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筱渝*湯皇珍行動藝術的創作形式: 以《我去旅行》系列為例(5)

這種循環機制一方面顯示出時間進程不可避免的機械性(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另一方面也巧妙地以機械性再現循環的「形式」來表現。在此之所以強調湯皇珍創作中的重複或循環僅是一種「形式」,是因為她表現的重複性並不是一種單純的、無意義的循環動作,其背後所隱含的意義,毋寧是藝術家亟欲表達的當下。對湯皇珍而言,當下乃是一種無法取代的此時此刻, 它是不被消費亦無從再現的。

1 湯皇珍,〈原點種植〉計畫,現場行動藝術展演,國立藝術學院,1993。圖片來源:湯皇珍提供。

而那種看似枯燥而荒謬的重複行為則是每一個當下的外在形式的具體顯現,湯皇珍則以身體行動如此解釋當下:



我用身體是每一個瞬間的當下性,過去以後就不會再重複了。


身體活在那個當下,在下一個時刻你的身體腐壞了一點點、改變了一點點,所以你是一直在變動的。身體在這個變動,放在時空上面,時空的不可回溯性。(訪談紀錄,2014年7月26日)

每一個重複的當下都是獨特而無可回溯,特異且僅存於此時此刻。誠然,當下必定與時間、空間有關,沒有時空條件的存在, 當下便無從發生。然而在湯皇珍的行動藝術裡,藝術家並非一味被動受制於時空元素, 她不僅是「時間的生產者」,也是「空間的塑造者」(吳瑪悧,1993,頁259)

圖2 湯皇珍,〈旅行五/一張風景明信片(法國篇)〉,行動藝術表演拍攝現場,法國CAMAC,2006。圖片來源:湯皇珍提供。


簡略而言,湯皇珍行動藝術的空間類型基本上有二種:開放式空間與封閉式空間。


開放式空間例如:〈藝術休耕〉
(1994)、〈臭河戀人〉(1995)、〈旅行四/旅者‧峇里〉(2001)、〈旅行五/一張風景名信片〉(2003)、〈旅行五/一張風景明信片(法國篇)〉(2006)(圖 2)、〈旅行七/廣場旅人〉(2006),這些作品皆在戶外如馬路、廣場、海邊、野外等地進行表演。

而相對於此類型的空間,封閉式空間則指既有的、固定的室內空間,例如:〈72〉(1991)
〈我愛你〉( 1992 )、〈原點種植〉(1993)、〈黑盒子〉(1994)、〈咦?〉(1996)、〈臺南城隍道〉(1998)、〈旅行三/千禧伊通逍遙遊〉(2000)   、〈旅行八/智者在此垂釣〉(2009)〈旅行十/墓誌銘—前置與終場〉(2012)  〈尤里西斯機器〉(2014-2015)等等, 則是在封閉式空間如圖書館、文藝咖啡館、藝廊或美術館等室內場所演出。


開放式空間基本上指的是戶外空間,是表演計畫的預定地點,但未必是一個定點,它也可以於數個地點前後接續進行來完成(如〈旅行六/我去旅行了〉)。封閉式空間如〈旅行八
/ 智者在此垂釣〉和〈尤里西斯機器〉,則淋漓盡致地展現行動藝術的劇場風格,以及各個表演者、物件與觀眾之間的交互作用。

由於一件行動藝術的組成元素,除了藝術家的身體、時空及物件等等之外,觀眾的參與也是不可或缺的,畢竟在空間、時間裡所做的表演是一種連續進展的事件, 所接收到的各種感官知覺是多樣而整體的,不同於視覺性的造形藝術繪畫和雕塑。此外,在表演的過程中,觀眾不是外在而生,而是內在於藝術本身,觀眾必須決定自己身體移動的方向與選取觀看的角度,因此無形之中也參與了行動藝術。

Views: 6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