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首詩,最難的是:「起頭要驚歎」,「結尾要感動」。
新詩遣詞用字並非標新立異,透過正確學習不會太難懂。
其作法可運用先作散文或抒情詩文,再解構重組成新詩完成。
◎新詩的簡單形成程序如次:
「醞釀文思」=>「策畫大綱」=>「辨明體裁」=>
「簡潔成章」=>「解構重組」=>「篩選精采」=>
「修飾淬鍊」=>「打理完篇」=>「決定取捨」。
一、「醞釀文思」:就是「找題材」、「抓靈感」,醞釀一篇好詩文思。
找題材要多元取向;如古今歷史、近代軼聞、中外史詩、古典詩詞、翻譯文學、爐邊故事,乃至於新聞事件及身邊生活點滴,都可以成為好題材。
抓靈感要沉思醞釀:有了好題材,進而蒐羅資料,分門別類重新組合;然後到郊外席地閉目冥思,或獨個兒輕鬆喝杯下午茶,都可以產生好靈感。
二、「策畫大綱」:就是擬定一首的詩概要,便於提綱挈領、把握方向。
像制訂行政計畫書般,擬定這首詩的綱目,提出撰稿計畫;例如題旨為何?如何分段?如何起承轉合?如何讓起頭驚歎?以及如何讓結尾感動等?
三、「辨明體裁」:就是選擇確定詩的體裁,再據以構思而演繹成文章。
如同其他文類,現代詩是文體之一種;而現代詩本身又分成若干體裁:如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史詩及現代主流新詩,統稱現代詩或散文詩。
確定一首詩的體裁,就能循規蹈矩依既定體裁演繹成一篇動人的詩章。
四、「簡潔擬文」:就是撰擬這篇詩的初稿,它可能像合成的抒情詩文。
體裁確定,開始擬定一篇簡潔分段的散文;為了讓文章有感情有生命,所以詩的初稿,可能比較像拼湊合成的抒情詩文。
五、「解構重組」:就是將這篇抒情詩文解構後,重新組合新詩的模式。
解構重組文章,與近代解構主義無關。亦非將詩的初稿拆得七零八落,而是將整篇文章加以分解與重構,經重組形成後現代詩或新詩的獨特格式。
六、「篩選精采」:就是將這篇詩篩選精句去蕪存菁,並點入龍睛技法。
一首後現代詩或新詩的初稿,可能需要篩選精采的雋句,刪除累贅的文字,讓詩文更輕盈更精粹,達到精簡沉穩的境界。
七、「修飾淬鍊」:就是為這篇新詩精雕細琢修飾,去除斧鑿完成作品。
此時新詩已隱約成形,進一步將這篇新詩精雕細琢加以美化修飾,排除任何斧鑿的痕跡,完成嘔心瀝血的詩歌創作。
八、「打理完篇」:就是把這篇千呼萬喚的詩作再加校訂、整理與包裝。
任何創作,都難免掛一漏萬;例如一個舛漏文字,一處突兀句子,一段平淡文法,都可能影響詩的美感。再加以複校並整理包裝成篇是必要工夫。
九、「決定取捨」:就是詩作成品若未符合創新,即斷然封存束之高閣。
完成後的創作成品,可能不適合時令推出,或撰寫時滿意完工時猶感不足,就不妨斷然封存,暫時束之高閣,待他日應時展示,或重新審視修飾。
除非自覺寫得太醜,否則沒有必要丟進字紙簍~那樣並不太環保,也浪費了先前努力的心血。再醜的詩,透過修飾,醜小鴨也能成為美麗的天鵝。
參考:
◎《新詩簡史》:
http://blog.udn.com/Axeman/6679931
◎《漫談散文與新詩的區別》:
http://blog.udn.com/Axeman/6872268
◎《現代散文略論》~「如何寫作一篇散文」:
http://blog.udn.com/Axeman/6487001
以茶會友〈文徵明〉
= = = = = = = = = = = =
◎一首詩〈含古詩及新詩〉的定義~
◎古之詩有六義,曰:「風、雅、頌,賦、比、興」。
「風、雅、頌」指《詩經》詩作體裁之區分;「賦、比、興」指《詩經》詩作技法之格式。
現代詩亦然,好的現代詩必含有「風、雅、頌,賦、比、興」之古意或技法。
◎一首詩或新詩的簡單定義:
一首詩的定義,就是涵括「言情;言物;言韻;言志」四大要素的韻文。
以現代文學言,現代詩與現代散文、小說之簡單區分如次:
散文實寫明述,偏重抒情、說理、藝文、寫景特質;如灑脫豪放不羈的現代出浴美女。
詩詞虛實相間,可以夸飾文字以求其生動感人;如穿著兩重心字羅衣的古典情挑少婦。
小說以虛構人物、情節及場景為主,可以天馬行空遨遊太虛;如一身勁裝載歌載舞的遠古飛天仙子。
◎現代詩或新詩,如何界定?何者為詩、何者不是詩?並非斷句、割文或分行的散文即是詩。
一、現代中文之新詩、如何界定?
宗白華在〈談新詩〉中,對詩下了定義:「用一種美的文字--音律的繪畫的文字--表寫人底情緒中的意境。」
個人的定義是:言情〔注入感情〕+言物〔言之有物〕+言韻〔承轉和韻〕+言志〔主題廓然〕,加上精簡文字、自然不造作而形成的一種韻文體裁,就是一首詩〔現代詩〕!
引用詩人蕭蕭《現代詩新知》部分文章:
〔新詩〕名稱:
(1)白話詩:民國以後,文學語言改用白話,以白話寫成的詩,稱為白話詩。
(2)自由詩:民國以後白話詩沒有一定的格律限制,相對於絕句、律詩、詞、曲的格律詩而言,稱為自由詩。
(3)新詩:相對於絕句、律詩、詞、曲的舊體詩而言,稱為新詩。
(4)現代詩:相對於絕句、律詩、詞、曲的古典詩、傳統詩而言,稱為現代詩,這是廣義的現代詩(現代的詩)。
狹義的現代詩,則指1956年紀弦組織現代詩社,創立現代派,奉行現代主義,提倡橫的移植,強調知性所創作的詩(現代派、現代主義的詩)。
<註:狹義的新詩即民國 40 年代以後的台灣現代詩;廣義的新詩則包括五四以後的白話詩、自由詩等。以上統稱現代詩。>
二、何者為詩,何者不是詩?
現代詩與現代散文、小說之區分見前述簡單定義。
分辨詩與非詩之十八字訣:「寫實的是散文;夸飾的是新詩;虛幻的是小說。」.....
光是新詩,還分成前現代詩、磨合期現代詩、後現代詩..... 等等。若要詳細闡述明白,起碼可以寫成一本書。
= = = = = = = = = = = =
◎附:「淺論新詩宜少用標點」~
標點似落腳之處;散文宜多,求規範;新詩宜少,求解放。
散文像蜻蜓點水,十里洋場,需要落腳歇息的陸地花園.....
新詩像蝴蝶紛飛,南飛北翔,需要自由飛翔的空中走廊.....
<卵→幼蟲→蛹→蝴蝶;新詩也需經蛻變,羽化成詩蝶。>
沒有適當標點規範的散文,像迷失的蜻蜓找不著綠地。
受了過多標點束縛的新詩,像折翅的蝴蝶飛不上藍天。
◎「新詩三不原則」:
古詩詞講平仄、對仗、押韻;新詩不受羈絆,只需遵守「三不原則」:
「文字流暢不抝口;用語精簡不累贅;清新自然不落俗。」
◎新詩創作座右銘:
「該肥的用夸飾〈『修辭 ○○ 個技巧』〉,該瘦的予精簡〈精鍊+清新+自然〉」;它就是一首好詩。
按:『修辭 21 個技巧』~修辭技巧之版本各異,從 12 個至 34 個不一;常用者約 12 個至 21〈或 20〉個左右。
參考《修辭技巧簡介》~34 個:
http://teach.ymhs.tyc.edu.tw/chinese/literary_data/rhetoric/rhetori...
參考《中國文學修辭技巧探究》~20 個:
http://lib.rssh.kh.edu.tw/essay/94essay/79.pdf
= = = = = = = = = = = =
◎十四行詩簡介:〈增補〉
一、起源:十四行詩濫觴於古歐洲十二世紀以前,十三世紀演變迄今天的格式。
二、體裁:原為民間小歌曲,後逐漸蛻變為多種格式的短篇詩歌。其體裁歸類帶有哲理性質的抒情詩,或曰抒情哲理詩。
三、格式:義大利十四行詩的規則,史稱由 Guittone d'Arezzo(1235年~1294年)所創始。
〈一〉義大利式:通常是「前八後六」兩段式詩歌表達。〔晚近也有細分成「四四三三」四段式詩歌者。〕
以「前八後六」兩段式詩歌為例:前八句韻牌為 a-b-b-a、a-b-b-a;後六句韻牌 為 c-d-e-c-d-e、c-d-c-c-d-c、c-d-c-d-c-d、c-d-c-d-e-e、c-d-e-c-e-d 等。
其押韻方式,類似中國古典詩的押韻,但並非一韻到底,而是有規律的隔行參差使用韻腳。
第九句不僅是改韻牌,有時還會改變前面切題的寫法,或表達迥異的反思的意旨。
前八行表達疑惑、質問、責難、企望、宣洩或理想性憧憬等;後六行則解惑、答問、除難、滿足企望、實現憧憬等。
〈二〉英國(莎士比亞)式:英國式通常是三組四行加一組對句~以「四四四二」四段式詩歌表達。其格律規範還較義大利式嚴格。
「四四四二」韻牌是 a-b-a-b, c-d-c-d, e-f-e-f, g-g,或 a-b-a-b, b-c-b-c, c-d-c-d, e-e。
其各祖押的韻牌具有聯帶關係,一般為 a-b-a-b、b-c-b-c、c-d-c-d、e-f-e-f、e-e,共五個韻牌。
最後一組對句常與前面三組四行的寫法與意旨迥然不同。一般是精譬簡扼的警句~以最後兩行收尾,並將前面數行予以深刻的批判或反諷。
〈三〉現代式:西方白話文體興起時,格律嚴格的十四行詩便趨少見,已逐漸為一般平民化抒情詩歌取代。不過,仍有少數作家嘗試此古典體裁。
20 世紀末現代式十四行詩格律趨向寬鬆,除通用「四四四二」四段詩歌形式外,在韻牌方面也鬆綁多不再押韻腳,只求詩句和諧順口即可。
四、一般大學現代詩選教學有關十四行詩的理論:
http://tw.myblog.yahoo.com/vaidurya-prabha/article?mid=1250
〈一〉結構:一、二段四行;三、四段三行;四段形式代表起承轉合。
〔按:此為義大利式「前八後六」兩段式的後期~「四四三三」四段式詩歌。〕
〈二〉押韻:每段內隔行押韻;三、四段前二行押韻。
〔按:古典十四行詩押韻方式相當複雜多元。所謂「每段內隔行押韻,三、四段前二行押韻」,係其基本押韻原則。〕
〈三〉十四行詩之形式源自莎士比亞西洋詩歌形式,傾向哲理思考。
〔按:十四行詩「前八後六」之詩歌形式,最早由 Guittone d'Arezzo(1235年~1294年)所創始。至於莎士比亞西洋詩歌形式,則為「四四四二」四段式詩歌之創始者。〕
◎引用《如何欣賞英詩》~「十四行詩」論述:
..... ePeople 尤克強職場驛站
至於我們常常聽到的'十四行詩'(sonnet),是由意大利傳入英國後發揚光大的。
在格律上英國的十四行詩多為"抑揚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韻式又分為三種:
1、莎士比亞體(Shakespearean Stanza):韻式為 abab-cdcd-efef-gg,因莎士比亞愛用而得名。
2、佩脫拉克體(Petrarchan Stanza),韻式前 8 行(octave)為 abab-abab,後 6 行(sestet)為 cde-cde 或 cde-edc 或 cd-cd-cd,由佩脫拉克發明。
3、斯賓賽體(Spenserian Stanza):韻式為 abab-bcbc-cdcd-ee,由斯賓賽(Edmund Spenser, 1552-1599)發明。
◎參閱《維基百科》「十四行詩」條目: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81%E5%9B%9B%E8%A1%8C%E8%AF%97
= = = = = = = = = = = =
◎轉帖《一首詩的完成》:..... 作者:無名氏
〔可能是某高中國文老師所編撰之新詩教材。〕
◎《一首詩的完成》全文:
...... 網路文章/作者:無名氏/網址資訊不詳
前言:完成一首詩,如何成為可能?
現代詩追求「自由」,拋棄了格律、拋棄了音韻,逐步在「純詩」的領域中自顯身手,「玩」出許多佳作。
而我們讀詩、賞詩,進一步到「創作」一首詩,同樣也是這樣一步步擺脫束縛,「撞」出令人期待的作品。
名之為「撞」,因為詩的語言必得經過一次次的「鍛鍊」,將豐富的意象濃縮於短短數語之中。
因此在學寫詩的過程,我們同時也就是一步步學著在慣常的語言之中「披沙鍊金」,正如席慕蓉詩所言:
我如金匠 日夜捶擊敲打
只為把痛苦延展成
薄如蟬翼的金飾
.....<詩的價值>
前人有言:寫一首「壞詩」的樂趣,勝過讀百首好詩。當你掌握詩的感覺,也許寫過幾首「壞詩」之後,就可以寫出人人稱頌的好詩囉。
一、用山水把風景煮出來--「一句詩」的欣賞與鍛鍊詩,一定從鍛字鍊句開始;抓住你想表達的意念,用最精確、簡單卻富有意涵的文字表現,即為鍛鍊。
沒有人規定過幾行才能成詩,一個漂亮的句子、一組精準的意象,也可自成一首短短的詩。
範例:
1.時間的切割機,把人生一塊塊切離。 <沙白.鐘錶>
2.也是香的,要用心來聞。假的花,真的祝福。 <渡也.緞帶花>
3.用刀與石的堅硬撞擊,還原筆墨宣紙的柔情。 <侯吉諒.篆刻印章>
4.道路是你不眠的掌紋,人類是你流動的紋身。 <林燿德.都市>
問題一:
請嘗試說出下列「一句詩」所表達的主題各是什麼?
1.我要翻身,看看一直躲在我背後清唱的溪水最近是否消瘦。<張春榮>
2.用山水把風景煮出來。<商禽>
3.就因為彼此不相識,我們始才在此相遇。<碧果>
4.一行細瘦的字體,凸寫出飄逸清高的性情。<朵思>
鍛句策略一:運用「想像」(譬喻法)
範例:
好一團波濤洶湧大合唱的紫色/周夢蝶.牽牛花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願生時麗似夏花,死時美如秋葉。 〈.....泰戈爾.漂鳥集〉
但晨空澹澹如水
那浮著的薄月如即溶的冰--鄭愁予.召喚
詩人設定好要寫牽牛花,首先掌握牽牛花的視覺印象:一片花團緊簇的紫(波濤洶湧);再接著觀察到其花形像喇叭,於是便說他們是「大合唱」。
如此短短一行,牽牛花的形象就非常鮮明。類似的「詠物詩」都可以循此途徑來發揮創造力。
第二首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名句,對生與死自有一番哲理辯證。
第三首特別之處在於整首詩用的是譬喻,同時這譬喻又是完整而整體的(晨空如水,而晨空中的月也順勢想像成冰);譬喻完整,通常即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詩。
鍛句策略二:運用「通感」(轉化法)
範例:
綠蔭下
蟬聲如雨聲
淋得我們好潮溼
.....<南子.白雲山聽蟬>
炎炎烈日,我是一絲雲,
給人們以潮濕的希望。
.....<丁文.願望>
寺院
金黃色的鐘聲
將夕陽擊落
野草叢中
.....<王潤華.暮>
樹蔭下的蟬聲當然是聽覺,然而詩人把它寫成「如雨聲」並且「淋」得人「好潮溼」--就把那捉摸不定的聽覺,化成了具體可感的形態和重量。類此「聽覺」以「觸覺」來表現的手法,便是「通感」。
「通感」是新詩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因為藉由感官的移轉,往往可使得詩意更鮮活。
第二首詩中,「希望」是詩的主軸,為了對比出炎炎烈日的熱感,詩人找到「一絲雲」,然而雲還得是「潮濕的」,才能充份滿足並呼應詩中的「希望」。
抽象的意念雖然可感而無法具體描繪,詩人卻輾轉經由視覺(一絲雲)--通於觸覺(潮濕)--再回歸到抽象意念(潮濕附於希望之上)。
第三首詩,鐘聲是金黃色--聽覺以視覺表現,而不具形體的鐘聲竟還具有「擊落」的力量:聽覺再轉為觸覺,整首詩就更顯得機趣橫生。
問題二:
試完成下面的一句詩。
1.大海中的落日\悲壯得像( )\一顆心追過去\向遙遠的天邊。
2.她的聲音就是一片( ),只有夏天熱烈的性格才配得上她的歌唱。
※(括弧中請填上「視覺」意象)
二、把所有的詩連成一行~
「一首詩」的完成與解碼「把所有的詩連成一行,世界上的任何道路也沒有那麼長。」(蘇聯老詩人.施帕喬夫)
寫詩的人不一定都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人,所有分行的文字也不一定都是詩。
缺乏創造力的文字堆砌,不過是堆砌,真正要對生命、對生活有一些奇思妙想,有意識地組成文字意象,才算走進詩的殿堂。
謀篇策略一:意象並列
範例:
鳥兒在疾風中
迅速轉向
少年去撿拾
一枚分幣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觸絲
海浪因退縮
而聳起的背脊
.....<顧城.弧線>
這首詩是以個別的意象並列組合成詩,寫法是以「弧線」為主,次第將關於弧線的幾個意象組合而成。
用抽屜鎖住自己的祕密
在喜愛的書上留下批語
信投進郵箱,默默地站一會兒
風中打量著行人,毫無顧忌
留意著霓紅燈閃爍的櫥窗
電話間裡投進一枚硬幣
向橋下釣魚的老頭要支香煙
河上的輪船拉響了空曠的汽笛
在劇場門口幽暗的穿衣鏡前
透過煙霧凝視著自己
當窗帘隔絕了星海的喧囂
燈下翻開褪色的照片和字跡
.....<北島.日子>
並列意象的寫法容易造成一種冷肅的詩感。因為詩人是以另一雙眼,不帶感情地審視並觀察著自己;北島寫就的〈日子〉,就有這樣的氛圍。
將日子中的一個個動作拆開,擷取具有代表性的加以組合,然而再最末兩句,卻在冷冽的詩句中不經意透露了感情。
之前的意象並列都是在蓄積能量、鋪墊主旨,待結句高潮,讓讀者恍然會心。
謀篇策略三:設喻成篇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麼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雲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
含著淚,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席慕蓉.青春>
青春,該是一個多麼明朗的主題,而詩中卻透著淡淡哀愁。席慕蓉以其一貫散文式的筆法,展露其特有的抒情。
一開篇便隱彿了哀愁的種子,「淚水也啟程」,「無論如何地追索」都徒勞。遂有其後「發黃的扉頁」、「太倉促的書」。
整首詩順勢寫來,重點落在最末一節,詩的意象也突顯於此。
愛情
淋濕了
又風乾了
留下
許多皺折
.....<筱曉.被淋濕的愛>
除了青春,愛情也最常被書寫。夏宇極有名的詩〈甜蜜的復仇〉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同樣講淋濕,用於衣物是寫實;用於愛情則是妙喻。整組詩只以這樣一組譬喻呈現,卻簡明有力。
謀篇策略四:對比與烘托
範例:
黑夜給了我明亮的眼睛
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顧城.一代人>
標題「一代人」,便暗示解讀此詩的視角。黑夜象徵一場浩劫,黑色的眼睛一方面意謂雙眼曾被蒙蔽,也指在蒙蔽之後產生的質疑與覺悟,成了黑夜的叛逆,成為尋找生命意志的光明象徵。
詩的主調是黑夜與光明,兩者用「卻」字轉折,兩者互為因果又互為對比,產生的思考空間相當大;是以詩雖短,而耐人咀嚼。
雖然 表現不好
我只是你的詩
詩的初稿
你很珍惜
一直細讀著
如今 你不在了
我已全身摺痕
被孩子拿去
摺船卻不滿意
摺飛機也不喜歡
.....<月曲了.稿紙>
本詩兩節,一寫父親在世時備受呵護,對比,到第二節父親過世後,為人父的點點滴滴。
「摺紙」意象鮮明,詩題為「稿紙」,即暗示了代代相承的親子關係,微妙而貼切。
謀篇策略五:舊瓶新釀
所謂舊瓶新釀,指的便是從古詩中取材,翻寫為新詩。
這樣的寫法必須留意的是,最好能在原詩的意境之外加以增添、反諷,甚至翻案,如此選作此詩改寫才有其意義,否則也只是語言的轉換而已。
下面是漢樂府〈上邪〉,因其情感熱烈動人,許多人都以此為骨架再鑄新詞:
《上邪》古詩: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漢樂府〈上邪〉原文>
《上邪》新詩:
跋涉宿命的河流
呼喚你,彷彿
你是我最親愛的前世
我欲與君相知
依稀你是我
流浪未竟的今生:
飛行且哀愁的時日,雨水自懷中墜落
我微弱的體溫能否向你的衣袖
取暖?
長命無絕衰
你的衣袖雪好深啊
我綣伏在晚霞的餘溫裡
生病,惦記來生的美麗:
你走近春日海洋,一瞥之間
認出我純白的羽翼
那就是了。化雪後
陽光重新溫慰花朵
我們將一再重逢
山無陵,江水為竭
難道我的誓言
必須引山水為證嗎?
當痛楚的胸臆中止呼吸
如山脈無有起伏;
流淚向你奔去
不惜江水自眼中涸竭!
請不要疑惑,請愛我更多
冬雷震震,夏雨雪
我們在冬天穿插雷聲
夏天降一場大雪
一切不合時宜只因不忍
季節逝去如此流暢
天地合
我愛你至於心碎
乃敢與君絕。
.....<曾淑美.上邪>
這樣的寫法稱為「複調結構」,也就是一組是標題上的原句,一組則是據此寫就的新詩,兩種音韻穿梭交響,直到末句「乃敢與君絕」方合而為一。
換另一角度,也可視作以新詩對原句所作的註解;亦即每一句詩下面的引伸,都必須跟原句相關,而闡發鋪陳。
問題三:
1、請以「弧線」為題,造一組「意象」。
2、愛情是一本太( )的書。
※括弧中請填上形容詞;此形容詞與愛情之間的關係愈少愈好。
3、請模仿範例的寫法,以「複調結構」也來寫一首新詩《上邪曲》。
※ 新詩語言的部分,請別忘記「想像」與「通感」的練習。
結語:完成一首詩,你也做得到!
在「一句詩」的鍛練部分,試提出「想像」與「通感」兩種最基本的新詩鍊丹術;在連綴成篇的部分,則有幾種將「一句詩」組成「一首詩」的方法。
最後,以「舊瓶新釀」來檢測詩的語言能力。因為是舊瓶,不必苦思詩的題材;因為新釀,更可拿來發揮創意。
在這些基本技巧之外,如何寫出更棒的句子?請多讀詩;建議在練習「上邪曲」時,可以多翻翻詩集,「偷」一點靈感與創意。
當你逐步寫就一首詩,會更愛讀詩;當你愈喜歡讀詩,會發現信筆寫來又愈是好詩。
芥川龍之介曾說:「人生不如波特萊爾的一行詩。」你以為呢?
= = = = = = = = = = = =
◎推介詩人楊牧所撰新詩論著:
《一首詩的完成》..... 楊牧/洪範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46027
◎推介新詩參考資料:
1. 《淺談新詩教學》 ..... 編寫者:李宜芳 吳筱芳 姚明威 陳蓉萱 許惠禎 譚毓洲
<《一條美麗的銀蠹魚 從水經注裡游出來》 --- --- 讓晶瑩剔透的文字,停駐在我們心中 --- --- 瘂弦>
http://w3.pcjh.tp.edu.tw/nineyear/language/work/%E4%B8%80%E6%A2%9D%...,簡 介
2. 《一首詩的完成:情感與故事的結合》..... 新昌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articles/12-05/6.html
3. 《詩藝的完成──余光中與現代詩批評》..... 陳芳明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003/1/07.pdf
4. 《現代詩選》..... 觀如
http://home.educities.edu.tw/yukrlee/poems.pdf
5. 《詩與歌不斷拌嘴----談現代詩中的音樂性》..... 須文蔚
http://dcc.ndhu.edu.tw/courses/poem_writing/music.pdf
6. 《淺談新詩教學的理念與策略》..... 曾進豐
http://researcher.nsc.gov.tw/public/8906820/Attachment/710311141267...
= = = = = = = = = = = =
◎其他參考著作:〔摘錄自《淺談新詩教學》〕
1. 青少年詩話/蕭蕭/爾雅出版社
2. 新詩賞析/楊昌年/文史哲出版社
3. 現代詩遊戲/蕭蕭/爾雅出版社
4. 創意的寫作教室/林建平/心理出版社
5. 蕭蕭教你寫詩、為你解詩/蕭蕭/九歌出版社
6. 小詩選讀/張默/爾雅出版社
7. 創意童詩教室/林本源/小暢書房
8. 青少年詩國之旅/蓉子/業強出版社
9 . 一首詩的誕生/白靈/九歌出版社
10. 從徐志摩到余光中/羅青/爾雅出版社
11. 新詩驚奇之旅/林廣、張伯琦/螢火蟲出版社
12. 活用國中國文復習講義/林廣、張伯琦/建宏出版社
= = = = = = = = = = = =
◎ 《上邪.「贈愛妻~ 25 周年慶」》十四詩:
..... 雁南飛 試作/2013/01.15 修訂
翱翔時空 妳來自未來
與卿相知 笑看比翼鴛鴦
歲月的皺紋 澆不息繾綣的愛
..... 直至地老天荒
末日 山頹地裂
江河 枯竭不言
喔 縱然冬雷震震夏雨雪
我仍是妳最溫暖的肩膀
天地翕然
我將沉睡一生一世
乃敢與卿絕.....
註:藍體字為訂正處。
原作「山崩地裂」。改為「山頹地裂」。
原作「綿延啊..... 直至地老天荒」;刪「綿延啊」贅字。
◎ 13.01.2013 增補重寫 《一首詩的簡單形成》 Iconada 與 Udn 同時貼文
= = = = = = = = = = = =
Comment
謝謝堅持深博格主的幽默回應。
特別是中華棒球隊失常慘敗後,心情蠻鬱卒。
但看了您的妙評論,我心豁然開朗!
特將您的精采尾語,貼成新詩如次~
反復、無奇的尋常年歲
讓我們有一樣的耐性
反復的在想像中
把瑣碎的生活情節 醞釀成
故事
然後,用小詩的形式
去給它們接生...
謝謝雁南飛先生的肯定和分享。
雁先生提到的柏拉圖的那句話:
“一經愛的觸撫感動,人人皆可成爲詩人。”
我是很有感觸的;愛這東西,常使人想到愛情最初閃光的那一刻,兩個不相識的人,因著某種因緣際會,啪的一聲就感覺異樣了,人也變成了詩人;所說的話變成了情詩。
想我和妻子戀愛的時候,有一回陪她去看演出,散場後,我忽然很想逗她笑:
隨口就說: 真想摘片葉子給妳做笛子,可惜樹都長得太高了。
不知道她今天是否還記得這情景,我倒是很常想起這突來的兩句。
戀愛中的人做詩人不難,難的是在婚後尋常年歲中,繼續有那閃光的感覺。
那閃光的時刻並不缺,缺的是我們失去了那看見這時刻的心境。
臉書或其他的社群媒體可以是一個小煉爐,讓我們裝載與加工這些會心的時光。
新年期間我在閱讀漢娜鄂蘭的《黑暗時代群像》(台北立緒文化,2006),在討論《遠在非洲》作者伊薩迪內森的那一章,有這麼幾句:
“不是別人,就只有她,不斷用想像的魔力反复醞釀每件事情,從中生出故事來。不論什麼事情,即使扭曲變形,一旦出現了,就能成為一則故事的材料。” (127/8頁)
"講故事的人只要能夠忠於故事,到了末了,連靜默也會發聲。"(117頁)
反复、無奇的尋常年歲,讓我們有一樣的耐性,反复的在想像中,把瑣碎的生活情節,醞釀成故事。
然後,用小詩的形式去給它們接生。
感謝「堅持深博」、「說好不准跳」、「超人偶爾飛」格主們的先後評論指教~都非常珍貴。
特別是「堅持深博」格主連續六篇論述鞭辟入裡,很精彩!
關於詩的長短,其實並無定論;重點在遵守詩的三個原則:
「文字流暢不抝口;用語精簡不累贅;清新自然不落俗。」
依序就是「練達」+「簡潔」+「創新」。最後,要加上「愛心」。
符合上述詩的三個原則一顆愛心,則無論長短它都是好詩。
不過基本上,個人不鼓勵寫一行或兩行超短詩~除非我們有辦法讓超短詩表達「完整的人生之愛」格言式涵意。
At the touch of love, everyone becomes a poet.
一經愛的觸撫感動,人人皆可成爲詩人。
〈原譯作:「一經愛的觸摸,人人皆爲詩人。」
~人間有愛,所以才有感人的詩歌。〉
..... Plato(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又本文後段引述無名氏的論文,以致文長了些。
造成大家披閱拙文的不便,深感抱歉!
在台東教學的黃雅淳教授,早上在臉書發了兩行五言絕句:
來風韻曉意
晴色上春枝
她說,“早上來學校的路上, 看見過年前還種滿油菜花的田地, 已皆為新綠的稻苗; 辦公室前的欖仁樹亦是初芽舞春風, 明顯感受四時佳氣的流轉, 該振作起精神, 迎接開學了! ”
她又說,“只要在站在晨光微風中看新發的枝芽,把自己‘敞開’,就能感受天地間道氣的流轉與無言的大美!”
我沒去過台東,聽說她像個不施胭脂的純樸小姑娘。時尚的說法就是“素”。
我很喜歡這“素”字,最直接的想法就是“素材”;對愛寫東西的人來說,還有什麼東西比素材更重要呢?
常常有朋友說:開了FB戶號,天天發圖發帖子,真不知道要再寫什麼才好。
開手機、開電腦以前,看看窗外的天地吧。
當然,我有些幸運;日常家居的落地玻璃望出去,自家小園子與山邊公園連成一大片綠。
夜裡,公園另一邊人家的燈火透過樹叢葉隙,像是一盞盞星光。
不時,也飛到千里外的海邊城市,住在一棟大樓的第九層,分分秒秒望出去,白天是海,夜裡是水上燈火。
從不讓我失望。
那天地自然,富有電腦屏幕所不能給與的原始材料。
別問我的觸屏多少寸?整個天地是我的觸屏。
問題是,像堅持深博和說好不准跳強調的,我們願不願意善借現代科技,為自己的文思接生;或至少至少,孕育自身的文思。
拒絕心靈枯竭。
車窗外油菜花田的新綠,和樓窗外的橄欖樹芽,讓黃雅淳老師接生了兩行絕句,並在FB上分享。
FB塗鴉牆頓然也充滿春天的氣息:
來風韻曉意
晴色上春枝
科技這時豐盈了我的晨思。我深覺這“韻”字用得真好,從名詞變成動詞,音像效果都齊了。
“春曉”:轉個彎來理解,它的意思就是,春天的知曉、領悟、開竅。這“知道”,是什麼韻什麼味呢?
俗人找不到恰當的形容,讓春枝來說明吧;雖是無言,“道”卻在春枝上敞開。
我們當然不只是孤立的在留意春枝本身,還要留意春枝和“晴色”之間的關係、互動。
她們在對話呢,不留神我們就會錯過那已經領悟“道”的言說。
人就在這對談前慢慢欣賞好了。
人活在天地之間,若有所感知,覺得是大自然在開口對我們說了話,那就是海德格爾說的:“人的存在”已“敞開”。
一切澄清;不辯自明了。
我若是張眼看不見佳景,充耳不聞天地的說話,豈不是感知麻痺的人?怎麼去感受人生存的意義?
無所感知,豈不是虛空百搭這一世?
不管世界變得甚麼樣,我信任海德格爾的堅持:我們還是可以詩樣的居住在這天地間。
太偉大了很難著手,就從每天在FB的塗鴉牆上玩玩新句,開始活絡我們的感知吧。
(feature Photo: Good Buddy by Cindy Goodwin, http://www.facebook.com/cindy.goodwin.777)
新年閒來讀一本舊書,陳少聰譯註的《柏格曼與第七封印》(1986,台灣爾雅叢書),第203頁,’柏格曼語錄‘有這麼一段:
“我的靈感常常始於一些朦朧不清的印象片段:比如某人隨便說的一句話,或是兩人短短交談,或者一樁與實際情況無關的不重要的事物。來得快去得也快的浮光掠影,像晶光閃亮的彩線,由潛意識的黑囊裡露了個頭。”
相信一般創作人對於本身與創想的交會,大致也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堅持深博建議用微博方式提煉詩想,不妨參考柏格曼的這段話;就用短詩採句的形式,逮住尋常生活中一些模模糊糊的靈感,久了,不僅能累積不少可發展下去的新句,靈感也慢慢完整的浮現、成形,寫詩的技藝也漸漸熟練起來。
(Feature Photo: Forever by MK Tran, http://mktran.com/)
新年陪太太買新衣,她在試衣間,我坐在外邊的長椅上,掏出我的Galaxy Note II上網。
自從有了這些所謂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通訊設備後,我不必再像從前那樣,要看書,手裡得拿一本書;想寫東西,手裡得捧一本筆記本。十足十的“紙本主義者”。
現在,閱讀書寫全在小小的屏幕上完成了,變成“遊幕民族”。
以前我閒散時,我習慣“現場寫作”;給當下的所感所思做記錄。
智能手機在口袋,這“現場寫作”更方便了。
讀到雁南飛先生的建議,造句練習(二),用上 “通感”或“轉化”法;也就是把我們的五感對調來使用,無形中把我的“現場寫作”遊戲,變成了微型禪修場。
唉唉,微博、微閱讀的年代,什麼都得微型了;包括禪修。
什麼叫著“感官對調來用”,以至於用耳朵來看、用味蕾來聆聽………?雁兄舉南子先生在《白雲山聽蟬》的三句為例:
綠蔭下
蟬聲如雨聲
淋得我們好潮溼
雁兄進一步說明:“樹蔭下的蟬聲當然是聽覺,然而詩人把它寫成如‘雨聲’,並且“淋”得人“好潮溼”--就把那捉摸不定的聽覺,化成了具體可感的形態和重量。”
他總結,類此“聽覺”以“觸覺”來表現的手法,便是“通感”。“通感”是新詩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因為藉由感官的移轉,往往可使得詩意更鮮活。
我且來戲仿三行:
付款台
鈔票如爆竹
瞬間變成了碎片
把FB塗鴉牆當著稿紙,或手記,用來練習造句,以讓微博更鮮跳,可以怎麼個玩法呢?
雁南飛先生建議,第一個玩法,先來發揮“想像”,玩玩“譬喻法:
雁先生舉周夢蝶的《牽牛花》為例:
好一團波濤洶湧大合唱的紫色
(Feature Photo: Inside the Purple by Eric Ou, 500px.com/caption)
他詮釋:“詩人設定好要寫牽牛花,首先掌握牽牛花的視覺印象:一片花團緊簇的紫(波濤洶湧);
再接著觀察到其花形像喇叭,於是便說他們是‘大合唱’。
如此短短一行,牽牛花的形象就非常鮮明。
類似的“詠物詩”都可以循此途徑來發揮創造力。
星期十一的《兩行詩》
天黑得比誰都要沉默
難過的落下只有痛的雨
(原載http://www.facebook.com/liao.s.yi.71)
(Feature Photo: Rainy Night by Yusuke Sakai, http://yusuke-09-11.wix.com/yusuke-sakai-photo)
堅持深博的《兩行詩》
下雨了,太陽和小島都躲開去
海上只剩下小舟在跳腳找尋他們
(Feature Photo: Stormy Day by Mario Galiana, http://mariogaliana.500px.com/)
老編在社群媒體上問:“你今天發帖子了嗎?” 在他看來,大部分分享帖子的網友,都喜歡這幾樣小點心:奇聞、美圖、短文、格言、笑話......
老編忽然有個奇想:要是網友向詩人學個一招半式,很多網絡小點心讀起來會更有趣味。
這話有道理,想想,每天發的帖子,除了讓人知道“我上來了”,“我給你一連串讚了,你也讚我一連串吧!”若有知音願意對那帖子多讀一會兒,甚至覺得有分享、收藏或討論的價值,那是多樂的上網體驗?
當然,人人上社群媒體的目的不一,但借短詩、好句, 點亮生活中一些值得看上一眼的人事物,畢竟能讓我們緊緊貼近自身的存在。
一般朋友當然非常歡迎詩歌,看看社群媒體,在在都是處世名言,那何嘗不是詩的一種表達?
只是有些朋友謙虛,沒想過自己動手寫幾行詩。
雁南飛大哥的這篇嘉文,正好推了我們一把:
他引述前人的話說:
“寫一首“壞詩”的樂趣,勝過讀百首好詩。當你掌握詩的感覺,也許寫過幾首“壞詩”之後,就可以寫出人人稱頌的好詩囉。”
現在盛行的微博要求:篇幅短小,話少字精煉,最重要的是一箭中的。
雁南飛說,一行即可成詩,多符合我們從淺嚐開始、沒有心理壓力的需求?
他指出,
沒有人規定過幾行才能成詩,一個漂亮的句子、一組精準的意象,也可自成一首短短的詩。
來欣賞“幾首”“一行詩”,作為動筆前的暖身操:
1.時間的切割機,把人生一塊塊切離。 <沙白.鐘錶>
2.也是香的,要用心來聞。假的花,真的祝福。 <渡也.緞帶花>
3.用刀與石的堅硬撞擊,還原筆墨宣紙的柔情。 <侯吉諒.篆刻印章>
4.道路是你不眠的掌紋,人類是你流動的紋身。 <林燿德.都市>
(Feature Photo: Casual 4am Walks by Jose Sam, http://www.joshsamimagery.com/)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