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周興:圓性時間與實性空間(8)

那麼,怎麼來理解這樣一種“時—空”不分,這種不分的“時—空”、本源性的“時—空”呢?下面是我的初步理解。海德格爾是在《哲學論稿》中提出這個思想的,但這書實在太奇怪了,我作爲譯者也還沒完全弄懂。什麼叫《哲學論稿》?這個書名表明,作者冩好了一本書但不知道取什麼書名,於是叫了這個名。

20世紀兩大哲學家的兩本後期代表作,差不多起了同一個書名,在維特根斯坦那里叫《哲學研究》,在海德格爾那里叫《哲學論稿》。這事值得我們好好想一想。他們之所以連個書名都取不出來了,是因爲舊哲學氣數已儘,而他們做的是另外一種新哲學,用傳統哲學的方式已經無法命名了。而且我們看到,這兩本書都不是體系化的,而是碎片化的,都是由300個左右的片段和筆記構成的。這是哲學和思想的“命”,我這里就不展開説了。總之我認爲,海德格爾的《哲學論稿》是20世紀最神秘的一本書,特別不好懂。我試着來理解其中所謂的“時—空”(Zeit-Raum)。比如其中有這樣一段“鬼話”:

“時間—空間乃是本有之轉向軌道的被居有的開裂,是那種在歸屬性與召喚、存在之離棄狀態與招呼(存有本身之顫動的戰栗!)之間的轉向的被居有的開裂。切近與遙遠、空洞與贈與、激昂與遲疑,所有這一切都不能從通常的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出發而得到時間—空間上的把握,相反地,在通常的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中蘊含着時間—空間的隱蔽本質。”

這種非哲學、半詩性的思想表述當然是令人崩潰的,我得承認自己雖然知道其中暗示的意義方向,但沒有充分的能力把這種暗示明確地轉述出來。所謂“本有”(Ereignis)即“存在之真理”,是後期海德格爾用來替代他所思的“存在”(Sein)的,其實依然可以理解爲“存在”;而所謂的“轉向”(Kehre)同樣是一個關鍵詞,是海德格爾所思的“存在歷史”(Seinsgeschichte)現象,這里指的是“另一個轉向”即從形而上學(所謂“存在之離棄狀態”)向“另一開端”的“轉向”。可見海德格爾所思的“時—空”是“另一個轉向”的時空經驗,甚至可以直接説是後形而上學時代的時空經驗,這種經驗必須破除“通常的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

這個“時—空”不分的“時”和“空”意味着什麼呢?以我的簡單理解,“時”就是我們此時此刻正在承受的這種“流逝”,這種“流逝”是往外推移的,海德格爾説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移離”(Entrückung,removal unto),用前期海德格爾的説法,也可以説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綻出”(Ekstase)。另一方面,如果説“時”是一種“外推”,一種“外化”,一種由近及遠的出離,那麼,“空”就是一種“內推”,是一種由外而內的“內化”,海德格爾用“迷移”(Berückung ,charming-moving-unto)來加以描述,實即一種由遠及近的吸引。

比如我在做講演,在座聽衆友好地看着我,毫無敵意,這個“空”的推移就比較好,是一種吸引,相互的吸引;但如果大家用一種緊張的、慌亂的、恐懼的目光看着我,那麼這種推移就比較麻煩,對我構成一種巨大的壓力,在這個壓力下我是會縮小的。所以,這里有一個“時—空”不分的“時”和“空”,這個“時”是一種往外走的“流逝”,而“空”則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吸引和壓力。這是海德格爾想講的“時—空”,是在一個具體的語境里面真實的發生,是所謂“移離”與“迷移”共屬一體的發生。

我們似乎也不能説,這個“時”是主觀的,這個“空”是客觀的,在此時此刻發生的還沒有主客之分,我們承受着“時”意義上的流逝或外推,以及“空”意義上的引和壓或者外推,這才是最原初意義上的“時—空”。

Views: 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