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 Chen·美學,作為政治信仰 -閱讀洪席耶訪談錄:《我們活在怎樣的時代?》(中)

1「美學革命」之哲學起源

二十年來,洪席耶不斷思考美學的哲學流變,如2000年提出《感性分享》,將班雅明的「靈光消逝」(perte de l’aura),從二十世紀大鳴大放的大眾電影,向前延伸至十九世紀對抗亞里斯多德古典美學的現實小說蔚然興起;其2017出版的《虛構邊緣》(Les Bords de la fiction),更將現實文學對抗亞里斯多德菁英美學,往前回溯西方三千年歷史,往後延伸至二十世紀的美洲文學。而甫於2020年出版的《景色時代-美學革命之起源》(Le temps du paysage. Aux origines de la révolution esthétique),更可說其多年研究的結晶:「美學革命」正是面對奉《詩學》為圭臬、亮麗征服自然之法國菁英絕對理性,一種連結無為自然的康德哲學與連結人民現實的法國大革命,兩者共時共振之精神奮起。

美學似不能脫離哲學。我們或許可以發現,宛如美學千百年之哲學流變,洪席耶自身也體現其思想不斷流變,似從早期68學運師生世代,追尋黑格爾-馬克斯-毛澤東唯物辯證,於近二十年轉向康德崇高自然哲學與席勒狂飆啟蒙美學。如洪席耶於這本訪談錄中宣稱:「席勒確認人類平等的原則,來自一種感性經驗,而非來自機構規範或法律規定。」洪席耶近年推崇席勒的美學教育,認為其種展現一種去除界線,如去除亞里斯多德古典美學中,高貴菁英悲劇與低下平民喜劇之分隔,也就是追尋一種解除菁英純藝術和平凡人日常生活的分界,連結理性與不理性,連結不完美之人與無為自然,以一種藝術的自主自由,共振人之解放。

 

2 美學研究之雙重屬性


不同於將美學視為單一方法或唯一價值,洪席耶多年來不斷提出美學研究的雙重屬性,藝術有自主的能力,也有連結的能力。藝術一方面享有一種自主性(autonomie),可展現一種無目的性的自由自在,另一方面也不斷連結身在其中的自然現實,而成為一種關於人活在世界的政治活動。洪席耶的美學雙重屬性似於其今年出版的《景色時代-美學革命之起源》,得到進一步探索。對比法國菁英以絕對理性信仰,創造抽象幾何、一望無際的凡爾賽花園,以絕美藝術展演征服自然、統治宇宙的想像,洪席耶發現康德美學共振法國大革命,提出一種翻轉視野:康德美學具有「美」和「崇高」之雙重屬性,「美」呈現一種自主自由的無目的遊戲,而「崇高」連結不可測的無為自然,藝術的智慧在於如何連結作為個體的人與活在其中的世界。

若說美學難以脫離哲學,美學更難與政治分隔,如洪席耶宣稱:「美學不是意外成為政治,而是本質上就是政治。」洪席耶在這本訪談錄,直言不諱其政治信仰:「民主政治並不是一個政權,而是一個平等條件(condition égalitaire),一個存在的無政府條件,也就是一個被當權不斷否認的條件。」洪席耶的關注在於,「美學革命」如何與政治革命同行,共謀一種平等狀態,並提出一種雙重方向:一方面,美學自主以一種感性經驗,「廢除純藝術題材方法和平凡經驗的隔閡」,另一方面,如此「感性經驗轉化,不只來自學院或者法則,更植於思想與革命行為中。」洪席耶的學說可能在於,如何以一種「平等方法」( méthode de l’égalité),美學與政治共享一種時代信仰。

本文作者Yo Chen 陳潔曜, 北藝大電影碩士,巴黎第七大學電影研究博士,研究過程獲兩屆世安美學獎。創作曾獲文化部優良劇本、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劇本獎與自由文學獎,曾入選柏林影展電影新秀營。 現為獨立研究者、自由撰稿者、法文翻譯。(本站[任何引用]需提及研究者、譯者,敬請尊重獨立研究,感謝!2020-07-03 https://vocus.cc/)

Views: 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