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曉昕:新加坡華人堅守手繪電影布技藝 見證老行業興衰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許多老行業已沒落,也有一些經演變之後不斷與時並進,仍然為社會所需。

祖籍福建的洪豪獅(62歲)是當地唯一仍投身手繪電影畫布的畫家。自手繪電影畫布20年前被商業噴墨式打印機取代以來,他沒再畫過自己所最愛的電影畫布了。

洪豪獅從小就有繪畫天分,手裏的鉛筆從來不是為寫功課,而是在靈感突來,能隨時記錄下腦海裏的浮影。他只會說福建話:“我對讀書沒興趣,念到小六畢業,就告訴父母我不想讀書了。”

於是,他的父母通過一名在電影公司工作的朋友,介紹洪豪獅到南國電影廣告公司工作。洪豪獅說:“我當時在公司打雜,是職位最低的職員,吃飯也是等所有人吃飽了才吃。公司包三餐外,每月支付我薪水20元。”

洪豪獅1963年加入南國,公司正處於巔峰期。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是當地電影的黃金時代,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和國泰機構兩大電影商出品的華語和馬來片吸引了大批觀眾。

電影業蓬勃帶動了電影畫布制作行業。當年的電影畫布制作公司有“南國”、“黎明”、“陽光”、“紅白”及“萬象”。“南國”最負盛名,單是一家大電影商的訂單就有20到50張畫布。洪豪獅說,為了在短短幾天內趕出訂單,公司上下40多名職員日夜趕工。

洪豪獅的藝術才華很快就被老板發現。他說:“畫布師傅收工了,我會去偷師,自己練習繪畫技巧。有一天,老板看到我的畫,就立刻安排我加入上底色的團隊。我學畫一向無師自通,老板看得起我,我很快就當上畫布畫家,一天可畫上三四張大型畫布。”

畫布主要分三種尺寸:3英尺長、6英尺長和24英尺長。首都戲院和麗都戲院有自己的畫布尺寸要求,比最大型的24英尺標準尺寸還要大。

“南國”制作電影畫布過程如工廠一樣,整個制作團隊分成五個制作小組:木工和裁縫小組負責把一卷卷的麻織布割成標準尺寸,然後把布縫起來,釘在木框架上。設計師按照電影公司提供的劇照和海報,為電影畫布設計起稿,然後另一個小組把這起稿通過投影機投射到畫布上,再快速勾勒出基本的線條。負責上底色的小組為空白畫布塗上顏色,最重要的繪畫工作就交給畫布師傅,讓他們把電影明星們的臉孔盡顯畫布上。最後,一個負責捶字的小組在畫布捶上片名及其他字樣,電影畫布於是大功告成。

洪豪獅說:“我們當時就像是人肉影印機,天天把一幅幅電影畫布從頭畫起,我們的工作相當辛苦,但這份工作讓我如魚得水。每天眼睛一張開就想著工作,連老板都忍不住問我,難道不會累嗎?”

1980年代,市場上開始推出商業噴墨式打印機,讓電影海報制作變得簡單許多,加上電影業隨著錄像帶的崛起而受到沖擊,電影畫布制作行業受到沈重一擊後一蹶不振,很快就沒落了。

洪豪獅在1987年離開“南國”自立“豪明牌業廣告畫室”,也不得不與時並進,改做廣告板印刷和制造展覽布景的生意。他說:“1990年代已很少訂單,到了2000年,這行業幾乎沒有人做了。” (收藏自 2013年03月15日 中國新聞網)

已有20年沒繪制電影畫布的洪豪獅,最近特地畫了一幅匯集東西方大明星的電影畫布。(梁麒麟 攝)

Views: 5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抱抱,看新聞 on October 1, 2013 at 12:04pm

Chong Foo Yoong 《電影的一點記憶》

一塊大大的手工畫板
上面放個時不時可以翻轉/替換的板子
(就像 巴士轉換路線的板子一樣)
預告著 電影上映的日期

今天上映 明天上映 或 不日上映

戲院 還會聘人 分發傳單
吸引人的劇照 文字
簡單的宣傳手法 在當年那個簡單的社會

比較大的兩個字 -- “本事”
印在 傳單的背面
本事 ~ 就是那部戲的故事大綱

全盛時期的家鄉有五家戲院
加冕 美都 國泰 麗都 建國
(加冕的背後是草叢 ,旁邊是橋 是河 )
(美都的對面是巴士站 ,斜對面是美食中心 )
(國泰的附近是英保良 , 地點靠近Haji Malam )
(麗都在離中心遠一點的二英裏 )
(建國 在中華一小後面 , 豆沙路 ? )

小時候的記憶
美都-是分界線
(美都 ) (國泰)是一個幫的地盤
(麗都) (建國)是另一個幫的地盤

( 建國,好玩, 有試過, 開了個紐扣就可以大搖大擺不用買票入場,
哈哈 其實是因為當時,有位“朋友” 在前面開路呢 , 呵呵 。。。)

那時候 到戲院看戲 流行被問 “你那裏的 ?走那裏的之類的行話
當時 喜歡回答 :

”我Jalan Mersing 的 , 我住家裏的 “
( 小時候就住那裏, 怎樣 (^.^) 呵呵 ~~ )

今天 無端的地 想起這個 久遠的回憶 (^.^)

小學同學的父親是畫電影畫布的高手 ,同學的哥哥是馬來西亞數一數二的籃球國手 ~神射手 ( 名字不提了 , 外號黑金魚 , 姓陳 )

30/9 /2013 寫一段 ”亂文“ 記憶~~~

(珍藏自 www.facebook.com/chong.f.yoong/posts/10151846419898190

Comment by 抱抱,看新聞 on September 9, 2013 at 6:32pm

Sean Ng 《戲看人生》

我跟戲院特別有緣。

打從一出娘胎就“聽戲”了。其實一點都不誇張。

因我的老家和戲院只相隔20米之遠。

加上當時的戲院隔音欠佳,時常聽到戲院傳來陣陣巨響。

特別是當鬼片上映時,更是恐怖!

這間戲院叫“樂宮”。名字取得真好!它的確就是我們童年的“樂宮”!

在70年代,家中有黑白電視機的,不是小富就是大富人家。

我家以前是開雜貨店的,雖不至於貧困,但我爸就是不肯買電視機。

(吉隆坡光藝戲院)

直到大姐進了大學之後,我們才有機會觸摸到電視機。

我家五兄弟姐妹從小至今都沒有近視的困擾,也許真的要感謝爸爸當年的英明!哈。

在那個嚴缺娛樂的年代,戲院就自然而然成為全民放學和下班後的“樂宮”!

戲院有冷氣嗎?拜托,有風扇給你吹已經要感恩了!

哪像現在除了有冷氣,還有超贊的音響設備。而且還有情侶座,可以躺下來,甚至還有人準備食物給你一邊看戲一邊進食.......時代真的不一樣了。

當然,票價肯定也是與眾不同啦!大概RM50一張票。

記得以前周末看早場戲,一張票兒童票才收20仙!看到你夠!看到你爽!

通常午場戲比較少人看。可能是因為天氣炎熱的關系吧。通常在戲院裏面“燜”了兩小時之後,出來時肯定頭昏腦脹!像條死魚般!

夜場戲是最熱鬧的!戲院四周都是小食檔~~~魷魚蕹菜、rojak、碌碌、魚丸面、涼水、零食、玉蜀黍、蓮蓬.......讓人難忘!

兒童節除了可以拿到一大包的禮物之外,董事部還特別撥款請全校師生去看戲!大家試想想數百人排隊走下山坡的大陣仗吧。

讀過這所小學的校友肯定記得這件事。

在我九歲那年,我家雜貨店被四叔公“霸占”了。

其實也不能說是霸占。因為這家店原本就是他的。

早年因為他不善經營,搞到債臺高築,所以就半哄半騙的叫我爸接手生意。

那一年我才出世不久。家裏的狀況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慘!

就在我爸從當年負債累累,奄奄一息的雜貨店漸漸經營得有聲有色時,他突然宣布要拿回他的店屋,讓他的兒子來當老板。

談判失敗,結果一家7口被逼搬遷。

我們離開了“樂宮”,但卻搬去了“麗士”旁邊!一間更新的戲院!

你說,我和戲院是不是很有緣?

這一住,就住了整整幾十年!

看著傳統戲院從當年的百花齊放,到了今天的落葉飄零,讓人不勝唏噓。

(收藏自 www.facebook.com/seance.ng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May 2, 2013 at 4:04pm

小時候,大人想看戲,就叫小孩跑去街上的戲院外望望:哪兒有一大幅的手繪畫布,像圖文並茂的壁畫,告訴你裡頭正上映的,是什麼電影;想起來,這手繪電影畫布的行當,已經死去很多很多年了。~~~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