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廣文: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敘事結構(5)

第二,從政治和文化雙重屬性的互構邏輯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建立在高度政治覺解和文化認同基礎之上的「國族共同體」。在政治屬性上,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主權國家為載體的政治共同體。在文化屬性上,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以中華兒女共同認可和遵循的中華文化為紐帶構建起來的文化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政治認同標示著成員對共同體的法權和組織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認同表征著對共同體的價值和心理認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聚合起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能構建「共同體」,就在於其政治取向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精髓和文化走向,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的理想結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政治性構成了文化歸屬的基礎底色;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屬性亦對其政治認同具有價值滋養效應。因此,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以政治認同為基礎的國家成員和以文化認同為基礎的華人群體的有機統一。

第三,從民族結構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一個由文化共性和文化個性有機結合的共同體。多元一體是對各民族與中華民族之間關係的結構性表達,它源自中華民族共同體深沈的文化張力:「多元」指稱的不是事物的多重始基,而是各民族文化多樣性的表達範式;「一體」指稱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共性,它代表了民族發展的主線和價值公約數。中華民族共同體就是在「多元」與「一體」相互依存、相互構建中不斷書寫著傳承歷史文明、包蘊時代精神和面向未來發展的新篇章:「多元」是「一體」生成發展的基礎,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彰顯了中華民族生命力的價值底蘊,沒有民族多樣性就沒有中華民族文化公共性的集中表達;「一體」是「多元」的聚合目標,中華民族的一體性表征著中華民族的整體價值判定,彰顯了中華民族多樣文化彼此交融和力量凝聚的可能性,指稱著多元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文化歸屬。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標識

一個民族的文化標識是這個民族區別於其他一切民族的根本特質,孕育著這個民族的根基與靈魂。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標識的生成過程,既是中國大地上各個族群交往互動和文化互認的共同體聚合過程,又是中華民族與外族相區別並促使族屬主體文化自覺的過程,展示出中華民族對「自我同一性」的價值探尋,蘊含著「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的文化追問:「我們從哪里來」表征著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共同文化生命的歷史探尋;「我們是誰」孕育著中華民族共同體在抵禦外侮中對文化身份的價值甄別;「我們往哪里去」表達著中華民族對共同體發展方向的文化導引。此三者既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現實、未來的時序敘事,也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由「自在」「自覺」到「自為」的邏輯敘事。

 

(一)「我們從哪里來」:對共同文化生命的歷史探尋

「我們從哪里來」反映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共同文化基因的價值追尋。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和交錯雜居的國度,這種多民族的歷史構成與生存樣態。我們需按照中國獨有的自然邏輯、生產邏輯、價值邏輯來展示「我們從哪里來」的文化命題。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