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雲樵〈50年來的南洋研究〉(10)

九、50年來中國學者的貢獻

筆者在南洋大學研究室出版的《南洋研究》集刊第1卷的發刊詞內,把中國學者的南洋研究分做4個時代︰(甲)何海鳴時代,(乙)劉士木時代,(丙)尚志學會時代,(丁)南洋學會時代。

何海鳴先生(寧波人)本是一位革命軍人兼文藝作家,同時卻又是一位南洋研究的先驅者。1921年,他在北京創辦《僑務旬刊》,那是中國學者對南洋研究,作陣容嚴整的學術進軍第一次。該刊每月發行三期,每期以24開50餘面的篇幅問世。社址在北京宣武門內頭髮胡同27號,由何海鳴總纂,朱劫塵發行,一共出了135期。顧名思義,該刊以研究華僑為主要對象,所以研究南洋祗是個陪襯的課題。而且事屬草創,沒有具體計劃,祗抱海客談瀛的態度,掇拾一些風土資料,供人作酒後茶餘的談助而已,但卻也供給我們一些寶貴的原始資料,如第120期所載的《開吧歷代史記》之類。何氏是追隨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家,「華僑為革命之母」,他辦這一個刊物的宗旨,不言而喻。同時他還在北京國民大學講授「海外華僑殖民史」,在當時是一個很時髦的科目。

劉士木先生(興寧人)是正式研究南洋的首創者,一生從事南洋研究,到處鼓吹南洋研究,安貧樂道,至死靡它。他最初在印尼的望加錫和民禮任教,後來到日本去留學,返國後便常在《僑務旬刊》發表文章,但他的抱負,一直要到1927年鄭洪年聘他為暨南大學南洋文化事業部主任時才得發揮。他主編《南洋研究》月刊數年,羅致南洋研究學者,編譯「南洋叢書」,出了30種。在何海鳴時代,中國學者祗是片斷地掇拾,或粗淺地論述,到這時已能作整本專書的編譯,並充分利用日文的資料,不過編著專書,尤其是研究性,頗非易易,但翻譯卻是一條捷徑。同時他鼓勵中國學者南進,執教或辦報,以精神文化給養南洋華僑社會,比何海鳴的喚起國內人士對華僑的注意和重要更進一步。

所謂尚志學會祗是一個空名,實際上是馮承鈞先生(漢口人)一人在作孤軍奮鬥,不過因為馮氏初期的作品,都以尚志學會叢書名義由商務印書館印行而已。馮氏清末赴歐留學,最初入比國中學,後來進巴黎大學習法律,民國初年回國供職教育部為僉事,後來任教于輔仁大學和北京大學,公餘之暇,譯法國漢學家有關西域南海的名著,十數年間共譯了40餘種,都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馮氏最初的興趣在西域地方,後來因為法國權威學者的興趣都趨向南海,因此他也隨著轉移了目標。法國第一流漢學家有關南洋的史地考證名著都經他一一譯出,例如費琅的《崑崙及古代南海航行考》和《蘇門答剌古國考》,馬思伯樂的《占婆史》,伯希和的《交廣印度兩道考》﹑《扶南考》﹑《鄭和下西洋考》和《真臘風土記箋注》,鄂盧梭的《秦代初平南越考》等,而他自己也有幾本很有價值的著作︰《中國南洋交通史》,《歷代求法翻經錄》,《南海地名》,《海錄注》,《諸蕃志校注》,《瀛涯勝覽校注》,《星槎勝覽校注》等。他雖深入堂奧作南洋史地考證功夫達20年之久,但他和以前的兩位先生的態度完全不同,他絕不鼓吹,也不活動,只是埋首鑽研,頂臼串戲,翼圖校正一般人避重就輕的治學態度,打開中國學術界的眼界,溝通了中西學者間的隔閡。

何海鳴因喚起國人注意華僑而兼及南洋研究,劉士木是提倡南洋而鼓勵國人多多取法日本,吸收日文資料,推廣南洋知識,馮承鈞則苦心孤詣,以身作則,向專門研究作學術進軍,要國人取法乎上,同時暗示國人︰世界第一流學者的名著中的主要資料,都是從中國載籍中鉤稽出來的,不過要經過整理和考證而已。馮氏的漢學根基很深,因此他的翻譯是很成功的。一般淺見的人,以為翻譯毫無價值,其實在20世紀國際間治學有名的鴻士,沒有一個會看輕翻譯的,因為一個人如果不會翻譯,或譯得不信達,怎能運用外國資料,著作專書的歐美學者有不少都因翻譯而成名,甚至因此而獲得博士學位。

1940年南洋學會的創立,是中國研究南洋的重心,自國內轉移到海外來的具體表示。以前中國的南洋研究,是把南洋和華僑作研究的對象,華僑沒有份兒,但到這時期,華僑學者非但自己下海,甚至把國內的研究事業承頂了過來,因為那時剛是抗戰最艱難的階段,國民政府已經西遷重慶,太平洋戰爭即將爆發,國內的南洋研究機構已無存在,南洋學會的誕生適得其時。前一年,筆者從暹羅南下星洲,張禮千也自檳城到星洲,和僑寓星洲的姚楠,共同編輯《星洲十年》一書,到這時已完成。大家覺得有聯合南洋研究同志,組織一學會從事提倡和研究的必要,便約《星洲日報》主筆關楚璞,副刊編輯郁達夫,僑寓檳城的劉士木,仍留國內的李長傅,聯名共同發起組織南洋學會(South Seas Society),並由筆者主編《南洋學報》,以與國際學術界溝通聲氣。這雖不是南洋第一個專門研究南洋的刊物,但確是夠得上國際學術水準的刊物。

Views: 1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