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可《客家大光:羅芳伯》(上)

清中葉以來,約兩千多萬華人遷徙分佈到世界各地,人們稱之為“海外的中國,外部的中國,一個隱蔽甚至神秘的中國,一個守舊而又時髦的中國,一個繁榮的、不問政治而忠誠大陸的中國。”在這些海外華人中,就有為數眾多的客家人。

時至今日,海外客家人已廣泛分佈於世界五大洲六七十個國家和地區,人數達數百萬。在東南亞以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為多,在大洋洲的客籍華僑華人則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美洲則以美、加為多,歐洲則集居在英國和法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是海外客家人聚集最多的國家,那裏以梅州人為主分別有120萬和100萬的客家人。

幾百年來,海外客家人刻苦耐勞、艱苦拼搏、團結互助,與僑居地人民和睦相處、胼手胝足、共同創業,為當地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貢獻。與此同時,作為對祖籍地的回報,他們對祖國的革命與建設,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踏平坎坷成大道,正是海外客家人的真實寫照。


婆羅洲開埠僑領羅芳伯


“開埠”是指客家在南洋某島某地白手起家,將人煙稀少或毫無人煙的地方,開發成為城鎮乃至大城市的代名詞。這是客家人遷徙南洋後的一項重大事業,其功不可沒。客家人在南洋各地較早領導開埠的著名僑領有:羅芳伯(廣東嘉慶州人)開發坤甸(今屬印尼);葉亞萊(廣東惠州人)開發吉隆坡(今馬來西亞首都);謝樞泗(廣東梅縣人)開發合艾市(今屬泰國);鄭嗣文(廣東增城人)開發大霹靂(今馬來西亞);丘燮亭(廣東梅縣人)開發巴達維亞(今印尼首都雅加達);古原泉(廣東梅縣人)開發檳榔嶼(今馬來西亞濱城)。僑領們每開一埠,既要團結各系華工,又要與當地人親密合作;既要籌劃資金,又要提出項目逐步實施;同時還要與西方殖民者的騷擾、入侵作鬥爭。可謂歷盡坎坷,竭盡心血。他們的活動,不但是南洋開發史的有機部分,而且也是客家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率先在南洋“開埠”的是廣東嘉應州人羅芳伯。羅芳伯,生於清乾隆三年二月初九(1738年3月28日),原名芳柏。“羅大哥”及“羅芳伯”是人們對他的尊稱。羅芳伯少時,“負奇氣,性豪爽,尤喜結納”,“自幼學文習武為群兒冠”,“嘗於學書習劍之余佐治耕牧,遇事勤奮,鄉里稱之”。清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35歲的羅芳伯鄉試不第,於是“乃懷壯遊之志”,率族中兄弟及天地會眾,從虎門駕獨木連體船啟程,途經瓊崖、西沙、菲律賓,橫過赤道,一直漂泊到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關於這段經歷,羅芳伯所作的《金山賦》有過記述:

“蓋聞金山之勝地,時懷仰止之私衷。地雖屬蠻夷之域,界仍居南海之中。歲值壬辰,節屆應鐘。登舟自虎門而出,南征這馬首是東,攜手偕行,親朋百眾;登舟共濟,色相皆空。予自忖曰:既從虎門而出,定直達乎龍宮。無何遠望長天,覺宇宙之無盡;下臨無地,想雲路之可通。直如一葉輕飄,飛來萬里;好借孤舟徑達,乘此長風,時則從小港而入,舟人曰:‘金山至矣。’” (下續)

Views: 4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