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下)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一個最大的思想,是一個傲慢的中央帝國在被征服之後的選擇。中國被打敗了,不是想翻盤嗎,那麼,“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中國可以繼續傲慢,但無論如何,要想對西方人戰而勝之,不能不從研究、學習開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本來就是中國聖賢的教誨。魏源接著這樣的思路往下走,順理成章,無可挑剔。

在這部書中,魏源建議中國人應該正視西方工業文明的挑戰,應該盡快發展自己的工業、商業、航運業、金融業。中國不僅應該大度接納西方人來華貿易,而且應該“互市”,要求西方也要向中國資本開放市場。將工業文明、商業文明的種子,漸漸嫁接至中國農業文明老樹上。更有甚者,魏源在這本書中,還刻意介紹了英美等國民主制度,以為英美聯邦制、選舉制、分權制衡的司法制度,以變古今官家之局,人心翕然,選官舉能,可謂不公乎,可謂不周乎(《海國圖誌後序》),實在值得中國人注意借鑒。


《海國圖誌》意識到了歷史大轉折,意識到了中國無法固守單一的農業文明,中國應該增強“海國”意識,應該與世界互動,雙向開放。

一百多年後重讀《海國圖誌》,我們依然能感覺到一個敏銳的知識人對世界大勢的清晰判斷,中國如果沿著這樣的路徑走下去,在鴉片戰爭後發奮改革,中國應該很快可以歩趨西方,與世界一致。然而,“天朝上國”的惰性太強大了,失敗很快成為過去,剛剛醒來的雄獅打個哈欠又睡著了。中國辜負了林則徐-魏源的一片苦心。“書成,魏子歿,廿餘載,事局如故”(左宗棠:《海國圖誌序》)。

中國是一個崇尚工具理性的國度,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沒有實踐的檢驗,許多道理在很多人看來就不一定具有真理意義,因而近代中國的每次大進步,幾乎都伴隨著失敗,總是“失敗實踐”後的覺醒。失敗的越慘烈,進步就越大。


《海國圖誌》在自己的國家沒有贏得應有尊重,沒有轉化為變革的力量,根據魏源好友姚瑩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海國圖誌》“犯諸公之忌”(姚瑩:《與余小波言西事書》,《東溟文後集》卷八),談論了不該談論的事,從而使中國錯失至少二十年機遇。(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與中國的情形很不同,1851年一個偶然機會讓《海國圖誌》傳到了日本。此時的日本還處在鎖國狀態,但魏源這部書卻讓日本人如獲至寶,在此後五年間,《海國圖誌》的日文版本竟然有出了二十幾個,深刻啟發了日本人的近代意識。江戶晚期思想家佐久間象山在閱讀了《海國圖誌》後,格外佩服魏源“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以為應該像魏源那樣以全新世界格局重新規劃日本方略。在許多人仍將西方文明視為“奇技淫巧”之“邪教”的時候,佐久間象山由魏源啟示開始了對世界及日本前途的重新思考。(2017-08-07愛思想)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