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個體的審美自主性究竟為何? 對洪席耶來說, 即一種「自由遊玩」。他區分了三種「體制」:(1)影像的倫理體制(ethical regime of the images);(2)藝術的再現體制(representative regime of art);(3)藝術的審美體制(aesthetic regime of art)。在「影像的倫理體制」裡,藝術的產物被視為「影像」,關注重點在於這些影像對社群和道德產生了哪些效用, 是否擁有教育公民的效果。這個體制以影像模擬的源頭及目的,來區辨富有教化意含的藝術,或者工藝技術性的表象模擬,這可以柏拉圖的想法為代表。至於「藝術的再現體制」,也可稱為「藝術的詩學體制」,來自於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對柏拉圖的批評。這是將藝術自「影像的倫理體制」訴諸的道德、宗教或社會標準中解放出來,重視技巧(technical skills),強調藝術的模仿(mimesis)與再現(represent);但其目標並非要簡單地重現事實,而是要求藝術的形式與表達手法,應吻合其主題, 與適當的類型和階級。而「藝術的審美體制」, 雖然可以上溯至維柯
(Giambattista Vico, 1668-1744)與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1547-1616),但直到近兩世紀才取得了優勢地位,這可以席勒的「自由遊玩」(free play)為代表。在「藝術的審美體制」裡,所有主題都是平等的,各種形式都被允許。這個體制揚棄了「藝術的再現體制」中感性分配之階級傾向,告別了藝術類型的既有系統;一方面使藝術成為獨特的存在,另方面也質疑藝術的形式與日常活動形式之間的區隔,並使理性
(logos)與感性(pathos)趨於同一──這使藝術的獨特性進入了一種無止盡的矛盾(Rancière 2011: 81, 86, 91;洪席耶2012: 340-41;紀蔚然89- 92)。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Über die ästhetische Erziehung des Menschen in einer Reihe von Briefen, 1794;Letters Up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的第二十七封信說到:
我們不必過多的擔心,這裏所談的假象會對現實有什麼危害;我們更應當擔心的是現實對假象的危害。長期以來人被束縛在物質上面,他一向只是讓假象為他的目的服務,一直到他承認假象在理想
的藝術中有自己的人格性為止。而要做到這一點,在人的整個感覺方式中需要發生一場徹底的革命,不然的話他甚至連通向理想的道路也找不到。因此,我們在什麼地方發現有對純粹假象作無利害關係〔按:無關乎利害〕的自由評價的痕跡,我們就能推斷出那裏人的天性已發生了這樣一場變革,人身上的人性已真正開始。(席勒1989: 143;Schiller 2002: 38)9
自然從需求的強制或物質的嚴肅開始,再經過剩餘的強制或物質遊戲,然後再轉入審美遊戲〔按:審美的遊玩(aesthetical play)〕。在美的崇高自由中,自然得到了提高從而超越了任何目的的強制;但在此之前,它在自由運動中至少說已經從遠方接近了這種獨立性, 因為自由運動本身既是自己的目的又是自由的手段。(席勒1989:
145;Schiller 2002: 39)10
如果說,在權力的動力國家中,人與人以力相遇,人的活動受到限制,而在義務的倫理國家中,人與人以法則的威嚴相對立,人的意願受到束縛,那麼在美的交往範圍之內,即在審美國家中,人與人只能作為形象彼此相見,人與人只能作為自由遊戲〔按:自由的遊玩(free play)〕的對象相互對立。(席勒1989: 148;Schiller 2002: 41)11
9 若對照Blackmask Online 的版本來看,「無利害關係」一詞為“disinterested esteem”,考量上下文脈,應譯為「無關乎利害」較妥。在席勒的論述裡,假象可分兩種,一是審美假象,一是邏輯假象。審美假象是美和藝術的本質,且根本不同於現實與真理;而邏輯假象則與現實和真理相互混淆。假象若能達致真正的自主,並放棄對現實的要求時, 才成為審美的假象。席勒認為,人只有在審美假象前才是真正的遊玩,而邏輯假象則是欺瞞。從物質狀態的遊玩到審美狀態的遊玩,是一個飛躍的過程,此時人將擺脫物質與現實條件的束縛,無關乎利害地迎向審美假象並自由遊玩(席勒1989: 133-46; Schiller 2002: 36-40)。
10 若對照Blackmask Online 的英譯本來看,「審美遊戲」一詞為“aesthetical play”,考量上下文脈,應譯為「審美的遊玩」較妥。
11 若對照Blackmask Online 的英譯本來看,「自由遊戲」一詞為“free play”,考量上下文脈,應譯為「自由的遊玩」較妥。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