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東:後期維特根斯坦美學觀探析(8)

七、結語

審美活動與吃飯、行走和休息一樣,也是自然而然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自然而然地進行審美活動,不需要某種特別的規範與制約,人爲的因素很多時候都是狗尾續貂。在日常生活中審美反應才是最重要的,最直接的情感反應是審美活動的基石。可以説,沒有審美反應,其它的美學問題都無從談起,審美反應是一切審美活動與美學的前提,這就審美生活形式的中心,是審美實踐的主導。如果忽視審美反應或者審美體驗,其它所謂的美學問題就無足輕重了。

脱離了具體的審美遊戲和審美反應的美學問題是捨本逐末。因而後期維特根思堅決反對尋找所謂的”本質美”,沒有一個本質能夠使美的東西成爲美。美與審美都不是理論,而知識化的美學不但沒有解決好美學問題,反而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問題。學理上的探討,遠不如真實的感知,對於審美,尤其如此。

真正的審美經驗不是從所謂的科學理論中獲得的。關於美的知識和理論都不過是在語言遊戲中漫步,沒有進入審美遊戲之中。美學如果一直在語言上漂浮,就永遠觸及不到美。維特根斯坦的努力使得分析美學大爲改觀,不再痴迷於學理上的考究,擺脫了知識性美學,從而走向實踐美學,一種直面生活的”大美學”,在生活世界之中自由地進行審美賦意活動,形成”自然而然的日常美學”(Everyday aesthetics of itself)[37]維特根斯坦所批評的另一種美學病就是將審美或藝術的變化歸結爲審美趣味的變化,這種美學因果論危害甚大,殊不知,前者的變化還有許多因素,甚至不相幹的東西。

西方不少美學家將美學科學化、心理學化、理論化、概念化和靜止化,導致了嚴重的美學病。與整治哲學病一樣,維特根斯坦治療着美學病,通過對語言的深入研究和考察,結合語言遊戲論與生活形式觀,他開創了分析語言美學之路。並且做到知行合一,生活與思想都踐行着自己的美學觀,因而被斯舒特曼稱爲”生活美學大師”。美學不是一種理論,不是一種用來學習的知識,而是一種人類審美實踐;是我們生活形式極爲重要的一部分,美學就是一種生活形式!




[37]劉悅笛:《分析美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75頁。


(爱思想 2015-07-06)

Views: 2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