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全生·英美後現代主義小說敘述結構研究(5 上)

第五章後現代主義小說中的語言

1960 年,約翰·巴思出版了《煙草經紀人》,在評論界擊起了千
層浪,一時間評論家眾說紛紜,態度各異,羨慕者有之,憤然者有
之,困惑者亦有之,而最讓批評家感到困難的,是不知將此小說劃
歸哪一類。有人說它屬於反現實主義小說的美國傳統,有人將
它讀為真正嚴肅的喜劇,有人稱它為歷史小說,但也有人視它
反歷史小說嘲諷歷史小說。[1]當然,現在我們可以輕易地
將它劃歸為後現代主義小說,可在當時,它的確令批評家感到棘
手,以至於驚呼:約翰·巴思怎麽啦?2
巴思本屬傳統小說作家,他1956 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說《漂浮
的戲劇》以及1958 年出版的第二部小說《路的盡頭》,都屬傳統小
說的範疇,體現出傳統小說的特點,然而時隔2 年,他忽然出版後
現代主義小說,而且一發不可收。因此,問問他怎麽啦?自然是
情理之中的事了。
巴思對怎麽啦?作了解釋。他說:已經做過而且做得更好
的,當代作家無力繼續做下去。我尊崇福樓拜和托爾斯泰,海明威
和福克納;但作為作家興趣的目標,他們已然完結。天哪,我們是
生活在20 世紀的最後30 多年,斷不可寫19 世紀的小說了。3]巴
思認為,小說寫到喬伊斯和卡夫卡,已經走完了一個裏程,在喬、卡

之後最有成就的當屬貝克特和博傑斯,然而小說在貝、博手裏,又
完成了一個裏程。巴思說他從這二者的身上得到一種沈默美
貝克特走向沈默(silence),從存在中提煉語言,朝著無言可說奮
進。而博傑斯的創作倒像是文學已經寫完了,他創作的是想象文
本的註釋。4]巴思承認小說的未來無定,所以索性文學終
結了這一前提開始,努力讓文學來反觀文學自身。5
巴思的解釋是技術性的,即是說,他是從文學發展和小說創作
技能的角度來解答問題的。他是有感於文學的終結,或文學的
枯竭(巴思語),或小說的死亡(蘇肯尼克語),或小說家處於十
字路口(洛奇語)而說出那番話的。
的確,後現代主義小說的出現是文學枯竭的結果,是小說家
處於十字路口做出新選擇的產物,法國的新小說和英美的超小說
無一不是如此。但是,後現代主義小說的出現還有另一重要因素,
語言論轉向的影響。

語言論轉向是指以理性為中心的認識論轉向以語言
中心的語言論。人類社會經歷了文藝覆興和啟蒙運動之後,理性
取代了上帝的位置,成了一切的主宰,人被看做理性的人,人要認
識世界是通過認識理性而達到的,而語言則是這認識活動的工具,
被信任,被尊崇,被信賴。但是,人類進入20 世紀驀然回首,卻發
現自己原是符號動物,因此要認識世界,首先要認識敘述理性的語
言。這一點,我們從維特根斯坦身上看得很清楚。
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922 年出版了《邏輯哲學論
叢》,企圖用圖像說picture theory)來解決語言與世界是何等關
系這一問題。書中,他論述了:世界(實在)是事實的總和
像是實在的模型圖像是事實事實的邏輯圖像是思想
題的總和就是語言。在他看來,世界與語言的關系就像下面的圖
示:
世界(實在)F事實F圖像F思想F命題F語言[6
據此,維氏認為語言是世界的圖像,語言是用來描述世界的。[7]這
便是承認語言與世界的一對一的關系,承認語言是一有用而且可
靠的工具。
時隔23 年,維特根斯坦出版了《哲學研討》,這是他對圖像
不滿的結果,是發生在他身上的一次革命。書中,他提出了
戲說圖像說堅持的是語言與世界的關系是一對一的關系,而
遊戲說則將言語活動喻為弈棋般的遊戲。實際上,維氏是在偶
觀足球遊戲時悟出語言遊戲的。[8遊戲說認為語言為一自足的
self-contained)整體,它有不定的變化和更新潛能,依據其自身的
規律而組織,與物質現實毫不相幹。遊戲說的中心命題是用法
即意義。顯然,遊戲說從根本上否定了圖像說,來了個180
度的大轉彎,將語言意義的確定推到了不確定。
維特根斯坦式的遊戲說在他的同代人和後來的許多哲學家
身上亦可看到,例如海德格爾。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不僅與
維特根斯坦同年生(1889 年),而且在他身上也發生一種轉向
由對存在時間闡釋轉向對存在語言的闡釋,即由
間是存在的地平線轉向語言是存在的家。[9]海德格爾的語言
是存在的家實則道出了存在依附語言的關系。既然人不是理性
動物而是符號動物,那麽說話的就不是人而是語言了,因為存在依
賴語言而呈現。海德格爾曾經說過:現在,哲學一詞正在途說
希臘語。對這句話,英國的喬治·斯坦納是這樣解釋的:
這句話的字面涵義是:如果我們直接傾聽,那麽,
哲學這個詞本身所說的是希臘語。更明確地說,並不
是我們在使用這個碰巧從古希臘詞典中得來的詞,而是

“philosophia”這個詞本身內在地蘊含著一種自我陳述的
力量。因此,說話的是語言,不是或主要不是人。[10
海德格爾的語言之思始於《藝術作品的本源》。[11]文中,他用
非形而上的術語思考藝術作品的存在(ontology)。開篇他便追問
什麽是藝術作品的本源。通常對此問題的回答,是藝術家是作品
的本源,作品是藝術家的本源。但海德格爾卻說,藝術家和作品
都是通過一個第一位的第三者而存在,這個第三者使藝術家和藝
術作品獲得各自的名稱。那就是藝術。p. 237)那麽,什麽是藝
術呢?海德格爾說這應從作品那裏獲得答案。那麽什麽是作品
呢?他又說我們只能從藝術的本質那裏獲知。(p. 238)那麽什
麽是藝術的本質呢?海德格爾說所有藝術作品都具有這種物因
。(p. 239)但是,藝術作品遠不只是物因素。它還是種別的
什麽。這種別的什麽就是使藝術家成其為藝術家的東西。當然,
藝術作品是一種制作物,但是它所道出的遠非僅限於純然的物本
身。作品還把別的東西公諸於世,它把這個別的東西敞開出來。
p. 240)這裏,我們看到海德格爾將作品與器具區別開來。對器
具(如農婦的鞋),我們是在使用器具的過程中實際地遇上器具之
器具因素;對藝術作品(如凡·高的《鞋》),我們遇上作品之作品因
素就不是同一的方式了。在凡·高的油畫裏,我們看到的不是一雙
農鞋,而是一種敞開,即一雙農鞋真正是什麽。因此,藝術的本質
就應該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設置入作品。(p. 256)由此我們
看到,既然發生在藝術作品中的是敞開(或稱無蔽),那麽追問藝術
作品的本源問題就框架成了真理的本源問題。海德格爾這樣的思
之追求,必然要反對文學摹仿論或反映論。凡·高的油畫容易使人
聯系到摹仿說,所以海德格爾心有所防,又舉古希臘神廟一例,以
便更好說明藝術就是真理的生成和發生。(p. 292)海德格爾由
此推而論之:一切藝術本質上都是詩。p. 292)海氏的不是

我們一般而言的詩[12];他另有所指:
其實,詩歌僅只是真理之澄明著的籌劃的一種方式,
也即只是寬泛意義上的詩意創造(Dichten)的一種方式;
雖然語言作品,即狹義上的詩(Ditchtung),在整個藝術領
域中是占有突出地位的。(p. 294
接著,他進一步解釋道:
為了認識這一點,只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語言概念即
可。流行的觀點把語言當作一種傳達。語言用於會談和
約會,一般講來就是用於互相理解。但語言不只是、而且
並非首先是對要傳達的東西的聲音表達和文字表達。語
言並非只是把或明或暗如此這般的意思轉運到詞語和句
子中去,不如說,惟語言才使存在者進入敞開領域之中。
在沒有語言的地方,比如,在石頭、植物和動物的存在中,
便沒有存在者的任何敞開性,因而也沒有不存在者和虛
空的任何敞開性。(p. 294
顯而易見,海德格爾視語言為言說世界。他的這一觀點在《詩
人何為?》[13]一文中首次歸納為一句話:語言是存在的家。他
說:
語言是存在之區域———存在之聖殿(Templum);也即
說,語言是存在之家(Haus des Seins)。語言的本質既非
意味所能窮盡,語言也決不是某種符號和密碼。因為語
言是存在之家,所以我們是通過不斷地穿行於這個家中
而通達存在者的。當我們走向一口井,當我們穿行於森林中,我們總是已經穿過這個詞語,穿過森林這個詞語,哪怕我們並沒有說出這些詞語,並沒有想到語言方面的因素。(p. 451

在《關於人道主義的書信》[14]一文中,海德格爾多次提到
言是存在的家這句話:
語言是存在的家。人以語言之家為家。思的人們與
創作的人們是這個家的看家人。只要這些看家人通過他
們的說使存在之可發乎外的情況形諸語言並保持在語言
中,他們的看家本事就是完成存在之可發乎外的情況。
pp. 358—359
從語言的這種存在的歷史的本質看來,語言就是存
在的家,就是由存在來安置並由存在來裝配妥當的家。
p. 377

Views: 4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