前景。於是決定練習寫作,後來還開了淘寶寫作店鋪,代寫主持稿、演講稿、人物故事與商業軟文。」湯小白告訴記者,剛開始入行寫作時,將近一年沒有收入,後來「選對了正確的寫作類型」——商業文案和為老人寫回憶錄。

在11月的一條筆記中,湯小白分享了前一個月的營收,「10月接了兩本回憶錄,合作總金額為4.1萬元,預計在兩個月內完成」。

「找我寫傳記和回憶錄的客戶大部分是小老板、退休幹部這類人,在整個社會層面或許不算很有名,但在他們家族,都是了不起的人。」湯小白認為,比起寫作技巧、文筆,「找到這類客戶才更重要」。

為了尋找潛在客戶,除了線上運營社交媒體,湯小白還常去公園、養老院與老人聊天,不錯過任何「推銷」自己的機會。他的第一批回憶錄「客戶」就是由此而來。

剛開始寫作的第二年,有一位廣州的青年找到湯小白,希望他能給自己的父親寫一篇回憶錄。「我一開始以為他只是說說,後來,他不停給我打電話、發信息溝通情況,我覺得他好像是誠心的。」於是,湯小白買了機票去廣州,對他的父親與近親開始了為期3個月的採訪。「這位老人出身農村,在貧苦的環境長大,到了城市以後,勤勤懇懇工作,結婚生子,現在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聽起來很平淡,但對這位老人和他們的家庭來說,這些故事就是值得留給後輩的精神財富。」他還記得,將打印好的成品交出去時,老人感動得流淚了。「不是文字工作者出身的我,第一次因為寫作獲得這麼大的肯定。我沒想到這份回憶錄有這麼大的能量,真誠對待寫作,能給普通人帶來這麼大的鼓舞。」

AI寫回憶錄,可行嗎?

相比收費數萬元的人工代寫回憶錄服務,AI的興起,讓寫作門檻變得更低。採用AI工具,能讓更多人輕鬆擁有屬於自己的回憶錄嗎?

一位從業者告訴記者,AI寫作回憶錄往往只需數千至1萬元出頭,不到一個月就能完成撰寫。目前,市場上已出現多種AI編寫軟件,使用者只需戴上耳機回答問題,AI會根據使用者回答中的關鍵詞調整提問,從用戶提供的照片、文字和其他資料中提取信息。完成資料收集後,就進入了AI寫作階段,之後,通過人工編輯進行校稿審核,審核通過後,用戶可以查看,並繼續使用AI修改章節內容。「回憶錄的精髓在於經歷的記述。AI已經學習了很多人物傳記和回憶錄的寫作方式,只要信息足夠真實,它自然能夠生成不錯的文章。」一位使用了AI寫作平台的用戶反饋道。

更多寫作者對AI的介入表示懷疑。湯小白嘗試了AI生成文字後選擇放棄,「雖然有時候AI可以提供給你一個寫作框架或比較華麗的措辭,但真正的核心——故事的構思和結構還是要靠自己去創作。AI只能是輔助手段,我不太願意用。」

明微所在的團隊開發了自己的AI寫作平台,每個月可以量產4至5篇人物傳記,不過明微自己從來沒有使用過。「那樣的文章雖然第一眼看著不錯,但你看第二遍的時候就根本不想看了。因為它沒有情感,沒有人的影子,就是資料的堆疊。」她也擔心,當老人敘述時情緒激動或跑題時,AI是否有能力安撫老人的情緒,把敘述邏輯重新拉回正軌?

「回憶錄和傳記不同於別的文體,它是一個家族的生命故事,需要敘述者情感的注入,更需要寫作者精神的投入。」多位代寫回憶錄的寫作者告訴記者,回憶錄固然具有傳承意義,但在文字成品之外,晚輩、寫作者與老人閒聊時提供的情緒陪伴,或許才是銀髮群體更加需要的。「在這份陪伴的記憶上,AI大概無法替代人類。」

Comment by Ra Zola on December 13, 2024 at 9:27pm

(續上)更多寫作者對AI的介入表示懷疑。湯小白嘗試了AI生成文字後選擇放棄,「雖然有時候AI可以提供給你一個寫作框架或比較華麗的措辭,但真正的核心——故事的構思和結構還是要靠自己去創作。AI只能是輔助手段,我不太願意用。」

明微所在的團隊開發了自己的AI寫作平台,每個月可以量產4至5篇人物傳記,不過明微自己從來沒有使用過。「那樣的文章雖然第一眼看著不錯,但你看第二遍的時候就根本不想看了。因為它沒有情感,沒有人的影子,就是資料的堆疊。」她也擔心,當老人敘述時情緒激動或跑題時,AI是否有能力安撫老人的情緒,把敘述邏輯重新拉回正軌?

「回憶錄和傳記不同於別的文體,它是一個家族的生命故事,需要敘述者情感的注入,更需要寫作者精神的投入。」多位代寫回憶錄的寫作者告訴記者,回憶錄固然具有傳承意義,但在文字成品之外,晚輩、寫作者與老人閒聊時提供的情緒陪伴,或許才是銀髮群體更加需要的。「在這份陪伴的記憶上,AI大概無法替代人類。」

比起「生意」,更是「療愈」

「月入XX萬」「收入夠買一輛車」,社交平台上的「代寫回憶錄」經驗帖,常常傳遞出「輕鬆賺錢」的感覺。

一位在上海高校從事創意寫作教學的青年教師向記者表示,就像「很多開寫作課的人,本身並不靠寫作掙稿費」,在互聯網上宣傳「代寫回憶錄很賺錢」這件事,有點接近這個套路,「也許主要也是靠教別人如何賺錢來賺錢吧」。變現途徑包括但不限於培訓課程、寫作提綱,更有人已經開出「AI+回憶錄寫作訓練營」。

事實上,代寫回憶錄,由於價格和內容標准不清晰,同時週期難以把控,從商業邏輯上說,遠未成為一門「好生意」。

對老年人來說,寫一本回憶錄,價值或許不僅來自最終的文稿,更來自撰寫過程得到的耐心傾聽,甚至,老年人如果能夠自己加入寫作,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療愈。

今年11月,配音演員童自榮出版了帶有自傳性質的新書《八十而已》。在思南文學之家舉辦的分享會上,記者聽到了童自榮分享這本書的緣起。「年初我生了一場莫名其妙的病,成天昏昏沉沉,像植物人一般,有時還會呆呆地想,張國榮從這麼高的樓飛下來,如此瀟灑——」童自榮對讀者如實坦白,「足有半年時間是這樣的狀態。女兒突發奇想,『一起來弄本書』,或許對病情有幫助。半年之後,書寫出來了,我漸漸恢復了。我要謝謝我的女兒。」

北京師范大學老年心理實驗室的研究提到,「人生回顧法」是一種重要的老年人心理治療方法,實施「人生回顧干預」的老人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能提高生活滿意度和自尊感。

寫回憶錄或出於回憶錄的目的,向他人回憶人生,某種程度上就是「人生回顧法」的實操。「有一年冬天我回老家,曾是文學青年的三舅姥爺正在寫家族史。他是60後,現在當保安。後來逐漸出現秀英奶奶、姜淑梅這樣的寫作者,她們的知識積累可能還不如我的三舅姥爺,是從學寫字開始學寫作。」上海大學創意寫作專業博士信世傑說,「三舅姥爺」們帶著豐富的故事資源,如何整合、表達出來,寫作的過程也是梳理的過程,帶有自我紓解的功能。

註冊在長寧區的民非公益組織「福智公益」從去年起開展「長者陪伴」系列活動——「人生回憶錄」項目,強調「敘事療愈的力量」。活動介紹中表示「通過6週的創意書寫,創造喜悅、充實的老年生活,成年子女也有機會通過自傳理解父母的生命歷程,增加彼此對話,從而相互理解,促進家庭和諧」。

這一活動去年5月首次在仙霞新村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開展,今年多次在仙霞路「鄰光MIX」定期舉辦。記者注意到,授課老師有多年應用心理學背景,課程內容不限於寫作,還包括通過繪畫、音樂等方式回顧人生。

「人生回憶錄」項目為老人「人生繪本」項目設計的問題。

「在整個活動中,我們會更傾向於關注長者們的喜好,對他們不願意分享的內容,不去涉及。陪老人寫回憶錄,需要耐心、細心和尊重,通過這一過程,不僅記錄下老人寶貴的回憶,也可以讓老人感受到自己的故事被珍視和尊重。」主辦方如此表示。在12月4日舉辦的今年最後一期「人生回憶錄」活動中,一位老人分享道,「在寫作中,原來我一直認為我寫不出那些漸行漸遠、塵封已久的往事,沒想到真動起筆來,那些往事如沉船浮起,裡面每一個房間、每一個物件,都清晰起來,我竟可以記起那麼多細枝末節。」

「不要讓老人覺得,只有付錢才有人願意聽他們講故事。」聽說網上流行「代寫回憶錄」並做了一番研究後,「00後」大學生小屏決定,「今年寒假回家,為家裡健在的長輩做一份輕量級的回憶錄。」(澎湃平台,原標題為《為老人代寫回憶錄,真是一門「好生意」嗎?》作者:施晨露 趙亦婷;原載:上觀新聞 2024-12-11)

Comment by Ra Zola on August 2, 2024 at 8:23pm

胡鈺·文創理念與文創產業

文創產業是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出現後相互融合形成的新業態,逐漸成為全球范圍內文化發展的時代新景觀。文創產業實踐的蓬勃發展催生了文創理念的興起,這種理念為觀察當代文化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與強大的生命力。

文創產業的興起不是偶然的,是文化產業實踐演進的結果。從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發展領先的英國來看,上世紀80年代使用的還是「文化產業」概念,大倫敦市議會提出「文化產業是所有與文化有關的商業活動的通稱」,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英國即宣佈成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提出「創意產業」是「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產業。」

從「文化產業」到「創意產業」的演變,是一個實踐的、市場的、自發的演變過程,表明了消費者需求和產業形態的演變,表明了文化產業發展從以文化復制為主轉變為以個體創意為主。上世紀30年代,德國法蘭克福學派學者瓦爾特·本雅明在其著作《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品》中就注意到了以攝影術、電影技術為代表的技術大規模復制藝術品而產生的文化產業現象,盡管他對這種現象是肯定的,但也提出了藝術品「靈韻」凋謝的問題。

「靈韻」凋謝的問題在個性化創作突出的「創意產業」的發展中得到了有效解決,有個性自然就有了「靈韻」。但凡事過猶不及,當一味突出個體創意而脫離社會文化時,其產品又顯得很單薄而無法引起共鳴。事實上,文化是土壤,創意是種子,文化與創意有機結合才能誕生好的文化產品。由此,出現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形態,這一產業形態強調文化創意化、創意文化化,成為當代文化發展的新趨勢。

今年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了題為《文化時代: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總覽》的研究報告,文創產業是全球經濟的支柱產業,對世界經濟和社會就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經濟體,都正在成為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戰略性產業。

報告顯示,文創產業為世界各國創造的就業崗位佔世界就業總人口的1%,高於歐洲、日本和美國汽車制造業就業人口的總和。該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表示:「無論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文創產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發動機,是發展最快的行業,影響價值創造、社會就業和出口貿易,為世界許多國家創建了美好未來。」

文創產業實踐的飛速發展為推動當代文化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文創理念。文創理念是從創新視角、科技視角、社會視角觀察文化發展的理念,其核心特征是創新與跨界,以一個更廣闊、更多維的視角推動文化發展,實現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6-10-26 )(下續)

Comment by Ra Zola on August 2, 2024 at 12:18pm

(續上)從文創理念看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就要不拘於傳統文化形式與內容,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一對於傳統文化的「雙創」理念,就要求在當代中國文化建構中對傳統文化從形式到內容上都進行創新,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通俗化、大眾化、時代化。

在文創理念的指導下來推動文博事業,對於博物館的藏品,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文物說話」,讓千百年的歷史藏品轉化成為當代人喜愛的文創品。北京故宮博物院在開發文創產品方面成效顯著,從早期僅僅是文物復制品的書畫系列、瓷器系列等產品,逐漸發展到許多具有故宮特色與實用創意的產品,在提煉故宮的色彩、建築、器物等文化元素的基礎上,開發出「故宮貓」等文創產品8700多種,2015年的營業額超過10億元。這種從「文化復制品」到「文化創意品」的轉變,就體現了鮮活的文創理念,體現了文創產品的歷史性、知識性與實用性、趣味性的有效結合。

從文創理念看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就要不拘於文化的「文」,推動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對文化的傳統理解聚焦在人文色彩濃郁的文學藝術作品上,一談到文化發展就是發展琴棋書畫、戲曲文學,這些內容的確很重要,是中國文化的根與魂,但從數字化生存、新科技革命的時代視角看,僅有這些內容又是遠遠不夠的。

2015年「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有關部門發佈了《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調查顯示,中國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數字化閱讀接觸率為58.1%。盡管後者比前者僅僅多了0.1%,卻有特殊意義:數字媒介閱讀首次超過印刷媒介閱讀。美國學者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曾提出,「某個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對於這個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質重心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當代媒介的變遷對文化與科技融合提出了強烈的需求,人們對數字出版、網絡音樂、動漫游戲等文創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

在當代文創產業的國際競爭中,推動文化產品的科技化已經成為趨勢。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文創產品出口國,其文創產品的科技含量非常高,不論是其科技色彩鮮明的科幻電影還是充滿科技手段的迪士尼主題公園,都成為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典范。同樣,中國的一大批文化科技企業也在崛起。比如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堅持發展「文化科技產業」的目標,開發出特種電影、數字動漫、主題公園等文創產品,環幕立體電影系統及影片進入包括美國、加拿大在內的40多個國家。

從文創理念看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就要不拘於文化的小眾性,推動新的文化業態融入大眾生活。文創產品在社會的需求增長根本上源於中國消費結構的改變,當前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8000美元,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文化消費已經進入以審美、休閒、體驗為主的階段,由此帶來文創產業蓬勃發展,新的文化業態應運而生,這種業態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文化展示。比如深圳,這些年文創產業的年均增長速度接近25%2014年文創產業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9.7%,創意設計、數字音樂、文化旅游等行業在全國領先。

以現在流行的自助型鄉村旅游來說,它的消費地點已經不是景區而是非景區,消費者在旅游中更多的不是觀景而是體驗與參與。這種需求生成了嶄新的鄉村旅游模式,許多鄉村創客也由此產生。這種模式需要與當地的地方文化與產品緊密結合,需要優秀的設計與品牌來支撐,需要開發者對大眾文化品位有准確把握。

文創產業的概念在華人文化圈得到普遍認同,與國外提出的創意產業、版權產業等概念相比,文創產業的概念更加凸顯了文化特質,而華人的文創產品也兼具了精神產品和娛樂產品的雙重屬性。前者展現了中華文化的風格,後者適應了消費社會的需求。文創理念是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有效理念,需要在全社會營造濃郁的文創意識與文創生態,加快培育文創人才,形成「文創+」的模式,鼓勵「文創+制造」「文創+農業」「文創+旅游」「文創+建築」「文創+文博」等新業態,以文創助力中國文化復興與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全社會的文化品位與生活品質。作者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Comment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24 at 9:32pm


從「文化工廠」到「文創產業」的發展趨勢

當今之世,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最前瞻、最前沿的領先力量,人們像呼吸空氣一樣接觸著創意,一股巨大的文化創意產業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將文化創意、科學技術與商品生產相結合的文化創意產業,被公認為是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朝陽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發達國家將其發展成為支柱產業,使之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新引擎。

從全球范圍來看,一個基本的趨勢是: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其文化軟實力的擴張和滲透力都比較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其文化軟實力都有著較大的優勢。文化創意產業在國與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並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提供了形式多樣的載體和平台。

在新的全球經濟、技術與文化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既可以適應新的發展格局,把握新的核心要素,建構新的產業構成的通道;也可以在商品化、產業化進程中,幫助大家突破社會階層的局限,拉近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距離,提高國民經濟發展總量,進而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力量。

因此,今天《思維品書》整理了十本關於文化創意的書籍,致力於幫助大家區分哪些產業是通過知識產權的產生和開發,而具有創造財富巨大潛能的文化產業,用辨別的思維為大家提供有益的投資指導。

《理解大眾文化》

作者:約翰·費斯克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約翰·費斯克(John Fiske,1939—)作為當代英美學術界著名的大眾文化理論家,因其「文化消費主義」的研究主張而被西方學術界普遍稱為西方當代大眾文化研究代表人物。他撰寫了《理解大眾文化》(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1989)、《讀解大眾文化》(Reading the Popular Cul-ture 1989)等8部著作以及數百篇有關大眾文化、大眾傳播和影視文化的研究論文,在歐美學術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嘗試建立不同於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理論,倡導積極快樂和隨意休閒的大眾文化理論,推崇日常狂歡的大眾消費精神,其《理解大眾文化》目前已成為大眾文化研究領域被廣泛引證的代表作。(下續)(2022-11-27 投資者網 )

Comment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24 at 3:37pm

《理解大眾文化》從廣告、貓王和麥當娜、汽車等日常生活中文化現象的分析入手,勾勒了有關資本主義社會的大眾文化理論。更可注意的是,有很多跡象表明,本書是從「理論」到「解讀」,而作者此前發佈的《解讀大眾》則從「解讀」到「理論」。這兩本書皆可自成一體,但我希望兩本書都讀的人能夠發現,畢竟「解讀」充實並置疑著「理論」,而「理論」深化並概括著「解讀」。

《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實踐》

作者:張岩松、穆秀英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古希臘大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文化創意產業」正是一個重要支點。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中國的科技生產力與文化生產力正不斷釋放,形成合力。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在這個創意燃燒的激情歲月,需要我們「人人握靈蛇之珠,家家抱荊山之玉」,像龍應台在《文化是什麼?》中呼籲的那樣「讓我們拿出13億人的創意和別人比吧!」每一個中國人都勇立潮頭,順勢奮進,以卓越的靈感和傑出的思想理念撬動地球,推動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和大繁榮,使中國早日躋身於世界文化創意強國之列,鑑於此,張岩松和穆秀英合作完成了本書。

本書不僅解讀了國家宏觀經濟、實體經濟現象,對當前制造業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進行及時、深刻、有針對性的詮釋,助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而且列舉大量行業案例,分析傳統制造業和智能制造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為讀者緊跟時代,精准把握未來經濟發展脈搏,積極探索5G時代的機遇與發展,用互聯網的思維思考未來的出路提供有益的指導。

《文化創意產業動態及其空間效應》

作者:馬仁鋒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在迅速發展的新經濟(New Economy)中,我們身邊的人才(talent)和創意(creativity)將在塑造經濟機遇方面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創意被描述為能夠產生新的和原創的想法。從經濟角度看,創意可以被理解為新思想的產生,這是創新和新經濟活動的主要來源。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意已經成為知識經濟研究和政策實踐的一個熱門概念。

它衍生了「創意氛圍」(creative milieus)、「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創意城市」(creative cities)、「創意階層」(creativeclass)和「創意資本」(creative capital)等系列學術概念及其城市區域實踐形態。

本書以人文—經濟地理學、產業與區域經濟學的原理為理論基礎,選用「理論研究—假設建構—案例驗證—理論總結應用」的研究邏輯,充分利用企業動態定量分析等方法對文化創意企業、文化創意園區、文化創意企業生產網絡進行包括空間性分析、社會網絡分析等的數理統計分析與空間分析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兼顧理論分析與案例驗證相結合的研究手段,以東部發達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文化創意企業動態為研究對象,形成了本書最終的研究成果。


《創意經濟》

作者:[英]約翰·霍金斯(John Howkins)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世紀90年代,英國政府希望加強和推廣英國的文化和藝術,並希望不僅僅是作為文化,同時也能使其成為一項具有創意性質的產業。為此,國際創意產業界著名專家,英國經濟學家,世界創意產業之父,版權,媒體及娛樂業研究方面的領軍人物,知識產權憲章的負責人和提供創意及知識產權咨詢的創意集團的主席及創始人之一的約翰·霍金斯先生,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來研究如何將相關產業整合起來。

第十章是全書的結尾章,也可看作是對第五章的進一步論述,共同形成了創意資產管理的框架,故建議同步閱讀。作者回顧了資本的起源,以及人力資本、結構資本、智力資本觀念的發展,指出:創意經濟是有史以來首個將人及其個人特質如想像力與好奇心、個人關係、知識產權以及達成公平交易的能力作為最有價值資產的經濟體系。創意經濟是將「需求」轉化為「可能」的經濟,是將「想法」視為「資產」的經濟,是把「好主意」變成「好生意」的經濟。


《世界文化產業研究》

作者:熊澄宇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世界文化產業研究》共十一章節,內容包括世界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和產業特點、非營利組織與文化產業發展、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特點與趨勢、英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特點與趨勢、日本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特點與趨勢等。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文化產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對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的貢獻不斷增強,已成為許多經濟體的支柱產業之一。了解國際上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趨勢,借鑑有益經驗,對促進中國文化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因此,本文重點分析了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文化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以及一般規律和主要特點。

Comment by Ra Zola on July 30, 2024 at 5:52pm

《師說:人文經濟學》

作者:張維迎、[美]陳志武、許小年、盧鋒、林毅夫

出版社:文化發展出版社

《師說:人文經濟學》是一本中國頂尖經濟學家們撰寫的經濟學普及讀物,即使沒有任何經濟學基礎,也能讀懂的經濟學讀物,對於投資、生活、人生選擇均有重要指導作用。

早期現代經濟學主要研究領域是市場資源配置問題,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微觀經濟學,而該書中納什提出的「納什均衡」理論拓展了經濟學的研究領域,使得經濟學可以研究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和博弈過程,可以探析社會中的各種制度規范。


《創意環境:媒體和文化產業中的創意與創新》

作者:尼西姆·奧特馬茲金、埃亞爾本·阿里

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

本書的目的是擴大學者的分析視角,將創意產業置於與其他類型的實體、組織和混合了創意和生產的社會形式進行比較和對比的框架中。換言之,本書旨在為文化和媒體產業的創意研究制定一個新的議程。雖然這項研究的重點是媒體和文化產業,但它們是在其他團體和組織的背景下進行調查的,這些團體和組織將創造力的形式聯系起來,強調將想法變成具體的實踐和產品。

本書的原創性在於:(1)提出了一個比較和跨學科的觀點,開發了一個新的框架和分析概念來理解媒體和文化產業中的創意概念,以及(2)提供了一系列新鮮的基於實證的創意過程研究,如在廣告、時尚、動畫和流行文化領域的研究。采取這種比較的做法是為了對創意產業的某些特點生成新的見解,也為未來的分析提出新的問題。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

作者:馬歇爾·麥克盧漢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該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篇,展開論述了四種觀點。

第一,媒介的迅猛發展,使地球成為一個小小的「地球村」(Global Village)

第二,「媒介即是訊息」他認為媒介對信息、知識、內容有強烈反作用,它是積極的、能動的對訊息有重大影響,決定了訊息的清晰度和結構方式。

第三,「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與人是相對獨立的。不同媒介對不同感官起作用。書面媒介影響視覺,使人的感知成線狀結構;視聽媒介影響觸覺,使人的感知成三維結構。

第四,「冷媒介和熱媒介」。低清晰度的媒介(如電話、電視、口語)叫「冷」媒介。因為它們的清晰度低,要求人深刻參與、深度卷入,為受眾填補其中缺少的模糊的信息提供了機會,調動了人們再創造的能動性。

反之,高清晰度的媒介叫「熱」媒介。拼音文字、印刷品、廣播、電影等等都是熱媒介。它們給受眾提供了充分而清晰的信息,因而受眾被剝奪了深刻參與的機會,被剝奪了再創造的用武之地。

第二部分是應用篇或者舉例篇,以第一部分的理論為基礎分析了從古至今的26種媒介。該部分以詩句或者是古羅馬故事等為引子,以一種文學的手筆向讀者展示現實生活中的媒介。他認為口語詞可以使人延伸和拓展,但與此同時由於言語這種意識的技術延伸又削弱了人的集體意識或直覺。

再講另一種媒介即書面詞時,他認為這是以眼睛代替耳朵,唯有使用拼音文字與物質實體性質聯系在一起是科學。電力時代使數字回頭與視覺經驗和聽覺經驗統一在一起來。麥克盧漢甚至把服裝、住宅這些時常生活也看作是媒介的一種。


《藝術與創意產業》

作者:夏斯汀·奧康諾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藝術與創意產業》中,作者賈斯汀·奧康諾從現代性的角度,系統研究了藝術與現代文明的關係,提出了藝術與創意產業的概念。作者認為,在現代社會,文化與經濟之間存在一種張力,這是我們現代性的一部分。

「藝術」與「創意產業」也都不是我們慣常所理解的一個簡單的術語,它們都涉及一些當代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根本性問題。新的文化消費改變了我們的藝術、文化觀念,以及文化政策的方向,創意產業則是這些轉變的中心。

《文化、創意和經濟:協作實踐、價值創造和創意空間》

作者:佈萊恩-J-赫拉奇、泰勒·布里吉斯究、蒂娜·海施、阿特爾·豪格、約翰·詹森、珍妮-斯約霍姆

出版社:Routledge出版社

本書通過討論在八次「歐洲文化、創意和經濟座談會」(CCE)上出現的三個關鍵矛盾,細化了我們對當代創意經濟的理解。這三個關係為:(1)個人和協作性創意實踐之間的緊張關係;(2)傳統和創新之間的緊張關係;(3)孤立的和相互關聯的創意空間之間的緊張關係。

本書每個章節提供了對鮮為人知的實踐、地點和背景的見解,如柏林和西班牙農村的聯合辦公空間、萊斯特的創意企業以及非洲的文化中介在創意經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其他章節則探討了跨地區文化流動的性質、不斷發展的時尚「領域」以及社交媒體和眾籌平台的影響。

Comment by Ra Zola on March 30, 2024 at 7:59pm

Shanghai to set up universities with Germany, UK by Shen Mengdan

Shanghai's education authorities have announced an annual work plan that includes plans for two new Sino-foreign universities.

These are part of the city's initiatives to promote glob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The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ssion has signed agreements with German and British universities to set up the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Sino-British Arts Institute.

The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will come up in the Lingang New Area, will be developed jointly by the commission, Tongji University in Shanghai, the German 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hree three German universities for applied sciences. It will follow the model of German universities in the applied sciences paradigm to cultivate talent needed by industries.

Shanghai's Donghua University, the Royal College of Art in London, and the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ssion will jointly establish the Sino-British Arts Institute.

It serves Shanghai's objective of creating a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fashion, design, and brands by fost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ed artists and designers from across the world.

The website of China's Ministry of Education states that Shanghai has established 176 high-level Sino-foreign educational institutes and programs.

In addition, Shanghai is going to expedite this year's UNESCO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building.

Additionally on the list are improved services for the city's schooling of foreign children.

The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was signed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for setting up the Sino-British Arts Institute. (2024-02-20 https://www.shine.cn

Related:

上海:兩所新大學,來了!

地方文化營銷 ELP:Literature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