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筱渝*湯皇珍行動藝術的創作形式: 以《我去旅行》系列為例(4)

貳、存在的荒謬與重複的當下

在創作形式方面, 本文首先以 1993年的〈原點種植〉來說明湯皇珍作品中常見的「重複」。何謂「重複」?以法國哲學家吉勒‧德勒茲(Gilles Deleuze, 1925-1995,簡稱德勒茲)的哲學角度來看,重複不是一般性,也不是相似性,一個重複在本質上與它所重複的東西不同:「重複就是以某種方式行動,但卻是就獨特的或獨一無二的、沒有相同或等價事物的東西而言。」(陳永國、尹晶,2010,頁3)湯皇珍在當年的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進行一場關渡平原上的〈原點種植〉(圖 1)計畫,這個種植計畫本身不只是一場行動藝術的展演,同時也是一場抽象符號的具體演練。湯皇珍在偌大的圖書館大廳的地板上,依照地磚的格線等距鋪下一個個由麵粉構成的空心圓點,透過身體動能的消耗、同一種肢體動作的反覆,像個辛勤的農人一次次彎腰種植,一個接一個,重複又重複,逐漸將這個原本空曠的「思想大廳」(圖書館的隱喻)改造成一塊藝術的麥田,每個圓點(思想種籽)皆以原點(即「原典」諧音)之姿等待萌芽。〈原點種植〉像是一場如耕種般平

凡的日常生活儀式,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藝術家以其身體動作將創作變成一種「過程」而非結果。她不斷進行白色圈狀的麵粉種植:彎身、播種、直腰、移至下一處,再彎身⋯⋯, 如此周而復始,直到地板/麥田被填滿為止。湯皇珍以其特有的方式再次詮釋薛西弗斯神話,結合行動藝術更深入地呈現在現世生活裡——在一個象徵人類智慧與知識的圖書館大廳中,將一圈圈的空心圓構成一片井然有序的、棋盤式的方格圖案,以重複而機械性的肢體動作——以上皆可說是抽象冰冷的理性元素,而處理的卻是相當感性的主題, 對於思想的崇敬、與人類存在面臨的重複、荒謬的循環情境。而這刻意的重複循環,乃是凸顯荒謬的手段之一。她說:

我的作品的確是為循環而循環, 以一個簡單機制賦予循環本身最高的價值,那是一種緊緊相扣、艱鉅的生命時間、動力的搏鬥, 一種綿綿密密的接力。也許屢次無效,卻不懈的強力循環。不管在何種時間管道中奮進、墜落、爬升, 循環進入生命時間的搏鬥。(1996,頁433)

Views: 4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