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上)

研讀中國近代史,無法繞開魏源和他的名著《海國圖誌》。這部著作顯示了中國文明的偉大:不因失敗而失去信心,反而因失敗而向強者學習。

鴉片戰爭將要結束,18417月,力主抵抗的林則徐卻被清廷視為“肇事者”而發配伊犁戍邊,途徑鎮江,與老友魏源相晤。在過去幾年,魏源曾為江蘇布政使、巡撫擔任幕僚,在中英衝突中,魏源與林則徐的態度大體一致,主張抵抗,同時也主張向西方學習。

回顧往事,林則徐、魏源無不感慨萬千,遙望前途,林則徐大約已心灰意懶,不敢奢望還有機會重回內地。分手時,林則徐交給魏源一部書稿,希望魏源今後有機會予以補訂,以開拓國人眼界,明白世界大勢。

林則徐的這部書名《四洲誌》,是他在欽差大臣任內物色專門人才編譯的“參考資料”。據研究,其主要知識來源,為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概略介紹了域外知識。

在林魏之前,中國人並不是不知道世界,事實上,早在先秦時代,中國人就知道大九州、小九州,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且此後千百年,中國人也通過各種方式與域外文明打交道。只是到了清代,特別是到了康乾盛世,物質上的繁華讓中國人飄飄然,周邊的藩屬也給予足夠的尊重、羨慕,奉中國為“上國”,於是中國人也自以為世界中心,自詡為“天朝”。

遵照林則徐的囑托,魏源加緊工作。一年後,在《四洲誌》基礎上編成《海國圖誌》五十卷,1843年初刻於揚州。又過了若干年,又有六十卷本、一百卷本相繼問世,不斷翻刻。



從《四洲誌》到《海國圖誌》,不僅擴大了規模,而且性質也有微調。後者已從前者戰而勝之的情報性質轉為普遍性知識,全書圍繞域外文明這個中心,全方位系統介紹了世界各國歷史、地理、政治、行政、經濟、社會、文化教育、風土人情諸多方面,是世界文明最早的中文百科全書。

《海國圖誌》是“有思想的學術”,在介紹域外文明時並不是平鋪直敘,而是處處隱含“師夷長技”的用心,實用主義色彩最為濃厚,諸如西方國家怎樣造船,怎樣造炮,《海國圖誌》無不給予力所能及的細節介紹。

睜眼看世界,是林魏的偉大貢獻,也是《四洲誌》、《海國圖誌》的價值所在。從這部書開始,中國人踏上了向域外文明學習的路。林魏被譽為近代中國最偉大的啟蒙先驅,毫不誇張。


中國畢竟不是主動向西方學習,而是在與西方經歷了數十年交往,特別是戰爭失敗後的反省,因而,不論是林則徐,還是魏源,還是那時的中國知識人,上焉者如林魏想到了學習西方,下焉者還在那里鼓吹攘夷,鼓吹排外,鼓吹中國文明中心論。為了打碎這部分愚昧者的迷蒙,魏源在《海國圖誌》序論開宗明義:

是書何以作?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Views: 4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