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華裔:風雨飄摇百年路(9)

恢復經濟重建家園。連年的戰亂,暹羅的社會經濟遭到很大的破壞。有一部歷史著作這樣描述當時的社會情景:“舉目望去,被饑餓、疾病、兵燹所害死的人不計其數,屍骸遍野。茍活的人面黃饑瘦,形同餓鬼。”鄭信決心恢復暹羅的繁榮。為解決糧食問題,他不惜高價向外商買糧,以賑濟災民。人口劇減,勞動力奇缺,這是當時社會的另一大問題。鄭信採取發放糧食、衣物等辦法,招獎逃匿山林的流民,促使他們重返家園,從事生產。他還特別注意通過發展商貿來刺激經濟的發展,採取多種措施招徠外商。此時,大批中國商人和勞動者進入暹羅,他們除從事中暹貿易外,也活躍在暹羅的商業流通領域,促進了暹羅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吞武里王朝時期,華僑和暹羅原住民之間的關係是十分融洽的。

鞏固國防,維護民族獨立。暹羅的復國戰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緬甸的威脅並沒有解除,暹緬雙方劍拔弩張,關係緊張。吞武里王朝的建立,對緬甸侵略勢力是一個打擊,因此它總想通過用兵,再次佔領暹羅這塊肥地。在吞武里王朝統治的十幾年裏,兩國一共發生九次大規模的戰爭。暹軍不但屢屢打敗來犯的緬軍,而且主動出擊,奪回了被緬甸長期佔領的北方重鎮清邁。戰爭最後以暹羅的勝利而告終。鄭信還對外征戰,擴展疆土,控制了老撾、柬埔寨,將暹羅的幅員擴大到印度支那半島的廣大地區。


1782年4月6日,鄭信死於一場內亂,終年48歲。繼吞武里王朝而起的是今日泰國的曼谷王朝。

鄭信對泰國國家和民族所作的貢獻,博得了人們對他的敬仰,他一直被泰國人民當作民族英雄來贊頌。1950年,泰國政府撥款在吞武里建立鄭信紀念像。1954年落成的鑄像,其碑鐫刻著:“此碑為紀念鄭王大帝和增進他的榮譽而建,他是泰國的好男兒。生於佛曆2277年(公元1734年),卒於佛曆2325年(公元1782年)。泰國政府和人民於佛曆2497年(公元1954年)4月17日敬立此碑,以便提醒泰國人民牢記他抵禦外敵,恢復泰國獨立和自由的恩德。”泰國國王親自為紀念碑的落成剪彩。1955年發行了一套三枚鄭信雕像紀念郵票。1982年建成橫跨湄南河的最長公路橋就被命名為達信大帝橋。泰國政府還在1955年規定,鄭信登基的12月28日為“鄭王節”,每年的這天都要在雕像前舉行紀念活動。



加里曼丹島,是世界第三大島,毗鄰我國的南沙群島。全島約有2/3地區是在印尼版圖內,該島的北部地區則分別是馬來西亞和文萊達魯薩蘭國的領土。加里曼丹與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隔海相望,舟楫便利,很早就和我國有往來。這個大島,地廣人稀,資源豐富,18世紀以後就有成批的中國人移居這裏。他們在熱帶的茫茫林海中披荊斬棘,辟出了良田,開挖了礦井,給大地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這裏要講兩位傑出的開拓者的故事。一位是在西加里曼丹(今印尼境內)建立“蘭芳公司”被稱為“大唐總長”的羅芳伯(公元1738—1795年),另一位是率眾在北加里曼丹的砂拉越拓荒並被稱為“新福州港主”的黃乃裳(公元1849—1924年)。

Views: 4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