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競雄出生於1987年,2013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工作生活於南京。作為成長於中國本土、卻很自然的具有全球意識的年輕一代,自2014年在空白空間的首個個展“LeJX”到最近的“BEAST 54”,李競雄以帶有絕對主義色彩的實踐態度和行動力,積極推進著自己的工作。對這樣的藝術家而言,毫不偽飾的欲望與野心或許正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展覽持續到4月11日。

李競雄,“BEAST 54”展覽現場,2015.


新展的題目“BEAST 54”就是我眼中的中國社會。過去兩年,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焦慮感,我本來誤以為這是藝術家的工作讓我產生的,一份作品交易的壓力讓我這樣,後來我發現並不是。這種焦慮感是這個國家年輕人的一種普遍狀態,一份獨特的、迷人的中國性焦慮。這個狀態,我在和其他國家的年輕人交往中並沒有發現太多。藝術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今年年初上海的房價上漲了18%,深圳的房價上漲了42%,我也會問自己,我們究竟活在一個什麽樣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我如何讓自己的工作保持尊嚴,並且能夠堅定地傳遞出去。

對於目前的系統的態度,我的答案永遠是一樣的:目前的藝術機制是一場權利的遊戲,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能做出誠實的,了不起的作品。我們應該意識到為什麽這個行業存在,存在的基石是什麽,它會走向哪裏。藝術家本身就不是一個職業,這些人都是瘋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對於目前藝術家應有的“坐標”有兩個角度的理解:大的角度,藝術家個體沒有價值,只是一種文化領域的全球化通用貨幣,只要全球化依然進行著,你們就是必需品;小的角度就很簡單了,我信藝術,她不可取代。

藝術家像一個導演,每個展覽就像一場演出,這次可能是一個“發條橙”,下次是“2001:太空漫遊”,我不認為庫布裏克會在意被人們規定到哪一種類型片裏面去。同樣的,我也不是什麽類型片藝術家。我並不有名,作品離市場成功還有段距離,真正認識的藏家也不超過5個人。但我也意識到,不管怎麽樣,我今天面對的一幫人,我指的是藝術圈的人們,我還是很喜歡的。這幫人我們會一直糾纏在一起,裏面有很多聰明的頭腦、鬼才,挺妙的。

從空白的首次個展“LeJX”至今,我覺得自己更堅硬了,不太相信藝術圈的很多故事,不太相信很多評價,會要求一個展覽的美學絕對自治權,開始憑借個人直覺去與人交往,前陣子我剛認識一個朋友,在我們交談兩三句之後,我就認定這個人會是我一輩子值得信賴的人——雖然到目前我們也沒有見過幾次面。

有一段Fredric Jameson的文化評論,來比喻這個展覽倒是很合適:所有第三世界的文本,甚至那些看起來好象是關於個人和利比多內趨力的文本,總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來投射一種政治:關於個人命運的故事,包含著第三世界的大眾文化和社會受到沖擊的寓言。但我自己判斷作品就很簡單,就是假設我有一件很大的公寓,我會在裏面放什麽,不放什麽。譬如我的那些繪畫,我就真的在家裏放過很久,我天天起來看到,也不覺得討厭。我是油畫系畢業的,這是我的宿命,所以我不排斥物質化——對物質化的排斥就像排斥這個世界的真實性一樣可笑。我喜歡奢侈品,奢華的東西,同時也喜歡徹底的low-brow art以及低保真音樂、垃圾,也許很多人不理解,但其實這兩個極端才是真正互通的。我不太在意那種政治正確的評論。

關於最近閱讀的書籍,我可以推薦三本:理查德•葉茨(Richard Yates)的《革命之路》,基辛格回憶錄的《大外交》,第三本最妙,《從0到1》,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寫的商業書籍。

如果要我列舉三個影響過我的藝術家,答案只能是:羅曼.波蘭斯基,羅曼.波蘭斯基和羅曼.波蘭斯基。(收藏自 2016.03.18 《藝術評論》)http://artforum.com.cn/words/#entry9296

Views: 5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