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守智: 兩岸微電影發展格局比較研究:2011~2013

夏守智: 兩岸微電影發展格局比較研究:2011~2013 ~以豆瓣網電影專區兩岸微電影為研究樣本

摘要:
近年來,迅猛發展的微電影不僅極大改變了電影行業的格局與樣貌,更引起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頗有成為一門新興顯學之勢。本文聚焦於兩岸微電影發展的異同,以豆瓣網電影專區2011至2013年間兩岸微電影為研究樣本,從微電影數量、類型、制作、發展狀況等方面入手,對兩岸微電影發展格局進行比較研究。


前言:

以投資小、周期短、創作自由度高為主要表征的微電影自誕生之初便展現了極大的發展活力。從被視為國內微電影萌芽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到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微電影《一觸即發》再到后來狂賺一億多點擊量、爆紅網絡的《老男孩》,直至目前數量成倍遞增、類型趨於多樣、制作日漸精良的微電影,此種新興影像形態以令人驚愕的速度發展,並深刻地變革著當下電影行業的格局與樣貌。近年來,迅猛發展的微電影也吸引了愈來愈多學者的目光,日益成為一門顯學。雖如此,但微電影研究畢竟還處於肇始狀態,許多問題均未得到很好的解答。就最基本的概念來說,學界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認知,筆者在比較了眾多學者對於微電影概念的界定之后,傾向於接受吳迎軍在《微電影 :一個問題漩渦的勘探》一文中的表述:微電影是在網絡新媒體“微時代”語境中,通常進行同一主題的系列作品生產,是具有“微時長”、“微周期”、“微投資”、免費觀看等特點的“作者式文本”。其“微時長”時間長度一般在 40 分鐘以內(和傳統“短電影”的“短時長”相近),其“微周期”攝制時間在數周左右,其“微投資”是在保証專業電影攝制組工作數周運作資金基礎上的低成本,主要通過互聯網網絡、手機網絡等媒介平台傳播。1

事實上,除了大陸之外,台灣的微電影近年來也發展得頗為紅火。作為同樣一種影像形態,大陸和台灣的微電影自然有其內在一致性,但是此外,兩岸的微電影也有著各自獨特的發展特色與路徑,並逐步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格局。對兩岸近年來的微電影作品進行梳理,比較分析二者的異同,對於深入認知兩岸微電影的發展格局,把握兩岸微電影今后走勢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的研究樣本取自豆瓣網。選擇豆瓣網電影專區裡的兩岸微電影作品進行研究是出於兩方面考慮。首先,豆瓣電影專區中的電影作品數量眾多,以其中含有的兩岸微電影作品為研究對象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証文章結果的准確性。其次,豆瓣網是一家極具影響力的網絡服務型社區,其2012年月度覆蓋用戶超過一億,擁有較大基數的用戶群。其中的豆瓣電影專區堪稱中國最大與最權威的電影分享與評論社區,因此,將這之中的兩岸微電影作品作為研究對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文章結果的科學性和代表性。

就研究的年份而言,文章針對的是2011年至2013年的兩岸微電影作品。微電影的蓬勃發展得益於“微”時代的到來,而從2011年開始,隨著以微博為代表的新興網絡媒介的發展,我們逐步進入到了“微”時代。針對兩岸民眾的調查也証明了這一點:2011年12月揭曉的“海峽兩岸年度漢字”的評選中,“微”字以40.74萬票獲選2011年度漢字。兩岸民眾在2011年通過評選認可“微”時代的來臨。2因此,本文將研究視角聚焦於2011年以來的微電影作品具有一定的現實契合性。

研究樣本選取的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在豆瓣網電影專區以“台灣”、“微電影”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結果得到微電影作品41部。再以“2011年及以后”、“2014年以前”為界限進行篩選,得到微電影34部﹔隨后,在豆瓣電影專區以“中國大陸”、“微電影”為關鍵詞,搜得微電影195部。再以“2011年及以后”、“2014年以前”為關鍵詞進行篩選,得到158部微電影作品﹔最后,以吳迎軍所下的定義為標准對所得的微電影進行核查,剔除其中不合要求的作品。核准發現,所得作品均符合吳的定義,可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所得作品,筆者從微電影數量、類型、制作、發展狀況等方面入手,對兩岸微電影發展格局進行比較研究。

一、兩岸微電影發展格局之不同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兩岸微電影在數量、類型、制作三個層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些或囿於客觀條件制約,或因為主觀原因影響而導致的差異與不同,深刻形塑著兩岸微電影行業不同於彼此的發展格局。

(一)數量層面

兩岸微電影產量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即使不參考其他任何統計數據,單單從豆瓣網電影專區顯示的數據來看,2011年至2013年間大陸158部的微電影的數量要遠超過台灣地區的34部。雖然這只是豆瓣網電影專區上的數據,並不齊全,但是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兩岸微電影產量的差距。事實上,據初步統計,截至2013年12月中旬,大陸地區網絡播放平台共上映微電影9000片次。平均每個視頻網站上映800部﹔每月上映67部﹔每天上映2部。這樣的數據是台灣地區微電影行業難以達到的。3

產生這樣的差距是可以想見的。首先,微電影打破了影視行業專業人士對於電影生產的控制,讓許多希冀通過鏡頭訴說故事、抒發情感的人獲得了機會,讓許許多多草根大眾成為了創作者。這種低門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微電影創作。此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口數量成為了微電影產量的重要影響因素。相較來說,大陸地區的人口基數是台灣無法比擬的,由是大陸參與創作的草根大眾也會大大超過台灣,大陸微電影數量上的優勢也就不足為怪了。其次,大陸的微電影行業比起台灣地區具有先發優勢。當《老男孩》等微電影已火爆大陸之時,台灣地區的微電影還沒有完全從過去的傳統短片中獨立出來。由於網絡習性和文化差異,台灣地區的微電影在很大程度上沒有脫離舊式文藝敘事短片的痕跡,甚至於只是文藝敘事短片的web3.0版,這導致影片創作門檻過高,許多真正的草根階層無法進行生產,因此台灣地區微電影在數量上很難與大陸等量齊觀。

(二)類型層面



豆瓣電影專區中大陸158部微電影研究樣本的類型分布如下:《7喜‧蝴蝶效應》《愛‧在線》《別克十二星座微電影》等14部商業定制類微電影﹔《嘻哈四重奏》《95分的煩惱》《一部佳作的誕生》等41部喜劇類微電影﹔《橘子與羅興》《初見》《南京愛情故事》等35部愛情類微電影﹔《巴比倫迷霧》《我 要進前十》《特殊交易》等29部劇情片﹔《嫩模圈》《島國奇欲記》等15部情色片﹔以及6部公益類、5部城市宣傳類、5部驚悚懸疑類、3部動畫類、2部科幻類和3部其他類型微電影。(具體比例見圖1.1)      通過對收集到的台灣地區微電影樣本進行分析,得到其類型分布結果(如圖1.2所示)。34部微電影研究樣本中,包括由金士頓投拍的《記憶月台》,可愛多投拍的《這一刻,愛吧2013》和ELLE投拍的《她,一個人的旅行 》等5部商業定制類微電影﹔《愛情限量版》《想幸福的人》《過站》等14部愛情類微電影﹔《黑蝕》《春游》等5部MV式微電影﹔此外還有3部同志類、2部喜劇類、2部驚悚恐怖類和3部其他類型的微電影。通過上文描述和圖表顯示的內容,不難看出兩岸微電影在類型層面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大陸微電影類型較為多樣。在豆瓣電影專區中的大陸微電影包括了愛情、喜劇、驚悚懸疑、動畫、科幻等多種類型。相形之下,台灣地區的微電影顯得過於單一,隻有愛情、MV式、喜劇等較少幾種類型,並且突出集中於愛情類。從圖1.2中可以看出,愛情類微電影的佔比達到了41%。雖然,豆瓣電影專區不能代表 全部情況,或許還有一些類型的台灣微電影未被納入考量。但是,此結果卻也為我們管窺蠡測整體情況提供了一個依據,畢竟以全面權威著稱的豆瓣網情況尚且如 此,那麼即使還有其他類型的台灣微電影存在,其數量也定是寥寥,不能從整體上改變台灣微電影類型較為單一這個大格局。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相較於微電影 在大陸已然成為各式各樣敘事短片的最新集合名詞,由於台灣網絡習性與文化差異的不盡相同所致,微電影在台灣現階段僅是“昔日的音樂愛情電影式 MV”或是“劇情式(公益商業)廣告”的 web 3.0 版本,象征一種必然的策略運作和網絡時尚趨勢,如此而已。42.兩岸主打微電影的類型不同。從圖1.2中可以看出,在台灣微電影市場中佔比最高的是愛情 片,而相同類型的影片在大陸市場佔比雖然也達到了22%,但卻並不是最高的。通過圖1.1可以看出,在大陸微電影市場佔比達到26%、力壓其他類型微電影 的是喜劇片,而該類型片子在台灣市場隻佔了6%的份額。由此可以看出,兩岸主打微電影的類型不盡相同。

3.兩岸具有各自特色的微電影類型。分析上文不難看出,MV式微電影是台灣獨具特色的微電影類型,至少在豆瓣電影專區中,大陸市場上並沒有類似的微電影。 這與台灣地區音樂行業的整體實力是分不開的。台灣音樂的發展水平在整個華語地區都堪稱翹楚,這成為了MV式微電影產生發展的基礎。相較而言,情色類微電影 則可認為是大陸地區獨具特色的類型。由圖1.1可知,其佔比已達到9%。雖然,近年來大陸微電影行業獲得了迅猛發展,但是在微電影欣欣向榮的大背景下也暗 藏著某種程度上的無序和亂象。情色類微電影在大陸微電影市場上的火爆便是明証。由於沒有嚴格的准入制度和生產把控,微電影行業為許多鑽空子的人留有了余地。一些生產商和制作人為了追求高額利益,大打情色牌吸引受眾,近年來像《青春期系列》《嫩模圈》《島國奇欲記》等眾多爆紅網絡的微電影似乎讓越來越多的 人看到了情色類微電影發展的“春天”。

(三)制作層面

仔細分析比較豆瓣電影專區所收集的兩岸微電影作品,可以發現它們在制作層面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具體體現在制作人員和背后蘊含的制作理念兩個方面。

1.台灣微電影制作人員大多為專業工作者。台灣方面的微電影制作人員主要為專業的影視工作者和少量具備極高專業素養的在校大學生。在得到的34部微電影樣 本中,很難發現其中有真正出自於草根階層創作者的作品。大陸的情況則不同。開啟大陸微電影創作高潮的並不是專業電影工作者,而是傳統意義上的草根階層。不 論是最初靠重新剪輯、配音,戲謔惡搞《無極》而出名的胡戈,還是憑借《男藝妓回憶錄》《老男孩》等作品火爆互聯網的老男孩,他們都是被主流標准埋沒了的民 間草根炒創作者。雖然這些創作者連同他們所創作的作品為精英階層所指摘,但是從他們所獲得的關注度來看,其作品是為人們所歡迎的,並在事實上改變了原本僵 化的電影創作格局。

2.兩岸微電影制作理念不盡相同。台灣微電影制作人員多為專業化電影工作者,因此他們的作品難免帶有傳統電影的印記,這些作品更像是一部部短片,而不是當 下意義的微電影。大陸方面不同於台灣,由於眾多制作人員先天性的草根色彩,使大陸微電影自誕生之初就有別於影院的膠片電影,帶有自身濃郁的平民化、草根化 特色。當然,有人會指摘這樣的微電影太過輕薄,缺乏扎實的劇情和深刻的內涵作為支撐。但是用電影美學的標准來要求微電影,對於微電影來說是不公平的,也是 沒有意義的。微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草根民眾作為創作主體的影像表達形式,是一種新型的文化形態。它更加接近於費斯克在《理解大眾文化》一書中所謂的“生 產式文本”,是兼具生命力與廣泛參與性的文化表達形式,所以我們不能以法蘭克福學派式的精英文化標准視之。

二、兩岸微電影發展格局之相同

除了差異,兩岸微電影還在許多方面存在一致性。具體表現為兩岸微電影發展勢頭均十分強勁,但與此同時影片類型均過於集中。

(一)類型過於集中


      如前所述,大陸微電影類型較台灣地區豐富。但是,存在差異的同時,兩岸微電影在類型方面也有相同之處——類型過於集中。雖然在前文中列舉了大陸微電影的眾 多類型,但是仔細分析之后可以發現,事實上大陸微電影的類型主要集中於喜劇、愛情和劇情類。台灣的情況也相似,佔主導的類型為愛情片和MV式微電影。為了 更加直觀的體現兩岸微電影類型過於集中這一問題,筆者分別制作了大陸喜劇、愛情類微電影佔比統計圖(圖2.1)、台灣愛情、MV式微電影佔比統計圖(圖 2.2),以及兩岸愛情類微電影佔比統計圖(圖2.3)。

根據上圖可知,大陸愛情類、喜劇類微電影佔比達到了48%,而台灣地區愛情類、MV式微電影的佔比更是高達56%。此外,根據圖2.3可知,愛情類微電影 在兩岸微電影佔比達到26%,超過了1/4強。雖然有人說,愛情是影視藝術甚至於各種藝術形式永恆不變的主題,但是如果藝術隻剩下了愛情這一個主題,那麼 難免會讓人產生單調乏味之感。

可見,微電影類型過於集中並導致單一化傾向,是兩岸微電影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這就要求微電影創作人開拓思路,銳意進取,勇於嘗試各種不同類型的作品,使兩岸微電影作品不僅在數量上,也在類型和質量上快速增長。

(二)發展速度快

網絡是微電影行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視頻網站、手機以及各種移動終端是微電影的最主要的播送平台。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互聯網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微電影發展。而目前高速發展的大陸互聯網和循序漸進發展的台灣互聯網,為兩岸微電影的爆炸式增長提供了前提和基礎。

根據互聯網中心的調查,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1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35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5.8%,較2012年底提升 3.7個百分點。同時,移動互聯網也保持了很高的發展速度。截至2013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較2012年底增加8009萬人,網民中使用 手機上網的人群佔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

隨著中國互聯網和手機移動市場的發展,微電影的市場蓬勃發展。據統計,截止2013年12月底,我國的手機網民人數已經超過了2012年全年城市影院的觀 影人數,而網絡視頻用戶早在2012年底已經達到3.72億。據估算,未來五年內,微電影行業產值可達數百億元以上。此外,微電影研究熱也從側面反映了微 電影的洶洶勢頭。從2011年開始,國內有關微電影的研究成果迅速增長,一股微電影學術熱與產業熱同步襲來,不少學者和碩博論文以此為選題。據統 計,2013年1至9月間已經發表有關論文560篇。

台灣地區的互聯網雖然沒有大陸一般的發展勢頭,但是互聯網的移動化浪潮還是極大改變了寶島的網絡結構和生態,催生了微電影行業的移動化進程,拉快了原本較 為遲滯的微電影行業,使得微電影越發脫離原本文藝敘事短片的范疇,擁有了屬於移動互聯時代的特色,使台灣微電影不再只是“昔日的音樂愛情電影式 MV”或是“劇情式(公益商業)廣告”的 web 3.0 版本,而是真真切切的微電影。

三、結語

發展速度迅猛以及類型過於集中是兩岸微電影行業的共性所在。除了共性,兩岸微電影也有差異。相較台灣地區,大陸微電影行業在產量和類型多樣性上佔有明顯優 勢。而台灣微電影的專業化和精良化程度則值得大陸微電影創作者學習。總之,兩岸微電影既具有共性又有諸多差異,可謂是和而不同。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若 兩岸微電影能夠吸收借鑒對方的優勢所在,克服自身存在的弊病,必定會極大激發本地區微電影行業的發展活力,讓革新了影像表達形態,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甚 或是開拓了民眾話語表達權的微電影獲得更好發展。(作者系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2011級新聞學系)

參考文獻

[1]吳迎軍.《微電影 :一個問題漩渦的勘探》[J].《當代電影》2013(5)

[2]丁宇.微電影:兩岸影視互動新模式[J].《兩岸關系》2012(7)

[3]飛鴻.2013微電影行業盤點.http://www.tmtpost.com/84111.html.2013年12月17日

[4]鄭秉泓.《微型時代的逆襲——台灣短片創作狀況》[J].《當代電影》2012(6)

[5]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4年3月6日

[6]楊丹伊.《微電影,威勢力》[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10月28日(第 07 版)

 

 

Views: 16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