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六次下洋在1421年1月,使命除例行辭還貢使外,似乎主要是貿易。此時大明國勢盛極,數次出洋,從南海到印度洋的中國勢力格局已形成,在滿剌加、蘇門答剌、古里等地已有帝國的常設機構,“官廠”(倉庫)、宣慰司之類。從這些地方,船隊分宗遠航,西抵南非海岸,甚至可能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西南非洲海岸;向南船隊到達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甚至澳大利亞沿海島嶼,“去中華絕遠”,歷時3、4年。高潮時刻到來了,像是最隆重的閉幕典禮。第七次遠航在8年以後。永樂皇帝去世,仁宗朱高值熾登基,詔令停止下洋。1422至1430年間,鄭和及其下洋將士守備南京,直到宣宗即位,想起祖父當年“萬方玉帛風雲會,一統山河日月明”的盛況,才又派鄭和出使西洋。第七次出洋的航程基本上與第三、四次相同,歷時3年。行前在江蘇太倉、福建長樂、湄洲島大祭天妃宮,樹碑立傳。與其像是乞保來程平安,更像對往事的紀念。
高潮很快過去。28年,7次浩大的遠航,在東方千年航海史上,不過是一瞬間,輝煌但短暫。1433年,鄭和在古里病逝[3],王景弘將龐大的艦隊和鄭和頭發、靴帽帶回中國。那是一個盛夏的傍晚,遠洋船隊最後一次駛入太倉劉家灣,寶船將永遠停泊在那里,在南方溫潤的港灣里腐爛。皇帝詔令:“下西洋諸番國寶船悉令停止”、“各處修造下番海船悉令停止……”
三
這麽輝煌壯闊的遠航,為什麽突然開始,又突然結束呢?開始令人驚異,結束令人惋惜;在敬意與惋惜中,歷史變成“奇跡”。歷史有“本事”,有“敘事”。本事是過去時間實際發生的事,而敘事是過後人們關於那段往事的回憶與敘述。本事中順理成章的,往往在敘事中變得模糊不清或不可思議。可能是因為遺忘,也可能是因為時過境遷……比如說,鄭和為什麽遠航、又何以能夠遠航?
鄭和為什麽遠航?直接的動機來自他身後的那個皇帝。永樂大帝有許多理由遣使出洋,詔諭即位是其中之一。北窮沙漠,南極溟海,日出日沒之間,舟車可到之處,在天子的野心與胸懷中,都是帝國天下。讓他們知道與讓他們誠服一樣重要,這是名正言順的動機。
其次,也許還有一點隱密不便直言。永樂皇帝的江山是從他侄子建文皇帝那里奪來的。建文帝下落不明,成了雄才大略的成祖的一塊心病。“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4]
再次,海禁禁民間販洋住蕃,致使“商旅阻遏,諸國之竟不通。”東南沿海的私商貿易受阻,不僅使百姓市無番貨,帝國府庫也空虛。派遣帝國船隊出海,貿采奇貨珍寶,不僅可以充溢府庫,還可以以正規的官商貿易取代私商貿易,將民間的自由貿易納入朝貢賫賜的政治體系中,經濟貿易與帝國政治異想天開地結合在一起。
最後,永樂皇帝是一位有世界帝國野心同時也感到自己有建立世界帝國實力的皇帝,五次親征漠北,派20萬大軍討伐安南,完全有理由派遣一支船隊出使西洋。在中國的世界觀念中,帝國處於世界的中心。撫綏四方,德化諸夷,重建朝貢-賫賜貿易體系,只要國力許可,就自然成行。明初盛世,內安諸夏,外撫四夷,共享太平天下的帝王理想可以實現了。
鄭和何以能夠遠航?如此龐大的規模,如此遙遠的航程,600年前?歷史為它準備了充分的條件。漢武帝曾遣太監出海市易,用黃金雜繒換奇石異物,抵達馬來半島、印度東海岸馬德拉斯附近和印度河流域。王莽派人去孟加拉找犀牛,走的也是海路。公元414年,法顯和尚從印度自海路返回,乘錫蘭山的獨桅三角帆獅子舶。671年,首批大食番商在廣州登岸,以後,從亞丁灣到珠江口、泉州灣,大食季風客歲歲掛帆印度洋,常來常往。762年,在怛邏斯戰役被俘流落西亞10余年的杜環,又乘大食商舶回到廣州。從西亞到南中國港口的航行,已經有千年的歷史。鄭和下西洋的意義,在當時既不是探險,也不是發現。
航路是舊航路,港口也是舊港口。最初是“番舶”,所謂“南海舶”、“西域舶”、“南蠻舶”、“昆侖舶”、“獅子舶”、“婆羅舶”,或者統稱為“波斯舶”,往來於亞丁灣、南印度與珠江口、泉州灣。兩宋間中國人開始建造大型海舶,“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以泉州為中心的中國閩、浙沿海的航海、造船、貿易規模,已超過阿拉伯世界,中國客舟基本上壟斷了中國──印度的航運。“海商之船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可載五、六百人。”[5]1343年突尼斯人伊本·白圖泰在卡利卡特(古里)候中國船來中國,發現從印度洋到南中國海,往來的都中國船。大船舒適豪華,可載1000位乘客,600名水手,400名士兵。
鄭和遠航在當時,並非不可思議的奇跡。在歷史中,一切都是那麽尋常,必然而自然。鄭和遠航前兩百年,中國舟子海商,已成為古老的印度洋中心的世界貿易體系中的主導力量。南宋王朝有船運之興、市舶之利,曾經裝備了一支龐大的水軍,擁有數千艘戰船與五萬名水兵。這支水軍後來一部分護送幼主帝昺漂泊到廣州外洋,成為“海軍”,另一部分投降大汗,成為日本、爪哇遠征軍的一部分。1281年,在蒙古大將、阿拉伯舟師率領下,大汗遠征軍17萬余人,乘中國船匠制造的4400多艘大船,從朝鮮半島與舟山群島出發遠征日本。一場臺風使這次規模龐大的海上征服毀於一旦。蒙元帝國有更優越的條件成為一個海上強國,大明王朝在最初強盛的一個世紀里,繼承了蒙元帝國的海軍傳統,在裝備與組織形式上更精良有效。
鄭和遠航絕非什麽不可思議奇跡。民間航海貿易傳統、帝國海上武裝,所有這些條件,都使鄭和遠航的發生,順理成章。鄭和船隊從長樂港到中南半島的占城,從占城到馬來半島的滿剌加、爪哇再到錫蘭,從錫蘭到印度南部的古里,從古里到波斯灣的忽魯謨斯、阿拉伯半島的阿丹、天方,埃及的米息,或從阿丹到東非的木骨都束、麻林地、慢八撒,泛海九萬里(往返),所歷30余國,所有這些航路,至少已有1000年的歷史,絕大多數國家地區,在歷史上也與中國有過交往。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鄭和遠航自然而必然,之所以在後世的記憶與想象中成為奇跡,不是因為遠航在那個時代突然開始,而是因為遠航在那個時代無端結束。
四
鄭和下西洋,在後世成為奇跡,是因為遠航沒有繼續。1433年,那個如火的七月,大明帝國的船隊靜靜回航,駛入太倉劉家灣,從此收起的巨帆,就再也沒有張揚過。《明史》中對鄭和的記載,600年後讀起來,還令人感傷:“和經事三朝,先後七奉使,所歷……凡三十余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資亦不貲。自宣德以還,遠方時有至者,要不如永樂時,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後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誇外番,政俗傳三保太監下西洋為明初盛事雲。”[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