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微電影熱潮迷思
「想拍微電影」、「要拍微電影」,目前越來越多單位投入洪流,卻不見得真的瞭解微電影的性質;在這股微電影熱潮之下,「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秘書長賴麗雪觀察到不少迷思:
做微電影就對了
賴麗雪說,現階段不少人拍微電影是基於盲從,想要拍,卻不知道為什麼要拍。她認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的後再行動,不然很可能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有些企業主「因為別人在做而覺得自己要做,沒有先盤點現在的位置和想達到的目標,(用微電影)這個方式是不是最好的?」賴麗雪說,同樣的預算,也許用在其他行銷策略,反而有更亮眼更直接的成效。對創作型的微電影而言,目的可能比較單純,也許是為了更大規模的作品做準備,先以微電影探索舞台,也可能是純粹滿足創作的慾望;創作型的目的只要作品完成目的也就達成。對於行銷類的微電影而言,釐清目的更為重要。微電影是一種溝通方式,必須自問想要溝通的「內容」,與想要溝通的「對象」,兩點確立之後,溝通才會精準。常有人誤以為微電影是做給「大家」看的,這個想法其實很模糊,效果也不會好。以7-ELEVEN微電影《深夜工作的人:物流士》為例,溝通的對象是內部員工,溝通的內容是「使命必達」的工作精神,所以影片依此方向發展,讓員工產生認同。只要溝通達成,微電影就成功了。
7-ELEVEN微電影《深夜工作的人:物流士》主要的溝通對象是公司內部員工。
擷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OjQKhvTuk
微電影放上網就會有人看
賴麗雪說,企業主編列微電影預算時,往往只有製作費,完全沒有編列行銷預算,誤以為只要放上網路就會有點閱率。其實微電影就像電影或廣告一樣,同樣需要宣傳,才能吸引網友的目光,不然只能靜悄悄地躺在視頻平台。
舉辦微電影比賽=徵選免費廣告
現在微電影比賽舉行地強強滾,但有些單位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幫自身拍微電影,以為透過比賽,可以用很少的預算去徵求到很棒的作品,這是很大的誤會。比賽的獎金如果不高,無法吸引專業級的團隊參賽,徵件影片品質有限;微電影比賽主要的效益還是在於鼓勵微電影創作。
微電影=微預算
不少人誤以為微電影就代表微成本,實則不必然,魏德聖導演的微電影《十八歲的勇氣》,金門酒廠贊助的金額就高達千萬;在對岸微電影預算也可上看一億。微電影的「微」其實指的是微門檻,每個人都能跨越、都能開始,但進入門內後,此時規格仍然萬千,如何做得有價值,也要看製作團隊功力。
微電影不代表微預算,魏德聖導演的微電影《十八歲的勇氣》,金門酒廠贊助的金額就高達千萬。
擷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_C7loyG5I
微電影熱潮解密
破解完關於微電影的迷思,賴麗雪也提出她對微電影趨勢的看法:
微電影要做
「接下來是線上影音和電子商務的時代,微電影用影音說故事的形式是最接近網友的載體」賴麗雪觀察,當大多數人的目光焦點都轉移至視頻平台,無論是政府、企業、創作者,想要接觸大眾進行廣泛的溝通,就勢必需要進入這個平台,而微電影則是這個平台的新興語言。透過學習說好這種語言,才能參與這個世代的對話。對於品牌客戶來說,「你沒有一部微電影,就變成在和客戶溝通的新媒體上缺席,就像臉書的粉絲頁一樣。這是一個趨勢,每個階段都會有一個新的工具」。但她也強調,溝通的語言是需要學習的,需要瞭解載體(微電影)與載具(視頻平台)的特性,才能達到精準的訊息傳遞,「現在是大家一起做一個大學習…學費是一定要付的,但如果瞭解的多一點,風險會降低」。
習慣利用傳統平台發表影音創作的人,可能會排斥線上影音的風潮,但賴麗雪建議「熟悉這個題目,重新去定義它跟我的關係是什麼,然後去應用它,就可以在這個環境找到新的機會」,如果決定封閉自己,先不去瞭解,是很可惜的,因為「從整個環境跟趨勢來看,它是不可逆的…如果不順應這個潮流,要達成目的就會辛苦一些」。
微電影擴大影視發聲管道
過去電影新人想讓自己被看見,總是透過拍攝「短片」,累積實力、知名度、與資源,以達到拍攝長片的終極目標。「短片」所設定的播放管道是大螢幕,受制於播放時空,一部作品能夠真正接觸的觀眾其實有限,但「微電影」藉由時空無限的網路播放,似乎正改變這樣的影視生態。「微電影幫助了很多有電影夢的年輕人往前走,只要他有一個好東西,在微電影這個世代,一定機會很多的。很多人一輩子拍不了片或沒有地方播,台灣太多人拍電影,但太少人能上院線。但微電影這件事,只要上線有人看,那就是票房」。賴麗雪提到一位紀錄片導演的例子,拍片後期導演因為經費困難,所以將進行中的作品剪輯成短版放上網路,透過線上影音募資,不但達成集資的目標,也吸引創投挹注資金,因為影片的點閱率會說話,高人氣的影片代表的就是潛在的票房。對於創作者而言,這是試水溫的方式,也是說服贊助的直接利器。
對於院線上映的長片來說,微電影也能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翻滾吧!阿信》上映時在網路視頻同步播放一系列的幕後花絮,網友因為認同幕後的故事而走進戲院;許多影片也藉由同樣的方式行銷,向未來的觀眾溝通正片的可看性。
或許有人感嘆台灣觀影人口正在流失,但賴麗雪說,從線上影音的角度來看,觀影人口是在擴大,對影視市場有利,只是觀影的平台從戲院轉入視頻。環境正在改變,電影人創作的觀點也需要擴充。
微電影形成平台新經營模式
微電影也將帶來新的經營模式。賴麗雪說,一部作品要在視頻獲得熱烈迴響,是透過網路「分享」的概念,只要作品夠好,自然會有人幫你宣傳,「假如你有十萬粉絲,只要有一成人看,再擴散出去就有很多人看了」。這是以前非新媒體時代不會有的輻射效應,但先決條件是,必須做一些累積的工作。賴麗雪說,在新媒體平台,導演也要像是半個藝人,學習用新的行銷方式樹立個人品牌,這樣新的作品一旦上線就能吸引網友觀賞、再持續分享,這些過去創作人不需要顧及的經營方式,也都是新的學習範疇。
雨後春筍般微電影比賽效應
不只搶拍微電影,越來越多單位搶著舉辦微電影比賽。機會多了,得獎的機率也增加,讓很多人想要嘗試參賽。賴麗雪認為,目前眾多的微電影比賽,現階段作用主要是讓各界透過參與一起瞭解微電影。對於影視創作有更長足規劃的人,可能透過這個機緣被看見,拿到進入領域的門票;而初嚐創作的人,可能因獲獎被鼓舞,認真投入影像工作。無論如何,這都將帶動對於影音作品的重視與需求,觀眾會期待更高品質的影片,創作者會主動向外學習觀摩,台灣整體的影像美學素養也將提升。
微電影揚帆 台灣航向國際
2020年夏季奧運主辦城市去年出爐,由東京第二度拿下主辦權。在最後一輪三座城市的評選中,各組都利用城市宣傳影片來說服評審,而東京另播出一則具有故事性、不推銷城市景觀、僅傳達奧運精神的微電影,最終獲評審青睞脫穎而出,由此可看出微電影與過往宣傳影片的不同與其獨特的力量。賴麗雪觀察,「微電影是單一載體、單一作品,就有機會聯繫到最多人的方式。目前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用單一作品就接觸到一億人,可是影片可以。」隨著線上影音起飛,各國皆發展特有視頻平台,這些平台就像是深入世界各處的渠道,而一則微電影就像是一面風帆,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帶領承載的訊息航向國際。賴麗雪說,微電影製作精小,正是以中小企業做為經濟主力的台灣易於掌握的,如果台灣能擅乘這股風向,於此刻瞭解微電影這片風帆的製作技術,並補強不足之處,它將是台灣行銷國際的潛在利器。
網路世代的風景
在這波微電影潮流下,賴麗雪發現,校園也動了起來,很多非影視傳播的學系也開始學習製作微電影。除了紛紛成立的微電影社,甚至有大學考慮設立微電影學程。這些趨勢都說明一件事,線上影音傳播是大勢所趨,如同文字、簡報當前的地位一般,將與未來的職場與生活結合,成為常態與必備的溝通模式之一。賴麗雪表示,一部好的影片,除了資金、經驗的堆砌,還有很大部分來自於創意,這也是微電影協會現正努力的面向之一,積極進入校園舉行工作坊,希望從青年學生開始累積影視溝通的創意與概念。
如同吳念真導演所言,「微電影是這個世代的風景與憂喜」;推動與支持微電影熱潮的,正是逐漸成為社會主力的網路世代;而要刻畫這個世代的故事,以及在這個世代無礙地溝通,微電影正是最適切的話語。
得獎有撇步
目前微電影比賽眾多,要獲得評審青睞,並不像大海撈針那樣困難,至少把握幾個要件,就有機會躋身得獎名單。賴麗雪秘書長跟我們分享幾個秘訣:
懂得解題
每個比賽都有想傳達的主題,解題並切題才能拿到入圍資格。
主題明確
微電影時數短,切忌冗長、鬆散,要更用心經營每個畫面,準確導向主題。對經驗不足無法清晰掌握鏡頭的素人來說,可以埋梗,設計並把握一些關鍵的畫面,將這些畫面完成,塑造影片的完整性。
保持誠心
秘書長觀察,有些參賽作品似乎不是真的想說出某個故事,或選擇的故事其實並不值得說。不管是哪種情況,說故事的人不會認真去說,所以也說不出影響力。
瞭解素人限制
微電影常採用素人演員,而素人演出經驗少,演出容易不自然。最好請生活經驗與故事角色類似的素人演出,扮演時須跨越的距離就少一些。
「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簡介
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於2012年8月成立,以推廣台灣微電影文化、培養專業人才、促進產業發展與國際交流為宗旨。目前除了研究國內微電影現況,並舉辦講座、研習課程等,持續推廣國內對微電影的認識。2013年11月並發行《微MOVIE》半年刊創刊號。更多資訊請上:http://www.micromovie.org.tw/Comment
與內部員工溝通的的微電影
常有人誤以為微電影是做給「大家」看的,這個想法其實很模糊,效果也不會 好。以7-ELEVEN微電影《深夜工作的人:物流士》為例,溝通的對象是內部員 工,溝通的內容是「使命必達」的工作精神,所以影片依此方向發展,讓員工產生認同。只要溝通達成,微電影就成功了。(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秘書長 賴麗雪)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